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共八大會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86人,代表當時全國1073萬名黨員。在代表大會預備會議期間,由八大各代表團自由提出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候選人;隨後根據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決定,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和各代表團團長、副團長對於各代表團提出的名單作了研究和討論,提出了第一次預選的候選名單,交給各代表團進行了無記名投票的預選。在代表大會開會之後,大會主席團和各代表團團長、副團長,根據第一次預選的結果,確定了中央委員會正式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名額為170人,正式中央委員候選人97人。9月26日下午,出席大會的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了97名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月28日晚,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第八屆中央領導機構。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的任期是1956年9月至1969年4月。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任內,有18位中央委員辭世,18名中央候補委員被遞補、增補為中央委員。另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八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被定為「叛徒」、「特務」、「裏通外國」、「反黨分子」而無法履職的,達到總數的70%[2]。本表列出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97名委員的任職情況及屆中變動,並簡要介紹中央委員的生平。

委員列表

[編輯]

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筆劃排列(字體為灰體意為任內出缺,斜體意為因文革爆發無法正常履職)[3]

姓名 肖像 生卒時間 生平
毛澤東 1893-1976 湖南湘潭人。曾參加辛亥革命的新軍,1918年畢業於湖南第一師範學校。1920年在湖南創建早期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之後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國共合作期間從事農民運動工作,曾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八七會議上提出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之後領導秋收起義,並先後主持井岡山根據地和中央蘇區工作,期間一度被王明排斥出中共中央。後隨紅軍長征至陝北,途中於遵義重新取得中共中央領導權。1943年3月被選舉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擁有最後決定權。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以他命名的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成為中共指導思想。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主席,同時兼任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其後他領導中國共產黨贏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全國政協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53年起,他領導一五計劃三大改造,使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年發表《論十大關係》,提出雙百方針,開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主席。1957年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同年發起反右運動。1958年發起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國民經濟停滯,並進入三年困難時期。1961年開始注意對大躍進進行糾偏,但與此同時他也產生了黨內存在修正主義的疑雲。1966年發動文化大革命。1976年9月9日於北京逝世。[4]
劉少奇 1898-1969 湖南寧鄉人。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回國,先後領導了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和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此後在上海、湖北組織工人運動工作。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後先後於上海、天津、瀋陽從事黨務工作,1933年前往中央蘇區,後參加長征至陝北。抗日戰爭時期先後領導華北、華中根據地,1942年回到延安。1943年3月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躋身核心決策層。在中共七大上所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標誌着毛澤東思想系統形成並趨於完善[5]。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在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和訪問蘇聯期間,兩度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職務[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副主席。1959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主持中央一線工作。在三年困難時期,劉少奇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參與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使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但與此同時,他與毛澤東產生了一系列分歧並最終破裂。文革中被認定為走資派頭號人物受到迫害,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宣佈將劉少奇永遠開除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69年11月12日病逝於開封。1980年恢復名譽。[7]:453-455
林伯渠 1886-1960 湖南安福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反清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1921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黨小組,此後參與組織第一次國共合作,曾擔任國民黨農民部長。北伐戰爭期間曾擔任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委員、軍委秘書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後入莫斯科中山大學進修。1933年回國後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民經濟部部長兼任財政人民委員部部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出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是「延安五老」之一。1944年赴重慶就聯合政府問題同國民政府談判[8][9]。1945年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960年5月29日病逝於北京。[7]:408-409
鄧小平 1904-1997 四川廣安人。1920年前往法國留學,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加入旅法共產主義小組,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國後擔任中央秘書長。1929年12月領導百色起義,後出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29師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晉冀魯豫軍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書記和中原野戰軍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中共中央秘書長。1955年七屆五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56年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總書記,有「主事在毛,成事在鄧」之說[10]。文化大革命中被視作走資派二號人物受到迫害。復出以後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央軍委主席。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治的實際主導者,被尊奉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和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11]。1997年2月19日病逝於北京。[7]:109-111
朱德 1886-1976 四川儀隴人。早年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參加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官至雲南省警察廳長。1922年,他赴德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後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8月1日,他參加南昌起義,此後率部到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先後擔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總指揮、紅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革軍委主席。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1945年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同毛澤東指揮中共軍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56年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至1976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76年7月6日於北京逝世。[12]:2
周恩來 1898-1976 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淮安。1913年於天津南開中學就讀,1917年前往日本留學。1919年回國後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至1924年在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期間發起成立中國少年共產黨,1921年轉為中共黨員。回國後歷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長等職務,1927年領導南昌起義,歷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等職,還領導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12月前往中央蘇區,歷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等職務,後隨紅軍主力參加長征,在遵義會議上轉向支持毛澤東,使毛得以復出。1936年前往西安處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書記。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1945年在重慶參與談判,並率領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和南京。1946年11月返回延安,後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國務院總理,還擔任外交部長至1958年。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副主席,他並主持了中國的「一五計劃」和「兩彈一星」工程。在外交舞台上,也領導中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76年1月8日病逝於北京。[7]:1122-1124
董必武 1886-1975 湖北紅安人。1904年考中秀才,之後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1920年在湖北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赴上海參加中共一大,會後回到湖北開展黨務工作。中共五大之後前往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回國後抵達中央蘇區,擔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兼最高法院院長,之後參加長征。1937年起先後在武漢和重慶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是「延安五老」之一。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1955年任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959年與宋慶齡一同當選國家副主席。文革期間歷任國家代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職位。1975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7]:121-122
陳雲 1905-1995 江蘇青浦人。早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學徒。1925年五卅運動時期,被推選為商務印書館罷工臨時委員會委員長,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9月,成為臨時中央政治局九名委員之一。1933年進入中央蘇區,成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參加長征。瀘定橋戰役後,被派遣前往莫斯科,向共產國際通報遵義會議情況。1937年回國,出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8月擔任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1950年10月任弼時逝世後,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國務院副總理,並曾兼任商業部部長、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是這一時期中國經濟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排擠出領導核心。改革開放以後,出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被認為是當時主政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1995年4月10日在北京病逝。[7]:82-84
林彪 1907-1971 湖北黃岡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後先後擔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參加中央蘇區歷次作戰及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師長,指揮平型關戰役。1938年赴蘇聯養傷。1942年回國後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陪同周恩來到重慶進行國共談判。中共七大閉幕後擬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後因日本投降、國內外形勢變化改赴東北。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司令員,平定東北、中南全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國務院副總理。1955年七屆五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58年八屆五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任國防部部長、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他成為中共二號人物,其毛澤東接班人身份寫入黨章。1971年發生「九一三事件」,林彪攜妻子葉群、兒子林立果山海關機場出逃,所乘飛機墜毀於蒙古溫都爾汗,機上全員身亡。[12]:6
吳玉章 1878-1966 四川榮縣人。1895年開始接受維新思想。1903年入東京成城學校學習。1905年參加中國同盟會。1911年歸國後參加保路運動,並與王天傑策動早於武昌起義榮縣獨立。中華民國成立後,曾任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校長。1924年與楊闇公組建中國青年共產黨,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赴蘇聯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任教。1935年到法國巴黎負責《救國時報》工作。1938年回國後任延安憲政促進會會長、陝甘寧邊區新文字協會會長、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延安大學校長、陝甘寧邊區政府文化委員會主任,是「延安五老」之一。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華北大學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全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並主持漢語拼音工作。1966年12月12日病逝於北京。[7]:841-842
陳伯達 1904-1989 福建惠安人。早年先後在上海大學和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後,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傳部部長。1939年,出任毛澤東辦公室主任,因對《中國之命運》的批判聞名[13]。1956年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後任《紅旗》雜誌總編輯。1966年八屆十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並擔任中央文革小組組長。1970年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因「稱毛主席為天才」和設國家主席問題失勢。1971年被收押,1973年被開除黨籍。198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陳伯達有期徒刑18年,同年8月保外就醫。1989年9月20日病逝於北京。[7]:34-35
蔡暢 1900-1990 女,湖南湘鄉人。早年就讀於長沙周南女子師範學校,1919年前往法國留學。1923年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中共黨員。1925年回國後先後於廣東、江西、湖北從事婦女運動工作。1927年於中共五大中被任命為中共婦女委員會委員、上海總工會女工部部長。此後歷任中共六大中共十一大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至第三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四屆和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等職務,1980年退休。1990年9月11日病逝於北京。[7]:19-20
李富春 1900-1976 湖南長沙人。早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積極參加留法學生的革命活動。1922年6月參與發起建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5年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同年夏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參與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江西省委代理書記、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紅三軍團政委,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七屆一中全會後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東北軍區副政委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部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國務院副總理。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958年八屆五中全會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1961年提出「八字方針」。1966年八屆十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文化大革命時期捲入二月逆流被邊緣化。1975年1月9日在北京病逝。[7]:325-326
羅榮桓 1902-1963 湖南衡山人。1927年在武昌中山大學讀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秋收起義。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曾任紅四軍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代理師長,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民主聯軍、東北軍區第一副政委,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和總幹部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病逝。[14]
徐特立 1877-1968 湖南長沙人。早年參加立憲運動國會請願運動[15]。1912年創辦長沙縣立師範。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進入巴黎大學學習。1924年回國後創辦長沙女子師範擔任校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後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蘇維埃大學副校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駐湘代表、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是「延安五老」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1968年11月28日病逝於北京。[7]:899
陸定一 1906-1996 江蘇無錫人。1922年考入上海南洋大學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先後擔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宣傳部長、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與長征。抗日戰爭與第二次國共內戰時,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宣傳部部長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兼任中央宣傳部部長。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59年任國務院副總理。1962年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65年兼任文化部部長。因二月提綱被免職下獄,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任全國政協副主席。1996年5月9日病逝於北京。[7]:492-494
羅瑞卿 1906-1978 四川南充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擔任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紅四軍政委、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擔任抗日紅軍大學校長、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部長、公安軍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9年任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委秘書長。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1965年因羅瑞卿事件而被批判停職,後跳樓負重傷。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再任中央軍委秘書長。1978年8月3日赴西德治療腿疾時病逝於海德堡。[12]:36
徐向前 1901-1990 山西五台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廣州起義。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領導紅四方面軍轉戰鄂豫皖、川陝,指揮長征和西路軍作戰。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第一縱隊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司令員,攻佔山西全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66年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屆十一中全會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文化大革命時期任全軍文革小組組長,隨後捲入二月逆流被邊緣化。改革開放以後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病逝。[12]:16
鄧穎超 1904-1992 女,河南光山人,生於廣西南寧。先後在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南開大學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與周恩來結婚。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中央局秘書長、中央機關總支書記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婦委書記、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中共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婦委代理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當選為全國婦聯第一至三屆副主席,第四屆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改革開放期間,出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委第二書記、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全國政協主席等職。1992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7]:111-112
劉伯承 1892-1986 四川開縣人。參加護國戰爭期間右眼負傷致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發動瀘順起義,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暫編第十五軍軍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後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後,任紅軍總參謀長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中原軍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平定中原、西南戰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訓練總監部部長,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958年因「教條主義」被批判後淡出軍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後長期療養。1986年10月7日病逝於北京。[12]:8
陳毅 1901-1972 四川樂至人。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文書,參加南昌起義。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他擔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政委、紅二十二軍軍長兼政委、江西軍區總指揮,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代理軍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平定華東戰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上海市市長中央軍委副主席。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長,開拓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事業。1959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1966年任中央軍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牽扯進「二月逆流」案而遭邊緣化。1972年1月6日病逝於北京。[12]:12
彭德懷 1898-1974 湖南湘潭人。1923年畢業於湖南講武堂。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發動平江起義,建立紅五軍,任軍長。此後擔任紅三軍團軍團長、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參與江西蘇區歷次戰役及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總司令,發動百團大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兼西北野戰軍(後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攻佔西北五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1950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韓戰。1952年回國主持軍委日常工作,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959年因廬山會議期間上書毛澤東而被批判,被免去國防部部長職務。1965年任三線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1974年11月29日病逝於北京。1978年12月得到平反。[12]:4
廖承志 1908-1983 廣東惠州人,生於日本東京中國國民黨元老廖仲愷何香凝之子。早年在嶺南大學學習,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全國海員總工會中國共產黨黨團書記、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1942年因南委事件被國民政府逮捕,1946年獲釋。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新華社社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總會主席、政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1959年任國家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此後擔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員。1983年6月10日病逝於北京。[7]:399-401
李先念 1909-1992 湖北紅安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黃麻起義。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在紅四方面軍任職,任第十一師政委、紅三十軍政委,參加長征,並率領西路軍餘部進入新疆。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第五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原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任財政部部長,協助周恩來主持經濟方面工作。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958年八屆五中全會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牽扯進「二月逆流」案,但其依然負責經濟工作。1976年,他參與決策懷仁堂事變。改革開放期間,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全國政協主席等職務,被認為是當時主政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1992年6月21日病逝於北京。[7]:371-372
陳賡 1903-1961 湖南湘鄉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隨後參加東征。1926年赴蘇聯學習,回國後參加南昌起義。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在上海負責中央特科工作,後任紅四方面軍第十二師師長、彭楊步兵學校校長、軍委幹部團團長、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太岳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位。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6年增補為中央軍委委員。1961年3月16日病逝於上海。[12]:28
聶榮臻 1899-1992 四川江津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回國後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參與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後擔任中央軍委參謀長、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一軍團政委,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政委,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華北軍區司令員,攻佔華北全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56年11月任國務院副總理。1958年兼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主抓「兩彈一星」研製。1959年增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1966年八屆十一中全會增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牽扯進「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繼續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病逝於北京。[12]:18
林楓 1906-1977 黑龍江望奎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考入北平大學工學院學習。歷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中共河北省委巡視員、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劉少奇秘書。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兼組織部部長、八路軍晉西獨立支隊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代理書記、晉綏軍區政治委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東滿分局書記、東滿軍區政治委員、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局第一副書記、中共中央副秘書長。1955年任國務院第二辦公室主任。1958年任國務院業餘教育委員會主任。1959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63年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1977年9月29日病逝於北京。[7]:409-410
張鼎丞 1898-1981 福建永定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領導永定暴動,曾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人民委員、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軍長征後,奉命留守蘇區堅持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擔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第七師師長、中共中央黨校二部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中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1954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1975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1年12月16日病逝於北京。[7]:1014-1016
彭真 1902-1997 山西曲沃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出任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8月擔任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第一政委、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共北平市委書記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協助鄧小平負書記處總責,並分管統戰、政法和港澳方面的工作。1958年兼任中央政法小組組長。1962年因在七千人大會上的發言使毛澤東對其產生警惕[16]。1964年任文化革命五人小組組長。1966年因二月提綱被免職下獄。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擔任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等職,被認為是當時主政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1997年4月26日在北京病逝。[7]:569-570
烏蘭夫 1906-1988 蒙古族內蒙古土默特左旗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回國後任中共西蒙工委書記、蒙旗保安總隊政治部代主任。抗日戰爭期間,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師政治部代主任。1941年赴延安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延安民族學院教育長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綏蒙政府主席、中共內蒙古工委書記。1947年5月領導組建內蒙古自治政府,並被選為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綏遠省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此後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國家副主席等職務。1988年12月8日病逝於北京。[12]:54
黃克誠 1902-1986 湖南永興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革命軍唐生智部任職,參與北伐。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1930年進入中央蘇區,歷任紅五軍、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15師第344旅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後勤司令員、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天津市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省委書記、總後勤部部長、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秘書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6年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此後增補為中央軍委委員。1958年任解放軍總參謀長。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因支持彭德懷的意見書而被撤銷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職務。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上被撤銷中央書記處書記職務。1965年任山西省副省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改革開放期間,任中央紀委第二書記。1986年12月28日病逝於北京。[12]:26
滕代遠 1904-1974 苗族,湖南麻陽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領導平江起義,曾任紅五軍、紅三軍團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副總政治委員、中央軍委武裝動員部部長。1934年7月前往蘇聯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入蘇聯紅軍陸軍大學、列寧學院學習。1937年回國,參與籌建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參謀長、八路軍前指參謀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華北軍區副司令員、中央軍委鐵道部部長兼鐵道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1965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1974年12月1日病逝於北京。[7]:696-697
蕭勁光 1903-1989 湖南長沙人。1921年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六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入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後先後出任閩粵贛軍區參謀長,紅十一軍紅五軍團紅七軍團政委,紅三軍團參謀長,參加長征。到陝北後,任中央軍委參謀長、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南滿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6年增補為中央軍委委員。1980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9年3月29日病逝於北京。[12]:32
譚政 1906-1988 湖南湘鄉人。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先後擔任紅四軍軍委秘書長、紅十二軍政治部主任、紅二十二軍政治部主任。後跟隨紅軍主力進行戰略轉移,後在陝北擔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第四野戰軍第三政委、國防部副部長。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此後任總政治部主任。1960年,被指為「譚政反黨宗派集團」首要分子遭批判。1961年降為總政治部副主任。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上被撤銷中央書記處書記職務。1965年任福建省副省長。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其後擔任中央軍委顧問。1988年11月6日病逝於北京。[12]:30
柯慶施 1902-1965 安徽歙縣人。1920年入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同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列寧接見,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年先後在安徽、上海和海參崴工作。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安徽省臨委書記,上海閘北區委書記,紅八軍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書長,河北省委前委書記、組織部長,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長。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財委副主任、石家莊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南京市委第一書記、市長,江蘇省委第一書記。1954年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1955年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上海市政協主席。1957年,在上海市委會議上推出《乘風破浪,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報告,受到毛澤東賞識,成為大躍進的先聲。1958年增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任上海市市長。1960年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南京軍區第一政委。柯慶施在上海期間,對後來「四人幫」的重要成員張春橋多有提攜。1965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同年4月9日病逝於成都。[17]
粟裕 1907-1984 侗族,湖南會同人。早年就讀於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院,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歷任紅四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紅十軍團參謀長,挺進師師長,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江南、蘇北指揮部副指揮,第一師師長兼政委、蘇浙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代政委,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是華東戰事的實際指揮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解放軍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6年增補為中央軍委委員。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期間遭到批判被免去總參謀長職務,其後任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67年任中央軍委常委,1972年任軍事科學院第二政委。1980年補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12]:22
賀龍 1896-1969 湖南桑植人。1914年參加中華革命黨,曾率部與北洋軍閥及四川軍閥楊森作戰。1927年,擔任南昌起義總指揮,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回到擔任紅二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轉戰湘鄂西並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師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西北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書記、西南軍區司令員。1952年任國家體委主任,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959年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1963年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文化大革命時遭迫害,被指控為準備推動「二月兵變」,於1969年6月9日病逝於北京。[12]:10
王首道 1906-1996 湖南瀏陽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湘鄂贛邊特委書記,湘贛省委書記,中共中央組織局秘書長,紅軍保衛局局長,紅十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八路軍南下支隊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原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東北局財經辦事處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長。1954年任國務院第六辦公室主任。1958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長。1964年調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處書記。1968年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廣東省革委會副主任。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第一任會長等職。1996年9月13日病逝於北京。[7]:775
王維舟 1887-1970 四川宣漢人。青年時代參加辛亥革命,1913年入成都警備軍官學校學習,後參加護國戰爭護法戰爭。1920年參加朝鮮共產黨,當年赴蘇俄學習。1922年回國同吳玉章等一起組織「赤心社」,宣傳馬克思主義。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領導固軍壩起義,組建川東遊擊軍任總指揮。1933年擔任紅三十三軍軍長,參加川陝蘇區反圍攻和長征,到達陝北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四局局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副旅長、旅長兼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西北軍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民族學院校長、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1970年1月10日病逝於北京。[18]
鄧子恢 1896-1972 福建龍巖人。早年曾在日本留學一年。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閩西組織革命活動,曾擔任紅十二軍政治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財政部部長,紅軍長征後,奉命留守蘇區堅持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擔任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四師政治委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中軍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書記、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三書記兼第四野戰軍第二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政委員會代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由於提倡「分田到戶」的責任制、反對毛澤東的農業合作化運動而先後在1955年和1962年受到批判,此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19]。1972年12月10日病逝於北京。[7]:113-114
李克農 1899-1962 安徽巢湖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在上海從事地下情報工作,被稱為是「龍潭三傑」之一,後進入中央蘇區,任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局長,長征到達陝北後,參與西安事變和國共談判。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駐南京、桂林辦事處主任,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長期負責情報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20]
楊尚昆 1907-1998 四川潼南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上海大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被看作是「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1931年回國後,先後擔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委員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書記、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央軍委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擔任中央辦公廳主任職務。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1965年因竊聽器事件貶任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文革期間被迫害。改革開放期間,任廣東省委第二書記、廣州市委第一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1988年至1993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被視為「中共八大元老」之一。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21][22]
葉劍英 1897-1986 廣東梅州人。1917年入雲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活動,曾任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1927年領導廣州起義,失敗後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後,任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等職務,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參謀長,在武漢、重慶從事國共談判。1941年回延安擔任中央軍委參謀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後委書記、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北平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58年任軍事科學院院長兼政委,同年在反「教條主義」運動中被衝擊。1966年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八屆十一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67年在「二月逆流」事件中被衝擊。1973年十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副主席,後兼任國防部部長。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他與華國鋒等人聯手策劃懷仁堂事變,逮捕四人幫成員,結束文化大革命。此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職,支持鄧小平回到中共最高決策層。1986年10月22日病逝於北京。[12]:10
宋任窮 1909-2005 湖南瀏陽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秋收起義,歷任紅五軍團三十八師政委、十三師政委、紅二十八軍政委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29師政治部副主任、冀南軍區司令員、政委,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政委、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部長、豫皖蘇軍區政委、華東野戰軍第三副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政委、中共雲南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6年任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1960年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1966年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增補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改革開放期間,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2005年1月8日病逝於北京。[12]:98
張雲逸 1892-1974 廣東文昌人。早年就學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並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參與過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於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七一五事變後參加南昌起義,之後前往廣州、香港從事地下工作。1929年12月領導百色起義,1931年7月率部前往中央蘇區,曾任紅七軍軍長、紅軍副總參謀長。後參加長征至陝北,1936年協助周恩來處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爆發後參與組建新四軍,擔任新四軍參謀長、江北指揮部總指揮、新四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陳毅赴延安出席中共七大期間代理新四軍軍長[23]。抗戰勝利後歷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職。1952年起逐漸退出第一線領導崗位。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62年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1974年11月19日病逝於北京。[12]:34
劉曉 1908-1988 湖南辰溪人。早年就讀於東南大學和上海國立政治大學,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江蘇省委秘書長。1932年進入中央蘇區後,任福建省委代理書記、粵贛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參加長征。1937年5月前往上海組織重建中共地下黨,後歷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中共中央華中局敵區工作部部長、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副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華東行政委員會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1955年任中國駐蘇聯大使。1962年任外交部常務副部長。1967年至1968年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1988年6月11日病逝於北京。[24]
李維漢 1896-1984 湖南長沙人。早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與毛澤東蔡和森等結識,並創建新民學會。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參與發起成立旅歐少年共產黨,同年回國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4月在湖南從事農民、工人運動工作。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27年10月返回上海重建黨組織,曾負責在上海執行立三路線,六屆四中全會上被王明撤銷黨內職務。1931年至1933年在蘇聯學習,回國後參加長征,在延安歷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黨校校長等職務。1948年起擔任中央統戰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秘書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1951年作為中央人民政府首席全權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達成《十七條協定》。1954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1962年起遭受批判,1964年被撤銷中央統戰部部長等職務。文革中受到衝擊,後恢復名譽。中共十二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84年8月11日於北京逝世。[25]
王稼祥 1906-1974 安徽涇縣人。1925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1930年回國後,任中央黨報委員會秘書長、紅軍總政治部主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1943年首度提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長、宣傳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駐蘇聯大使外交部副部長。1951年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1956年任中央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時期,因「三和一少」而遭迫害。1974年1月25日病逝於北京。[7]:742
康生 1898-1975 山東諸城人。1924年赴上海大學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他曾負責中央特科工作,後出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副團長。1937年回國後,出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主任、中央社會部部長,主持延安整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副書記,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山東省人民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負責黨內的意識形態工作。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59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1965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文化大革命期間擔任中央文革小組顧問,1966年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1973年任中共中央副主席。1975年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198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康生的黨籍。[7]:290-291
葉季壯 1893-1967 廣東新興人。1914年畢業於廣東公立法政學堂。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任右江蘇維埃政府財經委員會主席、紅七軍經理處處長、軍政治部主任。進入中央蘇區後,任總政治部政務處處長兼組織科科長、紅一方面軍供給部部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陝甘寧邊區物資局局長、貿易公司經理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長兼政委、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東北人民政府財政部長兼商業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部長、對外貿易部部長,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副主任等職。1967年6月27日在北京逝世。[26]
劉瀾濤 1910-1997 陝西米脂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陝北特別委員會秘書長兼宣傳部部長。1931年至1936年,被國民政府逮捕關押於草嵐子胡同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出獄後任中共天津市委副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黨委宣傳部部長,中共綏德特委書記,晉察冀北嶽區黨委書記,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副書記兼晉察冀軍區副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兼華北軍區副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部長、華北行政委員會主席。1955年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1960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1965年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受迫害。改革開放期間,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1997年12月31日病逝於北京。[7]:444-445
劉寧一 1907-1994 河北滿城人。早年在直隸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滿城縣委書記、唐山煤礦林西區委書記、唐山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北平市委組織部部長,曾三次被捕入獄。抗日戰爭期間,任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共江蘇省委工運部部長、保衛部部長,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秘書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國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備委員會主任。1948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7年任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1958年任全國總工會主席。1966年代理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並在八屆十一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此後擔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黨組書記等職。1994年2月15日在北京逝世。[27]
薄一波 1908-2007 山西定襄人。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兵委書記、北方局軍委秘書長。1931年至1936年,被國民政府逮捕關押於草嵐子胡同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出獄後任山西省工委書記。抗日戰爭期間,創建犧牲救國同盟會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並任太岳軍區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冀魯豫軍區副政委、華北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華北軍區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部長。1956年任新成立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同年陸續擔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和國務院副總理。1962年與鄧小平主持起草了「工業七十條」。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受迫害。改革開放時期,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被認為是當時主政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2007年1月15日病逝於北京。[28][7]:16
胡喬木 1912-1992 江蘇鹽城人。早年參加學生運動,從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肄業。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北平西郊區委書記、北平市委宣傳部部長,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書記,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書記,中共江蘇省臨時工委委員。抗日戰爭時期到陝北,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員,中國青年聯合會辦事處宣傳部部長。1941年起任毛澤東秘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新華社社長,新聞總署署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秘書長,中共中央副秘書長等職。1956年任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1975年任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負責人。改革開放時期,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等職,主持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92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29]:16-17
楊秀峰 1897-1983 河北遷安人。早年畢業於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參加五四運動。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入列寧學院學習。1934年回國後,在國內多所學校任教。抗日戰爭時期,任冀西抗日游擊隊司令員、冀南行政公署主任、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2年任高等教育部部長。1958年任教育部部長。1965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改革開放時期,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名譽會長等職。1983年11月10日在北京逝世。[29]:97-98
舒同 1905-1998 江西東鄉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師政治部主任,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總部秘書長、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長、山東分局秘書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宣傳部長。1954年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1960年因山東在大躍進期間損失慘重被降為章丘縣委書記。1963年任陝西省委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平反後歷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等職。1998年5月27日病逝於北京。[30]
賴若愚 1910-1958 山西五台人。1927年考入國立北平大學,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北平軍委書記、中共山西特委組織部長等職。抗日戰爭期間,任晉冀豫區委黨校校長、晉中地委書記、太行區黨委組織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太行區黨委書記、太原市委書記、山西省委副書記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西省委書記、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1952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1953年當選為全國總工會主席。1958年5月20日病逝於北京。賴若愚病逝後不久,被定為犯了「嚴重的右傾機會主義和宗派主義的錯誤」。1979年恢復名譽。[31]
張際春 1900-1968 湖南宜章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曾任紅五軍團宣傳部長、紅五軍宣傳部長、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兼政治主任教員等,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後方政治部副主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校黨務委員會書記、校政委,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副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冀魯豫軍區及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4年任中宣部副部長。1959年任國務院文教辦公室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968年9月12日病逝於北京。[7]:1026-1027
程子華 1905-1991 山西運城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畢業於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參與廣州起義。1929年發動大冶兵暴,後任紅五軍團十四師師長、二十二師師長及粵贛軍區代參謀長。1934年,調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政委、中共晉察冀分局代書記兼晉察冀軍區代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1950年任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1958年任商業部部長。1960年任國家建委副主任,次年任國家計委常務副主任。1964年後任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兼西南三線建委常務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時期受迫害,此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部長及全國政協副主席。1991年3月30日病逝於北京。[32]
陳郁 1901-1974 廣東寶安人。1922年起開始從事工會工作,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後任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部長、中華全國海員總工會主席。1931年六屆四中全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到蘇聯列寧學院學習。1934年被下放到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做工人,1939年被平反,次年回國。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遼西省委副書記、中共中央東北局生產委員會副主任、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部長、煤炭工業部部長。1957年任廣東省省長。1966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書記,1968年任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4年3月21日病逝於廣州。[7]:78-79
劉長勝 1903-1967 山東海陽人。1922年去蘇聯海參崴,192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後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3年赴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學習。1936年5月攜帶共產國際密電碼到達陝北,出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西北執行局主任。1937年到上海,先後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副書記和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華中局城市工作部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中共中央上海局副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三書記、上海市總工會主席、中共中央華東局工委書記、華東軍政委員會勞動部部長。1953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間遭迫害,1967年1月20日病逝於北京。[33]
伍修權 1908-1997 湖北陽新人。早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莫斯科步兵學校學習,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國後歷任軍委模範團政委、師政委、軍分區政委、共產國際代表翻譯、紅三軍團副參謀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主任、軍委一局局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參謀長、東北軍區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司長。1950年曾赴聯合國譴責美國侵略台灣,同年任外交部副部長。1954年任駐南斯拉夫大使,1958年任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此後擔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顧委常委等職。1997年11月9日病逝於北京。[34]
蕭克 1907-2008 湖南嘉禾人。早年加入國民革命軍,參與北伐戰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南昌起義,歷任師長、紅八軍軍長、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軍長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晉察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第一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國防部副部長、訓練總監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7年任訓練總監部部長,次年在反「教條主義」中被批判,改任農墾部副部長。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此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2008年10月24日病逝於北京。[35]
錢瑛 1903-1973 女,湖北潛江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莫斯科東方大學。1931年回國後從事地下工作,1933年被捕。抗日戰爭爆發後獲釋,隨後擔任中共中央南方局駐川康特委代表、西南工作委員會書記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中央南京局上海局組織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組織部長。1953年任中央紀委副書記,1954年任監察部部長,1955年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1959年任內務部部長。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1973年7月26日病逝於北京。[36]
王從吾 1910-2001 河南內黃人。畢業於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濮陽縣委書記、直魯豫特委組織部部長。抗日戰爭期間,任直南特委書記,八路軍冀魯豫第二支隊政治部主任,豫北地委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部長,冀南區委書記,晉冀魯豫軍區第二縱隊政委,中共中央華北局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二副書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副書記、中央組織部副部長。1955年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1961年任中央黨校校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改革開放期間,繼續擔任中紀委書記。2001年9月13日病逝於北京。[7]:726
鄧華 1910-1980 湖南郴州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紅一方面軍師政委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第四縱隊政委,晉察冀軍區分區政委、司令員,旅政委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司令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加韓戰。1954年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9年因受彭德懷案株連被免去軍職,次年貶任四川省副省長。文化大革命時期被迫害,此後擔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80年7月3日病逝於上海。[37]
馬明方 1905-1974 陝西米脂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先後任中共陝北特委代理書記,中共陝北省委書記、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政廳廳長。1938年去蘇聯學習,1941年回國到新疆。1942年9月被盛世才秘密逮捕,1946年7月獲釋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書記兼中共晉南工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1956年任中共中央財政貿易工作部部長,1960年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三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1974年8月12日病逝於北京。[7]:523
張聞天 1900-1976 江蘇南匯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是「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1930年回國後,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參與長征。遵義會議後,被推舉為中央總書記。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馬列學院院長。隨着毛澤東權勢不斷上升,張聞天的地位逐漸下降。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合江省委書記、東北局宣傳部部長、遼東省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駐蘇聯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長等職務。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59年,因捲入廬山會議受到批判,淡出政界。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1976年7月1日病逝於無錫[7]:1058-1059
譚震林 1902-1983 湖南攸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茶陵工農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書記、紅十二軍政治委員、福建軍區司令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政治保衛局分局長,紅軍長征後留守蘇區開展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副司令員、第六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第二師政治委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中野戰軍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後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江蘇省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調任中央副秘書長兼書記處第二辦公室主任,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1958年八屆五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959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主管農業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因「二月逆流」案受迫害。1973年復出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83年9月30日病逝於北京。[7]:682-683
劉亞樓 1910-1965 福建武平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歷任紅一方面軍支隊政委、團政委、師政委、師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1939年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東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至1965年任空軍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6年任中央軍委委員,1959年任國防部副部長兼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國防科委副主任。1965年5月7日病逝於上海。[38]
李雪峰 1907-2003 山西永濟人。1931年入山西大學學習,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山西省工委宣傳部部長,北平市委書記、市委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直中特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晉冀豫省委書記、太行分局委員兼組織部部長,太行區黨委書記兼太行軍區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組織部部長、副書記,河南省委第一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組織部部長、副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起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兼中共中央中南地區工作部部長,中央書記處第三辦公室主任,中央工業交通工作部部長。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後任中共中央工業工作部部長。1960年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一書記。1965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66年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同年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文化大革命期間,繼續擔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並曾任河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1971年因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簽發華北組二號簡報而被批判,並於1973年開除黨籍。1982年予以平反,此後擔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2003年3月15日病逝於北京。[29]:486-487
陳少敏 1902-1977 女,山東壽光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歷任中共天津市委秘書長、婦女部長,中共唐山市委宣傳部長,冀魯豫特委副書記,中共江西省委婦女部長,洛陽特委書記、中共河南省委組織部長等職。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政治委員、鄂豫邊區黨委書記,新四軍五師副政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文革期間因反對開除劉少奇的黨籍而被迫害,1977年12月14日病逝於北京。[7]:64-65
李葆華 1909-2005 河北樂亭人。中共建黨元老李大釗之子。1927年到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東京特別支部書記。九一八事變後回國,曾歷任中共河北省委京東特委書記、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共北平市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晉察冀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晉察冀分局組織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北嶽區黨委書記兼北嶽軍區政委、華北軍區第一縱隊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水利部黨組書記。1958年任水利電力部黨組書記,1961年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三書記,1962年兼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後任中共貴州省委第二書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2005年2月19日病逝於北京。[7]:307-308
許光達 1908-1969 湖南長沙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後從事地下工作。1929年到洪湖蘇區,歷任紅六軍參謀長、師長,紅三軍團長。1932年赴蘇聯治傷,之後在列寧學院學習。1938年回國後,歷任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八路軍120師旅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雁門軍區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裝甲兵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6年任中央軍委委員,1959年任國防部副部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1969年6月3日逝世於北京。[12]:40
王震 1908-1993 湖南瀏陽人。工人出身,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後擔任紅八軍政委、湘贛軍區代司令員、紅六軍團政委,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兼政委,組織南泥灣開墾和八路軍南下支隊作戰。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書記、新疆軍區代司令員兼政委,鐵道兵司令員兼政委、農墾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改革開放期間,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黨校校長、國家副主席等職務。被認為是當時主政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1993年3月12日病逝於廣州。[12]:44
曾山 1899-1972 江西吉安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28年回家鄉後,曾任贛西南蘇維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中華蘇維埃政府內務部部長。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守蘇區,後到蘇聯學習。1937年回國後,任中共中央東南局副書記、中共中央華中局組織部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組織部部長兼財經辦事處主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華東財經辦事處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政務院政務委員、中央人民政府紡織工作部部長。1952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部長,1956年任中共中央交通工作部部長,1960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部長。1972年4月16日病逝於北京。[7]:995-996
林鐵 1904-1989 四川萬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到蘇聯先後入列寧學院和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35年回國後,任河北省委軍事部長。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察冀分局組織部副部長兼黨校代理校長,北嶽區委組織部長,冀中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1949年起任河北省委(第一)書記,1955年兼任河北省長,1960年兼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1980年被平反。1989年9月17日病逝於北京。[29]:75-76
鄭位三 1902-1975 湖北紅安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黃安縣委書記、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內務部長和人民委員會代理委員長、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豫陝特委書記等職,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師政治委員、第五師政治委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代理書記兼中原軍區政治委員等職,1948年後因病長期休養。1975年7月27日病逝於北京。[7]:1114-1115
徐海東 1900-1970 湖北大悟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紅四方面軍師長、紅二十八軍軍長、紅二十五軍軍長、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1940年起因病長期休養。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1970年3月25日病逝於鄭州。[12]:24
蕭華 1916-1985 江西興國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少共國際師政委、紅一軍團組織部長、師政委,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副主任、343旅政委,魯西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遼東軍區司令員、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第四野戰軍13兵團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空軍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6年任總幹部部部長、中央軍委委員。1959年任軍委副秘書長,1964年任總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此後擔任軍事科學院政委、蘭州軍區政委、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1985年8月12日病逝於北京。[39]
胡耀邦 1915-1989 湖南瀏陽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三軍團團總支書記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軍委直屬機關政治部主任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冀熱遼軍區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政委、華北第一兵團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川北區黨委書記、行署主任。1952年任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處書記,1957年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1964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三書記、陝西省委代理第一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改革開放時期,歷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1981年任中共中央主席,1982年任中共中央總書記,1987年因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辭職。1989年4月15日病逝於北京。[40]
趙爾陸 1905-1967 山西原平人。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紅一軍團供給部部長等,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總供給部副部長、晉察冀軍區二分區司令員兼政委、冀晉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察冀軍區參謀長、華北軍區參謀長兼後勤司令部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二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1958年任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1960年任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1961年任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1967年2月2日病逝於北京。[41]
歐陽欽 1900-1978 湖南寧鄉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回國後參加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秘書長、中共蘇區中央局秘書長、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局秘書長等職務,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歷任陝西省委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秘書長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秘書長、旅大市委書記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旅大市委書記兼市長。1954年任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1956年至1958年兼任黑龍江省長,1960年兼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二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此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1978年5月15日病逝於北京。[29]:250-252
習仲勛 1913-2002 陝西富平人。1926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發動兩當兵變,其後歷任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關中特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關中分委書記、關中軍分區兼警備第一旅政委、中共西北中央局黨校校長、綏德地委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委、西北軍區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一野戰軍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秘書長。1962年,因「反黨小說《劉志丹》案」被解職受迫害。改革開放期間,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2002年5月24日病逝於北京。[42]
劉格平 1904-1992 回族,河北孟村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津南特委書記、中共天津市臨時工作委員會書記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中央華東局民運部副部長、渤海區黨委副書記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央民委黨組書記,1954年兼任中央民族學院院長。1958年任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1960年被定性為「地方民族分裂主義者」調離寧夏[43]。文化大革命期間任山西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此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92年3月11日病逝於北京。[29]:311-312
謝富治 1909-1972 湖北紅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紅四方面軍師政治部主任、方面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團政治委員,第385旅政治委員,太岳軍區副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政治委員、陳謝兵團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川東區委書記,雲南省委第一書記。1955年任昆明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9年任公安部部長,1965年任國務院副總理。1966年八屆十一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時期,謝富治兼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等職。1972年3月26日病逝於北京。198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謝富治的黨籍。[44]
安子文 1909-1980 陝西子洲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河北省委秘書長等職。抗日戰爭期間,歷任晉冀豫區委委員兼統戰部部長、太岳區委書記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中央黨校教育長、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兼幹部處處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部長。1956年至1966年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受迫害。改革開放期間,任中央黨校副校長等職。1980年6月25日病逝於北京。[29]:115-116
賈拓夫 1912-1967 陝西神木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共青團西安市委書記、陝西省委常委等職。1934年到中央蘇區匯報工作,隨後參加長征,後擔任關中特委和三邊特委的書記。抗日戰爭期間,任陝西省委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秘書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西北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西安市市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1953年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1954年任國務院第四辦公室主任、輕工業部部長。1956年任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1958年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1959年被劃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調離領導崗位。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1967年5月7日逝世於北京。[29]:723-725
李立三 1899-1967 湖南醴陵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12月於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於湖南和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工作。1927年參與組織南昌起義,中共六大會後實際主持中央工作。1930年發起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同年推行「立三路線」,並因此離開領導崗位而前往蘇聯,在大清洗期間遭到迫害。1946年回國後歷任東北局敵工部長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勞動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等職。1955年起任中央書記處第三辦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工業交通工作部副部長。1960年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文革中受到衝擊,1967年6月22日吞服安眠藥自殺。1980年3月恢復名譽。[7]:346-347
黃敬 1912-1958 浙江紹興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考入北京大學,領導了一二·九運動。抗日戰爭期間,歷任中共冀中區委書記、中共中央平原分局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晉察冀邊區財經辦事處主任、華北人民政府公營企業部部長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天津市市長。1952年任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1957年任國家技術委員會主任。1958年2月10日病逝於廣州。[29]:45-46
李井泉 1909-1989 江西臨川人,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進入中央蘇區。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紅一方面軍師政委、紅二方面軍師政委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政委、大青山騎兵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綏野戰軍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書記、華北軍區第三兵團政治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川西區黨委第一書記、行署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四川省委第一書記。1958年八屆五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60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此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9年4月24日病逝於北京。[45]
吳芝圃 1906-1967 河南杞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歷任杞縣縣委書記、開封市委組織部部長、考城縣委書記。抗日戰爭期間,歷任豫西特委書記、豫皖蘇邊區黨委書記、新四軍第四師政治部主任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豫皖蘇軍區政委、中共中央豫皖蘇分局副書記、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南省省長。1958年至1961年任河南省委第一書記。1961年因信陽事件被降為省委第二書記,1962年調離河南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1967年10月19日病逝於廣州。[46]
呂正操 1905-2009 遼寧海城人。1922年參加東北軍,1923年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五期學習。畢業後任張學良副官,後任東北軍第五十三軍連長、營長、少校副官隊長,第一一六師參謀處長,六四七團、六九一團團長,參加西安事變。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14日在河北晉縣小樵鎮脫離東北軍。抗日戰爭期間,歷任冀中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晉綏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西滿軍區司令員、東北人民政府鐵道部部長、軍委鐵道兵團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5年任鐵道部部長。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後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2009年10月13日在北京逝世。[12]:62
王樹聲 1905-1974 湖北麻城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紅四軍第十一師師長、紅二十五軍軍長、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紅三十一軍軍長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晉冀豫軍區、太行軍區副司令員,河南軍區司令員等。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鄂豫軍區司令員、湖北軍區副司令員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副司令員。1954年任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任總軍械部部長,同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6年被增補為中央軍委委員,1959年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72年改任第二政委。1974年1月7日病逝於北京。[12]:38
陶鑄 1908-1969 湖南祁陽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後先後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秘書長、書記,省委組織部部長等職。1933年被捕入獄,抗日戰爭爆發後獲釋,其後擔任新四軍鄂豫挺進支隊政委、中央軍委秘書長、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長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遼西省委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第七縱隊政委、瀋陽市委書記、第四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廣西省委代理書記、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書記兼廣東省人民政府代主席。1955年起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第一書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1965年任國務院副總理。1966年任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1967年1月被打倒,1969年11月30日病逝於合肥。[29]:598-599
曾希聖 1904-1968 湖南資興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秘書長、紅軍總司令部偵察科長、紅一方面軍二局局長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歷任新四軍第七師政委、皖江區黨委書記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參謀長、豫西軍區司令員、皖北區黨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起任安徽省委書記、第一書記,1960年兼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二書記、山東省委第一書記。1962年被免去安徽省的職務,1965年調任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1968年7月15日病逝於北京。[29]:427-428
陳紹禹 1904-1974 安徽金寨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是「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首。1929年回國。1930年以反對「立三路線」「調和主義」為名,反對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以後的中央,提出左傾政治綱領。在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奪取了中央領導權,出任中共中央代總書記,實際成為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1931年11月,到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繼續遙控中共,給中共造成巨大損失。1937年回國,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延安整風後,王明為首的國際派在黨內失勢。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曾任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央法制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政務院政法委員會主任。1956年去蘇聯就醫,後留居蘇聯。1974年3月27日病逝於莫斯科。[7]:759-761

遞補委員

[編輯]
姓名 肖像 生卒時間 生平
1958年5月八屆五中全會遞補[47]
楊獻珍 1896-1992 湖北鄖縣人。1916年考入國立武昌商業專門學校,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上海、開封、北平從事中共地下工作,曾兩次被捕。1936年獲釋後到山西工作,曾任山西第五行政專員公署秘書主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書長、北方局黨校黨委書記等職。1944年起,先後任中共中央黨校教務處第一副處長、中共晉察冀中央局黨校副校長、中共中央馬列學院教育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馬列學院副院長。1955年任中央馬列學院院長、中央高級黨校校長。後由於批評大躍進而受到公開批判,1961年任中央高級黨校副校長。1964年又因提出「合二為一」的哲學觀點再次受到批判,調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文化大革命中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受迫害。1980年恢復名譽。1992年8月25日病逝於北京。[29]:258-259
王恩茂 1913-2001 江西永新人。1928年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任弼時秘書、紅六軍團政治部秘書長、中共川滇黔省委秘書長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員,八路軍南下支隊副政治委員,湘鄂贛軍區副政治委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359旅政治委員、呂梁軍區政治部主任,晉綏野戰軍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第二軍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南疆軍區政治委員。1952年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書記,1954年任新疆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5年起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同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此後擔任南京軍區副政委、吉林省委第一書記。1981年再次擔任新疆黨委第一書記,此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2001年4月12日病逝於北京。[29]:749-750
1966年8月八屆十一中全會遞補[48]
楊得志 1911-1994 湖南醴陵人。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紅一方面軍第一師一團團長、副師長,紅二師師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15師685團團長、344旅代旅長、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第19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1955年任濟南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3年任武漢軍區司令員,1978年任昆明軍區司令員。1980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後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94年10月25日病逝於北京。[29]:868-870
韋國清 1913-1989 壯族,廣西東蘭人。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紅一方面軍幹部團特科營營長、教導師特科團團長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三師第九旅旅長、第四師副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北兵團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駐越南民主共和國軍事顧問團團長,公安軍副司令員。1955年任廣西省委第一書記、省長,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8年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1961年任廣西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1976年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次年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1989年6月14日病逝於北京。[29]:609-610
羅貴波 1907-1995 江西南康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紅三十五軍軍長,師政委,教導師政治部主任,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20師政治部民運部部長、358旅政委、晉綏軍區分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呂梁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晉中區黨委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太原警備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1950年赴越南,先後任中共中央聯絡代表、中國駐越南民主共和國顧問團團長、首任大使。1958年任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副書記。1978年任山西省委第二書記、省長。1995年11月2日病逝於北京。[29]:186-187
張經武 1906-1971 湖南酃縣人。1925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三師範。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進入中央蘇區,歷任師長,軍委五局副局長,紅五軍團參謀長、紅九軍團參謀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指揮、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參謀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晉綏軍區參謀長、西北軍區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二野戰軍暨西南軍區副參謀長,中央軍委人民武裝部部長兼軍委辦公廳主任。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代表、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書記。1955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辦公廳主任,仍兼中共西藏工委書記,同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60年後任西藏軍區第一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中共西藏工委第一書記。1965年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1971年10月27日逝世於北京。[29]:700-701
謝覺哉 1884-1971 湖南寧鄉人。1905年中秀才,後任私塾教師。1913年從湖南商業教員講習所畢業後,參加了五四運動。1921年加入新民學會,1923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工人部部長。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文化部副部長、中共湘鄂西省委秘書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秘書長兼內務部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歷任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代表、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共陝甘寧邊區中央局副書記,是「延安五老」之一。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中央法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務委員、內務部部長。1959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1964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1971年6月15日病逝於北京。[29]:557-558
葉飛 1914-1999 福建南安人,生於菲律賓。1918年回到中國,1928年加入共青團,從事秘密工作,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被派到閩東蘇區,任中共閩東特委書記、閩東軍政委員會主席兼紅軍閩東獨立師政治委員、獨立師師長,領導遊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團長,第一師第一旅旅長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蘇浙軍區副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十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福建軍區司令員。1954年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福建省省長。1955年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福建省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6年兼任福州軍區司令員,1957年改任第一政治委員,指揮金門炮戰。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此後擔任交通部部長,海軍司令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1999年4月18日病逝於北京。[29]:456-457
1968年10月八屆十二中全會增補[49]
黃永勝 1910-1983 湖北咸寧人。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紅一方面軍師長等職,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教導第二旅旅長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副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十四、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十五兵團司令員兼廣東軍區副司令員、中南軍區參謀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5年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8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九一三事件後被隔離審查,1973年被開除黨籍。1981年作為林彪反革命集團的主要成員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1983年4月26日病逝於青島。[29]:848-849
許世友 1905-1985 河南新縣人。早年曾出家少林寺,後在北洋軍閥吳佩孚部當兵。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紅四方面軍紅九軍副軍長兼二十五師師長、紅四軍軍長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旅長,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山東縱隊參謀長,膠東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山東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9年兼任國防部副部長。1969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員。1973年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1980年任中央軍委常委。1982年任中顧委副主任,1985年10月22日病逝於南京。[29]:843-844
陳錫聯 1915-1999 湖北紅安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四軍第十師師長、第十一師政治委員,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團長、385旅旅長、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重慶市委第一書記,1950年任炮兵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9年任瀋陽軍區司令員。文化大革命期間任遼寧省革命委員會主任。1969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員。1973年調任北京軍區司令員,1975年任國務院副總理,1980年被免去領導職務。1999年6月10日病逝於北京。[29]:795-797
張達志 1911-1992 陝西佳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二十七軍師政委,紅十五軍團師政委、軍團政治部民運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警備6團政治委員,第120師大青山騎兵支隊政治部主任,塞北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綏蒙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綏德軍分區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二旅旅長,陝北軍區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四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公安部部長。1955年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69年任炮兵司令員。1992年1月15日病逝於北京。[29]:838-839
韓先楚 1913-1986 湖北紅安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二十五軍營長,紅十五軍團團長、師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擔任八路軍115師688團副團長、689團團長、新三旅旅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40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7年任福州軍區司令員,1973年任蘭州軍區司令員。1980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1983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6年10月3日病逝於北京。[50]
潘復生 1908-1980 山東文登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濟南市學生自治聯合會負責人。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文登中心縣委書記、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秘書長、蘇魯豫區黨委書記、湖西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冀魯豫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平原省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1958年因反對浮誇風被免職,1962年平反後任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1966年任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1971年被免職。1980年4月29日病逝於哈爾濱。[51]
劉建勛 1913-1983 河北滄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秘密工作。抗日戰爭期間,歷任中共晉中特委副書記,榆社、武鄉縣委書記,太行第三地委地委副書記,太行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太行第三地委書記,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幹部科科長,江漢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北省委副書記、第二書記,中共中央中南局秘書長。1955年任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1957年任廣西省委、壯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1961年任河南省委第一書記,1966年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1967年再回河南,1968年任河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1983年4月23日病逝於北京。[29]:481-482
劉子厚 1909-2001 河北任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任縣縣委書記,滏西特委書記,華北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一師師長。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豫南特委統戰部部長、新四軍信應游擊總隊政委、鄂豫邊區行政公署副主任。參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歷任鄂西北行政公署副主任,鄂西北區第四地委書記,鄂豫區黨委副書記兼鄂豫行政公署主任,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北省委第二書記、湖北省省長。1956年任三門峽工程局局長,1958年任河北省委第二書記兼河北省省長。1966年任河北省委第一書記,1968年任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1年任省革命委員會主任,1979年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2001年12月22日病逝於北京。[52]
吳德 1913-1995 河北豐潤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北平市委副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部長,冀熱察區黨委組織部部長兼冀東分委書記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冀熱遼分局組織部部長,晉察冀邊區政府交通局局長兼平綏鐵路局局長,中共晉察冀中央局秘書長,冀東區黨委書記,冀東軍區政治委員兼唐山市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燃料工業部副部長。1950年任平原省委書記,1952年任中共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1955年,任吉林省委第一書記。1966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書記、代市長。1972年任北京市革委會主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1973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員,1975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0年被免去領導職務。1995年11月29日病逝於北京。[29]:219-221
李大章 1900-1976 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回國後,歷任青島市委書記、河北省委宣傳部部長。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傳部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中共牡丹江省委書記,中共中央東北局民運部副部長、城工部副部長、宣傳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川南區黨委書記、行署主任,四川省委第二書記。1955年任四川省省長,1964年曾代理貴州省委第一書記。1968年任四川省革委會副主任。1975年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1976年5月3日病逝於北京。[5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 并选举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 人民日報. 1956-09-27 [2020-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5). 
  2. ^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8年.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3. ^ 第八届中央委员会(1956年9月-1969年4月).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3). 
  4. ^ 毛泽东.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07-11-21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1). 
  5. ^ Lowell Dittmer. Liu Shaoqi and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M.E. Sharpe,. 1998: 20-25. ISBN 9781563249525. 
  6. ^ 黃崢. 风雨历程:晚年刘少奇.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 7. ISBN 978-7-02-014626-0.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中共中央組織部;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 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 1921-2003.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4. ISBN 7-80136-946-7. 
  8. ^ 鄧野.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 13. ISBN 978-7-5097-2784-3. 
  9. ^ 中央統戰部等編. 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 北京: 檔案出版社. 1986: 748. 
  10. ^ 鍾延麟. 文革前的邓小平:毛泽东的“副帅”.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3: 71. ISBN 978-962-996-630-0. 
  11. ^ 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 中國日報. 2014-08-10 [2020-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2).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星火燎原》編輯部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第1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6. ISBN 7-5065-5055-5. 
  13. ^ 葉永烈. 陈伯达传.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 171–172. ISBN 978-7-2200-9814-7. 
  14. ^ 辭海編輯委員會 (編). 辞海 第四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9: 4406. 
  15. ^ 侯宜傑. 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 清末立宪运动史.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191. ISBN 978-7-300-14002-5. 
  16. ^ 丁凱文; 明鏡出版社. 《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 明鏡出版社. 2013-02-01: 28–29. ISBN 978-986-89533-2-1. 
  17. ^ 王健英編. 第六届中央领导成员和中央机关高级领导人.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6: 202–206. ISBN 7-5098-3468-6. 
  18. ^ 曉英. 王维舟: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 黨史博採. 2010, (11): 28–31. 
  19. ^ Frederick C., Teiwes; Warren, Sun. The Politics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ization in China: Mao, Deng Zihui, and the "high Tide" of 1955. M.E. Sharpe. 1993. ISBN 9781563243820. 
  20. ^ 李克农.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6). 
  21. ^ 杨尚昆. 人民網. [202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22. ^ 劉幼琪. 云水襟怀,松柏气节——被贬离京前后的杨尚昆. 世紀風采. 2008, (6)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23. ^ 劉樹發主編. 陈毅年谱 上.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419. ISBN 7-01-002156-2. 
  24. ^ 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志 下. 長沙: 湖南出版社. 1995: 999–1000. ISBN 7-5438-1234-7. 
  25. ^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 中共党史人物传 第45卷.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1–52. ISBN 978-7-300-24095-4. 
  26. ^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 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 第7卷 政治经济建设篇 上. 北京: 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央文獻出版社. : 192–212. ISBN 7-80153-379-8. 
  27. ^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 中共党史人物传 第86卷.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168–194. ISBN 978-7-300-24131-9. 
  28. ^ 沉痛悼念薄一波同志. 中國新聞網. 2007-01-16 [2020-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31). 
  29. ^ 29.00 29.01 29.02 29.03 29.04 29.05 29.06 29.07 29.08 29.09 29.10 29.11 29.12 29.13 29.14 29.15 29.16 29.17 29.18 29.19 29.20 29.21 29.22 29.23 29.24 張化; 鄭謙; 霍海丹主編.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098-0151-2. 
  30. ^ 周鴻、朱漢國 主編 (編). 中国二十世纪纪事本末 附卷·人物.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0: 710. ISBN 7-209-02403-4. 
  31. ^ 李景田主編.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 1921-2011 總論·人物.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1: 516. ISBN 7-5035-4491-0. 
  32. ^ 《紀念程子華》編委會編. 纪念程子华.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5: 394–400. ISBN 978-7-5073-4277-2. 
  33. ^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 中共党史人物传 第77卷.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69–112. ISBN 978-7-300-24122-7. 
  34. ^ 武漢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武汉市志 1980-2000 第8卷.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6: 190. ISBN 7-5430-3559-6. 
  35. ^ 萧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36. ^ 宋鳳英. 党内"女包公"钱瑛的传奇人生. 黨史縱橫. 2010, (9): 29-32. 
  37. ^ 邓华.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38. ^ 刘亚楼.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39. ^ 萧华.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40. ^ 胡耀邦生平大事年表(1915—1989).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4-01-06 [202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41. ^ 赵尔陆.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42. ^ 旬邑縣委黨史研究室. 从黄土地走进中南海的习仲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03-13 [2020-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6). 
  43. ^ 史雲. 一场继续还是终止文革的角力. 冷战国际史研究 第1辑.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 133. 
  44. ^ 谢富治.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45. ^ 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李井泉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9: 16–23. ISBN 978-7-5098-0474-2. 
  46. ^ 中共河南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 纪念吴芝圃文集.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5: 1–9. ISBN 7-80023-887-3. 
  47. ^ 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举行.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8. ^ 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一中全会简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9. ^ 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二中全会简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50. ^ 韩先楚.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51. ^ 中共河南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 风雨春秋 潘复生诗文纪念集.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1-35. ISBN 7-215-02851-8. 
  52. ^ 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刘子厚 传记与年谱.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5: 1–47. ISBN 7-80199-222-9. 
  53. ^ 盧聳崗; 彭亞新主編. 远去的背影 李大章纪念文集.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 ISBN 978-7-220-07649-7. 

參見

[編輯]
前任:
第七屆
中共中央委員列表
第八屆
繼任:
第九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