漢中市
漢中市 漢 | |
---|---|
地級市 | |
天漢大橋兩岸風光,圖上為漢台區,圖下為南鄭區 | |
漢中市在陝西省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3°04′03″N 107°01′24″E / 33.0675°N 107.023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陝西省 |
設立 | 1996年2月21日 |
語源 | 因漢水而得名 |
政府駐地 | 漢台區民主街43號 |
下級行政區 | 2市轄區、9縣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張燁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楊記明 |
• 市長 | 王建平 |
• 政協主席 | 蔡煜東 |
面積 | |
• 地級市 | 27,097 平方公里(10,462 平方英里) |
• 市區 | 3,358 平方公里(1,297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3位(佔全陝西省13.18%) |
最高海拔 | 3,071 公尺(10,075 英尺) |
人口(2023) | |
• 常住 | 317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6位(佔全陝西省8.02%) |
• 密度 | 116.99人/平方公里(303.0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23) | 108.1萬人 |
• 城鎮(2023) | 172.07萬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723000 |
電話區號 | +86 (0)916 |
車輛號牌 | 陝F |
氣候 | 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暖溫帶季風氣候 |
• 年均溫 | 14.7 ℃ |
• 年降水 | 985.4毫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610700 |
舊稱 | 南鄭、漢寧、梁州、漢川、興元 |
本地生產總值(2023) | ¥1,894.89億(全省第7位,佔全陝西省5.61%) 267.83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59,722(全省第7位) 8,441美元(匯率) |
網站 | www |
市象徵 | |
花 | 旱蓮 |
樹 | 漢桂 |
漢中市,簡稱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陝西省西南部,陝甘川三省交匯處。市境北鄰同省的西安市、寶雞市,東接安康市,南界四川省達州市、巴中市、廣元市,西毗甘肅省隴南市,總面積為27,0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317萬(2023年)。
漢中市轄2個市轄區和9個縣,分別是漢台區、南鄭區和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和佛坪縣。1996年2月21日,原漢中地區被撤銷,設立地級漢中市。
漢中地處秦嶺山地和大巴山地過渡帶,北部為秦嶺山地,南部為大巴山地,全市最高峰位于洋縣活人坪梁頂(海拔3071米)。中部為低山丘陵盆地,東西狹長,呈橢圓形。嘉陵江自北向南縱貫市境西部,漢江發源於西部向東橫貫市境,橫穿盆地中部,形成沖積平原,稱為漢中盆地。在盆地南部的深山內形成的漢中天坑群,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天坑群。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置漢中郡,「漢中」一名即來源於此。漢中市內有世界文化遺產1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1處,並以「兩漢三國」為主要人文特色。依靠三線建設所打下的工業基礎,漢中形成了以飛機、汽車及零部件和機床為主的裝備製造業。如今,現代材料業和食藥產業也成為漢中的支柱產業。
名稱由來
[編輯]行政名
[編輯]漢中歷史上作為二級行政區的正式專名有3個。
- 漢中:前312年,秦始置漢中郡。據《漢中府志》記載:「郡臨漢水之陽,南面漢山,故名漢中」。[1]
- 漢寧:東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改為漢寧郡[1]
- 漢川:隋初,境內仍置梁、興、洋州,後改為漢川郡、順政郡、洋川郡。[1]
歷史
[編輯]先秦
[編輯]先秦時期,漢中地區在傳說和史料中皆有部分涉及,但由於年代久遠,均無法查證。《尚書·禹貢》中所謂「梁州」、《史記》中「褒國」皆被認為是漢中地區在史料和傳說中的體現。南鄭之名,可上溯至公元前771年。《水經注》載:「南鄭之號,始於鄭桓公。桓公死於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鄭稱。」[5] 但此說史家存疑。[6] 戰國中期,南鄭是秦蜀爭奪的要地。秦厲公26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長修築南鄭城[7]。
秦漢
[編輯]秦漢時期漢中郡西起沔陽陽平關,東至鄖關和荊山,綿延千里[8]:265。秦朝時設漢中郡[9],郡治南鄭,在今天漢中市南鄭縣附近。秦朝末年,各股政治勢力角逐,鴻門宴之後,劉邦向項羽稱臣,項羽封其為漢王,《史記》中記載,劉邦頗為失落,謀士蕭何勸慰:「語曰『天漢』,其稱甚美」[10]。劉邦在漢中時期韜光養晦,採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拜韓信為大將,後突襲拿下三秦地區,和項羽一爭高低,史稱「楚漢之爭」。 劉邦最終取得軍事勝利,因其原封地在漢中,稱漢王,故遷都長安並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統一皇朝後,國號稱「漢朝」,劉邦亦被稱作「漢高祖」[11]。今日中國「漢族」即得名於漢朝,漢中乃中華漢人稱號的古發源地,並留下大量漢朝時期文物古蹟,如拜將壇(劉邦拜韓信處)、漢台、棧道等。西漢武帝時期,城固人張騫出使西域,成為「絲綢之路」興起的標誌事件。
東漢末年政局動盪,巴郡少數民族起事,攻入漢中、三蜀。中平元年,五斗米道張修叛亂,響應黃巾軍,攻巴郡、入漢中,兵敗歸附劉焉。熹平年間(172-178年)五斗米道在漢中傳播。[12][13] 後來張魯除掉張修,在此建立持續達近三十年的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後依附曹操。
由於其入蜀門戶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南北交通要道,在劉備入蜀後很快成為曹操和劉備激烈爭奪的地區。後來劉備取勝,稱「漢中王」,蜀漢即獲得此地,現今仍遺留有大量三國古蹟,如武侯墓(諸葛亮墓地)、沔縣武侯祠、馬超廟、定軍山、虎頭橋(魏延斬首之處)等。
諸葛亮去世後,漢中復由魏奪得,設梁州[14]。後魏滅,西晉政權建立。隨着政局變動,漢中的歸屬也開始在政權更替中反覆變更。先後歸屬西晉、東晉、宋、齊、北魏、梁、西魏、北周政權。
東漢以降
[編輯]東漢以降,漢中郡曾先後稱為漢寧郡、梁州、漢川郡、山南西道、興元府、漢中府、漢中道,而南鄭之稱,除在西魏廢帝三年至隋大業年間(554-605年)一度改為光義縣外,南鄭之名一直為歷代朝廷沿用[15]。西晉政權動盪後,歸於成漢[16]。桓溫平定蜀地後,復設漢中郡,屬梁州。下轄八縣:南鄭、蒲池、褒中、沔陽、城固、西鄉、黃金、興道。沒過多久,被前秦征服。南北朝時為漢中郡,領南鄭、漢陽[17]、城固三縣。後周改漢中為漢川郡[14]。
隋初,郡廢州存。大業初年,州廢,改為漢(中)川[18] 郡,統領八縣:南鄭、西、褒城、城固、興勢、西鄉、黃金和難江[14]。隋大業八年,移縣理郡西城南,臨漢水,宋嘉定十二年重築。
唐宋元
[編輯]唐初,改漢川郡曰梁州,開元中因梁、涼聲近,更名曰褒州。不久重新改回梁州。天寶初年,又改為漢中郡。唐德宗於興元六年(874年)三月避亂漢中,六月,叛亂平定後返長安,並以其年號改漢中為興元府,領五縣:南鄭、褒城、城固、西、三泉,餘地為金、洋、鳳、興四州[14]。五代時期,先後成為前蜀、後唐、後蜀政權的領地。
北宋平後蜀,仍為興元府,領南鄭、城固、褒城、西四縣[19],在熙寧五年(1072)成為利州路興元府的治所。北宋時漢中商稅收入僅次於開封、成都府等地,居全國前列。今漢中的利州路、四川成都的益州路、四川三台的梓州路和重慶奉節的夔州路共同構成了「川峽四路」。南宋時成為邊陲重鎮,增設廉水一縣。餘地為沔、金、鳳三州[14]。漢中也是宋金戰爭中的一個戰場,將領吳玠取得了仙人關之戰的勝利。
明清
[編輯]明洪武三年,改為漢中府,領兩州:金、寧羌,統轄十四縣:南鄭、城固、洋、西鄉、褒城、鳳、沔、略陽、石泉、漢陰、平利、洵陽、紫陽、白河,其中南鄭為附郭[14]。知府費震在宋城基礎上對漢中城進行重修,基本奠定了今天漢中城的格局。洪武四年,府治西設漢中御守千戶所,十三年改為漢中衛,領左、右、中、前、後五所,隸屬陝西都司[14]。
明神宗第五子朱常浩受封瑞王藩於此地,並在城內建瑞王府(今兒童公園為遺址所在地)[20]。經過二十多年修建,瑞王府規模宏大,院落相連,樓台相望,亭閣錯列。東連蓮花池,南至西大街,西接北教場糧庫,北抵城牆基,並將北城牆向北移二十步。面積約佔當時漢中城三分之一。今石獅子壩為瑞王府大門,門前原有石獅兩蹲而得名。今祥瑞巷為瑞王府前第一巷。太古石巷(蓮湖路修建工程中廢棄)原有一蹲太古石,為瑞王府花園裝飾品。瑞王府前原有琉璃照壁(今石獅酒店處),1935年修路時拆除。現存琉璃照壁為瑞王在原府城基重新修葺而成,高6.45米,長13.6米,寬1.23米,位於傘鋪街東端[21]。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由湖北、河南進攻陝西,張獻忠也配合夾擊。起義軍佔領西安後,朱常浩南逃四川避難。留在漢中的豪華王府,被當地人拆除,一搶而空。清康熙年間,王士禎《瑞王故宮曲》這樣寫道:「往日朱門帝子家,柴車一去即天涯。平台賓客今何處,零落小山叢桂花。」昔日瑞王府,今日留下蓮花池及琉璃照壁 ,還有鑄「飛天」、天龍」等圖案古銅鐘,現存古漢台,花園旁太古石,存於漢中市圖書館[21]。
1863年春,太平天國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瑞王藍成春、啟王梁成富等率部西進,與清軍交戰,同年8月攻克漢中,殺南鄭知縣周蕃壽,後被清軍鎮壓。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陝南被劃為意大利傳教區。光緒24年,意大利傳教士郭西德神甫率20餘名意大利人來到寧強(時名寧羌州)燕子砭傳教並修建教堂。光緒26年(1900年),因災情導致賑災糧與當地鄉約發生分配矛盾,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當地民眾與教會發生激烈衝突,郭西德等教眾被殺,引起外交事件。清廷在外交壓力下處死了李朝棟、李榮棟等帶頭人,並梟首示眾。案內涉舉人、貢生等一律充軍流放。寧羌州停止科舉考試6科(18年)、賠償白銀五萬兩用於修建漢中天主教堂,並在燕子砭、寧強州府、漢中城區內各立一碑以做警示。史稱燕子砭教案[22]。
中華民國時期
[編輯]中華民國成立後,漢中地方由前清漢中府改稱漢中道,前清進士周沆任職漢中道道尹。國民政府時期,漢中成為入蜀交通樞紐進行重點建設,中日局勢緊張後,成為戰略物資的轉移站,在戰前物資人力以及故宮博物院文物轉移入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7年,「七七事變」後,前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天津國立北洋工學院等校在西安合校重組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2月,遷至漢中、城固等地,校本部設城固考院小學,更名為「國立西北大學」,辦學地就在現在城固二中校園處,8月原北平師範大學獨立設置,更名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1945年後遷至蘭州,而國立西北大學則遷回西安復校。中日戰爭期間,漢中屬於第五戰區轄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漢中尚屬中華民國政府控制中,1949年12月,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八兵團中路部隊進入區內,至1950年,新政府全面控制區內管轄權。此後,交通建設、政權鞏固措施開始實行(掃清土匪和地方勢力、驅逐海外傳教士、土地改革等)。
20世紀50年代末期,「大饑荒」時期漢中受到很大影響,1959年春,農村農民生活困難,缺糧現象嚴重,至該年4月,中共漢中地委《關於病餓死人及有關情況的報告》中反映,全區純屬餓死、餓病致死者10人,因缺糧外出謀生者88人,浮腫(或乾腫、黃腫)病者2,730人,其中死亡228人(官方數據,但在此後民間記錄和檔案中顯示,數據遠不止此)[23]。 「三年困難時期」,漢中確切死亡人數、餓病致死人數,至今未有明確統計數字。1964年的社教運動中,1萬餘人遭到批鬥,自殺182起。後來定性為運動擴大打擊面,多數為錯案,被平反糾正。
「三線建設」開始後,漢中成為重點建設地區。1965年2月20日,國防工辦主任羅瑞卿向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匯報了三線建設佈局,提出了《關於國防工業在二、三線地區新建項目的報告》,報告中指出:「漢中地區處於戰略縱深帶,山川交錯,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水力資源充足,是國防工業建設的良好基地」。佈局方案中明確指出:漢中地區,以航空工業為主,輔之國防重要項目和國家工業骨幹項目。同年3月21日,報告獲得通過。此後,從1965年到1969年,對漢中進行了多次選廠佈點和籌建工作,1964年10月28日,〇一二基地正式成立,並列為「四五計劃」的重點項目。改革開放後,軍工企業逐步撤出山區[24]。同時機械工業部下屬核工業405廠在區內開始建設,後屬核工業部,今屬中核集團即中核陝西鈾濃縮有限公司。
1966年開始,機械工業部所屬漢江機床廠、漢川機床廠、漢江工具廠、漢江鑄鍛件廠開始在區內建設。文革開始後,1967年解放軍8318部隊和漢中軍分區奉命介入,支持群眾「革命」。2月,兩大造反派組織形成——「漢中統臨礦指揮部」(簡稱「統派」)和「漢中聯新革命造反總指揮部」(簡稱「聯新派」)。此後開始不斷械鬥和武鬥,衝擊市政設施、公安系統,正常工作生活陷入全面癱瘓。「破四舊」時期,大量古蹟遭到破壞,城牆遭到拆毀、鐘樓在武鬥中被徹底摧毀,漢台等遺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和人為破壞,此後遺留的大多數古蹟,都是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重新修建或在原址基礎上翻新而來。1968年,軍隊介入,武鬥和「革命狂熱」逐漸被遏制[25]。
1986年,中國有記錄的第一例「安樂死」出現在漢中市傳染病醫院(現為第二人民醫院),醫生蒲連升因為他人實施安樂死手術(複方冬眠靈175毫克),被控謀殺,1986年7月3日立案。1991年5月17日,經過了6年的漫長審理後,漢中市人民法院判決原告無罪釋放[26], 與此同時引發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2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漢中是受災較為嚴重的城市之一[28]。2009年入春後,境內大規模爆發狂犬疫情,造成至少12人死亡,數千人次受到狂犬攻擊[29]。但隨後政府對轄區內犬只的大規模撲殺引發了輿論的爭議[30]。
建置區劃
[編輯]歷代變更 | |
---|---|
設立 | 前312年 |
使用狀況 | 陝西省轄市 |
秦朝 | 漢中郡 |
西漢 | 漢中郡(漢國)→ 漢中郡(益州) |
新朝 | 新成郡(益州) |
東漢 | 漢中郡(益州)→ 漢寧郡(益州) |
三國 | 漢中郡(劉備益州)→ 漢中郡(曹操梁州) |
西晉 | 漢中郡(梁州)→ 漢國(梁州)→ 漢中郡(梁州) |
東晉/十六國 | 漢中郡(成漢梁州)→ 漢中郡(東晉梁州)→ 漢中郡(前秦梁州)→ 漢中郡(東晉梁州)→ 漢中郡(後秦梁州)→ 漢中郡(東晉梁州) |
南北朝 | 漢中郡(南朝宋梁州)→ 漢中郡(南齊梁州)→ 漢中郡(南梁梁州)→ 漢中郡(北魏梁州)→ 漢中郡(南梁北梁州)→ 漢中郡(西魏梁州)→ 漢中郡(北周梁州) |
隋朝 | 漢川郡 |
先秦時期
[編輯]夏代褒國位於今漢中地區,約在漢江以北、秦嶺以南。《史記·夏本紀》提到,禹的後代分封建立了褒國。
商代漢中地區屬於褒國和古蜀國。商代卜辭中有「伐缶與蜀」記載,發掘的文物顯示該地既有巴蜀文化,也有商文化特徵。商代時,漢中是蜀北的軍事重鎮,商王與蜀王的戰爭多發生在此地。
西周初屬梁州,後併入雍州。褒國仍存在,成為周朝的「南國領袖」,即周南。
東周前期,褒國滅亡,漢中地區歸庸國。周匡王二年(前611),秦、楚、巴三國聯合滅庸,漢中北部歸秦,南部歸巴國。周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南鄭地區屬秦,後曾為巴國佔領。直到秦惠公十三年(前387),秦奪回南鄭,並在漢中設立郡,名為漢中郡。[31]
秦代
[編輯]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將全國劃分為36郡,漢中郡為其中之一,郡治設於西城(今陝西安康),轄轄區包括南鄭、褒、成固、西城、旬陽、錫、安陽、房陵,範圍涵蓋今漢中、安康及湖北鄖縣一帶。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劉邦派將軍酈商攻打秦國的旬關(今安康旬陽縣南部),成功佔領漢中和蜀地(《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樊酈滕灌列傳》)。
漢朝
[編輯]西漢公元前206年,劉邦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公元前198年,田叔為漢中太守,治西城,轄12個縣。根據《漢書》,漢中郡轄區包括西城、錫、安陽、旬陽、長利、上庸、武陵、房陵、南鄭、成固、褒中、沔陽,前四個縣位於現今漢中地區。漢中郡隸屬於益州刺史部。新莽時期,漢中郡改為新城郡。
東漢初,漢中恢復為漢中郡,最初由延岑佔據,後為蜀王公孫述所佔。建武年間(25–57年),郡治由西城遷至南鄭(今漢中市),轄區包括南鄭、褒中、沔陽、成固、西城、安陽、錫、上庸、房陵,其中前四個縣位於今漢中地區。
初平二年(191年),張魯佔據漢中,改漢中郡為漢寧郡。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張魯,恢復漢中郡,劃出西城、安陽縣設西城郡,劃出錫縣、上庸縣等地設上庸郡,劃出房陵縣設房陵郡。此時,漢中郡僅轄南鄭、褒中、成固、沔陽,郡治設在南鄭,範圍與今漢中地區相近。
三國
[編輯]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佔據漢中,自立漢中王於沔陽(今勉縣)。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國,統治巴、蜀、漢中、犍為等地。設立漢中郡,隸屬於益州,郡治南鄭,轄南鄭、褒中、沔陽、成固、南鄉等縣。後增設黃金縣、蒲池縣、興勢縣(楊晨《三國會要》)。蜀漢的武都郡轄有沮縣(今略陽縣),梓潼郡則包括今寧強縣。
曹魏黃初二年(221年),魏國分安陽縣西北設立黃金縣(後歸蜀漢,位於今洋縣東),並在今略陽縣及勉縣西北設武都郡沮縣。
建興七年(229年),魏蜀交戰中,武都郡沮縣被蜀漢佔領。
魏滅蜀後,咸熙元年(264年),魏分益州,巴、漢七郡設立梁州,治所在漢中。根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魏末滅蜀後,分廣漢、巴、涪陵以北七郡為梁州,治漢中,轄區包括南鄭、成固、褒中、南鄉、沔陽、蒲池、興勢、黃金等8縣。
晉朝
[編輯]西晉泰始三年(267年),秦朝在漢中設立梁州(《晉書·地理志》)。梁州治所先後設於漢中郡(南鄭)、魏興郡(今安康)、苞中(今漢中市北)等地。梁州下轄漢中郡,管轄南鄭、沔陽、褒中(苞中)、成固、蒲池、興道(太康二年由興勢縣改名)、黃金、西鄉(太康二年由南鄉縣改名)等8個縣。
太康十年(289年),晉武帝孫司馬迪被封為漢王,漢中成為其封地,漢中郡改為漢國,仍轄8縣。永康二年(301年),趙王司馬倫殺司馬迪,廢除漢國,復設漢中郡,依然轄8縣。
永嘉元年(307年),大成政權的李離、李鳳先後攻佔漢中;次年,晉梁州治遷至魏興(今安康);五年(311年),梁州治再遷回漢中。
建興元年(313年),氐人楊難敵佔據漢中,次年將漢中歸附蜀地(成漢),成為成漢的領土。成漢在漢中設立梁州,轄南鄭、沔陽、褒中、成固、蒲池、西鄉6縣;興道、黃金2縣歸晉梁州(治魏興)。建興二年後,這些縣也歸成漢。
成漢在晉壽(今四川廣元昭化鎮)設立梁州,轄晉壽、漢中等8郡。其漢中郡轄南鄭、褒中、沔陽、成固、興道、黃金、蒲池、西鄉等8縣,今寧強縣地屬晉壽郡。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成漢滅亡,漢中復歸晉。五年(349年),桓溫平蜀,收復梁州西部,州治遷回南鄭。昇平元年(357年),梁州轄漢中、魏興、上庸、新城、廣漢、德陽、遂寧、梓潼、巴西、宕渠、晉昌、晉壽、始寧、北陰平等14郡,涵蓋今陝南、鄂西北、川北地區。
晉寧康元年(373年),前秦苻堅遣將略定梁、益二州,漢中歸前秦,梁州治仍設於南鄭,轄漢中、梓潼、廣漢、德陽、晉昌、遂寧、宕渠7郡。漢中郡轄南鄭、褒中、沔陽、成固、黃金、西鄉6縣,今寧強地區隸屬梓潼郡晉壽縣。
晉太元九年(384年),東晉將領桓沖收復漢中郡及梁州;義熙元年(405年),氐王楊盛佔據漢中;九年(413年),東晉劉裕遣將平蜀,收復漢中。此後,梁州治及漢中郡治遷至苞中(今漢中市北)。梁州轄今陝南、川北、鄂西北17郡,漢中郡轄苞中(原褒中縣,九年改)、南鄭、成固、西鄉、黃金5縣。
東晉時期,因北方大部分地區被氐人及其他政權佔據,晉在漢中設立秦州(原在隴西,後僑置襄陽,隆安二年(397年)由襄陽僑至漢中南鄭),轄武都、略陽、安固、太原、懷寧5郡。前四郡僑置於南鄭,轄下設辨、上錄、河池、故道、陳倉、略陽、臨漢、清水、上邽、桓陵、南桓陵、平陶、清和、高唐等14個僑縣。同時,南鄭還僑設有始平郡。此時期,南鄭和苞中境內共設梁州、秦州2州,7郡19縣。
義熙十年(414年),東晉在沔陽縣境內的白馬城(今勉縣西)僑設華陽郡。
南北朝
[編輯]漢中自古是南北政權爭奪的要地。前期,漢中屬南朝的劉宋、南齊、蕭梁政權,後期則歸北朝的北魏、西魏等政權控制。
劉宋初年,梁州治所仍在苞中,領漢中等10郡,及金山、北新巴、華陽、南陰平、北陰平、巴渠、懷安、宋熙、白水、南上洛、北上洛、安康、懷漢、懷寧、南宕渠等15個僑郡,範圍涵蓋今陝南、鄂西北及川北地區。
元嘉十年(433年),仇池王楊難當攻佔漢中,次年劉宋奪回漢中,並將梁州、漢中郡治遷回南鄭,廢除苞中縣。漢中郡下轄南鄭、沔陽、成固、西鄉四縣,今寧強南部隸屬於晉壽郡興安縣。
在劉宋時期,南鄭設立為秦州,先後領13個僑郡:武都、安固、略陽、南太原、西扶風、西京兆、馮翊、金城、安定、天水、隴西、始平、北扶風;並下轄僑縣37個:下辨、上錄、陳倉、略陽、臨漢、上邽、桓陵、南桓陵、平陶、藍田、杜、鄠、郿、武功、華陰、始平、蓮勺、下邽、高陸、萬年、頻陽、榆中、金城、朝那、宋興、新陽、河陽、襄陽、臨洮、河關、狄道、大夏、首陽、槐里、宋熙、桓道、中陶。
在楊難當佔領漢中期間,劉宋曾在今四川境內設立南漢中郡(南梁州),並設立南漢中、南城固、南沔陽、南苞中等縣,具體位置尚不明確。
南齊時期,梁州治所仍設在南鄭,轄區包括今川北、陝南、鄂西北,領70個郡,其中25個為實郡或僑郡,45個為荒郡。漢中郡治所設於南鄭,領南鄭、城固、西鄉、沔陽、西上庸(治所不詳)等5縣。今寧強縣南部仍隸屬於晉壽郡興安縣。
僑郡和僑縣仍沿用劉宋時期的設置,但在建元二年(480年),增加了仇池、東寧兩僑郡,分別轄上辨、倉泉、白石、夷安和西安、北地、南漢等7個僑縣。
蕭梁時期,梁州治所依然設在南鄭,轄區包括川北、陝南、鄂西北,領漢中、魏興等68個郡,其中大部分為僑郡和荒郡。漢中郡的設置與南齊相同,僅在天監二年(503年)設立了灙城郡及其所屬的興道縣(今洋縣、佛坪縣一帶),郡治設在今洋縣城。同時,秦州僑郡遷至灙城郡。天監四年(505年),梁州刺史夏侯道叛梁附魏,梁朝梁州治遷至西城(今安康),漢中郡因此歸屬北魏。
北魏時期,梁州治所設在龍亭(今洋縣東),轄晉昌、漢中、華陽、安康、豐寧等5郡。永平四年(511年)增領褒中郡。晉昌郡於延昌三年(514年)將治所遷至龍亭,領龍亭、興勢、南城(今城固縣南部)、永樂(今石泉縣南及西鄉縣東南)等縣。永平四年,恢復設立漢中郡,轄褒中、廉水(延昌元年設)、武鄉(延昌元年設)等縣。華陽郡(北魏改僑郡為實郡)治所設在白馬城,領華陽、沔陽、嶓冢等縣。豐寧郡於正始二年(505年)設立,治所設在豐寧城(今西鄉縣城西35公里),領豐寧縣。
北魏延興三年(473年),氐人楊文度佔據沮縣武興城(今略陽縣城),建立武興國。正始三年(506年),北魏攻佔武興城,設立武興鎮,後改為東益州,轄武興、槃頭、落叢、仇池、廣萇、廣世、梓潼等郡(後4郡在甘肅、四川境)。武興郡領武興、長舉縣;落叢郡領明水、武都縣,這些郡縣位於今略陽縣及其周邊地區。
梁大同元年(535年),梁州刺史蘭欽收復梁州西部,設立北梁州,治所設在南鄭,轄漢中、褒中、安康、晉昌、懷安等郡。漢中郡領南鄭、城固、西鄉等縣;褒中郡領褒中縣;懷安郡治所設在西鄉縣,領懷安、義存縣。廢除廉水、武鄉縣及豐寧郡和豐寧縣,設立東巴州,領敬水郡,郡轄木馬縣,州、郡、縣均在今西鄉縣西部。同時,在沔陽白馬城設立西華州,轄華陽郡,轄沔陽縣;廢除華陽、嶓冢等縣。
西魏廢帝元年(552年),漢中被西魏攻佔,梁州依然設立,轄漢中、褒中、灙城郡。二年,南鄭縣改為光義縣,漢中郡轄光義、漢陰、城固、白雲(今城固北,新設)等縣;褒中郡轄褒中、武鄉(復設)等縣;灙城郡轄興勢、龍亭等縣。同年,西魏攻佔武興等郡,改設興州,治所設在武興,轄順政(武興郡改)、槃頭、落叢、華陽等郡。順政郡轄漢曲縣(武興縣改)、靈道縣(仇池縣改);槃頭郡轄萇舉、武世縣;落叢郡轄落叢(明水縣改)、武都縣;華陽郡轄沔陽、華陽、嶓冢(復設)等縣。
廢帝二年(553年),在今西鄉境內設洋州,領洋川、懷昌、洋中、豐寧四郡。洋川郡轄洋川(今西鄉縣蒿坪山)、黃金縣(今洋縣東);豐寧郡轄豐寧縣;懷昌郡轄懷寧縣。這些州、郡、縣均位於今西鄉縣、洋縣、鎮巴縣境。
北周時期,漢中中部隸梁州,東部隸洋州,西部隸興州。梁州治所設在光義縣,領漢中、褒中、灙城、華陽等郡。天和三年(568年),漢中郡改為漢川郡,治所設在光義縣,轄光義、白雲(武鄉縣改稱,原城固北的白雲縣併入)、城固等縣。同年,廢除褒中郡併入漢川郡;灙城、華陽郡仍沿用西魏的設置。興州(除華陽郡外)所領郡縣與西魏相同;洋州轄洋川郡、豐寧郡,但其縣名未考。
隋至現代
[編輯]隋初,境內仍置梁、興、洋州,後改為漢川郡、順政郡、洋川郡。唐代設梁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下設梁、興、洋、集4州;
貞觀元年(627),廢府設道,漢中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山南道分為東、西2道,漢中屬山南西道,道治設於南鄭(漢中);
天寶元年(742),設漢中郡、洋川郡、順政郡;後又改為梁州、洋州(今洋縣)、興州;
興元元年(784),改梁州為興元府,道、府同治於南鄭,開我國歷史上用帝王年號命府名之先河,興元府地位同於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太原;
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後唐、後蜀先後據有漢中,仍設興元府及洋、興2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境內置興元府及洋、興2州,屬峽西路。熙寧五年(1072),設利州路及所屬興元府,治所均設於漢中。利州路轄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地區。
南宋紹興十年(1141),分利州路為東、西2路,東路治設於興元(漢中),西路治設於興州(略陽);後利州東、西路幾經分合。
元代設興元路於漢中,為隸屬於陝西之始。
明洪武三年(1370),改路為府,設漢中府。
清代設陝安道於漢中。1913年,設漢中道。
1928年,廢道,縣直隸於省。
1935年,設立陝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6日,漢中解放,設陝甘寧邊區陝南行政區漢中分區。
1951年2月,撤銷陝南行署,設立省政府南鄭區專員公署,行政區為南鄭專區,
1953年6月,南鄭市改由省直轄;10月,南鄭專區改稱漢中專區,南鄭市更名為漢中市,歸漢中專區轄。漢中專員公署為陝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1964年5月,漢中市改為漢中縣。
1968年9月2日,成立漢中專區革命委員會,為一級行政權力機構;
1969年1月,漢中專區改為漢中地區。
1978年6月,漢中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漢中地區行政公署(簡稱「漢中行署」)。
1980年6月,改漢中縣建制為縣級漢中市。
1996年2月21日,撤地設市,漢中地區改為地級漢中市,至今。
地理概況
[編輯]地形
[編輯]北界秦嶺山脈,南界大巴山,總面積27,246 km²[32]。其間由漢江沖積形成漢中盆地。屬涼亞熱帶氣候。漢中市位於漢水上游,漢中盆地中部,東經106°51'-107°10'、北緯33°2'-33°22'之間。地形特點南低北高,市內有平壩、丘陵和山地等三種地貌,平壩為漢江沖積平原的一二階梯,海拔500-600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佔全市面積的34.62%;丘陵為山前洪積扇形成的寬谷淺丘地帶,海拔601-800米之間,地勢起伏較大,約佔全市面積的28.1%;山區是秦嶺南坡形成的淺山和中山地區,地勢較為複雜,土壤貧瘠,海拔在701-2038米之間,約佔全市總面積的37.2%。
漢中盆地南北長約37公里,東西寬約23公里,占漢中地區總面積的1.9%,可耕地303200畝,其中以水田為主。漢中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氣候溫和濕潤。
漢中天坑群
[編輯]2016年,地質人員在漢中發現了由49個天坑組成的4個天坑群,從秦嶺造山帶與揚子地塊結合地帶,自西向東蜿蜒200多公里,主要分佈在寧強、南鄭、西鄉和鎮巴四個縣[33]。
水文
[編輯]本區域的河流均屬長江流域,漢江東西橫貫,嘉陵江南北縱穿,米倉山南坡有渠江上遊河源區的部分河流。同時河流密佈,每平方公里平均河流長度為1.4-2公里。
漢江水系
[編輯]漢江,又名漢水,境內部分古稱沔水,為長江最大一級支流。漢中位於漢江上游,流域範圍北起秦嶺,南達米倉山,西接嘉陵江流域,東至子午河、茶鎮與褚河一帶,漢江也是秦嶺與巴山的分界線。漢江幹流自西向東流經寧強、勉縣、漢中市區、南鄭、城固、洋縣和西鄉縣境,橫貫漢中盆地,是區內水系網絡的骨架。
嘉陵江水系
[編輯]分佈在區內西部和西南部。幹流自北向南,縱貫略陽、寧強兩縣,為過境大河。流域狹長。
氣候
[編輯]氣溫及降水
[編輯]區內氣溫的地理分佈,受地形影響較大。西部略低於東部,南北山區低於平壩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於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氣溫高於13℃。此外,本區年平均及各月地溫與氣溫分佈形勢基本一致,差值不大。以下圖表以漢中市區平壩數據為準:
漢中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0.3 (68.5) |
21.9 (71.4) |
29.4 (84.9) |
32.5 (90.5) |
36.1 (97.0) |
37.0 (98.6) |
38.4 (101.1) |
38.0 (100.4) |
36.8 (98.2) |
31.4 (88.5) |
24.8 (76.6) |
18.2 (64.8) |
38.4 (101.1) |
平均高溫 °C(°F) | 7.1 (44.8) |
10.0 (50.0) |
14.9 (58.8) |
21.2 (70.2) |
25.8 (78.4) |
28.5 (83.3) |
30.1 (86.2) |
29.6 (85.3) |
24.6 (76.3) |
19.1 (66.4) |
13.2 (55.8) |
7.8 (46.0) |
19.3 (66.8) |
日均氣溫 °C(°F) | 2.8 (37.0) |
5.5 (41.9) |
9.8 (49.6) |
15.5 (59.9) |
20.1 (68.2) |
23.6 (74.5) |
25.6 (78.1) |
25.0 (77.0) |
20.4 (68.7) |
15.0 (59.0) |
8.9 (48.0) |
3.8 (38.8) |
14.7 (58.4) |
平均低溫 °C(°F) | −0.2 (31.6) |
2.2 (36.0) |
6.0 (42.8) |
11.1 (52.0) |
15.7 (60.3) |
19.7 (67.5) |
22.1 (71.8) |
21.5 (70.7) |
17.4 (63.3) |
12.2 (54.0) |
6.0 (42.8) |
0.9 (33.6) |
11.2 (52.2) |
歷史最低溫 °C(°F) | −10.1 (13.8) |
−8.4 (16.9) |
−4.8 (23.4) |
−1.1 (30.0) |
5.7 (42.3) |
10.0 (50.0) |
15.1 (59.2) |
14.1 (57.4) |
7.9 (46.2) |
−1.3 (29.7) |
−3.9 (25.0) |
−10.0 (14.0) |
−10.1 (13.8)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7.4 (0.29) |
12.0 (0.47) |
27.5 (1.08) |
50.2 (1.98) |
88.7 (3.49) |
95.0 (3.74) |
163.0 (6.42) |
138.8 (5.46) |
141.4 (5.57) |
73.2 (2.88) |
31.0 (1.22) |
9.7 (0.38) |
837.9 (32.98)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5.2 | 5.5 | 9.1 | 10.5 | 11.7 | 12.5 | 13.8 | 11.1 | 13.1 | 12.4 | 8.0 | 5.0 | 117.9 |
平均相對濕度(%) | 80 | 75 | 74 | 74 | 74 | 76 | 80 | 80 | 84 | 85 | 85 | 83 | 79 |
月均日照時數 | 87.7 | 86.1 | 105.6 | 153.7 | 174.3 | 177.2 | 193.5 | 204.2 | 122.0 | 100.9 | 82.5 | 81.5 | 1,569.2 |
可照百分比 | 28 | 28 | 29 | 40 | 41 | 41 | 45 | 50 | 33 | 29 | 26 | 26 | 35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34][35] |
漢中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濕空氣,主要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熱帶高壓影響下,孟加拉灣水汽沿西南低渦下部的西南季風北上,經西藏、雲南及四川西北部到達本區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隨副熱帶高壓邊緣的東南氣流輸入本區上空。冬季,受極地大陸冷氣團(主要是蒙古高壓)控制,多西北季風,形成低溫少雨的天氣。春秋為過渡季節,春暖少雨,秋涼多雨,氣候濕潤。地面植被、水庫、河流、田園等所蒸發於空間的水汽參與降水甚微。
來自西南、東南的暖濕氣流受巴山、秦嶺阻隔,使得區內雨量充沛,但由於兩山位於西南氣流的路徑上,由於中低層雲系的水汽系統輻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響,使本區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佈懸殊,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00-1700毫米之間。其中南部米倉山最為豐富,成為陝西之冠。
濕度
[編輯]整個漢中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分佈態勢,基本呈南大北小。漢江平壩、巴山山地70-80%;秦嶺山地73%。一年中冬春兩季較小,夏秋較大。9、10月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個月漢江平壩、巴山山地為75-80%;秦嶺山地58-66%。
風
[編輯]區內年均平均風速介於1-2.5米/秒之間。鮮見大風天,年均不到2天,周邊郊縣則有不同。
生物
[編輯]- 植物:
秦巴山區多原始森林,植被類型多樣。截止1995年10月,已發現漢中地區境內有2942種植物,分屬種子、蕨類、苔蘚、地衣、真菌和藻類,計7門、282科、1160屬植物。其中僅種子植物就有166科、958屬、2564種,分別佔到全國科(166/291)的57%、屬(958/2940)的32.6%、種(2564/24300)的10.6%。[36]
- 動物種群:
漢中地區位於古北界動物區系和東洋界動物區系的交匯處,南北動物兼有,動物種群組成豐富。其間生存珍稀動物有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中國大鯢(娃娃魚)等。
漢中地區野生脊椎動物計有:鳥類335種,屬17目、51科,其中留鳥155種,夏候鳥91種,冬候鳥28種,旅鳥61種;哺乳動物137種,屬7目、27科;兩棲類動物24種,屬2目、7科;爬行類37種,屬3目、9科;魚類109種,屬6目、15科。
政治
[編輯]現任領導
[編輯]機構 | 中國共產黨 漢中市委員會 |
漢中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
漢中市人民政府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漢中市委員會 |
---|---|---|---|---|
職務 | 書記 | 主任 | 市長 | 主席 |
姓名 | 張燁[37] | 楊記明[38] | 王建平[39] | 蔡煜東[40] |
民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籍貫 | 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 | 陝西省勉縣 | 四川省通江縣 | 黑龍江省綏化市 |
出生日期 | 1972年8月(52歲) | 1968年11月(56歲) | 1972年10月(52歲) | 1970年8月(54歲) |
就任日期 | 2023年3月 | 2022年3月 | 2023年3月 | 2022年3月 |
主政官員
[編輯]
|
|
行政區劃
[編輯]漢中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41]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1][42]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43]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44] | |
街道辦事處 | 鎮 | |||||||
610700 | 漢中市 | Hànzhōng Shì | 27,096.43 | 3,211,462 | 漢台區 | 723000 | 25 | 152 |
610702 | 漢台區 | Hàntái Qū | 549.07 | 618,204 | 中山街街道 | 723000 | 8 | 7 |
610703 | 南鄭區 | Nánzhèng Qū | 2,809.04 | 466,244 | 漢山街道 | 723100 | 2 | 20 |
610722 | 城固縣 | Chénggù Xiàn | 2,213.37 | 442,035 | 博望街道 | 723200 | 2 | 15 |
610723 | 洋縣 | Yáng Xiàn | 3,195.81 | 345,354 | 洋州街道 | 723300 | 3 | 15 |
610724 | 西鄉縣 | Xīxiāng Xiàn | 3,253.19 | 321,535 | 城北街道 | 723500 | 2 | 15 |
610725 | 勉縣 | Miǎn Xiàn | 2,386.34 | 344,935 | 勉陽街道 | 724200 | 1 | 17 |
610726 | 寧強縣 | Níngqiáng Xiàn | 3,260.31 | 256,373 | 漢源街道 | 724400 | 2 | 16 |
610727 | 略陽縣 | Luèyáng Xiàn | 2,822.90 | 143,989 | 興州街道 | 724300 | 2 | 15 |
610728 | 鎮巴縣 | Zhènbā Xiàn | 3,382.79 | 210,871 | 涇洋街道 | 723600 | 1 | 19 |
610729 | 留壩縣 | Liúbà Xiàn | 1,956.77 | 35,325 | 紫柏街道 | 724100 | 1 | 7 |
610730 | 佛坪縣 | Fópíng Xiàn | 1,266.84 | 26,597 | 袁家莊街道 | 723400 | 1 | 6 |
註:漢台區數字包含漢中經濟開發區所轄鑫源街道。 | ||||||||
人口
[編輯]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211462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減少204734人,下降5.99%,年平均增長率為-0.6%[45]。其中,男性人口為1619717人,佔50.4%;女性人口為1591745人,佔49.6%。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76[46]。0-14歲人口為516563人,佔16.1%;15-64歲人口為2126089人,佔66.2%;65歲及以上人口為568810人,佔17.7%[47]。
民族
[編輯]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199,148人,佔99.6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314人,佔0.3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02,414人,下降5.9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2,320人,下降15.85%,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4個百分點。
經濟
[編輯]工業
[編輯]區內大型工業均以國防工業衍化而來。飛機工業也是漢中市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陝飛集團),所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是經國家批准於1969年開始建設的中國唯一研製、生產大、中型民用運輸機的大型國有軍工企業,現有總資產30億元,職工近萬人[48]。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第三工業機械部所屬〇一二基地)位於區內,為大型運輸機製造基地[49]。2009年,中國國務院已經正式批准大飛機國家重大專項立項實施[50],漢中陝飛集團與哈爾濱哈飛集團、西安西飛集團、瀋陽沈飛集團和成都成飛集團並肩成為「大飛機」五大主製造商,主要負責形成「大飛機」零部件的轉包生產能力[51][52]。此外,中核工業集團所屬405廠也位於區內,從事鈾濃縮生產。
有色冶金工業是漢中市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2005年,漢中的有色冶金工業發展到49家,占重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0.4%,其中採礦業31家,冶煉及加工業18家,分別占重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12.9%、7.5%。有色冶金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1.78億元,占重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的31.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02億元,占重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30.9%;實現利稅1.52億元,占重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14.7%[53]。2009年,漢中市鋼鐵企業正式進行重組,由漢中市國資委、漢中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陝西略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各出資2億元,註冊成立漢中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組建了漢中鋼鐵集團管理委員會負責重組工作[54]。
農業
[編輯]由於區位限制,區內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較低,農作物以中國南方亞熱帶地域農作物為主,水稻、小麥、玉米均有種植,菌類和中草藥種植為特色,兼有部分果品種植。漢中市可耕種面積為20.09萬公頃,非農業人口佔全市人口的80%。2006年,農民創造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94.79億元,糧食總產量116.89萬噸,油料14.50萬噸,蔬菜120.66萬噸,水果19.29萬噸,茶葉7450噸,中藥材10.06萬噸[55]。
漢中的櫻桃生產地發展面積為3平方公里,是中國三大櫻桃產地之一,以櫻桃溝為主產地。其櫻桃品種以中國酸水櫻桃為主,櫻桃溝連片種植櫻桃12300畝,年產櫻桃3600多噸,農業年收入960多萬元。2008年,櫻桃溝吸引遊客41萬,旅遊綜合收入達2494.8萬元[56]。
漢中市也是中國北方茶區中最優良的茶葉適生地,其種植歷史悠久,始於戰國、興於秦漢、盛於唐宋、繁榮於明清,自古就是茶馬互市的重要供茶地。自2000年起,漢中市茶產業得到顯著發展及成效。茶園面積從1987年的13.06萬畝發展到2008年的60多萬畝,增長4.2倍;產量從2992噸提高到8367噸,增長2.8倍;產值達到4.8億元,成為漢中市四大主導產業之一[57]。2009年,漢中市對全市8個產茶縣的20餘個茶葉品牌進行整合,統一為「漢中仙毫」[58],並在漢中舉辦「2009中國·漢中茶葉節櫻桃節」[56]。
旅遊業
[編輯]漢中市坐擁漢水,一江兩岸景色秀美,文物名勝眾多,旅遊業較為發達。
漢中市自2010年以來,每年召開「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59]當地有天漢長街。[60]
商業
[編輯]- 基礎設施較差,後來市政府對漢台區建設力度加大,並改善各縣際公路,整體變化很大[61],其他縣區城鎮化水平不高,仍待繼續建設[62];
- 旅遊可下榻賓館較多,四星級賓館有金宏大酒店、郵政大酒店、紅葉大酒店,三星級有田園酒店、石獅酒店等;
- 出租車、公交車系統在漢台區較為方便,各縣區也有出租車、公交車、三輪摩托車可供選擇;
- 漢台區購物商場有吾悅廣場、世紀陽光、星光百貨、萬邦時代廣場等。大型超市有晶眾家樂購物廣場、華潤萬家超市等。主要小商品商業街在北大街,批發業集中於虎橋路運達批發市場。
交通
[編輯]古代交通
[編輯]古棧道位於秦嶺巴山之間的漢中盆地,後來人們把越秦嶺翻巴山、連接西安、漢中、廣元、成都的古道稱「蜀道」[64][65]。
距今約3500年,由商代諸侯國「方」(又稱「巴方」)的巴人在夏末商初時開通,由古巴國的今巴中出發,越米倉山北達陝西古梁州,延伸到漢中,稱之為「米倉古道」,是石牛道未開通之前唯一的一條川陝通道,名曰「巴嶺路」[66],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國道[67]。
漢代,由漢中至關中的棧道計有故道、褒斜道、駱道和子午道;由漢中到四川的棧道有金牛道和米倉道;由漢中到甘肅的棧道有白水道[68]。共有棧道六條,這些棧道中以興修於西漢中葉的褒斜道最為有名,其由褒河之谷(今陝西漢中附近)入斜水之谷(今陝西眉縣境內)[69][70]。
現代交通
[編輯]1931年後,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建設委員會公路處副處長趙祖康,後逐漸升遷至交通部公路總局副局長。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趙祖康主持搶修了多條軍用公路,包括負責修建了西蘭公路(西安至蘭州)後、立即修建西漢公路(西安至漢中)。
- 鐵路:寶成鐵路(寶雞-成都)、陽安鐵路(陽平關-安康)、西成客運專線(西安-成都)
- 公路: 108國道、 316國道、 210國道、 西漢高速公路(西安-漢中,2007年9月30日通車)、 十天高速公路(十堰-天水)、 寶漢高速公路(寶雞-漢中)
- 航空:漢中城固機場(支線機場),開闢有至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烏魯木齊的航線。
文化
[編輯]文物古蹟
[編輯]1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1]:
-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褒斜道為入蜀棧道之一,部分由於褒河水庫修建而淹沒於水下,今天存留為翻修。摩崖石刻存於漢中市博物館)
- 武侯墓
- 龍崗寺遺址
- 李家村遺址
- 張騫墓
- 蔡倫墓和祠
- 開明寺塔
- 五門堰
- 張良廟(與張良並無直接聯繫,今留壩縣境內,清代修建[72])
- 靈岩寺摩崖
- 何家灣遺址、寶山遺址
- 寧強羌人墓地
- 漢中東塔
- 良馬寺覺皇殿
- 智果寺
- 勉縣武侯祠
- 青木川老街建築群
- 青木川魏氏莊園
地方遺址及古跡:
- 古城牆遺址(翻新而來,民主街與西環路交匯處)
- 明瑞王府遺址(兒童公園及傘鋪街照壁遺存)
- 拜將壇(相傳為劉邦拜韓信大將處)
- 虎頭橋遺址
- 飲馬池
- 武侯祠(勉縣境內)
- 定軍山古戰場(勉縣境內)
名人
[編輯]風土人情
[編輯]- 漢中地處中國南北交界之處,與陝西中部的關中地區為秦嶺山脈相隔,是地理風土人情等各方面更接近於西南地區,尤其受四川影響較大,與秦嶺北部的關中地區有很大差異;民族有漢、回、羌、土族、党項為主。在位於大巴山腳下的鎮巴縣青水鄉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苗民聚集地,史載,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熊、陶、李、吳、楊、馬、王七姓苗民從貴州遵義逃荒到鎮巴縣青水鄉海拔1600米的大楮、仁和村,過着刀耕火種的日子。境內有苗族42戶255人,主要居住在該鄉大楮、仁和等偏僻山區。
- 漢中號稱「小江南」。
- 漢中飲食同時兼有米食和麵食,以米食為主,地方小吃以麻辣味為主,有麵皮、粉皮、菜豆腐、麻辣火鍋、罐罐雞、核桃饃、油茶、檳豆涼粉、燒烤等。
特產
[編輯]漢中仙毫、漢中附子: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教育
[編輯]高等教育
[編輯]- 陝西理工大學(由原「漢中師範學院」和「陝西工學院」2002年合併而成,現分別為南北校區。)
-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專科職業院校,由原「漢中教育學院」、「漢中農業學校」、「漢中市衛生學校」、「漢中師範學校」和「漢中財經學校」合併而成)
- 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專科職業院校,原名陝南航空職工大學,前身為創建於1982年6月的O一二基地工學院。1989年經教育部備案,原航空工業部批准更名為陝南航空職工大學。2003年4月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改制為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中等教育
[編輯]- 漢中中學(歷史上的漢南書院始建於乾隆年間,是陝南地區一所書塾性質的官辦學校,今天的漢中中學建立在原址基礎上。另外有一所新建的陝南書院,則與前者並無關聯)
- 漢中市龍崗學校(是漢中市教育局、南鄭縣人民政府扶持,陝西藝苑集團投資2.76億元修建的集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現代化、寄宿制、自稱「優質品牌學校」,位於漢中市「一江兩岸」的城市南區。)
友好城市
[編輯]宗教、祭祀場所
[編輯]- 道教與佛教
宗教 | 政府批准活動場所及地址 | 批准開放時間
(始於) |
未開放教點 | 信徒人數(約) | 信眾人數(約) | 備註 |
---|---|---|---|---|---|---|
道教 | 天台山(武鄉鎮石堰村) 文公祠(東關磨子橋) |
1986年 1994年 |
老君觀 北海觀 五郎觀 東嶽廟 青龍觀 | 500 | 3500 | |
佛教 | 萬壽寺(市西郊三里店村) 寶峰寺(武鄉鎮共力村) |
1992年 1986年 |
塔廟 金山寺 觀音寺 觀桂寺 | 1000 | 5000 |
宗教 | 政府批准活動場所及地址 | 批准開放時間
(始於) |
未開放教點 | 信教人數 | 備註 |
---|---|---|---|---|---|
天主教(詳見:天主教漢中教區) | 天主教教堂(友愛路) 周家灣堂(七里鄉周家灣村) 余王村堂(望江鄉) |
1980年 1992年 1990年 |
劉家營堂 鋪鎮堂 | 2800 | |
基督教(新教) | 漢中市禮拜堂(友愛路) 河東店禮拜堂(河東店) 閻營活動點(龍江鄉) |
1980年 1984年 1984年 |
鋪鎮 | 3200 | |
伊斯蘭教 | 團結清真寺(東關北四巷) 仙隱清真寺(石馬坡) 鋪鎮清真寺(鋪鎮聯豐村) |
1981年 1990年 1984年 |
原寺內清真寺 | 3500 | 區內伊斯蘭教徒主要分為三派:一是格底木,又稱老教,源於元明清以來遷入。二是伊合也瓦力,又稱新教、尊經派,是清末、民國以來在對老教有所改革的基礎上形成。三是卡迪林耶支系,此派是康熙年間由西鄉鹿齡寺祁靜一創建,教徒主要分佈在西鄉。[74] |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漢中市
- ^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漢江(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
- ^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漢江(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
- ^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大漢山(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
- ^ 酈道元. 水经注.卷二十七沔水. [2009年1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中文).
- ^ 陳顯遠、唐孟傑. 汉中地区志,第四册,卷三十六,. 三秦出版社. 2005年8月: 2161–2162. ISBN 7-80628-957-7 (中文(簡體)).
- ^ 司馬遷. 史记.六国年表. [2009年1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7) (中文).
左庶長城南鄭
- ^ 宋傑. 《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4-7633-7.
- ^ 司馬遷. 史记 卷05 秦本纪. [2018-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中文).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
- ^ 司馬遷. 史记 卷027. [2018-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9) (中文).
- ^ 胡阿祥. 劉邦漢国号考原. 史學月刊.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5) (中文(簡體)).
- ^ 司馬光. 资治通鉴 卷五十八. [2018-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7) (中文).
- ^ 裴松之、陳壽. 三国志 魏书 张鲁传(裴松之注) (中文).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趙廷瑞; 馬理 呂柟. 陕西通志. 三秦出版社. 明代: 320 (中文(簡體)).
- ^ 周建民 李星. 汉中文史第十辑. 漢中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2年: 103 (中文(簡體)).
- ^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二. 唐代 (中文(繁體)).
- ^ 《魏書·地形志》中作漢陰
- ^ 《隋書·地理志》
- ^ 宋史地理志
- ^ 張廷玉等 (編). 卷42 地理志. 明史 (中文).
萬曆二十九年,建瑞王府於南鄭
- ^ 21.0 21.1 方孝文. 瑞王府与莲花池. 漢中日報. 2007年 (中文(簡體)).
- ^ 李志. “庚子教难”初探. 光明日報. 2000-09-29 [2023-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26) (中文(簡體)).
- ^ 援引《漢中地區志》第四冊,2221頁,2005年版,編者按註明,由於數字不全,實際情況遠不只此。
- ^ 周建民 龔承宗. 汉中文史第十辑. 漢中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2年: 17–18 (中文(簡體)).
- ^ 陳顯遠 唐孟傑. 《汉中地区志》四册 卷三十六 大事记. 三秦出版社. 2005年: 2231 (中文(簡體)).
- ^ 郭景元. 法医鉴定实用全书.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2年5月: 57. ISBN 7502340599 (中文(簡體)).
- ^ 「離地七寸」. 中国安乐死备忘录. 南方網. [2008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17) (中文(簡體)).
- ^ 胡毅. 汉中为汶川地震重灾区 36人死亡近500人受伤. 西安晚報. 2008年5月15日 [2009-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1) (中文(簡體)).
- ^ 李彪. 汉中12人因狂犬病死亡 数据显示病毒危害性增大. 華商報. 2009-06-13 [2009-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6) (中文(簡體)).
- ^ 汉中杀狗之争. 鳳凰網轉自華商報. 2009年6月11日 [2009-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7) (中文(簡體)).
- ^ 汉中地区志(一) (PDF). : 4.
- ^ 汉中市. 行政區劃網. 1985年由陝西省民政廳、測繪局公佈 [2009年2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0) (中文(簡體)).
- ^ 陕西汉中:发现罕见大规模天坑群 最大口径达520米. 中央電視台. 2016-11-25 [2021-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3).
-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5).
-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 ^ 王民柱. 汉中植物名录.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年5月 (中文(簡體)).
- ^ 张烨任汉中市委书记 王建平任市委副书记. 中國經濟網. [2023-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8).
- ^ 汉中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简历 杨记明当选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2-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4).
- ^ 王建平任汉中市代市长 张烨辞去市长职务. 中國經濟網. [2023-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9).
- ^ 汉中市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历 蔡煜东当选主席. 中國經濟網. [2022-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 ^ 《汉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 (PDF). 漢中市國土資源局. [2018-04-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4-23).
- ^ 汉中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漢中市人民政府. [2021-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6).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 ^ 漢中市統計局. 汉中市202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2021-05-23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7).
- ^ 漢中市統計局. 汉中市202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2021-05-23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7).
- ^ 漢中市統計局. 汉中市202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 2021-05-23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7).
- ^ 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學會. 2019-08-12 [2019-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0) (中文(簡體)).
- ^ 陝飛宣傳部. 走进陕飞/今日概况. 陝飛集團. [2009-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5) (中文(簡體)).
- ^ 國務院. 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立项实施. 中國國務院. 2007年9月16日 [2009-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3) (中文(簡體)).
- ^ 哈飞集团等成为大飞机5大主制造商. 中評電訊. 2008-06-04 [200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簡體)).
- ^ 王彬 張璐. 西飞及陕飞成为大飞机项目主要制造商. 阿榮旗人民政府. 2008年6月4日 [200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8月8日) (中文(簡體)).
- ^ 李衛國. 迅速崛起的汉中有色冶金工业. 漢中統計局. 2007年9月3日 [200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7月19日) (中文(簡體)).
- ^ 王憲. 汉中市钢铁企业日前正式进行重组. 中國鋼鐵產業網. 2009-05-27 [2009-06-15]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绿色汉中. 漢中市統計局. 2007年12月24日 [2009年6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2月1日) (中文(簡體)).
- ^ 56.0 56.1 劉振華. 2009中国·汉中茶叶节樱桃节将在西乡举行. 西部網. 2009-04-14 [200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1) (中文(簡體)).
- ^ 劉秋梅 黎志宇 黃蓮. 汉中农业:特色+绿色. 賀州日報. 2009-06-05 [200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27) (中文(簡體)).
- ^ 黎德華 徐秦生. 汉中市对茶叶品牌统一整合为“汉中仙毫”. 陝西日報. 2009-04-10 [200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24) (中文(簡體)).
- ^ 2013汉中油菜花节本月开幕 部分景点将免费开放.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7).
- ^ 漢中2022“漢風年·老家過”新春文化活動啟動暨天漢長街全面開放. [2022-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9).
- ^ 汉中市汉台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陝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1-09-13 [202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0).
- ^ 关于汉中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前瞻產業研究院. 2022-07-25 [202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0).
- ^ 李白. 蜀道难. wikisource. [2021-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3) (中文(簡體)).
- ^ 《地名大辭典》、《漢中地區名勝古蹟》載:「濂水源出陝西南鄭縣南巴嶺山之鄧家埡,北流,經黃官嶺、廉水縣、新集、高台、郭灘至石拱橋的中咀匯入漢江」。
- ^ 《南江縣誌》:「隋大業三年,因此道交通便利,難江(今南江)劃屬漢川郡(今漢中)。」
- ^ 《辭海·歷史地理》:「米倉古道自陝西漢中縣南、循漢水支流濂水谷道和嘉陵江支流巴江谷道到達四川巴中地區」
- ^ 朱仕珍. 米仓古道,我国最早的国道. 巴中網. 2009-06-07 [2009-06-09]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漢中政府網. 汉中上下五千年. CCTV. 2009年4月20日 [2009年6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5月22日) (中文(簡體)).
- ^ 《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石刻載:「永平六年,漢中郡以詔書受廣漢、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開通褒斜道。」
- ^ 北魏《石門銘》:「詔遣左校令賈三德領徒一萬人,萬師百人共成其事。」
- ^ 漢中. 中華文化遺產.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7).
- ^ 《漢中地區志》,2005年版
- ^ 友好城市. 漢中市外事僑務網. 2006-04-10 [2009-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8) (中文(簡體)).
- ^ 1995年數據,王建法、郭鵬、劉寶林. 《汉中地区志》第四册 第三十一卷. 三秦出版社. 2005年: 1897–1909. ISBN 7-80628-957-7 (中文(簡體)).
深入閱讀
[編輯]- 《漢中盆地地理考察報告》王德基等,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