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公孫有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公孫有山,又作公孫有山氏公孫有陘氏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

前482年(周敬王三十八年、魯哀公十三年、吳王夫差十四年),吳國晉國黃池之會時,吳國的申叔儀到公孫有山氏那裏討糧食,說:「佩玉垂下來,我沒有地方系住它;美酒一杯,我和穿褐衣的貧苦老人斜視着卻喝不到。」暗指自己缺少吃喝。公孫有山氏回答說:「細糧已經沒了,粗糧還有一些。如果你登上首山喊『庚癸』(下等貨),我就答應你。」[1]前471年(周元王五年、魯哀公二十四年、越王勾踐二十六年),魯哀公訪問越國,和越國太子適郢關係很友好,太子適郢要把女兒嫁給魯哀公並給予很多土地。公孫有山派人告訴季康子。季康子恐懼,派人走太宰嚭的關係,送上財禮,事情才得中止[2]。前468年(周貞定王元年、魯哀公二十七年、越王勾踐二十九年),魯哀公想要利用越國攻打魯國而除掉三桓八月初一日,魯哀公到了公孫有陘氏那裏,由此又逃亡到邾國,後來乘機去了越國。魯國人就歸罪公孫有山[3]。魯國人迎接魯哀公復歸,魯哀公死在公孫有山家裏[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左傳·哀公十三年》
  2. ^ 《左傳·哀公二十四年》
  3. ^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
  4. ^ 史記·魯周公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