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晉北戰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晉北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日期1946年6月 – 1946年8月15日
地點
山西省北部
結果 晉北野戰軍獲勝
參戰方
國民革命軍 晉北野戰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閻錫山
楚溪春
于振江
今村方策
賀龍
周士第
傷亡與損失
8500人 不詳

晉北戰役發生於發生於1946年6月,至1946年8月結束,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戰略防禦階段初期,晉北野戰軍國民革命軍山西省北部發生的一場戰役。

背景

[編輯]

1946年5月,國共衝突日趨激烈。國民革命軍閻錫山部在晉北展開攻勢,截至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相繼佔領中國共產黨控制的晉北解放區幾十座城鎮。為遏制國軍對晉綏晉察冀解放區的攻勢,中共中央軍委6月19日發出指示,作戰步驟為:第一步奪取太原大同間的同蒲鐵路北段,第二步以晉察冀和晉綏兩軍區主力會攻大同,第三步奪取正太路,相機攻佔石家莊、太原。

作戰部署

[編輯]

國軍

[編輯]

國民革命軍閻錫山部於1946年6月攻入晉西北後,在山西太原以北地區有2個軍、7個師,劃分為北嶽和關南兩個作戰區:

在這些守備區域內計有據點和碉堡一百四十多個,以收編的偽軍協助防守。

晉北野戰軍

[編輯]

賀龍接獲中共中央軍委進攻晉北的命令後,認為晉綏部隊要南北同時對抗傅作義和閻錫山部,兵力不足,必須在傅作義尚未趕到之前,全力消滅閻錫山的1至2個師,奪取晉北同蒲路沿線及其兩側的岱嶽寧武崞縣代縣五台定襄忻縣等地,使晉綏、晉察冀兩解放區連成一片,獲得人力、物力的補充,以利於爾後會攻大同。

賀龍將這一方案上報中共中央軍委,並建議從晉察冀軍區調1個旅,共同完成這一任務。中共中央軍委批准了賀龍的計劃,並由晉察冀軍區調第四縱隊第十一旅和地方部隊部協同作戰。據此,晉綏軍區命令晉綏野戰軍獨二旅、雁門軍區的地方兵團和晉察冀軍區十一旅等部共一萬五千兵力,組成晉北野戰軍。以周士第為司令員兼政委,賀炳炎為副司令員,廖漢生為副政委,王紹南任參謀長,張國聲任政治部主任。統一指揮晉北戰役。[1]

賀龍對周士第說,晉北野戰軍要乘勝奪取寧武、原平、崞縣、代縣,然後攻佔五台、忻州,完成任務後再行北上奪取懷仁、應縣,為今後會攻大同造成有利形勢。

戰役過程

[編輯]

1946年6月26日,晉北野戰軍對朔縣發起突然攻擊。戰至27日,消滅國軍1200餘人。佔領朔縣,進逼寧武

6月29日,晉北野戰軍獨立第二旅進攻寧武。寧武由閻錫山保安第十二團和第四十師三團一部共約一千四百人駐守,保安第十二團團長辜仁聲任寧武總指揮,城外建有壕溝和碉堡。獨立第二旅對城外據點及碉堡發起攻擊,30日下午掃清了外圍據點,消滅守軍三百人。同日又趁夜間發起攻城。城中守軍棄城突圍。途中遭晉北野戰軍攔截,損失慘重,只餘三百餘人退入原平鎮中,7月1日晉北野戰軍佔領寧武。

7月2日四縱十一旅進攻繁峙,兩天後攻克了繁峙縣,消滅守軍六百餘人。守衛代縣國軍聞晉北野戰軍兵至,棄城撤退到崞縣城中。7月8日,晉北野戰軍獨二旅抵達崞縣。崞縣城駐有國軍第四十師第二團,以及部分地方武裝計有守軍二千三百人,工事比較堅固,防守嚴密,易守難攻。11日晚,獨立第二旅在掃除了崞縣外圍據點後,於夜二十三時發起攻城戰鬥。以炸藥包將城牆炸開兩處缺口,隨後攻入城內,經過四小時激戰,消滅守軍二千二百餘人,俘虜800餘人,獨二旅傷亡七十八人。對於這次攻堅的勝利,賀龍極為重視,將其經驗歸納為四條,即

  1. 集中火力,突破一點;
  2. 登城後,有準備地擊退敵人的反衝擊;
  3. 預先劃分各部隊進城後的作戰區域;
  4. 敵人將肅清時,主力應迅速集中,以便打援和追擊。

7月22日,將這些經驗報告中共中央軍委。7月26日,毛澤東批示說:「攻崞經驗甚好,望通報張垣太行陳賡,以供參考。」

攻克崞縣後,閻錫山收縮兵力,將原平、五台、定襄等地的軍隊急速集中忻縣,使忻縣的守軍增加到8000餘人,包括第十九軍軍部、第三十七、三十九和第四十師各一部,以及一些保安團隊。城防工事經過原侵華日軍多年整修加固,配備重火力防守,構成了縱橫交叉、內外相連的防禦體,由十九軍副軍長于振河和日軍今村少將指揮。7月16日,晉北野戰軍主力南下,接近忻縣。賀龍告訴周士第:閻錫山怕丟了忻縣,危及太原,很可能調兵增援,那時,你們可以打援,在野戰中消滅其一部,並力爭將敵各個擊破。忻縣是太原北大門,閻錫山擔心忻縣丟失會危及太原,一面命令第七集團軍總司令趙承綬飛往忻縣,為守城官兵打氣,並槍斃了逃到大同的朔縣城防司令張文龍,逮捕了在崞縣作戰失利的第四十師師長王乾元;一面急調第六十八師師長許鴻林率兩個團北上增兵忻縣。周士第根據賀龍意見,留1個旅在忻州外圍監視敵人,主力8個團迅速南下打援。7月23日,在平社地區的汾陽嶺、邢家山一帶將許鴻林的兩個團1500餘人基本殲滅。許鴻林僅率200餘人逃脫。賀龍決心乘勝攻佔忻縣,命令在離石的獨四旅旅長頓星雲、政委楊秀山率兩個團即刻北上,加入晉北野戰軍,增加攻城力量。7月31日,晉北野戰軍對忻縣火車站、大營盤、匡村、南關及西城門發起攻擊,但由於當天雨下的特別大,導致河東部隊無法參戰,天亮前,部隊只好返回原駐地修整。第二天,3架飛機向晉北野戰軍掃射轟炸,遭高射武器還擊,有一架敵機被擊落在東社、逯家莊村附近。周士第下令撤回原陣地。8月11日,第二次攻城,仍未能突破城防工事。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將開始大同戰役,晉察冀軍區參戰部隊須撤回去整訓。晉北野司於8月14日接到軍區的命令,立即北上大同。賀龍於8月15日下令晉北野戰軍撤回休整,準備參加會攻大同的戰事,晉北戰役至此結束。8月15日,晉北野司在部落村召開了戰役總結大會,忻州黨政軍領導參加這次大會,會後傳達了軍區三點指示:

  • 部隊北上後,敵人一定會瘋狂報復,要提高警惕性,加強對敵鬥爭;
  • 要求地方黨政軍機關立即轉移後方,以對敵鬥爭為中心,積極開展工作;
  • 東、西忻縣政府合併為忻縣政府,郅應堂為書記,劉傑為縣長,屬六專署、六地委領導。

會後,六分區、專署地委轉移崞縣屯瓦鎮.忻縣政府轉移到寺坪,做好了應付敵人報復的準備工作。六分區司令員孫紹群指揮第19團、第20團、第42團與閻軍第39師、第40師轉入長期相持作戰,直至1948年春夏。

戰役結果

[編輯]

在晉北戰役歷時50多天,晉北野戰軍先後佔領城鎮9座,殲滅國民革命軍閻錫山部8600餘人,切斷了大同、太原間國軍聯繫,控制了忻縣以北的同蒲鐵路,使大同之國軍陷於孤立。[2]

晉察冀軍區部隊在七月前後40多天中佔領了山陰、繁峙、原平五台定襄等城鎮,殲敵8000多人,基本實現了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賀龍傳》 出版社: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 出版日期:2007年1月1日
  2. ^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軍事歷史研究部 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