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忠
李全忠(9世紀—886年),中國唐朝末年軍閥,885年推翻前任盧龍節度使李可舉後統治盧龍軍直至886年去世。兒子李匡威、李匡籌在他死後相繼為節度使。
背景
[編輯]李全忠生年不詳,盧龍軍部范陽人。父李慕勳,守平州刺史,累遷檢校左散騎常侍。[1]李全忠年輕時通《春秋》,好鬼谷子之學。唐僖宗廣明年間(880年—881年),李全忠為棣州司馬。他家中長出一尺三節的蘆,他心裏很討厭它,對別駕張建章說:「我家長出了這種『蘆』,不是怪事嗎?」張建章說:「蘆是茅類,得恩澤才滋潤,這代表您家有『分茅列土之慶』,這不就是天命嗎?它生有三節,必意味着您府中有三個傳節鉞者。您要勉勵自己,樹立功名,別忘了我的話。」李全忠任滿(三年)回鄉,事奉節度使李可舉,作為其衙將。[2][3][4]
奪取盧龍
[編輯]光啟元年(885年)二月,李可舉和盟友成德軍節度使王鎔害怕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有意於他們的領地,為義武軍節度使王處存與李克用結盟而擔憂,於是兩鎮相約合攻夾在盧龍與成德之間的義武,滅之,分其地。[5]
為達目的,李可舉派李全忠率軍六萬攻易州。五月,李全忠裨將劉仁恭挖地道進入易州城牆內,盧龍軍因而克易州。[6]但盧龍軍之後就變得驕傲懈怠,不備義武軍反攻。王處存趁夜派三千士兵蒙羊皮到易州城下,在其他道路埋伏精騎。盧龍軍以為是羊,爭着出城掠之,被義武軍伏兵突襲,義武軍攻易州,復奪之。李全忠大敗,芻糧仗鎧盡失,逃往幽州(即范陽)。[3][5][7]
因害怕李可舉會因他戰敗而懲罰他,李全忠反而決定率餘眾掩襲幽州。李可舉猝不及防,六月,絕望舉族登樓自焚。李全忠接管軍鎮,在三軍推戴下自稱留後,[7][8]七月得到朝廷認可。[5]
短暫統治
[編輯]成德軍節度使王鎔曾上表推薦李全忠。[9]次年(886年)春,僖宗正式任李全忠為盧龍節度使。[2]後又加檢校太尉。[1]八月,李全忠卒,三軍立其子李匡威為留後,[7]朝廷認可,後以為全權節度使。[2][3][5]
評價
[編輯]- 《舊唐書》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註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龐緯《唐故西都右廂馬步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守左武衛將軍同正、兼御史大夫、柱國隴西李公墓志銘》
- ^ 2.0 2.1 2.2 2.3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
- ^ 3.0 3.1 3.2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二
- ^ 《北夢瑣言》
- ^ 5.0 5.1 5.2 5.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五
- ^ 7.0 7.1 7.2 《舊唐書》卷一十九下
- ^ 《新唐書》卷九
- ^ s:薦幽州權兵馬留後李全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