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幕末四賢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幕末四賢侯是指活躍在日本幕末時代的四位大名。

四賢侯

[編輯]

其中島津齊彬於安政5年7月(1858年8月)猝死,之後春岳、容堂、宗城三侯在公私會議上,由於加上薩摩藩父[1]島津久光,這種聚會通常被稱為「四侯會議」、「四賢侯會議」等。

另外,「幕末四賢侯」是在當代日本歷史書使用的表述,從他們實際活躍的時代到昭和戰前,僅被稱作「四賢侯」。

概要

[編輯]
島津久光

四賢侯不僅着手各自藩政改革日語藩政改革,還積極參與到幕府政治。阿部正弘時任首席老中時,有實力的親藩外樣大名也要求改革,並讓其參與幕政。阿部正弘也採取了一定行動,但在安政4年(1857年)阿部正弘突然死亡。

之後,井伊直弼被任命為大老率領幕閣,情況為之一變,13代將軍德川家定病弱未有子嗣,在下一任將軍的人選問題上,四賢侯和井伊等人意見相左。四賢侯主張立水戶藩主德川齊昭的兒子德川慶喜[2]。井伊推舉御三家紀伊藩藩主德川慶福[3]

結果井伊發動強權排除政敵,通過發動安政大獄,紀伊慶福被確定為將軍家世子。島津齊彬在大獄前突然死亡。其他3人在同年7月以後,被勒令隱居,被關進藩邸軟禁。

安政7年(1860年),井伊直弼在櫻田門外之變被暗殺後,到了文久3年(1863年),幾人的禁閉被逐個解除。重獲自由之身的他們,雖是隱居之身但卻大大影響幕政和藩政。

其中,春嶽於文久2年7月(1862年8月)就任幕府新的要職——「政務總裁職務」。文久3年末,春嶽、宗城、容堂、久光被任命為參預,與德川慶喜、松平容保等一起召開了議政的參預會議。但是由於討厭久光的慶喜拒絕合作,會議未達成實質成果。慶喜成為15代將軍之後,於慶應3年5月(1867年6月),四人再次聚集召開四侯會議。雖然薩摩藩計劃削弱幕府之權,通過雄藩聯合的合議來代替幕府,但在慶喜巧妙的懷柔下,薩摩藩亦未如願。之後,山內容堂向慶喜提交「大政奉還」建議,松平春嶽也對此表示贊同。

他們是大名,因想繼續參與幕政,所以並沒有倒幕的想法。其主張說到底只是幕府和藩主的聯合政治,甚至是公武合體。明治維新後,雖然他們每個人都有擔任政府要職,但因與倒幕志士的政治理念不同,所以在明治初期先後辭去公職。

另外,在《萩市史》第一卷中,作者推測「幕末的四賢侯」原本就限定於與松平春嶽有親密交往的人物。

補注

[編輯]
  1. ^ 齊彬收養了異母弟島津久光的長子島津忠義為世子,齊彬猝死,忠義以19歲的年齡成為藩主,島津久光作為其監護人控制藩政。之後薩摩久光作為事實上的藩主活躍,所以特別稱呼他為「藩父」或「藩主」。
  2. ^ 之後的第15代將軍徳川慶喜。
  3. ^ 之後的第14代將軍徳川家茂。

關聯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