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日本戰後經濟奇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本戰後航空工業技術基礎仍在
神武景氣時代日本生產的電視

二戰日本經濟經歷了高速的成長時期,稱為日本戰後經濟奇蹟。1978年,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1]

背景

[編輯]

二戰後,世界迎來了冷戰時期,日本作為美國抵禦蘇聯影響的橋頭堡,因此受到了美國極大的經濟援助,又加上韓戰的爆發以及日本戰後的重建和更新需求使日本重工業復甦,加上沒有養軍隊的束縛(《日本國憲法》第九條),這些都開啟了經濟奇蹟的大門。日本經濟的特色包括:合作廠商、供應商經銷商銀行緊密相連成一個團體,因而這個團體被稱為財閥。財閥往往與政府有着良好的關係。公司與工廠裏強大的工會終身僱用制度保證了員工的利益。那些刺激經濟的政策通過通商產業省出台。[2]

美國的援助

[編輯]

二戰之後,通貨膨脹失業導致日本經濟的全面崩潰。為了穩定日本的局勢,在美國政府的主持下,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在日本的經濟復甦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GHQ官員認為,經濟發展不僅可以防止日本再次出現軍國主義,並且可以防止共產主義。1950年,由於韓戰的爆發,日本成為美軍軍需生產和維修的基地,美國政府支付巨額的特殊採購,這些特殊採購占當年日本出口貿易的27%。美國還幫助日本加入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儘管英國強烈反對。

政府的貢獻

[編輯]
60年代的日本商店

1950年代後期,日本的經濟完全恢復。1956年,日本政府制定「電力五年計劃」,建立電力工業和用石油取代煤炭,由此帶來的良好影響帶動了耐用品消費,出現戰後第一次經濟發展高潮,時稱神武景氣[3] 1958年後,日本政府開始引導企業生產如汽車、電視等家用電器和鋼鐵,出現了第二次經濟發展高潮,稱為岩戶景氣

新日本製鐵位於千葉縣的煉鋼廠,60年代日本礦金屬相關業達到單年25%的成長
東海道新幹線1964年開通
日產B10系低價大眾車於60年代快速進入家庭,成為中產階級象徵

當日本申辦成功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後,日本政府耗資達30億美元,用作興建運動場館,以及修建相關配套如交通設施及供水系統。日本為了東京奧運的直接場館投資為295億日元,間接投資(公路、地下鐵等交通建設,上下水道鋪建等)則達9,600億日元。房地產市場迅速發展,再一次拉動了經濟,時稱奧運會景氣

但奧運會結束後日本經濟出現了放緩,於是日本政府決定發行戰後的第一次建設國債刺激經濟。在這期間,有不少大企業合併,同時私家車和彩色電視快速普及,國民的收入水平快速提高,時稱伊奘諾景氣

1960年代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提出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10年的時間讓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增加到26兆日圓,但實際的經濟成長遠超過預期:僅六年的時間,國民平均收入就達到了倍增的計劃。日本政府制定法規保護私營部門,有效地管理經濟危機和擴大貿易。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網. [2020-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6). 
  2. ^ 《日本的崛起——昭和經濟史》
  3. ^ 鬼頭宏 『図説人口で見る日本史 縄文時代から近未來社會まで』 PHP研究所、2007年7月、168-1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