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森尼學會大樓
史密森尼學會大樓 | |
地點 | 華盛頓特區 |
---|---|
坐標 | 38°53′19.49″N 77°1′33.59″W / 38.8887472°N 77.0259972°W |
建於 | 1849- 1855 |
建築師 | 小詹姆斯·倫威克 |
NRHP編號 | 66000867 |
重要日期 | |
NRHP收錄 | 1966年10月15日[1] |
指定NHL | 1965年1月12日[2] |
史密森尼學會總部大樓(英語:Smithsonian Institution Building)是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總部辦公大樓,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南側,鄰近國立非洲藝術博物館和塞克勒畫廊。該建築採用深紅色砂岩為外牆的羅曼式建築風格,也被熟悉它的人們稱作古堡。1965年,這座大樓被列入美國國家歷史名勝 [2]。
歷史
[編輯]古堡是史密森尼學會擁有的第一座建築,其設計師為小詹姆斯·倫威克。籌建委員會在1846年徵集了多個建築設計方案,倫威克的方案獲得絕對多數支持。他當時的獲勝設計方案的紙板模型現仍保存展示在古堡內。倫威克延請羅伯特·米爾斯參與了該建築的部分內部設計[3]。[4]
最初設計師計劃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後改為黃色砂岩[4],但最終設計師和籌建委員會決定採用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塞內卡採石場採掘的深紅色砂岩作為建築主材。主要原因在於砂岩成本低於花崗岩和大理石。儘管砂岩便宜而且便於施工,但日曬雨淋對外牆的腐蝕會比較嚴重[5]。有證據顯示,古堡所使用的石材在採掘過程中曾用過奴隸,但尚無證據表明大樓的建設過程中用奴隸的參與[6]。
籌建委員會委託吉爾伯特·卡梅隆為總承建商,並於1847年開始建造工程。大樓東翼完工於1849年,並由學會首任會長約瑟·亨利及家人使用。此後不久,大樓西翼也與同年竣工。1850年,大樓部分結構發生坍塌,導致委員會對建築質量產生疑慮,並對防火工程做出了變更。大樓外立面工程竣工於1852年,同時倫威克結束了他的工作,不再參與後期建設。卡梅隆繼續承建大樓的內部施工,並於1855年完工[3]。
儘管大樓的消防設施有過升級改進,但1865年的一場火災還是嚴重損害了大樓上部的建築,並燒毀了詹姆斯·史密森的書信函、亨利的文稿、約翰米克斯史坦利的兩百幅關於美國印第安人的油畫、評議員的房間、演講廳以及弗吉尼亞亞歷山德里亞和南卡州博福特的圖書館收藏的南北戰爭中聯邦軍收集的珍貴文書資料。隨後的兩年間,華盛頓本地的建築師阿道夫·克魯斯主持了災後的修復工作。1883年,克魯斯不僅設計了鄰近的藝術及工業大樓,也再次改造了學會大樓,並增建了東翼的第三、四層以及西翼的第三層。1895年,大樓內安裝了電燈[3]。
在1900年前後,大堂的木地板被替換成了水磨石,並在南入口附近增設了一個兒童博物館。此後,「古堡」與藝術及工業大樓之間建造了一條地下通道。1968年至1970年期間,大樓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增加了許多現代化電器設備、電梯、暖氣、通風裝置和空調系統[3]。1987年,艾尼德·豪普特花園以及面朝獨立大道的倫威克大門被捐贈給史密森尼學會,後者也是塞內卡紅砂岩建築,曾經是華盛頓特區監獄的一部分 [7]。
建築物介紹
[編輯]倫威克吸收了喬治·摩勒的建築理念,設想將學會總部設計成為國家廣場上引人注目的重要建築。他最初打算參考本傑明·亨利·拉特羅貝在美國國會大廈中大量使用的雕塑裝飾,但最終他仍然使用了傳統的建築式樣[4]。
大樓為哥特復興式建築與羅曼式建築風格的結合,繼承了英格蘭的學院哥德式建築的特徵,體現了濃厚的學術氣息。大樓正面選用的石材為產自馬里蘭州的塞內卡採石場的紅色砂岩,這與華盛頓特區內大多數的花崗岩、大理石及黃色砂岩的建築有着明顯的區別[5]。
大樓包括一個中央主樓、兩個延伸部分及兩個側翼裙樓。中央主樓包括了正面入口以及博物館區域(現稱「大會堂」),並有地下室及上部的大型演講廳。二樓的兩個展覽廳用於陳列工具及藝術品。這一區域目前被用於訪客信息中心及會員接待區。東樓一層為實驗室,二層為研究室。東翼一層為倉儲間,二層為史密森尼學會會長的私人居所。這一區域目前被用於行政辦公室及檔案館。西樓僅有一層,現為閱覽室。西翼是一個小教堂,也被用作圖書館[3]。到西翼和西樓參觀的訪客並不多,相對比較僻靜。
從外部來看,大樓主塔位於南邊,高91英尺(28米),面積為37英尺(11米)。北面有兩座塔樓,其中較高的一座高145英尺(44米)。大樓東北角上還有一座鐘樓,高117英尺(36米),面積為17英尺(5.2米)[3]。
使用現狀
[編輯]史密森尼學會的主要辦公機構都位於該大樓內。該學會的接待中心也在此處,其中有不少互動式的展示品和地圖。電腦設備可以自動答覆許多常見問題。學會贊助人詹姆斯·史密森的墓穴也位於大樓北部入口的地下室中。[8]
參見
[編輯]圖片
[編輯]-
學會大樓與艾尼德·豪普特花園(攝於2016年3月)
-
展示的雪豹標本
-
展示的孔雀標本
-
艾尼德·豪普特花園
腳註
[編輯]- ^ National Register Information System.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January 23, 2007 [201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0).
- ^ 2.0 2.1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Building.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summary listing. National Park Service. [May 10,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8).
- ^ 3.0 3.1 3.2 3.3 3.4 3.5 Morton, W. Brown III.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Inventory Nominati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Building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February 8, 1971 [May 11, 2009].
- ^ 4.0 4.1 4.2 Scott, Pamela; Lee, Antoinette J. The Mall. Buildings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94–96. ISBN 0-19-509389-5.
- ^ 5.0 5.1 Peck, Garrett. The Smithsonian Castle and the Seneca Quarry. Charleston, SC: The History Press. 2013: 42–56. ISBN 978-1609499297.
- ^ Auslander, Mark. Enslaved Labor and Building the Smithsonian: Reading the Stones. Southern Spaces. December 12, 2012 [201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9).
- ^ Peck, Garrett. The Smithsonian Castle and the Seneca Quarry. Charleston, SC: The History Press. 2013: 122–126. ISBN 978-1609499297.
-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Building. Histories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Museums and Research Centers.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May 1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2月13日).
延伸閱讀
[編輯]- Auslander, Mark, "Enslaved Labor and Building the Smithsonian: Reading the Ston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outhern Spaces, December 12,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