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三獵/沙盒2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鴻臚寺,中國古代負責外交禮儀禮賓英語protocol)的中央官署機構。源於西漢九卿大鴻臚,作為官署始置於北齊,之後各朝各代屢廢屢復,職能和重要性多有變化,至清末廢除。


別稱儀台儀堂[1]

九卿官職名稱與「寺」連稱、作為機構名稱的做法,始於北齊。「鴻臚寺」即始設於北齊。[2]

時代 機構 官員 說明 參考
附屬機構 主官 屬官
北齊 鴻臚寺 鴻臚寺卿×1,第三品 鴻臚寺少卿×1,第四品
鴻臚寺丞×1,第七品
鴻臚寺功曹
鴻臚寺五官
鴻臚寺主簿
鴻臚寺錄事
掌管蕃邦朝會、吉凶弔祭等事務 [3]
[4]
[5]
典客署 典客署令從第八品 典客署丞
京邑薩甫×2
諸州薩甫×1
典寺署 典寺署令從第八品 典寺署丞×1
僧祗部丞×1
司儀署 司儀署令從第八品 司儀署丞×1
奉禮郎×30
隋朝 鴻臚寺
開皇三年廢,併入太常寺
開皇十二年復置
鴻臚寺卿×1,正三從三品 鴻臚寺少卿×13,正四從四品
鴻臚寺丞×2,正七從五品
鴻臚寺主簿×2
鴻臚寺錄事×2
[6]
典客署
典藩署
典客署令×2,正八正六品 典客署丞,正九品
掌客×10,正九品
司儀署 司儀署令×2,從八正七品 司儀署丞,從九品
掌儀×20
崇玄署 崇玄署令×1,從八正七品 崇玄署丞,從九品
四方館
大業三年始置

東夷使者署
南蠻使者署
西戎使者署
北狄使者署
東夷使者
南蠻使者
西戎使者
北狄使者
典護錄事×1
敘職×1
敘儀×1
監府×1
監置×1
互市監×1
互市監副×1
參軍×1
最初為常設機構,後改為臨時隨事而設,負責管理入朝各方國的請功、禮節、貢獻、交通、互市等事務
唐朝 鴻臚寺
同文寺鴻臚寺
司賓寺鴻臚寺
鴻臚寺卿×1,從三品 鴻臚寺少卿×2,從四品上
鴻臚寺丞×1,從六品上
鴻臚寺主簿×1,從七品上
四夷君長的等級地位
二王承襲事務
[4]
[5]
典客署 典客令×1,從七品下 典客丞×3,正八品下 二王后代的簿冊
四夷君長朝見過程中的
四夷君長朝見過程中的禮節指導
司儀署 司儀令×1,正八品下 司儀丞×1,正九品下 管理喪禮器具
高級官員及其長輩死後慰問
崇玄署 唐皇室奉李耳為祖,於開元二十五年將負責道教等宗教事務的崇玄署改歸宗正寺
後唐 鴻臚寺 鴻臚卿×1 鴻臚少卿
鴻臚祭酒×1
鴻臚司業×1
鴻臚博士×2
[7]
遼朝 鴻臚寺 鴻臚卿 鴻臚少卿
鴻臚丞
鴻臚主簿
南面官系統 [8]
北宋 鴻臚寺 判鴻臚寺事
鴻臚卿×1
鴻臚少卿×1
鴻臚丞×1
鴻臚主簿×1
最初僅以一名高級官員充任判鴻臚寺事,權責集中在各具體機構。元豐改制後始成為實權機構,
往來國信所 管勾往來國信所 大通事
小通事
負責與遼朝之外交事務。是否從屬於鴻臚寺,有爭議
都亭西驛 管勾都亭西驛 掌河西蕃部貢奉之事
禮賓院 掌回鶻、吐蕃党項女真等國朝貢館設,及互市譯語之事
懷遠驛 掌南蕃交州,西蕃龜茲大食于闐宗哥等國貢奉之事
同文館 管勾同文館 高麗使命
左街僧錄司
右街僧錄司
僧錄×2,左右各一 僧正×2,左右各一
副僧錄×2,左右各一
首座×2,左右各一
鑒義×2,左右各一
負責佛教徒事務。左街(設於相國寺)地位高於右街(設於開寶寺)。原屬禮部祠部司,元豐改制後改屬鴻臚寺
在京寺務司 提點在京寺務司 掌管在京諸佛寺的修建。初屬鴻臚寺,元豐元年改屬開封府,元豐改制後改回
傳法院 負責佛經翻譯。太平興國七年設立,初名譯經院,次年改名。初屬鴻臚寺,天禧四年改屬譯經潤文使司,元豐改制後改回
掌殿宇齋宮、器用儀物、陳設錢幣之事
左街道錄院
右街道錄院
道錄×2,左右各一 負責道教徒事務。左街地位高於右街。原屬禮部祠部司,元豐改制後改屬鴻臚寺。政和六年改屬秘書省,宣和七年改回
提點建隆觀所 提點建隆觀 部分宮觀廟宇還設置祠祿官性質的宮觀官。
提點萬壽觀所 提點萬壽觀
提點集禧觀所 提點集禧觀
提點醴泉觀所 提點醴泉觀
提點中太一宮所 提點中太一宮
提點奉慈觀所 提點奉慈觀

宋朝

[編輯]

鴻臚寺舊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元豐官制行,置卿一人,少卿一人,丞、主簿各一人。卿掌四夷朝貢、宴勞、給賜、送迎之事,及國之凶儀、中都祠廟、道釋籍帳除附之禁令,少卿為之貳,丞參領之。凡四夷君長、使價朝見,辨其等位,以賓禮待之,授以館舍而頒其見辭、賜予、宴設之式,戒有司先期辦具;有貢物,則具其數報四方館,引見以進。諸蕃封冊,即行其禮命。若崇義公承襲,則辨其嫡庶,具名上尚書省。其周嵩、慶、懿陵廟,命官以時致享,若凶儀之節,宗室以服,臣僚以品,辨其喪紀而詔奠臨賻贈之制。禮儀成服,則卿掌贊導之儀,葬則預戒有司具鹵簿儀物。分案四,置吏九。其官屬十有二:往來國信所,掌大遼使介交聘之事。都亭西驛及管幹所,掌河西蕃部貢奉之事。禮賓院,掌回鶻、吐蕃、党項、女真等國朝貢館設,及互市譯語之事。懷遠驛,掌南蕃交州,西蕃龜茲大食于闐、甘、沙、宗哥等國貢奉之事。中太一宮、建隆觀等各置提點所,掌殿宇齋宮、器用儀物、陳設錢幣之事。在京寺務司及提點所,掌諸寺葺治之事。傳法院,掌譯經潤文。左、右街僧錄司,掌寺院僧尼帳籍及僧官補授之事。同文館管勾所,掌高麗使命。已上並屬鴻臚寺。中興後,廢鴻臚不置,併入禮部

明朝

[編輯]

明初,置侍儀司、為從六品衙門。職專朝會賓客吉凶禮儀之事。洪武期間,改鴻臚寺,陞正四品衙門。定設卿、左右少卿、左右寺丞。屬官、主簿、司儀司賓署各署丞、鳴贊、序班等官。後又設外夷通事亦隸焉。

[編輯]

順治元年,設鴻臚寺,置滿、漢卿各一人。滿洲少卿一人,漢左、右少卿各一人。十五年省一人。漢左、右寺丞各一人。正六品。十五年省一人。康熙五十二年省一人。滿、漢主簿各一人。鳴贊,滿洲十有六人,乾隆三十七年改隸鑾輿衛二人。漢八人。二年省一人,十二年省一人,十三年省二人。乾隆七年省二人。序班二十有二人,十五年省十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六人。乾隆七年省二人。司賓序班二人,乾隆二年省。學習序班無恆額。雍正六年定以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儒學生內考取。乾隆九年定為十二人。十七年定直隸六人,餘各二人。十七年省山東等省四人。凡事由禮部具題,十六年改歸本寺,十八年仍隸禮部。康熙十年復故,雍正四年復歸禮部統轄。乾隆十四年,始以滿洲尚書領寺事。五十九年,增置滿洲學習鳴贊四人。光緒二十四年,省入禮部,尋復故。三十二年,仍省入。[9]

腳註

[編輯]
  1. ^ 龔延明. 仪台.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 
  2. ^ 龔延明. 北齐九寺.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 
  3. ^ 魏徵. 隋书·卷二十七·百官志中. 
  4. ^ 4.0 4.1 李林甫. 唐六典·卷十六·卫尉寺宗正寺. 
  5. ^ 5.0 5.1 李林甫. 唐六典·卷十八·大理寺鸿胪寺. 
  6. ^ 魏徵. 隋书·卷二十八·百官志下. 
  7. ^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九·職官誌. 
  8. ^ 遼史·卷四十七·百官志三. 
  9. ^ 《清史稿·卷一百一十五·職官二》

參考文獻

[編輯]
  • 黃本驥《歷代職官表》(臺北,樂天出版社,1974)

參見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Module:Wikisource_further_reading第46行Lua錯誤:attempt to concatenate local 'id' (a nil value)

九卿九寺
九卿

太常 | 光祿勳 | 衛尉 | 宗正 | 太僕 | 廷尉 | 大鴻臚 | 大司農 | 少府

九寺

太常寺# | 光祿寺# | 衛尉寺 | 宗正寺 | 太僕寺# | 大理寺# | 鴻臚寺# | 司農寺 | 太府寺

註:#者為明清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