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頁面評級
本草稿目前為「Wikipedia:頁面評級」的草稿。 如有任何疑問,請至討論頁發起討論。 |
頁面評級是中文維基百科評估頁面品質和類別的體系。評級信息記錄並展示於頁面討論頁頂部的橫幅中。編者可透過評級了解條目品質,指導條目改善。維護者則可透過Special:頁面評級獲取評級資料,製作統計報告,制定領域層面的發展計劃。
早期評級由諸維基專題負責,故一些頁面獲多個專題的不同評級,另一些頁面則因無專題支援而缺失評級。2024年起,中文維基百科實行通用評級機制,從社群層面實現了統一評級。專題評級依然保留,收納於通用評級橫幅摺疊框內。專題可沿用通用評級,也可結合自身實際,單獨訂立評級方案。此外,一些專題還會啟用重要度評級,評估條目主題在專題所屬領域中的重要性。儘管通用評級與諸專題評級間常有參考,但本質上彼此獨立、互不干涉[1]。本頁主要闡述通用評級,專題評級請以對應專題的解說為準。
維基百科頁面大體分條目和非條目兩類。對於條目,我們根據內容與結構、來源與引用、行文與格式等因素,將條目劃分為一系列品質等級,展示條目的發展狀況。連同條目主要編者在內,所有編者均可對照評級標準自行評定品質。但高等級(乙上級、優良級、甲級、典範(特色)級)則需提名,由社群、專題或其他非主要編者檢查。非條目則依頁面類型(如模板、重定向)分類,通常由系統完成,無須人工干預。
評級有一定的主觀性。若對通用評級存有異議,可在討論頁發起討論,尋求共識。
通用評級
[編輯]條目品質級別
[編輯]通用評級體系依照品質來評估條目頁面。
在舊制的「標準評級」中,列表統一,通用評級將條目分為文段型和列表型兩類,分別評估質量。
部分級別可能會由系統自動評定,但歡迎編者對照標準複查後手工確認等級。
文段條目 | 列表條目 | 解說 | |
---|---|---|---|
小小作品級 | 小小作品指有效正文內容不足50字的條目,百科內容極度匱乏,有刪除或合併之虞。此等內容或爲本站早期遺留內容,或由不諳規則之新手所創,不應作爲條目的發端。 | ||
小作品級 | 小列表級 | 條目發展的實質第一階段稱作小作品。小作品有效內容很少,因此一般而言十分短小。但若條目大部分文字需要剔除或清理,有保留價值的百科資訊又很少,則其亦屬於小作品級。 | |
初級 | 列表級 | 小作品有所發展後可評初級。此階段的條目雖然有一定百科內容,但內容依然明顯不完整。來源和格式方面可能也有較大問題。此水準的的列表目前稱爲列表級。 | |
丁級 | 初級條目有所發展將進入丁級。此類條目可能在百科內容量上較相對充實,但或需清理過剩內容,重新組織材料,補善來源引用。列表類條目未設該等級。 | ||
丙級 | 丙級列表 | 初級或丁級進一步完善將步入丙級。在繼續豐富內容的同時,編者也可著手補充參考資料、清理冗餘內容、調整格式文法。 | |
乙級 | 乙級列表 | 條目基本完整、無過剩內容,且來源、結構、格式文法等方面亦無明顯問題時,將會邁入乙級。乙級條目能滿足一般讀者的需求,但未必達到專業水準。隨著內容基本定型,條目的編輯重心將逐漸從大方向過度到細節。乙級是首個有具體標準的等級,也是是編者可自行授予的最高等級。 | |
乙上級 | 乙級條目繼續完善將進入乙上級。和乙級條目相比,該等級更強調格式方面的問題。乙上級需由至少一名無關編者在維基專題、條目討論頁等場合評審後授予。列表類條目未設該等級。 | ||
優良級 | 乙級或乙上級條目繼續完善將達到優良級。優良條目和乙上級條目標準類似,但經過社群正式評審選出。列表類條目未設該等級。 | ||
甲級 | 甲級列表 | 乙級家族再度發展將邁入甲級。此級別條目可能行文不夠優美,格式有所微瑕,但內容方面應當達專業水準。此級別條目需由至少兩名無關編者在維基專題、條目討論頁等場合評審後授予。這是專題層面可授予的最高等級。 | |
典範級 | 特色列表 | 維基百科條目的最高榮譽是典範(特色)級。典範內容評級體系的頂峰,代表本站最傑出的作品。本級別的內容詳盡深入,象徵專業與權威。典範資格由社群正式評審授予。 | |
條目品質級別標準
[編輯]非條目級別
[編輯]除上述的條目頁外,其他頁面也有自己的類別評級。除特色圖片級外,所以非條目一般可由模板自動評估。
非條目級別標準
[編輯]自動評級
[編輯]當未指定評級時,系統會根據頁面維基代碼或命名空間自動給定級別。除了命名空間的類別級別外,所有自動評級的級別都可以由任何編者依照上述標準進行覆蓋或重新評級。
|
|
專題評級
[編輯]專題品質評級
[編輯]維基專題評級與通用評級相互獨立,但實踐上,多數專題直接會直接採用通用評級,而不必組織專門的評級團隊。但也有專題會採用獨特的評級體系,如禁用某些等級(停用甲級,將模塊級併入模板級),重新定義部分等級(如乙級採用乙級檢查表評估),啟用非標準等級(如動態級),或對同一標準有不同解讀。因此,專題評級和通用評級可能會就同一頁面給出不同評級。此時唯需社群和專題分別對各自的評級負責。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非標準等級。請注意,下列表僅為舉隅,具體等級和標準請參見相關專題的評級說明。
專題重要度評級
[編輯]專題出於篩選核心條目等需要,或會啟用重要度評級,即根據主題之於領域的重要性,將條目評為高、中、低等重要度。重要度指標和專題範圍直接相關,因此不同專題可制定自己的重要度評級標準。
「重要度」是相對於某一專題的概念。條目在某一專題中獲「極高重要度」,但在另一個專題中可能只能獲評「低重要度」。考慮「歷史→歐洲歷史→波蘭歷史→波蘭國王及王后」這個系列。若條目能在歷史專題獲評極高重要度,則其對子專題的意義也不言而喻;但反之,某君王在「波蘭國王及王后專題」中「極為重要」,但放眼歷史長河,他的重要性則未必如此。
需要指出,並非所有專題都會設立重要度評級。通用評級亦不評重要度,類似的做法是基礎條目。
重要度 | 標準 | 範例 |
---|---|---|
極高 | 主題對於其相應領域來說極其重要,十分關鍵。一般留給在其領域內擁有國際知名度的主題。 | 蜀漢 |
高 | 主題對於其相應領域來說非常重要,但尚未有國際知名度,或僅在某一大洲內比較重要。 | 赤壁之戰 |
中 | 主題僅在其相應領域內比較重要,並只在某一地區有知名度。 | 蔣濟 |
低 | 即使在其研究領域內,該主題也不是特別重要,但可能是一條有知名度的條目。 | 穆順 |
極低 | 主題在其研究領域的相關性或重要度是最低。 | 終極三國 |
不適用 | 主題的重要度不適用。 一般適用於非條目類頁面,例如重定向、分類、模板等。 | Category:三國 |
統計
[編輯]品質 | 重要度 | ||||||
---|---|---|---|---|---|---|---|
極高 | 高 | 中 | 低 | 極低 | 未知 | 合計 | |
典範級 | 70 | 74 | 146 | 166 | 2 | 336 | 902 |
特色列表 | 13 | 45 | 43 | 81 | - | 78 | 313 |
甲級 | 24 | 23 | 13 | 29 | - | 2 | 98 |
優良級 | 136 | 307 | 445 | 528 | 10 | 661 | 2,385 |
乙級 | 445 | 786 | 983 | 1,428 | 68 | 546 | 4,790 |
丙級 | 1,078 | 2,172 | 3,449 | 4,204 | 229 | 2,403 | 15,943 |
初級 | 1,137 | 3,987 | 7,227 | 28,258 | 1,152 | 13,828 | 71,728 |
小作品級 | 590 | 5,185 | 12,786 | 51,411 | 2,652 | 169,822 | 267,224 |
列表級 | 53 | 297 | 861 | 6,737 | 50 | 1,765 | 11,919 |
未評級 | 688 | 6,272 | 8,077 | 7,742 | 119 | 138,553 | 182,858 |
總計 | 4,290 | 19,278 | 34,298 | 100,870 | 4,331 | 404,207 | 562,943 |
註釋
[編輯]- ^ 從舊制過渡到通用評級新制時,曾制定方針Wikipedia:通用評級,以便機械人自動處理通用評級。但這可以理解爲「通用評級參考專題評級」,而非直接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