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君士坦丁四世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君士坦丁四世
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Δ'
羅馬人的皇帝
君士坦丁四世及其隨從,拉文納Sant'Apollinare in Classe 教堂的馬賽克
拜占庭帝國皇帝
統治668年 – 685年
前任梅澤修斯
君士坦斯二世
繼任查士丁尼二世
出生約652年
君士坦丁堡
逝世685年9月(33歲)
君士坦丁堡
子嗣查士丁尼二世
希拉克略
朝代希拉克略王朝
父親君士坦斯二世
母親福斯塔

君士坦丁四世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Δ', Kōnstantinos IV拉丁語Constantinus IV,約652年—685年)是一位拜占庭帝國皇帝(668~685年在位),在位期間首都君士坦丁堡經受住了阿拉伯人4年的圍攻(674~678年),成為阿拉伯人與拜占庭人之間鬥爭的關鍵轉折。

生平

[編輯]

君士坦丁四世是君士坦斯二世的長子,654年被其父親加冕為共治皇帝。668年,君士坦斯二世在西西里被刺殺身亡,他繼承帝位,並率軍討伐西西里的叛亂者。在教宗維達的支持下,他成功擊敗了僭主梅澤修斯

阿拉伯哈里發穆阿威葉一世平息內亂後重新開始了對拜占庭的進攻。從674年初開始,阿拉伯人連續圍攻君士坦丁堡。678年,拜占庭人開始使用秘密武器——「希臘火」,導致阿拉伯艦隊遭受重大損失,被迫撤出拜占庭水域。在撤退途中,阿拉伯艦隊在潘菲利亞海岸附近海面遭到暴風雨襲擊,遭受到了進一步的巨大損失。於此同時,阿拉伯陸軍也在小亞細亞遭到重創。因此,穆阿威葉一世被迫與拜占庭帝國簽訂了30年和約,並同意向拜占庭皇帝每年支付3000塊黃金,另外交送50名戰俘和50匹戰馬。只是阿拉伯人擴張第一次遇到了阻擊,拜占庭的這次勝利在歐洲人抵禦阿拉伯人進攻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不僅拯救了拜占庭,也拯救了歐洲文明。受其影響,阿瓦爾人巴爾幹半島斯拉夫人紛紛向君士坦丁堡派遣使節,承認其宗主權。

於此同時,一支保加爾人在首領阿斯巴魯赫的率領下來到多瑙河下游定居,與拜占庭於680年發生了衝突,拜占庭軍隊受到重創,損失慘重。君士坦丁四世被迫締結正式協議,承認其國家地位(即為保加利亞第一帝國),並承諾向新興的保加利亞帝國支付年貢金。這是在拜占庭領土上第一次出現了獨立王國,並得到拜占庭帝國的承認。

君士坦丁四世為了緩和與羅馬主教的關係,從680年11月7日到681年9月16日召開了18次宗教大會,被稱為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即第六次基督教大公會議。會議將將「基督一志論」視為異端,確定基督神、人兩性為正統信仰。很多一志論教派的領袖被開除教籍。[1]

於此同時皇室內部發生激烈的爭端。君士坦丁四世和父親君士坦斯二世一樣不想讓皇帝權力被分享,因此當着參加大公會議正統主教的面前,君士坦丁四世剝奪了兩個弟弟希拉克略提比略共治皇帝的頭銜,並割去他們的鼻子[2]

685年9月,君士坦丁四世去世,其子查士丁尼即位,是為查士丁尼二世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喬治·奧斯特洛格爾斯基. 《拜占庭帝国》 (M) 1. 西寧: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6: 96~99. ISBN 7-225-02781-6. 
  2. ^ 愛德華·吉本著 席代岳譯.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五卷 (M) 1. 長春: 吉林出版集團責任公司. 2008: 9. ISBN 978-7-80762-476-9. 
君士坦丁四世
出生於:652年逝世於:685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者:
君士坦斯二世
拜占庭帝國皇帝
668–685
君士坦斯二世,654–668同時在任
希拉克略提比略,659–681
繼任者:
查士丁尼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