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西聞見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西聞見錄》(英語:The Peking Magazine)是1872年8月在北京創刊的一份近代報刊。由京都(北京)施醫院出版發行,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英國傳教士艾約瑟主編,後來艾約瑟離去,完全由丁韙良負責。其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一些事實,是北京的第一個中文近代報,對洋務運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背景[編輯]

傳教士中文報刊始創於1815年(清嘉慶二十年),至1951年在中國內地停辦,前後共136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外國傳教士和教會用中文創辦了數量眾多的報刊。 1871年冬,在北京的外國人商討出版中文報刊事宜,對此,香港報紙曾有報道:「聞西人之僑居京師者,現擬倡設漢文日報,意欲使華人增廣見聞,擴充智慮,得以賢之而獲益。曾於去年十一月中聚眾集議商酌是款。」1872年8月(清同治十一年切月),在北京的外國傳教士、美國長老會丁韙良、英國倫敦會約瑟等成立了所謂「在華實用知識傳播會」,以介紹「近代科學和自由思想」相標榜。它們看到香港、廣州、上海、寧波等地都有報刊發行,唯獨北京沒有,於是決定於北京創辦一種期刊,《中西聞見錄》便應運而生。

歷史[編輯]

創刊[編輯]

《中西聞見錄》在1872年8月在北京創刊,編輯機關設在雒魏林咸豐十一年(1861年)創建於北京的京都施醫院。 編輯除丁韙良、艾約瑟外還有英國聖公會傳教士包爾騰、英國倫敦會傳教醫師德貞。艾、包二人次年相繼離京,主要工作由丁韙良負責。

創刊宗旨[編輯]

《中西聞見錄》創刊號,刊登了《中西聞見錄序》,揭明了創刊宗旨。每期開篇的一段話,也是對創刊宗旨的進一步說明:「《中西聞見錄》系仿照西國新聞紙而作,書中雜錄各國新聞近事,並講天文、地理、格物之學。每月初印一次,如中西士人有所見聞,或自抒議論亦可,寫就送至米市施醫院諸先生處選擇,可登則登之。庶集思廣益,見聞日贈焉。」

刊期[編輯]

《中西聞見錄》每月一期,每期正文50多頁到60頁不等。每號發行1000份,大部分免費散發,主要限於北京,偶爾也行及外省。 1872年8月創刊,1875年8月停刊,這樣算下來應為37期,但1874年8月未出,同治十三年(1874年)9月 第25號上有一個說明:「本局主人前月避暑出外,故少一本,順此通知。」所以共刊出36期,收入文章800多篇,約55萬字。

停刊[編輯]

清光緒元年七月(1875年8月)停刊。

1876年2月,《格致匯編》(原名Chinese Scientific Magazine)在上海創刊,成為《中西聞見錄》續刊。《格致匯編》由英國人傅蘭雅編輯,由格致書室發售。初為月刊,自1890年起改為季刊,在光緒十六年停刊。其實《中西聞見匯編》並未「刪」或「撮」,只是丁韙良將自己在《中西聞見錄》上發表的96篇文章、332則「各國近事」和31篇未署名文章、48則未署名的「各國近事」總匯成冊,故《中西聞見匯編》基本上是丁韙良個人的《聞見錄》匯集。 《中西聞見錄》影印本,由南京古舊店根據南京圖書館藏底本於1992年印刷發行,共四冊,國內許多圖書館有收藏。此外,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藏有《中西聞見錄》部分原件。

主要內容[編輯]

對科技知識、工藝技術等介紹是《中西聞見錄》的主要內容,也刊登難題解說、科學趣聞以及試題。介紹科技知識之後,是語言、雜記、奇聞趣事等。也有少量論說、歷史等社會科學內容。新聞列於每期最末,置於「各國近事」欄目中。創刊號未設「各國近事」欄目,而是直接列出各地新聞,從第二期開始設「各國近事」欄目。新聞所佔篇幅較多,每期在10-18頁不等。《中西聞見錄》作為偏重科技的綜合性報刊,許多新聞與科技有關。

地位及影響[編輯]

《中西聞見錄》是北京以及華北地區最早的近代中文報刊。在近代西學的傳入和傳播過程中,1872年創刊於北京的《中西聞見錄》是一份值得重視的刊物,它的創刊可以看出西方傳教士在傳播西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西聞見錄》作為《格致匯編》的前身,研究它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統屬與聯繫。《中西聞見錄》對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近代科技的產生和發展、對中國近代科學觀念的產生和發展起着一定的推動作用,對洋務運動和開一代社會風氣也有促進作用。

延伸閲讀[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中西聞見錄

參考資料[編輯]

  • 《中國報學史》戈共振 中國新聞出版社 1985年 第60頁
  • 《傳教士中文報刊史》 復旦大學出版社 趙曉蘭 吳潮 1頁-2頁 208頁-214頁
  • 《中國近代報刊史 (下冊)》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 方漢奇 第3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