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戰爭
![]()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4/Isandhlwana.jpg/260px-Isandhlwana.jpg)
戰爭與軍事 |
---|
殖民戰爭(colonial war)指的是殖民帝國對他國發動的一系列不公正戰爭,迫使對方屈服。廣義而言,這一概念主要指19世紀歐洲殖民列強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發動的各類戰爭[1]。
殖民戰爭的目的在於掠奪經濟資源,並以傳播宗教和文化來服務宗主國。殖民列強透過戰爭強迫殖民地接受其語言、宗教與制度,以實現同化。[2][3][4]
政策
[編輯]在殖民國家看來,殖民戰爭的戰術通常不如正規戰爭嚴謹,直接衝突的發展往往難以受控。駐紮當地的軍官有時不受宗主國約束,自行制定並執行戰爭政策;而在某些情況下,宗主國的政策則由他們自由解釋與執行。19世紀七、八十年代,法國指揮官在西蘇丹作戰時往往不顧國家政策,而駐紮非洲的德國士兵則經常違抗殖民官僚機構的命令。
種類
[編輯]征服戰爭
[編輯]征服戰爭指的是殖民帝國(如西班牙、英國等)以軍事入侵為手段,旨在征服目標地區的戰爭形式。這類戰爭通常透過武力佔領、資源掠奪與文化同化,剝奪當地的主權。[5][6]
獨立戰爭
[編輯]獨立戰爭指的是殖民地人民為擺脫殖民帝國的壓迫與不平等法律,爭取自主權而發動的戰爭形式。[1][7]許多國家經過長期的武裝鬥爭、政治運動與文化抵抗,最終成功獨立。[8][9]
條約殖民
[編輯]透過簽訂不平等條約,殖民國家將貿易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以確保長期的經濟利益。這些條約往往在軍事壓迫下達成,條款不公,充滿剝削。[10][11][12]
殖民歷史
[編輯]北美
[編輯]![](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b/Dickinson%27s_Letter_III_in_The_Pennsylvania_Chronicle.jpg/220px-Dickinson%27s_Letter_III_in_The_Pennsylvania_Chronicle.jpg)
17世紀時,北美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並被劃分為多個殖民區。當時,各殖民區之間關係並不和睦,直到英國不斷加重財政壓力(如《糖法》與《印花法》),使殖民地難以承受經濟剝削,最終引發反抗。[13][14]
1773年,英國頒佈《茶法》,允許東印度公司直接向北美殖民地出口茶葉,並從中徵稅。此舉使東印度公司在茶葉貿易上取得壟斷地位,進一步加重殖民地的財政負擔。最終,此法案引發強烈不滿,導致「波士頓茶葉事件」。[15]
大陸會議
[編輯]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於1774年成立,是美國十三個殖民地最早發起獨立訴求的重要組織。在1775至1776年的第二次大陸會議上,代表們通過《獨立宣言》,並於1776年正式宣佈美國成立。[16]
非洲
[編輯]非洲的反殖民戰爭數量眾多,大部分地區曾受英國和法國控制。二戰期間,這些殖民地為英國提供了大量經濟支援。
17至18世紀,英國與法國開始將目光投向非洲,希望利用當地向美洲殖民地輸送奴隸。他們逐步在西非海岸建立商業據點,與當地統治者展開貿易。這種模式持續至19世紀初,因為當時歐洲人對在非洲內陸擴張領土興趣不大。
到了19世紀初,殖民戰爭日益現代化,殖民列強不得不投入更多軍隊進行鎮壓。部分原因是,當地軍隊與歐洲軍隊之間的軍事實力差距逐漸縮小。許多非洲殖民地的民眾放棄正面交戰,改採游擊戰術進行抗爭。
亞洲
[編輯]1600年至1857年是英國對印度殖民統治的開端。1600年,東印度公司獲得英國政府許可,在印度開展貿易並進行殖民擴張。透過各種手段,東印度公司逐步掌控印度的經濟,為後來的全面殖民統治奠定基礎。[17][18]
印度民族起義
[編輯]1857至1858年間,印度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反英殖民起義。起義最初由印度士兵發動,原因是他們對英國當局的壓迫與剝削極為不滿。此外,英國在印度設立的東印度公司也嚴重影響當地商人,英國當局更透過增稅加重對底層民眾的經濟壓力。最終,這些壓迫引發全印度範圍的反抗,這場戰爭成為印度反殖民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之一。[19]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Gopal, P. Insurgent Empire: Anticolonial Resistance and British Dissent. Verso Books. 2019 (英語).
- ^ Hochschild, Adam. 殖民战争带给一战的致命错觉.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4-07-30 [2025-01-02] (zh-cmn-hans).
- ^ 越南人民报网. 越南人民報網. 2025-01-08 [2025-01-08] (中文).
- ^ The Colonial Wars (1689-1763) - Lewis & Clark Online Exhibit - 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of North Dakota. www.history.nd.gov. [2025-01-08].
- ^ Petras, J. Separatism and Empire Build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2009, 39: 116–126 [2025-01-09]. doi:10.1080/00472330802506857.
- ^ Sèbe, Berny. Assimilation and empire. 2016 [2025-01-09]. doi:10.1002/9781118455074.WBEOE297 (英語).
- ^ Archives, The National. The National Archives - Homepage. The National Archives. [2025-01-08] (英國英語).
- ^ Chapter Two. usinfo.org. [2025-01-03].
- ^ Bangladesh High Commission, London. bhclondon.org.uk. [2025-01-08].
- ^ Milestones in the History of U.S. Foreign Relations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history.state.gov. [2025-01-08] (英語).
- ^ Treaty of Paris (1783). National Archives. 2021-04-16 [2025-01-08] (英語).
- ^ 五月三十五日. 刘植荣:南京条约170年 对殖民主义的再认识. 中國數字時代. 2012-08-07 [2025-01-08] (中文(簡體)).
- ^ Sugar pregnancy test: Is it accurate, and how does it work?. www.medicalnewstoday.com. 2020-09-10 [2025-01-08] (英語).
- ^ The stamp act and the American colonies 1763-67. www.parliament.uk. [2025-01-08] (英語).
- ^ 波士顿倾茶事件和倾茶运动(1). 美國之音. 2010-02-05 [2025-01-03] (中文).
- ^ Chapter Two. usinfo.org. [2025-01-02].
- ^ Indi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Google Arts & Culture. [2025-01-06] (英語).
- ^ East India Company | Definition, History, & Facts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4-12-16 [2025-01-09] (英語).
- ^ Insurgency, Violence and Anticolonial Resistance: The 1857 Revolt and Indian Imaginations | Mershon Center. mershoncenter.osu.edu.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