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國工人與外國工人關於事故賠償的同等待遇公約
外觀
本國工人與外國工人關於事故賠償的同等待遇公約 | |
---|---|
簽署日 | 1925年6月5日 |
簽署地點 | 瑞士日內瓦 |
生效日 | 1926年9月8日 |
締約方 | 挪威、根西 |
保管方 | 國際勞工局局長 |
語言 | 法語 英語 |
本國工人與外國工人關於事故賠償的同等待遇公約(英語:Equality of Treatment (Accident Compensation) Convention)是1925年6月5日第七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一項公約,又稱1925年同等待遇(事故賠償)公約,是國際勞工組織第19號公約(C019)。[1][2]公約於1926年9月8日生效。[3]
內容
[編輯]公約[4]第一條規定會員國對任何另一會員國人民在其國境內因工業意外事故而受傷害者,或需其贍養的家屬,在工人賠償方面,應給予與本國人民同等待遇。
批准情形
[編輯]截至2019年為止,已有121國批准該公約。中華民國於1934年4月27日批准該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於1984年6月11日承認該公約。[1][3]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数据库. treaty.mfa.gov.cn. [2020-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2).
- ^ Convention C019 - Equality of Treatment (Accident Compensation) Convention, 1925 (No. 19). www.ilo.org. [2020-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 ^ 3.0 3.1 Ratifications of ILO conventions: Ratifications by Convention. www.ilo.org. [2020-11-26].
- ^ 本国工人与外国工人关于事故赔偿的同等待遇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文本 (PDF).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4-23).
分類:
- 國際勞工組織公約
- 1925年條約
- 阿爾及利亞條約
- 阿根廷條約
- 澳大利亞條約
- 巴哈馬條約
- 孟加拉國條約
- 比利時條約
- 伯利茲條約
- 玻利維亞條約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條約
- 博茨瓦納條約
- 布基納法索條約
- 緬甸條約
- 布隆迪條約
- 喀麥隆條約
- 佛得角條約
- 中非共和國條約
- 智利條約
- 哥倫比亞條約
- 象牙海岸條約
- 克羅地亞條約
- 古巴條約
- 塞浦路斯條約
- 捷克條約
- 捷克斯洛伐克條約
- 丹麥條約
- 吉布堤條約
- 多米尼克條約
- 多明尼加條約
- 愛沙尼亞條約
- 斐濟條約
- 芬蘭條約
-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條約
- 加蓬條約
- 威瑪共和國條約
- 加納條約
- 格林納達條約
- 危地馬拉條約
- 幾內亞比紹條約
- 海地條約
- 印度尼西亞條約
- 以色列條約
- 意大利王國條約
- 牙買加條約
- 肯亞條約
- 韓國條約
- 拉脫維亞條約
- 黎巴嫩條約
- 萊索托條約
- 立陶宛條約
- 盧森堡條約
- 北馬其頓條約
- 馬達加斯加條約
- 馬拉維條約
- 馬利條約
- 馬耳他條約
- 毛里塔尼亞條約
- 毛里裘斯條約
- 墨西哥條約
- 黑山條約
- 摩洛哥條約
- 荷蘭條約
- 尼加拉瓜條約
- 尼日利亞條約
- 挪威條約
- 巴拿馬條約
- 巴布亞新幾內亞條約
- 秘魯條約
- 菲律賓條約
- 盧旺達條約
- 薩摩亞條約
- 塞內加爾條約
- 獅子山條約
- 新加坡條約
- 斯洛伐克條約
- 斯洛文尼亞條約
- 蘇里南條約
- 斯威士蘭條約
- 瑞典條約
- 瑞士條約
- 泰國條約
- 突尼斯條約
- 烏干達條約
- 英國條約
- 烏拉圭條約
- 委內瑞拉條約
- 南斯拉夫條約
- 贊比亞條約
- 津巴布韋條約
- 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