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使用者經驗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UE的中文對應[編輯]

我覺得「用戶體驗」更加恰當,是否應該加入這個名稱。 ChipsAhoy (留言) 2008年3月19日 (三) 11:30 (UTC)[回覆]

使用者經驗可能是台灣的一個叫法,大陸這邊還是叫「用戶體驗」比較多,確實需要修正一下。hauy (留言) 2008年11月16日 (日) 17:20 (UTC)[回覆]

回應上面比較年代久遠的留言:沒有修正的必要性,但可以補充。用戶體驗跟使用者經驗都是目前在台灣的慣用稱呼。從這翻譯來源來看,的確中國主要使用「用戶體驗」而台灣慣用「使用者經驗」,不過隨著越來越多工作者前往中國工作,在他們帶經驗回台灣分享時,或者是中國公司在台灣徵才時,都傾向用「用戶體驗」,於是「用戶體驗」一詞也逐漸成為主流。若用翻譯的三個原則「信、達、雅」來檢視這兩個譯詞,我認為 Experience 翻譯成「體驗」或許比起「經驗」更好,因為更加強調了是「現時的個體感受」,「經驗」則是容易聯想到「過去經歷、記憶中的」。至於 User 翻譯為「使用者」或是「用戶」,似乎就沒有太大差別。另外,關於是否繼續稱呼產品的使用者為 User 這個抽象化名詞,在近年也引發了討論,例如Jack Dorsey 2012 年所做出的呼籲,或是 2014 年由 Facebook 提出的論述Yachitec留言2020年2月8日 (六) 05:45 (UTC)[回覆]

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編輯]

1. 用戶體驗是什麼What's User eXperience?用戶體驗是關於用戶對於使用一個系統/產品/服務的感受,更多地用於在軟件產品中用戶與系統之間的交互行為領域的研究與原則。

2. 用戶體驗包含了哪些What's in User eXperience?英文條目的User eXperience指明了"User experience highlights the experiential, affective,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aspects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and product ownership, but it also includes a person’s perceptions of the practical aspects such as utility, ease of use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也就是說,用戶體驗研究的是人機交互中經驗性的、有影響力的、有意義的且有價值的因素。英文條目並援引ISO條款"ISO 9241-210[1] defines user experience as "a person's perceptions and responses that result from the use or anticipated use of a product, system or service". So, user experience is subjective and focuses on the use."翻譯過來的意思即「人從使用或期望使用一項產品、系統或服務中獲得的感知和回應」。實用、易用、效率都是用戶體驗着力解決的方面。

3. 舉例說明。英文條目中Lisa在擁擠的公交車上發短信的例子很不錯。此外,在軟件UI設計領域也可以舉出很多正面或負面的例子,例如:

- 用户期望正方形的选项框□代表可以复选,而圆形的选项框○代表只能单选,如果可以不选,则单选的选项中应该提供“无”这一项;
- 大多数用户习惯于在窗体的右上角寻找以X为图示的关闭窗体的功能按钮,鼠标悬停在图标上时该功能按钮背景色变红或高亮,长时间悬停或右键点击会提示该功能按钮为“关闭”/“Close”或“退出”/“Quit”,左键点击则关闭该窗体;
    ○进一步地,在关闭窗体之前,弹出确认对话框以保证用户的误操作在执行前有挽回的余地;
- 菜单项的设置以2级为宜,如果超过3级,则应该提供快捷菜单以保证用户对于常用功能的快速进入。

4. 參考文章/參考書目

Hrbendi (留言) 2010年12月3日 (五) 02:5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