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制化
公制化(英語:metrication)是計量單位轉換為公制的過程[2]。在全世界範圍內,各國由各種地方和傳統計量制度各自獨立地向公制轉變已有很長的歷程;1790年代發端於法國,並在隨後的兩個世紀中廣泛傳播,但公制並未在所有國家和領域得到完全採用。
概述
[編輯]截至2017年,有7個國家未致力於完成公制化全面轉型的進程[3]:美國及其聯繫邦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和帕勞,官方使用美國的習慣單位(美制單位);利比里亞官方使用美制單位[4];緬甸官方使用緬甸計量單位。然而,據報道,緬甸和利比里亞基本上使用公制,即使沒有官方立法支持。[5]
在英國,公制是多數受監管的計重交易,或以計量目的使用的官方計量單位制度,但一些英制單位仍然是主要的官方計量單位。例如,英里、碼和英尺仍然是道路標誌的官方單位,而且英制單位使用廣泛。[6][7] 此外,英制品脫(Imperial pint)也仍然是可回收瓶裝牛奶以及英國酒吧里生啤酒和蘋果酒的許可單位。 英制單位也可合法地與公制單位一起使用於食品包裝和散裝貨物標價;在用於描述產品時英制單位可單獨使用,但不可作為計量出售的單位。例如:電視屏幕和服裝尺碼往往只以英寸為單位,但除非附有公制單位價格,否則以每英寸標示一塊材料的價格不合法。
利比里亞政府現在確定以使用公制為目標推進[8],且緬甸政府表示,該國將以在2019年前完成為目標推進公制化。[9][10]緬甸和利比里亞實質上都是公制國家,以公制單位進行國際貿易。公制化倡導者對兩個國家的訪問顯示,他們在國內使用公制單位處理許多事務,例外如緬甸使用英制加侖的舊汽油泵。這些國家和其他國家通過國際貿易和標準化在一定程度上採納了公制度量,例如,塞拉利昂在2011年5月轉向以升出售燃料。[11][12]美國在1866年強制商業和法律訴訟接受公制,但不得取代其習慣單位。[13]1897年英國亦效仿,直到1995年才強制大多數用途必須使用公制單位。
1971年,美國國家標準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完成了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研究了全球公制使用不斷增加對美國的影響。這項研究最後向國會提交了一份題為《公制美國——順勢而為》(A Metric America - A Decision Whose Time Has Come)的報告。自此之後,美國的公制使用增加了,主要是在製造業和教育領域。1974年8月21日頒佈的第93-380號公共法律規定,美國的政策是鼓勵教育機構和機構,作為常規教育方案的一部分使學生做好準備,以輕鬆和便利地使用公制度量制度。1975年12月23日,時任總統傑拉爾德·福特簽署了公共法94-168,《1975年公制轉換法案》(Metric Conversion Act)。 該法案宣佈了一項協調美國境內逐漸增加的公制使用的國家政策。法案設立了一個美國公制委員會,其職能從1982年10月1日起轉移到商務部公制辦公室,以協調向公制的自願轉換。[14]
大多數國家在一段並用新舊度量衡的過渡時期後正式採用了公制制度。一些國家如圭亞那已經正式採用了公制,但在實施時卻遇到了一些麻煩。[15]安提瓜和巴布達,也是「官方」使用公制,正在向公制計量系統的全面實施邁進,但較預期的要慢。該國政府已經宣佈,他們計劃在2015年第一季度之前將他們的國家轉為使用公制。[16]聖盧西亞等其他加勒比地區國家是官方使用公制,但仍處於全面轉換的過程中。[17]
歐洲聯盟試圖利用《計量單位指令》(Units of Measure Directive)建立共同的計量單位體系,並為歐洲單一市場提供便利。在整個1990年代,歐洲聯盟委員會幫助成員國加快完成其公制轉換進程。其中包括英國,該國的法律在部分或所有情況授權或允許使用許多英制度量單位,如道路標誌上距離所用的英里和碼,以英里每小時標示的限速,啤酒的品脫,以及衣服的英寸。[18][19]英國獲得了對道路標識中的英里和碼,和(與愛爾蘭相同的)在酒吧出售的一品脫(英制)生啤酒的永久豁免(參見英國的公制化)。[20]2007年,歐洲聯盟委員會還宣佈(為了安撫英國公眾輿論和促進與美國的貿易),它將放棄要求包裝商品僅使用公制標籤,並允許公制-英制雙重標識無限期地繼續下去。
在20世紀下半葉或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裏,其他使用英制單位的國家完成了官方的公制化。最近完成這一進程的是愛爾蘭共和國,該國於1970年代開始進行公制化改造,並於2005年初完成。[21]
英制/美制體系對於國際經濟和貿易的影響力正在下降,在兩個計量系統之間進行換算可能因誤差帶來意想不到的危險,以國際客戶為主的英制/美制製造企業多數使用公制以維持競爭力。[22]2007年1月,美國太空總署決定與其他空間機構保持一致,在今後所有的月球任務中使用公制單位。[23]
美國[24][25]、英國[26][27][28]和加拿大[29]國內有積極反對公制化的意見,特別是更新的計量單位法律將使歷史計量體系遭到淘汰的情況下。其他國家,比如法國[30]和日本[31],曾經有大眾的強烈反對聲音,但現在已經完全接受了公制化。
在公制體系之前
[編輯]秦始皇曾在領土內大力推行書同文、車同軌,廢止各諸侯國貨幣而改用統一秦半兩。公元前211年頒佈的詔書把商鞅時期的衡器作為全國標準,立法確定度量衡器可接受的誤差;並明確6尺為步,240步為畝。但後者只通行於舊秦,東方許多地區的一畝仍為100步。[32]依據秦權(砝碼)銘文推算,當時的一斤為250克。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年)頒發的標準量器商鞅方升,在底部加刻前211年詔書後沿用為秦統一後的標準器;現代經實測研究得出其容積為202.15立方厘米,結合容器上的銘文「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一升為161/5立方寸),1立方寸=12.478立方厘米,進而得秦統一後與商鞅時1尺=23.2厘米。度量衡在使用中的磨損會引致偏差,故秦明令規定須每年對其進行檢驗和校正。[33]統一度量衡和貨幣便利了經濟發展和貿易往來,促進了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的發展。[34]
羅馬帝國曾使用pes(「尺」)作為度量。此單位被分為12個uniciae(「寸」)。單位libra(「磅」)則是在羅馬時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歐洲的重量和貨幣單位有着廣泛的影響,如磅(pound)和英鎊(pound sterling,其符號£即來源於libra的花體字母L[35])。 隨着時間的推移,單位變化很大。[36]查理曼是幾位發起改革的統治者之一,計劃在他們統治的帝國內標準化計量單位和貨幣,但是並沒有真正的總體突破。[37][38][39]
在中世紀的歐洲,關於度量衡的當地法律是由同業公會逐城制定的。例如,厄爾(ell,或elle)是歐洲常用的長度單位,但其長度從德國部分地區的40.2厘米到荷蘭的70厘米和蘇格蘭愛丁堡的94.5厘米不等。1838年瑞士的一項調查顯示,foot(尺)有37種不同的區域變體,厄爾則有68種;干穀粒有83種不同計量單位,液體有70種,禽畜「胴體重量」則有63種。[40]當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在1687年撰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時,他引用了「巴黎尺」(Parisan feet)作為測量單位,使讀者就可以理解書中涉及的尺寸。至於制定地方城際或國家計量標準的努力,例子有1641年的蘇格蘭法律和1824年的英國標準英制制度(imperial system)——後者仍在英國普遍使用。曾幾何時,封建中國已經成功地在全國範圍內標準化了單位,但到了1936年,官方調查發現了尺的53種數值,從200毫米到1250毫米不等; 32個版本的升,數值在500毫升和8升之間;36種不同的斤,從300克到2500克不等。[41] 據估計,僅在18世紀的法國就有25萬種不同的長度和重量單位。法國大革命之後革命黨人決定廢除所有地方計量單位,他們建立的新計量體系就是國際單位體系的前身[42]。
對單一國際計量體系的渴望來自日益增長的國際貿易以及對貨物應用共同標準的需要。對於一家公司而言,購買在另一個國家生產的產品時,他們需要確保收到的貨物與描述相符。中世紀的單位厄爾之所以被廢棄,部分原因是它的數值無法標準化。國際單位制(SI)的一個主要優勢就是它是國際性的,隨着其日益成為國際通行標準,對各國施加的遵守國際單位制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然而,它也簡化了測量的教學,因為所有的國際單位制(SI)單位都是基於少數基本單位(特別是米、千克和秒囊括了大部分的日常測量場景),使用十進制前綴來涵蓋所有量級。這與前公制(pre-metric)單位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的名稱大多不直接相關(例如英寸、英尺、碼、英里),而且它們之間的比例不一致,必須直接記憶(例如12、3、1760)。由於國際單位制(SI)表達式中的值總是小數(即沒有普通分數),以及SI不使用混合單位(如「X英尺Y英寸」),測量值容易相加或相乘。此外,科學測量和計算大大簡化,因為電學、力學等領域的單位是SI系統的一部分,因此都以一致的方式相互關聯(例如1 J=1 kg·m2·s-2=1 V·A·s)。計量標準化對工業革命和一般技術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43][44][45][37]。國際單位制不是國際標準化的唯一例子;除了企業之間成立的私有標準化組織,若干強大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存在於多個行業,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及國際電信聯盟(ITU)。[45]
公制系統的先行者
[編輯]十進制數是公制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系統只有一個基本單位和以10為基底創建的倍數,而前面的數字保持不變。這令計算得到簡化。雖然印度人曾用十進制數字進行數學計算,但是直到1585年才由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在他的小冊子De Thiende(古荷蘭語中意為「第十」)中首先提倡日常使用小數。 他還宣稱,將十進制數用於貨幣和計量只是時間問題。他對十進制小數的表示方法很笨拙,但隨着小數點的引入,這一點得到克服,這一般歸功於巴塞洛繆·皮提斯卡斯(Bartholomaeus Pitiscus),在他的三角表(1595年)中使用了這種表示法。[46]
約翰·威爾金斯在他1668年發表的《關於真實性格和哲學語言的論文》(Essay towards a Real Character and a Philosophical Language)中,提出一個與今天的公制系統非常相似的計量系統。他建議保留秒作為時間的基本單位,並建議每秒經過起始位置一次的鐘擺移動的長度(即周期為兩秒)應作為長度的基本單位。這一長度——他提議的名稱是「標準」(standard)——將是994毫米。他的基本質量單位——他提議稱之為「百」(hundred)——是一個立方「標準」體積的蒸餾雨水的質量。他所提議的基本計量單位的十進制倍數和子單位的名稱是當時使用的計量單位的名稱。[47][48]
1670年,加布里埃爾·穆頓(Gabriel Mouton)公佈了一項建議,其實質上與威爾金斯的建議相似,只是他的基本長度單位是地理緯度的1/1000弧分(約為1.852米)。他提議把這個單位叫做「virga」。他沒有為每個長度單位使用不同的名稱,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有前綴的名稱,這種做法與國際單位制類似。[46]
1790年,托馬斯·傑弗遜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一份報告,他在報告中提議採用十進制硬幣、重量和度量體系。他建議將基本單位長度稱為「尺」(foot),並認為這個單位應該是周期為1秒鐘擺擺動距離的3/10或1/3——也就是威爾金斯一個世紀前提出的「標準」(standard)的3/10或1/3。此單位相當於11.755英寸(29.8厘米)或13.06英寸(33.1厘米)。與威爾金斯一樣,他提出的基準計量單位的倍數和子單位的名稱是當時計量單位的名稱。[49]在這個時代,人們對大地測量學的極大興趣,以及發展起來的計量系統思想,影響了美國大陸被測量和分割的方式。蘇格蘭歷史作家安德羅·林克萊特(Andro Linklater)的《測量美國》中,探討了傑弗遜對新計量系統的完整願景,及其如何接近取代鏈和傳統的英畝但最終卻未如此。[50]
晚清時期度政混亂,受西方列強影響,在海關貿易和實業製造中的度量衡長短不一、中西混用,不論是民間學者抑或朝廷都深感困擾,「各地自為風氣,參差錯雜,不可究詰」。清廷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嘗試實施度政改革,頒佈《度量權衡畫一制度圖說總表推行章程》(《畫一章程》)。而在此前的1905年,曾就讀於福建馬尾船政學堂的葉在揚著成了嚴復為之作序的《度量衡新議》,對中西度量衡進行了比較和討論,提出了一套新的度量衡方案及器具。葉在揚在書中首先指出中國傳統的「黃鐘壘黍說」並不精確,也指出法制(公制)採用的子午線長度為基準,雖然是長久之法,「幾成列邦同度之議」,但弊端在於地球自轉會導致漸漸變形,因此提議使用赤道作為基本長度單位的基準,導出一套獨立於中國傳統和法制(公制)的度量衡單位和度量衡器。葉在揚使用三角法推得赤道周長為131,277,672營造尺,以此為基數,設定為129,600,000「擬定尺」,1米=3.23670擬定尺。擬定度(長度)共有里、引、丈、尺、寸、分、厘,7個單位均為十進制。該書還系統闡述了量器和衡器的計算和設計。但在當時的環境下,再推行一套新的度量衡體系,無疑會再添混亂,故《畫一章程》對《度量衡新議》的改革方案持否定態度,但在權衡和量器圖示多有參照。[51]
採用公制度量衡制度
[編輯]在19世紀荷蘭、德國和意大利的統一進程中,公制度量衡制度被證明是一種方便的政治妥協。1814年,葡萄牙成為法蘭西帝國以外第一個正式採用公制的國家。西班牙在1858年發現效仿法國的做法是有益的,在十年之內,拉丁美洲也採用了公制。在英國和美國,公制化受到了相當大的阻力;唯英國於1965年宣佈了公制化計劃,英聯邦也隨之效仿。
法國
[編輯]1795年,法國引入公制,逐個地區推行,巴黎是第一個實施地區;但按照現代標準,這一過渡期管理不善。雖然分發了數以千計的小冊子,負責監督這一過程的計量局卻低估了所涉及的工作量。僅巴黎一個城市就需要50萬支米柱(米原器),然而在米成為唯一的法定計量單位一個月後,他們只有25000支的存量。[7]:269這一點,加上其他過分的革命措施和高文盲率,使公制不受歡迎。儘管1801年9月公製成為陸上貿易可用的唯一計量單位體制,許多人依然使用舊單位工作後再轉換結果至公制,反抗這一變化。[30]
拿破崙本人嘲笑公制,但作為一個能幹的管理者,承認公製作為計量系統健全基礎的價值,並根據1812年2月12日帝國法令(décret impérial du 12 février 1812 ),引進了一種新的計量系統——用於小型零售企業的「習慣度量衡」(mesures usuelles)——所有政府、法律和類似工作領域仍然必須使用公制,公制繼續在各級教育中教授。[52]古代使用的許多單位的名稱被重新引進,但被重新定義為公制單位。 因此,法尋(法語:toise)的定義是2米長,6法尺(法語:pied)為一法尋,12法寸(法語:pouce)為一法尺,12個法分(法語:ligne)組成一法寸。同樣,法磅(里弗爾,法語:livre)也被定義為500克,每里弗爾由16盎司組成,每個盎司等於8格羅斯,一法肘(aune)為120厘米[53]。
根據《1837年7月4日法》(La loi du 4 juillet 1837),路易-菲利普一世,通過重申1795年和1799年衡量法,從1840年5月1日開始停用舊有習慣之度量衡。[54][55] 然而,許多計量單位,如里弗(半千克) ,仍然在日常中使用多年[55][56],殘餘影響直到今天。
德意志關稅同盟
[編輯]在法國大革命爆發時,現代德國和奧地利的大部分國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後者變成了一個由王國、公國、自由城市、教區和其他封地組成的鬆散聯邦,每個封地都有自己的度量衡系統——儘管多數情況下這些系統是從一千年前由查理曼建立的加洛林王朝時代的體制鬆散地衍生出來的。
在拿破崙時代,德意志的一些邦國採取行動,改革他們的計量體系,使用原型米和千克作為新單位的基礎。例如,巴登在1810年重新定義了杆(德語:Ruthe為3.0米,並將杆的子單位定義為1杆=10尺(德語:Fuß)=100寸(德語:Zoll)=1,000線(德語:Linie)=10,000點(德語:Punkt),而磅(德語:Pfund)被定義為500克,分為30盎司(德語:Loth),每盎司16.67克。[57] [58]巴伐利亞在其1811年的改革中,將巴伐利亞磅(德語:Pfund)從561.288克精確地削減到560克,相當於32盎司(德語:Loth) 組成,每盎司等於17.5克,[59]而普魯士磅(德語:Pfund)保持在467.711克。[60]
維也納會議之後,德意志各邦國之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商業合作,成果是德意志關稅同盟(德語:Zollverein)。然而,在1856年巴伐利亞率先制定《德國商法典》之前,貿易壁壘仍然很多。作為法規的一部分,關稅同盟引入了Zollpfund(海關磅),其定義為500克整,可分為30「lot」。[61]這個單位用於邦國間貨物運輸,但並不全部適用於所有國家的內部使用。
雖然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之後,關稅同盟崩潰了,但在1872年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和1875年的奧地利,公制體系成為了官方的計量體系。[62][63]1877年以後,海關磅在德國不再合法。[64]
意大利
[編輯]1797年拿破崙於意大利北部建立,定都米蘭的奇薩爾皮尼共和國,首先採用了基於「奇薩爾皮尼腕尺」(意大利語:bracio cisalpino)的改良公制系統,該單位定義為半米。[65]1802年,奇薩爾皮尼共和國改稱意大利共和國,以拿破崙為國家元首。次年,奇薩爾皮尼計量體系被公制體系所取代。[65]
1806年,意大利共和國被意大利王國取代,拿破崙成為其皇帝。至1812年,整個意大利從羅馬向北都在拿破崙的控制之下,無論是作為法蘭西的一部分或作為意大利王國的一部分,確保了公制在整個地區內的使用。
在維也納會議之後,意大利各邦國恢復了它們原來的計量體系;但在1845年,薩丁尼亞王國通過了立法,在五年內引入了公制。到1860年,意大利大部分地區統一在薩丁尼亞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的統治之下,且依據1861年7月28日第132號法律,令公製成為整個王國的官方計量制度。1870年12月31日前,許多轉換表(意大利語:Tavole di ragguaglio)展示在商店裏。[65]
荷蘭
[編輯]荷蘭先前使用公制,後於1812年起作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一部分使用「習慣度量衡」(mesures usuelles)。根據1817年3月27日皇家法令(Koningklijk besluit van den 27 Maart 1817),新成立的荷蘭王國放棄了習慣度量衡系統,採用「荷蘭」公制系統(荷蘭語:Nederlands metrisch stelsel),當中公制單位以當時使用的計量單位命名。 例子包括被定義為100克的盎司(荷蘭語:ons)。[66]
葡萄牙
[編輯]1814年8月,葡萄牙正式採用公制,但其單位名稱跟隨葡萄牙傳統單位。在這個系統中,基本單位是: 1手(葡萄牙語:mão-travessa)=1分米,10手=1碼(葡萄牙語:vara)=1米;1加納得(葡萄牙語:canada)=1升;1磅(葡萄牙語:libra)=1千克。
西班牙
[編輯]直到1700年波旁王朝崛起前,西班牙的每個地區都保留了自己的計量系統。新的波旁王朝試圖將控制權集中,並隨之推行計量制度。關於保留卡斯蒂利亞時代單位,或者為了協調而採用法國體系是否可取曾經有過爭論。[67]雖然西班牙協助了皮埃爾·梅尚(法語:Pierre Méchain)進行子午線調查,但政府懼怕法國革命運動,並以加強卡斯蒂利亞時代單位體系的方式抗衡法國大革命運動。然而到了1849年,事實證明舊體系很難維持,當年公製成為西班牙的法定計量制度。[67]
1852年,西班牙皇家科學院敦促政府批准繪製一幅大比例的西班牙地圖。次年,卡洛斯·伊瓦涅斯·伊瓦涅斯· 德伊韋羅(Carlos Ibáñez e Ibáñez de Ibero)被任命承擔這項任務。所有的科學和技術材料都必須創造出來。卡洛斯·伊瓦涅斯·伊瓦涅斯·德伊韋羅和薩韋德拉(Saavedra)前往巴黎,監督布倫納(Brunner)生產他們設計的一種測量儀器,後來他們將這種儀器與讓-夏爾·德博爾達(Jean-Charles de Borda)的雙突阿斯N°1進行了比較,後者是法國所有大地測量基準的主要參考,長度為3.8980732米。
1865年,西班牙的三角測量網絡與葡萄牙和法國的聯繫在一起。1866年,在納沙泰爾的大地測量協會(Association of Geodesy)會議上,伊瓦涅斯宣佈西班牙將合作重新測量巴黎子午線弧。1879年,伊瓦涅斯和法國軍官弗朗索瓦·佩里耶(François Perrier)完成了西班牙大地測量網和法屬阿爾及利亞之間的連接,從而完成了從昔德蘭群島延伸到撒哈拉的巴黎子午線弧的測量。
1867年,俄羅斯、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了歐洲大地測量協會(德語:Europäische Gradmessung),該組織後演變為國際大地測量協會。同年,在柏林舉行的第二屆歐洲弧度測量大會上,討論了國際標準長度單位的問題,以便將不同國家的測量結果結合起來,確定地球的大小和形狀。根據約翰·雅各布·拜耳(Johann Jacob Baeyer,普魯士軍官),阿道夫·希爾施(Adolphe Hirsch,德國天文學家)和卡洛斯·伊瓦涅斯·伊瓦涅斯·德伊韋羅的提議,會議建議採用米制並設立一個國際米制委員會。
1869年11月,法國政府發出加入該委員會的邀請。西班牙接受,卡洛斯·伊瓦涅斯·伊瓦涅斯·德伊韋羅參加了1870年國際米制委員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第一次會議籌備研究委員會的工作。 1872年,他成為國際米制委員會常設委員會主席。1874年,伊瓦涅斯被選為歐洲弧度測量常設委員會主席。他還主持了1875年在巴黎舉行的歐洲弧測量大會,當時該協會決定為基地的測量建立一個國際大地測量標準。[68]他代表西班牙參加了1875年在巴黎召開的米制公約會議。這位西班牙大地測量工作者當選為國際度量衡委員會的第一任主席。他的活動成果是在1889年舉行的國際度量衡大會第一次會議期間向所有米制公約締約國分發了一個鉑銥合金米原器。這些米原器直至1960年都作為米的定義基準。
英國和英聯邦
[編輯]1824年的《度量衡法案》(Weights and Measures Act)將一個標準的「帝國」(Imperial)度量衡體系加諸於大英帝國。[69]這一法案的效果是使現有的英國計量單位標準化,而不是使它們與公制統一。
在接下來的80年裏,一些議會特別委員會建議採用公制,每次都有更高程度的緊迫性,但議會卻猶豫不決。1862年的一份特別委員會報告建議強制公制化,但設有一個「中間寬容階段」;1864年議會的反應是將公制單位合法化,但僅限於「合同和交易」。[70]聯合王國最初拒絕《米制公約》,但在1883年最終簽署。與此同時,英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走在了公制化運動的前沿——正是不列顛科學協會將厘米-克-秒制(CGS system of units)作為一個連貫的系統進行推廣,也正是英國公司莊信萬豐(Johnson Matthey)在1889年被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接受為國際米和千克原器的鑄造者。[71]:109[72]
1895年,另一個議會特別委員會建議在兩年的寬容期之後強制採用公制。1897年的《度量衡法案》使公制貿易單位合法化,但沒有強制執行。一項規定強制使用公制,目的是使英國工業基地能夠擊退新生的德國基地的挑戰的法案,1904年在上議院獲得通過。但是英國下議院沒有在下一次大選前通過這項法案。1907年,由於蘭開夏郡棉花產業的反對,一項類似的法案以150票對118票在英國下議院被否決。
1965年,英國啟動了官方的公制化計劃,截止2012年還沒有完成。英國的公制化計劃標誌着英聯邦其他地方公制化計劃的開始;但印度在1959年已啟動其計劃,比聯合王國早6年。南非(當時不是英聯邦成員)在1967年設立了一個公制化諮詢委員會(Metrication Advisory Board),新西蘭在1969年設立了它的公制諮詢委員會(Metric Advisory Board),澳洲在1970年通過了公制轉換法案(Metric Conversion Act),加拿大在1971年任命了一個公制化委員會(Metrication Commission)。澳洲、新西蘭和南非在十年內基本完成了公制化,而印度和加拿大的公制化尚未完成。此外,lakh(十萬盧比)和crore(一千萬盧比)在印度仍然廣泛使用;而在加拿大,由於與美國的密切貿易關係,平方英尺仍然廣泛用於商業和住宅廣告,部分用於建築工程,而鐵路繼續以英里表示軌道裡程和時速限制,因其也在美國範圍內運營業務。大多數其他英聯邦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改用公制。[73]
美國
[編輯]1805年,瑞士大地測量師費迪南德·魯道夫·哈斯勒(Ferdinand Rudolph Hassler)將法國米和千克原器的複製品帶到了美國。[74]1830年,國會決定在美國建立統一的長度和重量標準。[75]哈斯勒受命制定新的標準,並提議採用公制。[75]國會選擇了1758年的英國議會標準和1824年的英國特洛伊磅作為長度和重量的標準。[75]然而,美國海岸測量的主要基線是1834年在紐約州法爾島用4根2米長的鐵棒測量的,這些鐵棒則是於英國按照哈斯勒的規格製造的,並於1815年運回美國。[76][77]美國國家大地測量中的所有距離都是以米計算的。[78]186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規定在美國使用公制合法。該法案性質為許可,而非強制執行;它用慣用的美制單位而非國際米和千克原器來定義公制。[79][80]:10–13至1893年,以美制單位作為參考標準變得不可靠。此外,美國作為米制公約的簽署國,擁有本國的米和公斤標準原器,這些原器參照世界其他地方所用的校準。這引出了門登霍爾法令(Mendenhall Order),該法令參照國家公制原器重新定義了美制單位,但使用了1866年法案的換算係數。[80]:16–20 1896年,一項將令公制變為強制性使用的法案遞交至美國國會。在國會委員會面前作證的29人中,23人贊成該法案,6人反對。6位反對者中有4位代表製造業利益,另外2位代表美國稅務局。反對者引述的理據是轉換的成本和不便。該法案未獲通過。其後的法案也遭遇了類似的命運。[63]
轉換進度
[編輯]公制系統於1799年正式引入法國。在19世紀中,公制系統獲得了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採用:葡萄牙(1814年)[81];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1820年);瑞士(1835年);西班牙(1850年代);意大利(1861);羅馬尼亞(1864);德國(1870年,法定為1872年1月1日)[82];和奧匈帝國(1876,法律上於1871年)[63]。泰國在1923年前未曾正式採用,但其皇家測量部門(Royal Thai Survey Department)早至1896年即將公制用於地籍測量。[83]丹麥和冰島於1907年採用公制。
按國家列出的公制轉換年表及完成狀態
[編輯]官方公制化進程起始年份一欄中的連結指向有關對應國家或地區公制化的條目[84]
官方公制化進程起始年份[85][86][87] | 國家或地區 | 原度量衡系統 | 公制化狀態 |
---|---|---|---|
1795 | 法國 | 法制 | 完成 |
1814 | 葡萄牙[Note 1] | 葡萄牙制 | 完成 |
1820 | 比利時 | 多種 | 完成 |
1820 | 荷蘭 | 荷蘭制 | 完成 |
1848 | 智利 | 西班牙制 | 幾近完成 |
1852[88] | 墨西哥 | 西班牙制變體 | 美制單位) | 完成(部分全國和地區性單位仍在使用中,且部分行業使用部分
1852 | 西班牙 | 西班牙制 | ferrado、fanega、atahúlla和quiñón;重量單位libra和arroba;液體單位cuartilla;屏幕尺寸單位pulgada | 完成,但部分前公制單位仍在使用中,包括:土地單位
1861 | 意大利 | 多種 | 完成 |
1862[89] | 巴西 | 葡萄牙制 | alqueire;牲畜重量arroba;屏幕尺寸polegada;輪胎氣壓libra-força por polegada quadrada以英語縮寫psi稱之 | 完成,但有部分非公制單位用於特定領域:農村土地
1862 | 秘魯 | 西班牙制 | 幾近完成 |
1863 | 烏拉圭 | 西班牙制 | 完成 |
1864 | 羅馬尼亞 | 羅馬尼亞制 | 完成 |
1868 | 北德意志邦聯 | 多種 | 完成 |
1869 | 南德意志諸邦 | 多種 | 完成 |
1871 | 奧地利 | 多種 | 完成 |
1872[Note 2] | 德國 | 多種 | 完成 |
1873[90] | 塞爾維亞 | 多種 | 完成 |
1874 | 匈牙利 | 匈牙利制 | 完成 |
1875 | 鄂圖曼土耳其 | 鄂圖曼制 | 完成 |
1875[91] | 挪威 | 挪威制 | 完成 |
1876 | 瑞典 | 瑞典制 | 里(mil)」於1876年重新定義為10公里,仍在日常中使用,包括在日常對話和廣告中用「升每里」表示機動車油耗;在一些語境中,例如計算擁有車輛的成本(「milkostnad」,意為每里成本)和使用私人車輛代替公司車輛後的報銷(「milersättning」),「里」依然在法律文本中使用,儘管在官方層面並非合法長度單位。 | 完成;舊長度單位「
1876 | 瑞士 | 多種 | 完成 |
1886 | 阿根廷 | 西班牙制 | 完成 |
1886[92] | 芬蘭 | 芬蘭制 | 完成 |
1899 | 巴拉圭 | 西班牙制變體 | 完成 |
1907 | 丹麥 | 丹麥制 | 完成 |
1907 | 冰島 | 冰島制/丹麥制 | 完成 |
1907 | 菲律賓 | 西班牙制、美制單位和本地制 | 幾近完成,英制習慣單位仍用於身體尺寸測量 |
1908 | 哥斯達黎加 | 西班牙制 | 完成 |
1912 | 多米尼加 | 西班牙制 | 完成 |
1918[93][94] | 俄羅斯 | 俄制 | 完成 |
1923[95][96] | 泰國 | 多種 | 幾近完成 |
1924[97] | 日本 | 日制(尺貫法) | 合和坪仍然非正式地分別作為容量和樓面積單位使用 | 完成,
1925 | 中國 | 營造尺庫平制 (中國度量衡) |
完成,「斤」會使用「500g」標註;照片大小和蛋糕尺寸普遍使用英制單位作為習慣用法,但會換算為國際單位制額外標註 |
1929 | 愛沙尼亞 | 愛沙尼亞制 | 完成 |
1946 | 印度尼西亞 | 多種 | 幾近完成 |
1948 | 以色列 | 鄂圖曼制 | 完成 |
1954 | 印度 | 多種 | 完成 |
1954 | 蘇丹 | 多種 | 完成 |
1959[98] | 希臘 | 古希臘制 | 完成 |
1961 | 韓國 | 朝鮮制 | 坪作為樓面積單位 | 完成,仍非正式使用
1963 | 老撾 | (未知) | 完成 |
1963 | 越南 | 越南制 | 完成 |
1965[Note 3] | 英國 | 英制 | 部分完成 |
1967 | 愛爾蘭 | 英制[Note 4] | 完成,品脫(pint)用於酒品和金衡盎司(troy ounce)用於金屬仍被法律所允許 |
1967 | 巴基斯坦 | 英制 | 完成 |
1969 | 新西蘭 | 英制 | 完成 |
1970 | 澳洲 | 英制 | 完成 |
1971 | 南非[Note 5] | 英制 | 完成 |
1972 | 馬來西亞 | 英制及馬來制 | 傳統濕貨街市和早市(pasar pagi)仍然使用馬來制;英制單位仍廣泛使用,在表示房地產面積等的場合使用平方英尺多於平方米。 | 部分完成,一些
1973[99] | 加拿大 | 英制 | [100] | 幾近完成(非正式身體尺寸使用英制單位,特定行業如房地產、建築工程和家電因為高度依賴美國生產仍使用英制)
1975[Note 6][101] | 美國 | 美制 | [102] | 部分採用
1975[103] | 朝鮮 | 朝鮮制 | 傳統單位仍在正式使用中[104][105] | 部分完成,
1976[106] | 斯里蘭卡 | 英制 | [107] | 幾近完成
1976 | 香港 | 英制、中國度量衡 | 傳統市場仍然使用中國傳統單位或英制單位;地產行業使用平方英尺作為建築樓面積單位。) | 幾近完成(
1984 | 台灣 | 台制 | 傳統市場和地產業仍使用台制單位) | 幾近完成(
1992 | 澳門 | 英制、中國度量衡 (同時有美制單位) |
幾近完成 |
1998 | 牙買加 | 英制 | 部分完成 |
2005 | 聖盧西亞 | 英制 | 完成 |
未確定 | 利比里亞[Note 7] | 英制[101] | [Note 8][108] | 部分採用
2011[Note 9][109] 2013[110] |
緬甸 | 緬甸制、英制[101] | [111] 聲明全面公制化,並有來自德國度量衡學院的技術支持[112] | 部分採用
Notes
世界各國由傳統度量衡轉向公制系統有三種通常的方式。第一種為快速的「長痛不如短痛」(「Big-Bang」)路線,在1960年代曾為印度和其後數個國家如澳洲和新西蘭所用。第二種為漸進路線,分階段引入公制單位並逐步宣佈傳統單位不合法。這一受到部分工業國青睞的方法,更慢且一般更不徹底。第三種方式為將傳統單位以公制定義。這一方式已成功運用在傳統單位不明確且有地區變體的情況下。
「長痛不如短痛」(「Big-Bang」)方法是同時宣佈前公制計量單位失效、公制化、重新頒佈所有政府出版物和法律,及將教育系統轉換為公制。印度的轉型過程自1960年4月1日起始,公制計量合法,至1962年4月1日所有其他系統被禁用。印度模式極為成功並複製至發展中世界的許多地方。
漸進方式是通過公制和傳統單位並行的法律,輔以公制單位教育,隨後逐漸禁止使用舊有計量單位。一般而言這是邁向公制的緩慢路線。大英帝國在1873年允許使用公制單位,但多數英聯邦國家的轉型過程,直至1970和1980年代政府擔當公制轉換的積極角色前仍未完成。根據法律,計重出售的散貨須以公制系統稱重和出售。2001年,歐盟的80/181/EEC指令宣稱附屬單位(隨公制單位一同印製在包裝標籤上的英制單位)將於2010年起不合法。2007年9月[20]開始的一項諮詢程序最終令附屬單位可以無限期地繼續使用下去。
第三種方法是將傳統單位以公制單位重新定義。這些重新定義的「准公制」(「quasi-metric」)單位常常在公制化宣佈完成之後許久仍在使用當中。大革命前的法國對公制化的阻力,令拿破崙退而使用習慣度量衡(法語:mesures usuelles),且其單位名稱仍在歐洲範圍內有殘餘。1814年,葡萄牙採用了公制系統,但單位名稱都以葡萄牙傳統單位的取而代之。在這一系統中基本單位是手(葡萄牙語:mão-travessa),1手=1分米,10手=1碼(葡萄牙語:vara)=1米,1加納得(葡萄牙語:canada)=1升;1磅(葡萄牙語:libra)=1千克。[81]在荷蘭,500克非正式地稱為一磅(荷蘭語:pond),100克則是一盎司(荷蘭語:ons)。而在德國和法國,500克的非正式稱謂分別是「ein Pfund」和「une livre」,同樣意為「一磅」。[113]在丹麥,重新定義的磅(丹麥語:pund,等於500克)偶爾使用,特別是老一輩和(年長的)水果種植者,因為原先是以生產水果的磅數計算報酬。在瑞典和挪威,[[:斯堪的納維亞里|里(斯堪的納維亞里,瑞典語:mil)]]非正式地等同於10公里,並且繼續以描述地理距離的主導性單位存在着。在19世紀,瑞士曾有一個完全基於公制體系的非公制系統,例如等於30厘米的尺(德語:Fuss)、等於3厘米的寸(德語:Zoll)和等於3毫米的線(德語:Linie)。在中國,市制下的斤(市斤)等於500克,市兩等於50克。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多大程度上習慣使用公制是很難判斷的。在近年轉換為公制的國家,高齡段人口傾向於繼續使用舊單位。此外,本地變體多種多樣,覆蓋了已經或還未被公制化的數量,例如香港的商品規格可以是一磅(454克)或是一市斤(500克)。在加拿大,烤箱和烹飪溫度通常以華氏度和攝氏度標示。除了進口商品的情況外,所有菜譜和包裝都包括攝氏度和華氏度,因此加拿大人有代表性地適應了兩種計量系統。這一情況延伸至生產領域,企業可使用英制或公制單位,因為主要出口市場是美國;但公制被要求用於國內和所有其他出口目的地。這可能是因為近鄰美國壓倒性的影響;類似地,許多加拿大人依然經常在日常討論中使用高度和重量的非公制計量,儘管多數駕駛執照和官方政府文件使用公制記錄重量和高度(薩斯克徹溫省的駕駛執照,在引入現時的一件式款式前使用英尺和英寸記錄身高,但已隨着新款駕照而改用厘米[114])。在加拿大的學校中,公制是標準,除了涉及菜譜(此時會兩者皆備),或是涉及測量木料或其他生產材料的實踐課程。在英國,極少遇到華氏度(除了一些人談及炎夏天氣時),其他公制單位通常與舊有計量體系協同使用,道路標牌更多使用英里而非公里。另一個例子是「硬」和「軟」公制。加拿大將液態奶製品轉換為公升、500毫升和250毫升規格,在當時造成了一些抱怨,因為一公升牛奶稍稍多於35英制液體盎司,而加拿大原有的英制夸脫是40盎司。這是「硬」公制轉換的一個例子。相反地,加拿大的黃油主要以454克的包裝規格銷售,即英制的1磅。這被認為是「軟」的公制轉換。
例外
[編輯]截止2015年,公制計量體系在多數國家佔據支配地位;一些傳統單位仍然在許多地方的特定行業使用。例如:
- 中華民國於20世紀初葉轉換至「市用制」(市制),作為最終實現公制化的過渡,但當時分別為英國和日本殖民地的香港和台灣並未同步,仍使用清朝的營造尺庫平制或是受殖民者影響而使用日制;1924年的日本台灣總督府、光復後的當局在1950年代及1984年嘗試於台灣推行公制均不成功。[115]
- 在民用航空領域,除了中國大陸,朝鮮。普遍使用英(美)制單位描述高度。美國會在更多方面使用美制單位。
- 在香港,特定類型的貿易通常使用傳統中國單位和英制單位而非公制單位。
- 中國大陸的市場和超市等場合仍會使用市斤表示農產品價格,但因法規所限,寫作500g。
- 照相機和攝像機固定在三腳架上時使用的標準化底腳螺釘,根據ISO 1222:2010,以英寸標記的規格為1⁄4-20(直徑-齒距;雲台-相機螺釘)和3⁄8-16(同上;雲台-三腳架螺釘)。[116]
- 汽車胎壓在部分國家通常以磅/平方英寸(英語:pound per square inch,psi)表示,包括巴西、秘魯、阿根廷、澳洲、智利、英國和美國。
- 汽車發動機功率在俄羅斯通常以馬力(而不是千瓦)衡量,以及多數其他前蘇聯國家和德語國家(注意通常是公制馬力而非英制馬力),但在歐盟範圍內自2010年起馬力只允許用作附屬單位。[117]
- 北歐的建築工人通常以基於寸的老名稱稱呼木板和釘子。
- 小型帆船的長度在大眾交談中以英尺表示。
- 辦公空間通常以傳統單位租賃,例如香港和印度的平方英尺,日本、韓國和台灣的坪(3日尺×6日尺,一張標準榻榻米大小)。
- 在上下水管工程中,因歷史上各國對特定管道尺寸和螺紋序列的認可,如BSP / ISO 7 / EN 10226螺紋,一些管道及管道螺紋依然以英寸尺寸標定。
- 在英國和英聯邦國家,家用燃氣烤箱的溫度常以[[:燃氣檔位|「氣標」(英語:Gas Mark)]]表示。[118][119]相似地,老式的法國烤箱和食譜書通常使用基於華氏度的[[:燃氣檔位|恆溫器檔位(法語:Thermostat)]],1檔相當於傳統烤箱的100°F,往上每增加一檔溫度增加50°F。[120]
- 汽車和自行車車輪直徑仍然通常(雖然並不總是)為整數英寸;儘管輪胎寬度以毫米計。
- 每英寸點數和每英寸像素仍然繼續用於描述計算機和印刷行業的圖形解像度。
- 織物經緯密度經常以「每英寸線數」(英語:threads per inch)或「經密」(英語:ends per inch)衡量。
- 電視和顯示器屏幕在許多國家依然通常以英寸標示;但是在澳洲、法國和南非等國家,厘米常用於電視機,CRT計算機顯示器和所有LCD顯示器以英寸量度。
- 許多大幅面的計算機打印機,通常稱作繪圖儀,滑架尺寸以英寸度量。常見寬度為24英寸(610 mm)、36英寸(910 mm)、44英寸(1,100 mm)和60英寸(1,500 mm),儘管通常引述的是公制媒介尺寸(如A0、A1),薄膜卷、普通紙或相紙一般以這些尺寸銷售,引致裁剪時的浪費增加。紙卷長度單位不一,有英尺和米。
- 在電子行業,元件之間的間距是基於1⁄10英寸(2.54 mm),改動會導致連接器等產生兼容性問題。
- 在機械行業,基於英寸的備件偶爾得以保留,例如為了保養美式或二戰前的機器,但在維護中螺絲可能換為ISO公制螺紋規格。
- 在愛爾蘭,公制化進程中的唯一例外是酒吧、酒館和俱樂部中的品脫(重新定義為570毫升),但其他地方出售的很多酒精是使用公制單位(通常為330毫升(瓶裝啤酒)、500毫升(罐裝啤酒)、750毫升(紅酒)或是1升、700毫升(烈酒))。
- 在澳洲,一品脫啤酒被重定義為570毫升(見澳洲啤酒杯)。
- 在公制國家和非公制國家,公路自行車車架通常以厘米為尺寸,同時山地自行車和其他車架以公制和非公制尺寸中的兩種或一種表示。
- 在西班牙及其前殖民地,如美洲和菲律賓,特定前公制單位仍然在使用中,例如使用於菲律賓的quiñón,和在西班牙及其前屬地使用的fanega、ferrado以及atahúlla這三個土地單位。
- 西班牙寸(西班牙語:pulgada)相當於23毫米,比英寸短2毫米。
- 在很多公制化歷史較長的國家,當使用非公制單位時,通常以簡短形式給出一個粗略的估計值,而精確計量則總是公制的;如「6英尺」感覺上較不精確及比使用「1.8米」和「180厘米」簡短。[來源請求]測量寸的工具在這些地方難以找到,僅部分木工尺的背面有標註,可能是本國傳統寸或是英寸,容易導致顯著的測量錯誤。
- 英制加侖在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緬甸、開曼群島、多米尼加、格林納達、蒙塞拉特、聖基茨和尼維斯以及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是燃料單位。在英國,車輛燃料效率在官方層面以以英里每英制加侖計量,但燃料卻以升買賣。
- 美制加侖使用於巴哈馬、伯利茲、英屬維京群島、哥倫比亞、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利比里亞、秘魯、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以及美國,尤其是標價。
- 在拉丁美洲,國際單位制單位是標準,但涉及燃油經濟性時使用千米每升和西班牙語單詞galón偶爾可能用於指代常為5-20升的手提燃油容器。
- 道路里程和限速在美國、英國、緬甸和多個加勒比國家依舊使用英里和英里每小時標示。[121]
在一些國家,例如安提瓜和巴布達(見前文表格),公制化轉換仍在進行中。加勒比島國聖盧西亞宣佈2005年的公制化項目將與加勒比共同體(CARICOM)相容。[122]
英國
[編輯]在英國,部分人口繼續在不同程度上抵抗公制化。傳統的英制度量衡受到大部分人的偏愛並繼續在部分用途受到廣泛使用。[123][124]公制體系被多數商業活動使用,[125]並用於多數買賣交易。特定的貿易活動必須使用公制單位(比如按重量或按長度銷售),但英制單位可能繼續與之並行顯示。[126]
英國法律已經頒佈了對應歐盟80/181/EEC指令的條款,該指令編錄了可用於「經濟、公共衛生、公共安全和行政用途」的計量單位。[127]這些單位包括國際度量衡大會的推薦部分,[71]部分可用於特定用途的附加單位作為補充。[128]公制單位在公制化進程真正開始前的一個世紀已可合法地用於交易用途。英國政府自1862年度量和特別委員會(英語:Select Committe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建議時開始已為轉換進行準備[129],1864年度量衡法案(英語:Weights and Measures Act of 1864)和1896年(公制)度量衡法案(英語:Weights and Measures (Metric System) Act of 1896)使公制體系合法化。[130]1965年,在英國產業界的遊說和加入歐洲單一市場的願景驅動下,英國政府設立了一個10年全面轉換的目標,並在1969年創立了公制化委員會(Metrication Board)。在這一時間段內,部分領域的確出現了公制化,包括1970年對英國地形測量局地圖的再測量,1971年貨幣的十進制化,以及在學校教授公制體系。並無計劃強制公制使用,而公制化委員會亦於1980年因應政府變動而撤銷。[131]
1995年10月,英國的包裝商品開始強制實施公制標識[19];通過就延期實施(Derogation)談判,避開了歐盟要求所有成員國強制使用公制的1989年計量單位指令(89/617/EEC,1989 European Units of Measurement Directive),範圍包括道路標誌的英里和生啤酒、蘋果酒和牛奶銷售中的品脫。[132]
隨着英國公投脫離歐盟,零售商開始請求恢復使用英制單位,並有未經許可的回覆使用行為。公投脫歐後的一項民意調查也顯示45%的英國人尋求回復以英制單位銷售產品。[133]
在大眾會話中,單位英石廣泛用于衡量一個人的體重,英尺和英寸則用於身高。
美國和加拿大
[編輯]隨着時間推移,公制體系通過國際貿易和標準化影響了美國。公製作為一個計量體系的使用於1866年合法化[134],並且美國也是國際度量衡局1875年的創始成員。[135]公制體系於1875年正式為聯邦政府採用於軍事和政府單位,以及作為商業貿易的優先計量體系。[136]除了1990年代將其作為必要條件的嘗試,聯邦和州道路標誌使用公制單位仍然是自願的。[137]
1992年一項針對公平包裝及標籤法案(Fair Packaging and Labeling Act,FPLA),生效於1994年的修正案,要求受聯邦監管的「消費者商品」(consumer commodities)[138]和藥品[139]標籤包含公制和美制單位。截止2013年,除紐約州外的美國所有州已通過法律允許受監管的產品使用僅有公制單位的標籤。[140]同樣地,加拿大也在法律上允許貨物使用公制單位在前和說明美制/英制加侖的雙重標籤。[141]
今日,美國大眾和許多私有企業及產業依舊使用美制單位,儘管非正式和自選的公制化已存在多年。[142]至少有兩個州份,肯塔基和加利福尼亞,甚至已在公路建設項目上朝向「去公制化」(demetrication)進發。[143][144][145]
空中和海上運輸
[編輯]空中和海上運輸通常使用海里。此單位相當於任意經度上1分長的子午線弧並被精確定義為1852米(約1.151法定英里)。海里不是國際單位制單位,但被國際度量衡局接受使用在國際單位制中。航海和空中導航所使用的主要速度或速率單位仍舊是節(海里每小時)。
航空的主要計量單位(高度或飛航空層)通常基於氣壓值推算,在許多國家依然以英尺表示,儘管許多其他國家使用米。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與計量有關的政策為:
- 全世界應使用單一單位體系;
- 單一體系應是國際單位制;
- 在高度使用英尺是允許的變種。
與國際民航組織的政策一致,航空界在多年間已進行了相當程度的公制化。例如,跑道長度通常以米標示。美國在1996年將氣溫報告數據交換格式(METAR)公制化。[146]貨物重量和尺寸,以及燃料體積和重量,也逐漸進行了公制化。
在一些地方例如中國大陸、俄羅斯等前蘇聯加盟國,航空系統使用米制體系(在俄羅斯,轉換空層以上的高度以英尺給出)。[147][148]在許多歐洲國家滑翔機使用米制體系。
相關事件和事故
[編輯]在公制化進程中混淆單位有時會引發事故。最著名的事例發生於加拿大公制化期間。1983年加拿大航空一架事後獲命名為「吉姆利滑翔機」的波音767客機,在飛行途中燃油告罄。該事件一大部分歸因於在轉換過程中混淆了單位升、千克和磅,導致飛機只加注了22,300磅(約10115千克)而非要求的22,300千克燃油。[149]
儘管嚴格而言並非全國性公制化下的例子,但兩個計量體系混用是1999年火星氣候探測者(Mars Climate Orbiter)任務失敗的一個影響因素。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合同中指定了公制單位。NASA和其他機構在公制單位下工作,然而一家分包商洛歇·馬丁,向團隊提供推進器性能數據時使用了磅力-秒單位而非牛頓-秒。探測器原定在150千米高度的軌道環繞火星,但錯誤的數據令其下降到57千米高度。結果是火星氣候探測者在火星大氣層中燃燒解體。[150]
2009年9月25日,英國運輸部出版了一份修訂道路標誌法規的草案[151]供收集意見。在草案擬議的變更中有針對現有法規的修正,令雙單位寬度/高度警告和限制標識變為強制執行內容。這在影響分析[152]的第53段得到證明:「……根據2008年4月以來英國國鐵的事件記錄,大約10%至12%的橋樑撞擊事件牽涉到外國卡車。這與道路網中行駛的外國卡車數量相比不成比例地高。」這一提案因應2010年政府的變動而被擱置,但是許多橋樑現在以兩種單位標識。最新的標誌指導方針諮詢也再次提出了這一動議。
參見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 Maintenance Required Indicator (PDF). Techinfo.honda.com. [2014-11-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 ^ Metrication. 牛津英語詞典 (第三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5-09 (英語).(英文)
- ^ Appendix G – Weights and Measures. The World Factbook. CIA. 2006 [2006-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6) (英語).
- ^ Gov’t Pledges Commitment to Adopt Metric System | Liberian Observer. [2018-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美國英語).
- ^ Kuhn, Markus. USENET Metric System FAQ. 2017-10-02 [2017-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0) (英語).
- ^ Kelly, Jon. Will British people ever think in metric?. BBC. 2011-12-21 [201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4) (英語).
- ^ 7.0 7.1 Alder, Ken.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 The Seven-Year-Odyssey that Transformed the World. 倫敦: Abacus. 2002. ISBN 978-0-349-11507-8 (英語).
- ^ Dopoe, Robin. Gov’t Pledges Commitment to Adopt Metric System - Liberian Observer. 每日觀察報(Liberian Observer). [2019-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美國英語).
- ^ Kohler, Nicholas. Metrication in Myanmar. [201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30).
- ^ Myanmar to adopt metric system. Eleven Media Group. 2013-10-10 [201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0).
- ^ Metric usage and metric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美國公制協會. 2009 [2009-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9-02-21).
- ^ Introduction of the metric system and the prices of petroleum products. Sierra Leone Embassy. 2011-05-09 [2011-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8) (英語).
- ^ Metric Act of 1866 (PDF). Metric Program, Weights and Measures Division, 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2009-11-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0-05-27) (英語).
- ^ Howard B. Bradley (編). Petroleum Engineering Handbook. 1987: 1–69. ISBN 1555630103 (英語).
- ^ Warwick Cairns. About the Size of It. 麥克米倫出版公司. 2007: 145. ISBN 978-0-230-01628-6 (英語).
- ^ Finance minister outlines metrication plans, goals and timetable. Antigua Observer. 2011-10-18 [2011-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0) (英語).
- ^ St Lucia begins drive to implement metric system to catch up with region. The Jamaica Observer. 美聯社. 2005 [2007-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8) (英語).
- ^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statement on metric road signs. 英國度量衡協會. 2002 [2009-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5) (英語).
- ^ 19.0 19.1 英国包装货品10月起采公制. 上海包裝. 1994, (04): 45 [201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 ^ 20.0 20.1 EU gives up on 'metric Britain. BBC News. 2007-09-11 [2009-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7) (英語).
- ^ Ireland goes metric - fast. The Independent.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9) (英語).
- ^ 胡德森. 公制标准国际化步伐加快. 世界標準信息. 1999, (01): 5 [201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 ^ Metric Moon. 美國太空總署. 2007 [2010-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11) (英語).
- ^ How Did We Get Here? - The Metric Maven. 2012-06-30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美國英語).
- ^ Terminating Metric With Extreme Prejudice - The Metric Maven. 2014-11-10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7) (美國英語).
- ^ English weights and measures: Anti-metrication. home.clara.net. 2014-12-07 [2019-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英語).
- ^ Chris Keenan, Special UK Correspondent to the USMA. UK Metrication History and Status. www.us-metric.org. 美國公制協會(U.S. Metric Association).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7) (英語).
- ^ Metric martyr market trader dies. 英國廣播公司(BBC). 2004-03-14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英國英語).
- ^ Joseph B. Reid, President Emeritus, Canadian Metric Association. Canadian Metrication. www.us-metric.org. 美國公制協會(U.S. Metric Association).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7) (英語).
- ^ 30.0 30.1 Wenzlhuemer, Roland. The History of Standardisation in Europe Standardisation in Europe. EGO(http://www.ieg-ego.eu). [2019-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英語).
By September 1801, the new units had to be used for all transactions in land. Many people, however, resisted such change and continued to measure with the help of the old units, only later converting their findings into the new system.
- ^ Joseph B. Reid, President Emeritus, Canadian Metric Association. Metric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 Japanese Metric Changeover. www.us-metric.org. 美國公制協會(U.S. Metric Association). [2019-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7) (英語).
The change went rather smoothly at the beginning, but as the second decade approached opposition became furious beyond all reason. The opponents of the metric system believed that the adoption of a foreign measuring system would have a bad influence on national sentiment, cause dislocations in public life, needless expense to the nation, prove disadvantageous to foreign trade, and hurt the national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1933 the government postponed the date of conversion of the first stage by five years, and the date of the second stage by ten years. After this postponement opposition to the metric system became stronger, and a second postponement was announced. An Imperial Ordinance in 1939 allowed shaku-kan to be used indefinitely in special cases.
- ^ 新之助. 秦朝统一度量衡_看历史_历史上的今天. www.todayonhistory.com. 歷史上的今天. 2015-10-06 [2019-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9).
- ^ 秦朝度量衡. www.china-csm.org.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 2015-11-23 [2019-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2).
商鞅方升是秦孝公十八年(前 344)頒發的標準量器,秦統一後,在商鞅方升底部加刻了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書,繼續做標準器使用。商鞅方升的邊上有一段銘文「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即以 161/5立方寸的容積為一升,近年來經反覆實測,得出此升容積為 202.15 立方厘米,將 161/5立方寸和 202.15 立方厘米進行換算,得出 1 立方寸=12.478 立方厘米,進而算出 1 尺=23.2 厘米,這個數值,既是商鞅時的度值,也是秦統一後的度值。由於度量衡在使用中受到磨損,產生偏差,為此秦明令規定,每年都要對度量衡進行檢驗,校正。
- ^ 秦朝度量衡法制-历史趣闻网. www.lishiquwen.com. 歷史趣聞網. 2017-01-18 [2019-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 ^ Chris Parker. A short history of the British pound. World Economic Forum. 世界經濟論壇. 2016-06-27 [2019-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英語).
The British pound has its origins in continental Europe under the Roman era. Its name derives from the Latin word "poundus" meaning "weight". The £ symbol comes from an ornate L in Libra.
- ^ Livio C. Stecchini. Roman and Egyptian Foot. A History of Measures. www.metrum.org.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英語).
- ^ 37.0 37.1 The history of units - Réseau National de la Métrologie Française. metrologie-francaise.lne.fr. 法國全國計量網絡(Réseau National de la Métrologie Française).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英語).
- ^ Verhulst, Adriaan. Demography. The Carolingian Economy. 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10-17: 25 [2019-01-18]. ISBN 97805210047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6) (英語).
- ^ Livio C. Stecchini. The Derivation of European Units. A History of Measures. www.metrum.org.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1) (英語).
- ^ Thomas McGreevy, Peter Cunningham. The Basis of Measurement: Historical Aspects. Picton Publishing. 1995. ISBN 0-948251-82-4 (英語).
- ^ Witold Kula. For all peoples; for all time. Measures and Men. Richard Szreter (tran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ISBN 0-691-05446-0 (英語).
- ^ 桑內·布勞. 数据如何误导了我们.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1-07: 23. ISBN 9787218150536 (中文(簡體)).
- ^ Through History with Standards. www.ansi.org. 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 [2019-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英語).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increased demand to transport goods from place to place led to advanced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The invention of the Railroad was a fast,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means of sending products cross-country. This feat was made possible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railroad gauge......
- ^ ALEC LIU. A Brief History of Standards. Ripple. 2015-03-24 [2019-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美國英語).
Indeed, it was broad standardization that paved the way fo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terchangeable parts dramatically reduced costs, allowing for easy assembly of new goods, cheap repairs, and most of all, they reduced the time and skill required for workers.
- ^ 45.0 45.1 Wang Ping. A Brief History of Standards and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A Chinese Perspective (PDF). East-West Center Working Papers, Economic Series (火奴魯魯: East-West Center). April, 2011, (117) [2019-01-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1-11) (英語).
- ^ 46.0 46.1 約翰·J·奧康納; 埃德蒙·F·羅伯遜, Stevin, MacTutor數學史檔案, 2004-01 (英語)(英文)
- ^ Reproduction (33 MB):約翰·威爾金斯. VII. An Essay towards a Real Character and a Philosophical Language (PDF). The Royal Society. 1668: 190–194 [2011-03-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5-10) (英語).
- ^ An ESSAY Towards a REAL CHARACTER, And a PHILOSOPHICAL LANGUAGE (PDF). Metricationmatters.com.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5-10) (英語).
- ^ 傑弗遜, 托馬斯. Plan for Establishing Uniformity in the Coinage, Weights, and Measure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mmunicated to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July 13, 1790. 紐約. 1790-07-04 [201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0) (英語).
- ^ Linklater, Andro. Measuring America: How an Untamed Wilderness Shap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Fulfilled the Promise of Democracy. Walker & Co. 2002. ISBN 978-0-8027-1396-4 (英語).
- ^ 劉, 增強; 馮, 立昇. 叶在扬对中西度量衡的研究与清末度量衡的改制——以《度量衡新议》为中心.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18, 37 (1): 71. ISSN 1000-0224.
- ^ Denis Février. Un historique du mètre. Ministère de l'Economie, des Finances et de l'Industrie. [2011-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8) (法語).
- ^ Hallock, William; Wade, Herbert T. Outlines of the evolution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and the metric system. 倫敦: 麥克米倫出版公司: 66–69. 1906 (英語).
- ^ Ferdinand Malaisé. History of measureme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struction in arithmetic]. München: Laboratoire national de métrologie et d'essais (LNE) (Métrologie française). 1842: 307–322 [2011-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5) (德語).
- ^ 55.0 55.1 Crease, Robert P. World in the Balance: The Historical Quest for an Absolute System of Measurement. W. W. Norton & Company: 124 & 164. 2011 [201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2) (德語).
- ^ Crease(2011)引用:Kennelly, Arthur E. Vestiges of Pre-metric Weights and Measures Persisting in Metric-system Europe, 1926–27. 紐約: 麥克米倫. 1928: vii (英語).
- ^ Amtliche Maßeinheiten in Europa 1842 [Official units of measure in Europe 1842]. [2011-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4) (德語)Text version of Malaisé's book
- ^ Ferdinand Malaisé. Theoretisch-practischer Unterricht im Rechne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struction in arithmetic]. München. 1842: 307–322 [2011-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23) (德語).
- ^ Heinrich Grebenau. Tabellen zur Umwandlung des bayerischen Masses und Gewichtes in metrisches Maß und Gewicht und umgekehrt [Conversion tables for converting between Bavarian units of measure and metric units]. 慕尼黑. 1870 [201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2) (德語).
- ^ Silke Parras. Der Marstall des Schlosses Anholt (16. bis 18. Jahrhundert) – Quellen und Materialien zur Geschichte der Pferdehaltung im Münsterland [The stables of the castle Anholt (16th to 18th century) – sources and materials on the history of horses in Munster] (PDF) (Dr. med. vet論文). Tierärztliche Hochschule Hannover [Hannover veterinary university]: 14–20. 2006 [2011-03-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19) (德語).
- ^ Meyer-Stoll, Cornelia. Die Mass-und Gewichtsreformen in Deutschland im 19. Jahrhundert unter besonderer Berucksichtigung der Rolle Carl August Steinheils und der Bayer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9世紀的德國度量衡改革,特別參考了Rolle Carl August和巴伐利亞科學院 [The weights and measure reforms in Germany in the 19th centur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Rolle Carl August and the Bav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慕尼黑: Bayer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Bav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 129 [2019-01-08]. ISBN 978-3-7696-012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4) (德語).
- ^ Loidi, Juan Navarro. The units of length in the Spanish treatises of military engineering (PDF). The Press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06-09-06 - 2006-09-09 [2011-03-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06) (英語).
- ^ 63.0 63.1 63.2 W Leconte Stephens. The Metric System – Shall it be compulsory?. Popular Science Monthly. 1904-03: 394–405 [2011-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英語).
- ^ Pfund. Universal-Lexikon. 2010 [2011-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6) (德語).
- ^ 65.0 65.1 65.2 Maria Teresa Borgato. The first applications of the metric system in Italy (PDF).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Europe.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CESHS. Cracow, Poland: The Press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06-09-06-2009-09-09 [2011-03-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06) (英語).
- ^ Jacob de Gelder. Allereerste Gronden der Cijferkunst [Introduction to Numeracy]. 's Gravenhage and Amsterdam: de Gebroeders van Cleef. 1824: 155–157 [2011-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5) (荷蘭語).
- ^ 67.0 67.1 Loidi, Juan Navarro; Saenz, Pilar Merino. The units of length in the Spanish treatises of military engineering (PDF).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Europe.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CESHS. 波蘭克拉科夫: The Press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06-09-06-2006-09-09 [2011-03-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06) (英語).
- ^ Lebon, Ernest (1846-1922) Auteur du texte. Histoire abrégée de l'astronomie / par Ernest Lebon,.... 巴黎: Gauthier-Villars. 1899: 171 [201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法語).
- ^ Fátima Paixão. Industry and community – Key dates (PDF). United Kingdom Parliament. 2006 [2011-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6) (英語).
- ^ Frederik Hyttel. Working man's pint –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ric system in Britain 1851–1979 (PDF) (BA論文). 英國巴斯: 巴斯思巴大學. 2009-05 [2011-03-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6) (英語).
- ^ 71.0 71.1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PDF) 8th ed. www.bipm.org. 2006: 109 [2019-01-08]. ISBN 92-822-2213-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8-14) (英語).
- ^ Jabbour, Z.J.; Yaniv, S.L. The Kilogram and Measurements of Mass and Force (PDF). J. Res. Natl. Inst. Stand. Technol. (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 (NIST)). 2001, 106 (1): 25–46 [2011-03-28]. doi:10.6028/jres.106.0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6-04) (英語).
- ^ Metrication status and history. United States Metrication Association. 2009 [2011-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4) (英語).
- ^ e-expo: Ferdinand Rudolf Hassler. www.f-r-hassler.ch. [2017-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2) (英語).
- ^ 75.0 75.1 75.2 e-expo: Ferdinand Rudolf Hassler. www.f-r-hassler.ch. [2017-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2) (英語).
- ^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1068 Ferdinand Rudolph Hassler (1770-1843) A Twenty Year Retrospective, 1987-2007 (PDF). NIST: 51–52.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1-28) (英語).
- ^ e-expo: Ferdinand Rudolf Hassler. www.f-r-hassler.ch. [2017-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2) (英語).
- ^ Clarke, Alexander Ross; James, Henry. XIII.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s of the standards of length of England, Austria, Spain, United States, Cape of Good Hope, and of a second Russian standard, made at the Ordnance Survey Office, Southampton. With a preface and notes on the Greek and Egyptian measures of length by Sir Henry Jame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73-01-01, 163: 445–469 [2019-01-08]. ISSN 0261-0523. doi:10.1098/rstl.1873.0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6) (英語).
- ^ 美國第29屆國會第1會期(29th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Session 1 ). H.R. 596, An Act to authorize the use of the metric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1866-05-13 [2011-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5) (英語).
- ^ 80.0 80.1 Barbrow, Louis E.; Judson, Lewis V. Weights and Measures Standa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A brief history. NIST. 1976 [2011-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3) (英語).
- ^ 81.0 81.1 Fátima Paixão; Fátima Regina Jorge. Success and constraints in adoption of the metric system in Portugal (PDF).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Europe. 2006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2-20) (英語).
- ^ Andreas Dreizler; et al. Metrologie (PDF).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ft. 2009-04-20 [2011-03-2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3-20) (德語).
- ^ Giblin, R. W. Royal Survey Work.. Wright, Arnold; Breakspear, Oliver T (編). 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Siam (65.3 MB). London&c: Lloyds Greater Britain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126 [1908] [2012-01-28] (英語).
It so happens that 40 metres or 4,000 centimetres are equal to one sen, which is the Siamese unit of linear measurement.
- ^ AD Dunn. Notes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aper sizes (PDF). Ottawa: 11. 1969 [2019-01-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1-15) (英語).
- ^ Page, Chester H; Vigoureux, Paul (編). The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1875 - 1975: NBS Special Publication 420. 華盛頓特區: 美國國家標準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1975-05-20: 244 [201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英語).
- ^ Zupko, Ronald Edward. Revolution in Measurement – Western European Weights and Measures Since the Age of Science. Memoir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86. 1990: 242–245 [2012-04-21]. ISBN 0-87169-186-8 (英語).
- ^ The Metric versus the English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National Industrial Conference Board. 1921-10: 12–13 [2013-06-01]. Research Report Number 42 (英語).
- ^ Metrication in Mexico. Lamar.colostate.edu.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31) (英語).
- ^ Histórico do Inmetro. Inmetro.gov.br.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8) (葡萄牙語).
- ^ History. 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 Misitr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Directorate of Measures and Precious Metals. [201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Kapittel 4 : Internasjonale avtaler (PDF). Regjeringen.no.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12-03) (挪威語).
- ^ Metric usage and metric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Lamar.colostate.edu.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9-02-21) (英語).
- ^ Metric. Собрание узаконений РСФСР. 1918, (66): 725 (俄語).
- ^ Настольный Советский Календарь [Desk Soviet Calendar]. The New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New York. 1920: 8 (俄語).
- ^ History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in Thailand.htm. Northern Weights and Measures Center (Thailand). 2004-04 [2011-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2) (英語).
..."Weights and Measures Act, B.E. 2466" [1923 A.D.] .... [superseded by ] "Weights and Measures Act, B.E. 2542" ... Government Gazette, Royal Decree Version, Volume 116, Part 29 a, dated 21 April 1999 ... effective since 18 October 1999
- ^ 存档副本 ประวัติชั่งตวงวัดไทย. Northern Weights and Measures Center (Thailand). 2004-04 [2011-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2) (泰語).
- ^ Mitsuo, Tamano, Japan's Transition to the Metric System, US Metric Study Interim Report, No. 3: Commercial Weights and Measures, 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Special Publication 345-3, 華盛頓特區: 美國商務部(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97–98, 1971-07 (英語).
- ^ ΕΛΛΗΝΙΚΗ ΔΗΜΟΚΡΑΤΙΑ ΥΠΟΥΡΓΕΙΟ ΕΣΩΤΕΡΙΚΩΝ ΤΜΗΜΑ ΕΚΔΟΣΕΩΝ ΚΑΙ ΓΡΑΜΜΑΤΕΙΑΚΗΣ-ΛΟΓΙΣΤΙΚΗΣ ΕΞΥΠΗΡΕΤΗΣΗΣ : ΔΙΑΡΚΗΣ ΚΩΔΙΚΑΣ ΝΟΜΟΘΕΣΙΑΣ : ΙΔΡΥΤΗΣ – ΔΩΡΗΤΗΣ (DOC). E-themis.gov.gr. [2017-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希臘語).
- ^ Weights and Measures Act. Chapter 36 Section 7. Minister of Justice. 1985 [2018-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5) (英語).
- ^ Dr. Natarajan Ganapathy. Metric Conversion. Science & Medicine.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2009 [2018-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英語).
- ^ 101.0 101.1 101.2 CIA The World Factbook. Appendix G: Weights and Measures. U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0 [2013-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6) (英語).
- ^ 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the metric system:. 美國公制協會. 2012-08-03 [2012-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4) (英語).
- ^ DPR Korea, Official site, Asia–Pacific Legal Metrology Forum, 2015 [201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9) (英語).
- ^ "The Law of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on Metrology" (PDF), No. 484-112, 平壤: Supreme People's Assembly of the DPRK, 1993-02-03 [2019-01-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1-08). (韓文) & (英文)
- ^ North Korea: Summary,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倫敦: 經濟學人集團, 2017-02-10 [201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英語).
- ^ Numerical Metric Conversion (PDF). Commonlii.org. [2017-09-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英語).
- ^ -- Letters. Archives.dailynews.lk. [2017-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0) (英語).
- ^ Dr. Michael D. Wilcox, Jr.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Reforming Cocoa and Coffee Marketing in Liberia (PDF). Presentation and Policy Brief. 田納西大學. 2008 [2010-04-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6-24) (英語).
- ^ Ko Ko Gyi. Ditch the viss, govt urges traders. The Myanmar Times. 2011-07-18-2011-07-24 [2013-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8) (英語).
- ^ Myanmar to adopt metric system. Eleven Media Group. 2013-10-10 [2015-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0) (英語).
- ^ Htar Htar Khin. Workshop to mull new weight and measurement standards. The Myanmar Times. 2012-02-20 [2013-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9).
- ^ Kohler, Nicholas. Metrication in Myanmar. 密支那新聞. 2014-03-03 [2015-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6) (英語).
- ^ Hubert Fontaine. Confiture de rhubarbe. [2007-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法語). "1 zeste de citron par livre (500g) de rhubarbe"
- ^ Saskatchewan driver's licensing and vehicle registration (SGI). Saskatchewan’s One-part Driver’s Licence (PDF). www.sgi.sk.ca. 2010-11-18 [2019-01-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1-22) (英語).
- ^ 陳湛. 台制度量衡的演进来源 - 中国精品文化期刊文献库. 台聲. 2016, (12): 76 [201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 ^ 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Find Standards using keywords and publication number. Webstore.ansi.org. [2017-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1) (英語).
- ^ Directive 2009/3/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1 March 2009 (PDF).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5-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4) (英語).
- ^ Conversion Guides. BBC Good Food. [2015-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5) (英語).
- ^ Cooking Conversion Charts. 衛報. [2015-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英語).
- ^ Oven Temperatures. Practically Edible. 2007-10-05 [2010-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30) (英語).
- ^ ChartsBin. Road Distance and Speed Units by Country. ChartsBin.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英語).
- ^ St Lucia moving to metric system. Caribbean Net News. 2005 [2006-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29) (英語).
- ^ Jon Kelly. Will British people ever think in metric?. News Magazine (英國廣播公司). 2011-12-21 [2012-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4) (英語).
...but today the British remain unique in Europe by holding onto imperial weights and measures. ...the persistent British preference for imperial over metric i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 ^ Melanie McDonagh. In the merry old land of lb and oz. The Times. 2007-05-10 (英語).
A survey from the British Weights and Measures Association, admittedly a partial source, suggested that 80 per cent of people prefer imperial to metric and 70 per cent, including, remarkably, 18- to 24-year-olds, can make sense of weights only in imperial measurements.
- ^ Final Report of the Metrication Board (1980) (PDF). 倫敦: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Consumer and Competition Policy Directorate. para 1.6 & 1.10. [2012-06-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5-01) (英語).
- ^ Weights and measures legislation – hallmarking and metrication. Business Link. UK Government. [2015-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5) (英語).
- ^ Weights and Measures Report 1995 – 2008 (PDF). National Weights and Measures Laboratory.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6-04) (英語).
- ^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uncil Directive 80/181/EEC of 20 December 1979 on the approximation of the laws of the Member States relating to Unit of measurement and on the repeal of Directive 71/354/EEC. 2000-02-09 [201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3) (英語).
- ^ Report (1862) from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 (PDF).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United Kingdom. 1862 [2009-05-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6-09) (英語).
- ^ Metrication Timeline. 英國公制協會. 2008 [2009-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08) (英語).
- ^ Jim Humbl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by the last Director of the UK Metrication Board. 英國公制協會. [2009-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5) (英語).
- ^ The Units of Measurement Regulations 1995. Statutory Instrument 1995 No. 1804 (聯合王國). 1995 [2006-08-27]. ISBN 0-11-053334-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7) (英語).
- ^ After Brexit, some Brits want to ditch the metric system, too. Washington Post. [2016-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5) (英語).
- ^ Metric Act of 1866. Lamar.colostate.edu.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英語).
- ^ Metric Convention of 1875. Lamar.colostate.edu.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01) (英語).
- ^ Metric Conversion Act of 1975. Lamar.colostate.edu.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7-14) (英語).
- ^ National Highway System Designation Act of 1995. Lamar.colostate.edu.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12-14) (英語).
- ^ Fair Packaging and Labeling Act. Lamar.colostate.edu.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12-14) (英語).
- ^ 美国药品标贴实行公制. 上海包裝. 1992, (02): 44 [201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2).
- ^ U.S. Metric Association (USMA). Lamar.colostate.edu.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0) (英語).
- ^ Chapter 2 – Basic Labelling Requirements.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 (also available in French) [2007-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0) (英語).
- ^ Waits and Measures. Mother Jones.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9) (英語).
- ^ John B. Sacksteder, P.E., Director, Division of Highway Design. Design Memo 11-98. transportation.ky.gov. 1998-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4) (英語).
- ^ Metric to U.S. Customary Units (English) Transition (PDF). Dot.ca.gov. [2017-12-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2-16) (英語).
- ^ Richard D. Land, Chief Engineer. Declaration of Units of Measure—"Metric" or "English" Project (PDF). State of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2006-06-16 [2017-12-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2-16) (英語).
-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METAR/SPECI and TAF.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METAR/TAF Information. [2009-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0) (英語).
- ^ Aviation's Crazy, Mixed Up Units of Measure - AeroSavvy. 2014-09-05 [201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英語).
- ^ measurement - Why doesn't the aviation industry use SI units?. Aviation Stack Exchange. [2019-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4) (英語).
- ^ Merran Williams. The 156-tonne GIMLI GLIDER (PDF). Flight Safety Australia. 2003-07-2003-08: 22, 25 [2007-11-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11-27) (英語).
- ^ NASA's metric confusion caused Mars orbiter loss. CNN. 1999-09-30 [2013-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8) (英語).
- ^ The Traffic Signs (Amendment) Regulations and General Directions 2010 (Draft) (PDF).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2011-03-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12-04) (英語).
- ^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Traffic Signs (Amendment) Regulations and General Directions 2010 and of the Traffic Signs (Temporary Obstructions) (Amendment) Regulations 2010. (PDF).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2011-03-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12-04)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