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統一共產黨
外觀
德國統一共產黨(德語:Vereinigte 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縮寫為VKPD)是德國共產黨從1920年12月起使用近兩年的名稱。此前,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中的左翼主流派決定加入共產國際,並隨之併入其德國支部——德國共產黨。這一合併發生在德國十一月革命結束後,當時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仍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然而,即便德國共產黨擴大為德國統一共產黨,黨內仍存在嚴重的派系鬥爭。該黨主席保羅·列維的領導地位受到黨內爭議,但他在克拉拉·蔡特金等人的支持下仍具有一定影響力。當時在黨內佔主導地位的政治路線是得到共產國際支持的「進攻戰略」,列維和蔡特金批評其為「冒險主義」。1921年2月,列維因此辭去黨主席職務;同年3月,他公開反對三月行動,並拒絕撤回對德國統一共產黨和共產國際領導層的批評,最終在格里戈里·季諾維也夫等共產國際領導人的推動下被開除黨籍。1920年代初,該黨在革命起義和議會鬥爭之間搖擺不定。例如,它曾在圖林根和福格特蘭地區領導革命起義,同時又在1923年的薩克森和圖林根地方政府中與德國社會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列維被開除後,他與恩斯特·多伊米希等人創建短暫存在的共產主義工作團體,隨後該組織併入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1922年,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再次發生分裂,列維與大部分成員回歸德國社會民主黨。與此同時,德國統一共產黨也恢復原名「德國共產黨」[1][2]。
參考文獻
[編輯]- ^ Günther Nollau: Die Internationale. Wurzeln und Erscheinungsformen des proletarischen Internationalismus. Kiepenheuer & Witsch, Köln u. a. 1959, S. 63.
- ^ Hanno Drechsler: Die Sozialistische Arbeiterpartei Deutschlands (SAPD). 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Arbeiterbewegung am Ende der Weimarer Republik (= Marburger Abhandlungen zur politischen Wissenschaft, Bd. 2). Hain, Meisenheim am Glan 1965, S.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