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民革命軍騎兵第七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革命軍騎兵第七師是1935年至1949年國民革命軍中央嫡系的騎兵師。

歷史

[編輯]

1935年8月,國民政府中央陸軍整理處以分駐在河南歸德駐馬店等地中央嫡系的3個騎兵旅組建騎兵第七師,開駐河南陝縣結集整訓。旅改團時都是挑選的強兵、壯馬。武器統一為七九口徑,中正式步馬槍,捷克式輕機槍,馬克沁重機槍,八二迫擊炮、另外還配有槍榴彈、擲彈筒等輕便武器。編成後全師官兵約有6000餘,乘馬7000餘匹。隸屬於何柱國的騎兵軍。該師裝備德國騎兵裝具,被稱為「鐵帽子師」,日軍稱之為「北支鐵頭軍」。編制為6000餘人,馬匹6000多匹,車輛12台,槍支4500支,輕機槍156挺,重機槍36挺,82迫擊炮24門,37毫米平射炮6門,75毫米騎炮6門,20毫米高射炮6門。

  • 師長門炳岳(行營高級參謀,保定軍校第一期騎兵科)。繼任師長朱鉅林(1940年2月)、張紹成(1943年10月)
  • 副師長劉鳳岐(原騎兵第13旅旅長,行伍出身,在戰場上作戰經驗豐富,門炳岳對其看不上)/朱鉅林/呂融(1940年7月升任)
  • 參謀長肖克威
  • 騎兵第19團:駐歸德騎兵第11旅縮編,原旅長胡競先(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二期、1927年保送日本騎兵學校乙種班)留任少將團長,因師長門炳岳欲從該部抽調兵馬因此二人關係敵對,但深得留日學長、騎兵軍長何柱國器重。胡競先練兵方法完全搬自日本,對下級壓制,打罵士兵,要求全團官兵絕對服從。抗戰爆發時團長朱鉅林(中央軍校六期騎科)/劉旭東
  • 騎兵第20團:騎兵第1旅縮編,團長張植豫,用江湖作風帶兵,該團官兵磕頭拜把子成風,訓練應付。師長門炳岳對此極為反感。抗戰爆發時團長張紹成(中央軍校六期騎科)。1940年春呂融呂紀化)繼任。
  • 騎兵第21團:騎兵第13旅縮編,團長張春芳,戰場上指揮騎兵作戰頗有經驗,對門炳岳唯命是從。該團前身是馮玉祥西北軍騎兵第四師。中原大戰後這個師在東明縣改編為騎兵第一師。1933年改編為騎兵第13旅。抗戰爆發時團長胡逢泰

1935年秋調隴東圍剿陝北蘇區,駐固原。1935年10月7日騎兵第19團於固原的青石嘴一帶,遭長征中的中央紅軍突擊,從晨六時戰至下午四時許,胡團傷亡慘重,其間胡競先幾次派人向師部求援,門炳岳指揮的騎七師所屬另外兩團據守瓦亭一帶,距離戰場不足二十里而不加入戰鬥。天黑後,中央紅軍主力由騎19團與騎7師主力之結合部穿越封鎖線勝利前往陝北。紅軍軍史稱此役為青石嘴大捷。《長征組歌》歌詞中「勢如破竹搗敵騎」即指此戰。當時駐守固原城的馬鴻賓部第三十五師騎兵團團長馬培清回憶:「紅軍與胡竟先團接觸後,胡要我增援,我未予置理。入夜,該團中校團附朱某帶領百餘人到達固原附近,與我團因誤會衝突。經聯繫才知道胡團已被紅軍擊潰,團長下落不明。次日拂曉,團長胡竟先到了固原,談到該團有兩個連被消滅,兩個連被擊潰,損失慘重。」胡競先團向固原運送軍用物資的兩個騎兵連被中央紅軍殲滅,繳獲戰馬100多匹及10多輛馬車的軍用物資,以繳獲的戰馬組建了紅軍騎兵偵察連,共軍騎兵部隊由此誕生。胡競先在其晚年回憶錄中寫:「竊揣門師長用意,系陷余團孤戰,欲假紅軍之手殺余,其狠毒加餘一人,固無足論,而遺國家日後之大禍,其罪實無可恕,豈非氣數也哉?」戰後胡競先向軍長何柱國請辭團長,何柱國經查證,以胡競先「敢戰而無功,事出有因」上報層峰,並溫言慰之,益增門炳岳妒忌。待至息戰駐防,胡競先留恐及禍,再次請辭。何柱國為挽留他,欲以軍部參謀長相聘。胡競先感其恩,但去意已定,1935年10月返調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騎兵科少將科長。

1935年10月陝北吳起鎮戰鬥中,騎兵第21團遭重創。1936年春,騎7師駐防陝北耀縣

師長門炳岳東北軍格格不入,一直想脫離東北軍序列,給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打報告要求北上抗日。1936年10月,門炳岳率該師由西安開往綏東的平地泉豐鎮卓資山沿平綏鐵路一帶駐防,從而脫離了何柱國騎兵軍,改隸晉綏軍騎兵司令趙承綬領導,門炳岳兼任騎兵副司令。騎兵第7師運動途中未及參加綏遠抗戰百靈廟戰役[1]

1937年10月,騎七師在商都與日軍打了第一仗;沿平綏線經歸綏、包頭沿前山大道往後套撤退,沿途撤退的軍民人喊馬叫、哭天喊地、人馬雜踏、倒斃途中、情景慘不忍睹。騎七師退到西山嘴後,門炳岳以此有利地形阻擊追逐而來的日偽軍,經2日陣地抗擊、騎兵側擊,日偽軍傷亡慘重,一口氣由西山嘴後撤二百餘里,到離包頭只有百十里的三頂帳篷一帶,得到包頭援兵接應才停止後退。此戰穩定了沒有主力部隊的後套局勢。門炳岳騎7師在後套為了維持地方治安,相繼收容了退至此的各路雜牌部隊和當地地方武裝,向中央請撥軍費以維持這部分隊伍。中央在批撥軍費的同時,1937年10月17日准其擴大組建騎兵第六軍[2]

  • 軍長門炳岳兼綏西警備司令部(五原)司令
  • 騎兵第7師:門炳岳兼師長。
  • 新編騎兵第4師:1936年底大漢義軍騎兵第1旅反正後改編為晉綏軍新編騎兵第2旅。1937年8月擴編為新騎4師。師長石玉山
  • 第五旅:旅長安華亭

門炳岳在五原成立了「政務處」,圖謀當綏遠省主席。

1939年傅作義回師後套,設立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騎兵第六軍(僅轄騎七師)隸屬之。1939年2月,裁撤騎兵第六軍番號,改隸第八戰區。1939年10月恢復騎兵第六軍,由軍事委員會直轄,僅轄騎兵第7師,門炳岳任軍長兼師長。1939年12月包頭戰役,騎7師從黃河南岸繞路伊盟襲擾破薩縣以東的平綏鐵路橋樑,以阻止歸綏二十四頃地兩方面敵人向包頭增援。日軍由鐵路暢行無阻增援,迫使傅軍撤離包頭。騎七師奉命由河套出發經伊盟達拉特旗新民堡,渡過冰橋後以一個團的兵力進攻薩縣,一個團留在師部作預備隊,同時監視二十四頃地方向的敵人;當夜完成破壞鐵路橋樑的任務後,拂曉前同時將佯攻薩縣的部隊全部撤到薩縣以南七民胡蘆頭一帶:次日上午九時左右,二十四頃地的敵人出動,與二十團接觸。日落前全師隊伍轉移到那令溝一帶渡過黃河,又從那令溝轉移新民堡。此時由傅作義指揮的攻包部隊受挫後撤,途中騎七師與傅的電台失掉聯絡,騎七師只好沿黃河南岸西撤。1940年1月綏西戰役,騎兵第7師在在西山嘴、 馬七渡口、楊高明圪旦等地區抗擊南路的日軍騎兵集團、獨立混成第2旅和綏西聯軍。1940年2月五原抗戰,在伊克昭盟桃力民的騎七師回師臨河進攻五原以西新公中偽蒙第8師。戰後,門、傅二人互相埋怨,各說其理,相持不下;門炳岳被傅作義以「作戰不利」電呈委座撤職,轉任軍訓部騎兵監中將總監,由該師副師長朱鉅林代理師長。朱鉅林為人忠厚,接任師長後,對傅作義恭而敬之,唯命是從;傅作義城府很深,對朱鉅林表現得倍加信任,門炳岳遺留下的騎7師與傅作義的矛盾逐漸淡薄而消除了。朱鉅林作為湖南漢壽人、黃埔六期騎兵科出身,融入傅作義集團,官至兵團中將副司令。

1940年8月,騎六軍裁撤,新編騎兵第4師改隸暫編第四軍。抗戰期間駐河套的部隊大都不能按時發餉,好的時候只發半餉(叫做「國難餉」),而作為中央嫡系的騎7師每月都能發八成餉:少校每月可發八十元、上尉五十元、中尉四十元,列兵每月也能發八至十元。當時的生活費用每人每月伙食三元,三天兩頭還能吃上肉;每匹馬每月發馬乾費九元,當地馬料(豌豆)每(三百斤)才三元,草價就更便宜了。此外,騎七師每個連隊既有辦公費,還有副雜費,官兵一切生活必需品以及馬匹裝具等都配發。每逢冬季黃河封凍後,騎七師人馬到河西一帶駐防,東至包頭南大樹灣,西至馬七渡口,東西二百多華里的黃河沿線與日偽軍對峙,趁機與從敵占區走私倒換皮毛、大煙的行商合作「撈外快」,開春後隨大部隊武裝攜帶到後套便獲利幾倍。

1941年伊盟警備總司令陳長捷、新26師師長何文鼎、騎七師師長朱鉅林等率部3萬多人進駐伊盟,計劃建立包圍陝甘寧邊區的北線防共封鎖線。中共中央為避免在綏遠抗日前線的伊盟同國民黨軍發生摩擦,指示伊盟工委、八路軍騎兵第三營撤回陝甘寧邊區。陳長捷借鑑十年前閻錫山搞的綏遠後套屯墾經驗,成立伊盟「屯墾督辦公署」,宣佈開墾牧場30萬畝,在很短的時間內,達拉特旗發動4次「獨貴龍」運動。1943年3月26日伊盟事變發生後,國民黨當局指令陳長捷何文鼎朱鉅林以伊盟守備軍、騎7師、新26師軍事鎮壓。中國共產黨從堅持團結、堅持抗日的大局出發,主張、促進「伊盟事變」和平解決。在軍事鎮壓失敗和全國輿論的壓力下,蔣介石、傅作義不得不同意和平解決。伊盟事變當事方向國民黨當局提出:陳、何、朱的部隊立即撤出伊克昭盟;嚴懲肇事罪魁陳長捷何文鼎朱鉅林,釋放被捕蒙胞;賠償蒙胞損失,救濟被難蒙胞,撫恤被害蒙胞家屬;保證蒙胞享有自治權、信教自由及保存風俗習慣的權利;保證蒙胞人權,不得任意更換軍政職員和殺害蒙胞;免徵蒙胞土地、駝馬牛羊及糧食。經過4個月的反覆談判,國民黨當局被迫答應將陳長捷撤職、暫緩開墾蒙地和征派糧畜、暫撤駐扎薩克旗王府的軍隊、「宣慰」扎薩克、烏審兩旗。1943年10月騎7師調出伊盟,1943年冬改隸第六十七軍(軍長何文鼎),朱鉅林升任第六十七軍副軍長調離騎7師,胡宗南趁機派中央軍校七分校騎兵科長張紹武接任騎七師師長。1944年騎7師調出傅作義防區,歸屬胡宗南系。1945年5月騎7師調靜寧整訓,擔任西蘭公路護路工作。

1946年騎七師改為整編騎兵第一旅,旅長張紹武,副旅長張榮甲,駐靜寧。1946年底陳陶(中央軍校六期騎科)接任旅長。1947年7月編入整編第五軍,進駐豫東圍攻豫皖蘇解放區。1947年12月13日晚,華野第四縱隊第12師第34團在尉氏縣向西追擊騎兵第1旅旅部及第2團,殘部約1300多人從灣李村,經相莊村自東向西渡過雙洎河,進駐位於平漢鐵路上的長葛縣官亭寨。當晚共軍在寨外佯攻,偵察火力配系。半夜時分,騎一旅還向外求援。12月14日拂曉,開始總攻,激戰到當日中午。共擊斃500餘人,俘400人,突圍潰逃200多人。戰後,一些馬匹被打死,當地群眾就割下馬肉回家煮食。[3]1948年9月張榮甲升任旅長。1949年1月與邱清泉第2兵團在淮海戰役第三階段被殲滅。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車欣:《國民革命軍陸軍騎兵第七師抗戰時期在綏遠的作戰與駐防》,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2. ^ 張明金 劉立勤:《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2007-4,ISBN 9787506553872
  3. ^ 记者 黄增瑞:“官亭乡为何更名为佛耳湖镇?”《许昌晨报》,2019年3月24日. [2020年2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