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M (廣播)
外觀
DRM,全稱「Digital Radio Mondiale」,直譯為「世界數字廣播」(「Mondiale」在法語及意大利語中意為「世界」),是一種數字音頻廣播技術。DRM也是主導這一技術的非營利組織的名稱。
簡介
[編輯]1998年3月5日,來自多國的20餘家廣播機構在中國廣州簽署諒解備忘錄,成立DRM組織。2001年,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制定了DRM廣播標準;2003年,經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批准,DRM正式成為世界性標準[1]。
DRM原先主要用於調幅廣播(尤其是短波廣播)頻段(0-30MHz)。2004年11月,DRM組織提出了一項將DRM擴展應用至更高頻率(30-120MHz)範圍的建議(DRM+,又稱DRM模式E)。2005年3月,該建議在DRM全會上表決通過。經過幾年的研發和測試,DRM+技術於2009年作為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標準公布。原先用於30MHz以下的DRM標準被稱為「DRM30」[2]。
DRM信源編碼主要採用AAC標準,隨着技術發展,也有採用CELP和HVXC等數字音頻編碼標準的電台,比特率範圍8kbps到72kbps,在9kHz帶寬下即可達到傳統模擬調頻廣播的音質。依不同用途,DRM占用帶寬也有所不同[3]:
帶寬(kHz) | 用途 |
---|---|
4.5 | 用於9kHz步進中波廣播的模擬數字同頻播出 |
5 | 用於10kHz步進中波廣播的模擬數字同頻播出 |
9 | 用於9kHz步進中波廣播的全數字播出 |
10 | 用於10kHz步進中波廣播的全數字播出 |
18 | 用於9kHz步進帶寬系統的帶寬擴展,以提供更高質量的音頻廣播 |
20 | 用於10kHz步進帶寬系統的帶寬擴展,以提供更高質量的音頻廣播,為DRM30標準所能提供的音質最好的廣播 |
100 | 用於DRM+廣播,最多可傳輸四套廣播節目 |
目前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開播或者正在測試DRM廣播,如英國的BBC、印度的AIR、朝鮮的朝鮮中央放送、中國大陸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灣的中央廣播電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