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外觀
2005年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 錦標賽賽季 |
|
車手冠軍:費爾南多·阿隆索 車隊冠軍:雷諾 | |
上屆:2004 | 下屆:2006 |
支援系列賽:GP2系列賽 |
2005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由國際汽聯舉辦的年度一級方程式賽車賽事。
德國傳奇車王邁克爾·舒馬赫世界冠軍5連冠紀錄終止,西班牙天才晚輩費爾南多·阿隆索首度封王,也由此成為F1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此記錄其後於2008年被劉易斯·漢密爾頓超越)。
車手與車隊
[編輯]以下為參加2005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車隊及車手:
車隊 | 製造商 | 底盤 | 引擎 | 輪胎 | 車手名單 | 測試/預備車手 | |||
---|---|---|---|---|---|---|---|---|---|
No. | 正賽車手 | 場次 | |||||||
萬寶路法拉利車隊 | 法拉利 | F2004M F2005 |
法拉利053 法拉利055 |
B | 1 | 邁克爾·舒馬赫 | 全部 | 盧卡·巴多爾 馬克·吉尼 | |
2 | 魯本斯·巴里切羅 | 全部 | |||||||
Lucky Strike英美本田車隊 | 英美-本田 | 007 | 本田RA005E | M | 3 | 簡森·巴頓 | 1–4,7–19 | 安東尼·戴維森 | |
4 | 佐藤琢磨[a] | 1–4,7–19 | |||||||
安東尼·戴維森 | 2 | ||||||||
萬事發雷諾F1車隊 | 雷諾 | R25 | 雷諾RS25 | M | 5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全部 | 弗蘭克·蒙塔尼 | |
6 | 詹卡洛·費斯切拉 | 全部 | |||||||
BMW威廉姆斯F1車隊 | 威廉姆斯-BMW | FW27 | 寶馬P84/5 | M | 7 | 馬克·韋伯 | 全部 | 安東尼奧·皮佐尼亞 | |
8 | 尼克·海費爾德[b] | 1–15 | |||||||
安東尼奧·皮佐尼亞 | 15–19 | ||||||||
威斯特麥拉倫梅賽德斯車隊(1-12) 麥拉倫梅賽德斯車隊(13-19)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MP4-20 | 梅賽德斯FO110R | M | 9 | 奇米·雷克南 | 全部 | 佩德羅·德·拉·羅薩 亞歷山大·伍爾茨 | |
10 | 胡安·帕布羅·蒙托亞 | 1–2,5–19 | |||||||
佩德羅·德·拉·羅薩 | 3 | ||||||||
亞歷山大·伍爾茨 | 4 | ||||||||
馬石油索伯車隊 | 索伯-馬石油 | C24 | 馬石油05A | M | 11 | 雅克·維倫紐夫 | 全部 | 不適用 | |
12 | 菲利佩·馬薩 | 全部 | |||||||
紅牛車隊[c] | 紅牛-考斯沃斯 | RB1 | 考斯沃斯TJ2005 | M | 14 | 大衛·庫塔 | 全部 | 維塔托尼奧·柳齊 克里斯蒂安·克萊恩 斯科特·斯皮德 | |
15 | 克里斯蒂安·克萊恩 | 1–3,8–19 | |||||||
維塔托尼奧·柳齊 | 4–7 | ||||||||
松下電器豐田車隊 | 豐田 | TF105 TF105B |
豐田RVX-05 | M | 16 | 雅諾·特魯利 | 全部 | 里卡多·宗塔 奧利維耶·潘尼斯 | |
17 | 拉夫·舒馬赫[d] | 全部 | |||||||
里卡多·宗塔 | 9 | ||||||||
喬丹大獎賽車隊 | 喬丹-豐田 | EJ15 EJ15B |
豐田RVX-05 | B | 18 | 蒂亞戈·蒙泰羅 | 全部 | 羅伯特·當布斯[e] 弗蘭克·蒙塔尼 尼古拉斯·基薩 山本左近 | |
19 | 納拉因·卡斯基延 | 全部 | |||||||
米納爾迪F1車隊 | 米納爾迪-考斯沃斯 | PS04B PS05 |
考斯沃斯CR-3L 考斯沃斯TJ2005 |
B | 20 | 帕特里克·弗里薩赫 | 1–11 | 查諾赫·尼薩尼 恩里科·托卡塞洛 | |
羅伯特·當布斯[e] | 12–19 | ||||||||
21 | 克里斯蒂安·阿爾伯斯 | 全部 | |||||||
來源︰[3][4] |
車隊變更
[編輯]- 2004年11月15日,福特汽車出售捷豹車隊,其股權由紅牛以1.1億美元全數購入,組成改名為紅牛車隊,將繼續沿用考斯沃斯引擎出戰2005年度的F1賽季。[5]
- 福特除了把捷豹車隊出售外,亦決定將考斯沃斯出售,完全退出F1賽事,這使得喬丹車隊不得不在很短的時間內尋找新的引擎供應商。最終在賽季開始前豐田決定為喬丹車隊提供引擎,而喬丹車隊也就此成為第一個使用豐田引擎的F1客戶車隊。然而,車隊的財政狀況岌岌可危,最終埃迪·喬丹決定將車隊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有意進軍F1的米德蘭集團。[6] 雖然車隊實際已隸屬米德蘭集團,但米德蘭集團最終決定,車隊在該賽季將繼續以喬丹車隊的名稱出賽。[7]
- 英美車隊在聖馬力諾大獎賽上被發現賽車重量過低,未達規例所定的最低重量要求605公斤,因此被禁些參加接下來的西班牙大獎賽和摩納哥大獎賽。[8]
- 2005年年中,一項歐盟指令禁止在體育運動中投放煙草廣告,因此麥拉倫車隊決定從匈牙利大獎賽起終止與威斯特的合作。[9]
車手變更
[編輯]- 雷諾車隊把雅克·維倫紐夫送至索伯車隊,換來了詹卡洛·費斯切拉夥拍西班牙年青車手費爾南多·阿隆索。
- 威廉姆斯車隊在2005年採用了全新的車手陣容,簽下了捷豹車隊的馬克·韋伯和喬丹車隊的尼克·海費爾德。[10][11]
- 胡安·帕布羅·蒙托亞從威廉姆斯車隊轉投至麥拉倫車隊,取代加盟紅牛車隊的大衛·庫塔。[12][13]
- 拉夫·舒馬赫離開威廉姆斯車隊後,加入了豐田車隊。[14] 而在上季季尾代表豐田車隊參加了兩站比賽的雅諾·特魯利決定留隊。[15]
- 喬丹車隊2004賽季的兩位車手都離開了一級方程式,因此車隊需要迎來全新的車手陣容。最終車隊找來了兩位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新人蒂亞戈·蒙泰羅和納拉因·卡斯基延。[16]
- 米納爾迪車隊在2005年使用全新車手陣容,簽下了帕特里克·弗里薩赫和克里斯蒂安·阿爾伯斯。
季內車手變更
[編輯]- 英美車隊的預備車手安東尼·戴維森代替生病的佐藤琢磨參加了馬來西亞大獎賽。
- 麥拉倫車隊的正式車手胡安·帕布羅·蒙托亞受傷後,分別由佩德羅·德·拉·羅薩代替參加巴林大獎賽和亞歷山大·伍爾茨代替參加聖馬力諾大獎賽。
- 克里斯蒂安·克萊恩和維塔托尼奧·柳齊都與紅牛車隊簽約參加至少三場比賽,因此他們將分享本賽季的比賽席位。克里斯蒂安·克萊恩以正式車手參加了首三站賽事,[17] 維塔托尼奧·柳齊以預備車手身份在聖馬力諾大獎賽起接替車手席位,直至加拿大大獎賽才把車手席位還予克里斯蒂安·克萊恩。[18]
- 羅伯特·當布斯原先是喬丹車隊的預備車手,後來米納爾迪車隊的帕特里克·弗里薩赫因贊助問題而離隊,羅伯特·當布斯在季中加盟了米納爾迪車隊。而喬丹車隊的預備車手空缺將由弗蘭克·蒙塔尼和尼古拉斯·基薩接替。
- 威廉姆斯車隊的預備車手安東尼奧·皮佐尼亞取代感到嚴重頭痛的尼克·海費爾德參加了意大利大獎賽。後來,尼克·海費爾德發生交遇事故,被迫缺席本賽季剩餘的比賽。最終由而安東尼奧·皮佐尼亞繼續代替尼克·海費爾德為威廉姆斯比賽。
大獎賽
[編輯]場次 | 大獎賽 | 賽道 | 日期 |
---|---|---|---|
1 | 澳大利亞大獎賽 | 墨爾本大獎賽賽道 | 3月6日 |
2 | 馬來西亞大獎賽 | 雪邦國際賽道 | 3月20日 |
3 | 巴林大獎賽 | 巴林國際賽道 | 4月3日 |
4 | 聖馬力諾大獎賽 | 伊莫拉賽道 | 4月24日 |
5 | 西班牙大獎賽 | 加泰羅尼亞賽道 | 5月8日 |
6 | 摩納哥大獎賽 | 摩納哥賽道 | 5月22日 |
7 | 歐洲大獎賽 | 紐博格林賽道 | 5月29日 |
8 | 加拿大大獎賽 | 吉爾·維倫紐夫賽道 | 6月12日 |
9 | 美國大獎賽 | 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 | 6月19日 |
10 | 法國大獎賽 | 馬尼庫爾賽道 | 7月3日 |
11 | 英國大獎賽 | 銀石賽道 | 7月10日 |
12 | 德國大獎賽 | 霍根海姆賽道 | 7月24日 |
13 | 匈牙利大獎賽 | 匈牙利賽道 | 7月31日 |
14 | 土耳其大獎賽 | 伊斯坦布爾賽道 | 8月21日 |
15 | 意大利大獎賽 | 蒙扎國家賽車場 | 9月4日 |
16 | 比利時大獎賽 | 斯帕-弗朗科爾尚賽道 | 9月11日 |
17 | 巴西大獎賽 | 若澤·卡洛斯·帕塞賽道 | 9月25日 |
18 | 日本大獎賽 | 鈴鹿賽道 | 10月9日 |
19 | 中國大獎賽 | 上海國際賽道 | 10月16日 |
來源:[19][20] |
分站成績及積分榜
[編輯]分站成績
[編輯]賽程 | 大獎賽 | 桿位 | 最快圈速 | 冠軍車手 | 冠軍車廠 | 報告 |
---|---|---|---|---|---|---|
1 | 澳大利亞大獎賽 | 詹卡洛·費斯切拉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詹卡洛·費斯切拉 | 雷諾 | 報告 |
2 | 馬來西亞大獎賽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奇米·雷克南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雷諾 | 報告 |
3 | 巴林大獎賽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佩德羅·德·拉·羅薩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雷諾 | 報告 |
4 | 聖馬利諾大獎賽 | 奇米·雷克南 | 邁克爾·舒馬赫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雷諾 | 報告 |
5 | 西班牙大獎賽 | 奇米·雷克南 | 詹卡洛·費斯切拉 | 奇米·雷克南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6 | 摩納哥大獎賽 | 奇米·雷克南 | 邁克爾·舒馬赫 | 奇米·雷克南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7 | 歐洲大獎賽 | 尼克·海費爾德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雷諾 | 報告 |
8 | 加拿大大獎賽 | 簡森·巴頓 | 奇米·雷克南 | 奇米·雷克南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9 | 美國大獎賽 | 雅諾·特魯利[f] | 邁克爾·舒馬赫 | 邁克爾·舒馬赫 | 法拉利 | 報告 |
10 | 法國大獎賽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奇米·雷克南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雷諾 | 報告 |
11 | 英國大獎賽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奇米·雷克南 | 胡安·帕布羅·蒙托亞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12 | 德國大獎賽 | 奇米·雷克南 | 奇米·雷克南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雷諾 | 報告 |
13 | 匈牙利大獎賽 | 邁克爾·舒馬赫 | 奇米·雷克南 | 奇米·雷克南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14 | 土耳其大獎賽 | 奇米·雷克南 | 胡安·帕布羅·蒙托亞 | 奇米·雷克南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15 | 意大利大獎賽 | 胡安·帕布羅·蒙托亞 | 奇米·雷克南 | 胡安·帕布羅·蒙托亞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16 | 比利時大獎賽 | 胡安·帕布羅·蒙托亞 | 拉夫·舒馬赫 | 奇米·雷克南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17 | 巴西大獎賽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奇米·雷克南 | 胡安·帕布羅·蒙托亞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18 | 日本大獎賽 | 拉夫·舒馬赫 | 奇米·雷克南 | 奇米·雷克南 | 麥拉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19 | 中國大獎賽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奇米·雷克南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雷諾 | 報告 |
積分系統
[編輯]前八名車手可獲得分數。[21]
名次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
積分 | 10 | 8 | 6 | 5 | 4 | 3 | 2 | 1 |
車手積分榜
[編輯]
|
粗體 - 桿位 |
註記:
- † – 未完成賽事,但完成原定賽程90%,因而有排名。
車隊積分榜
[編輯]
|
註:
註記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Red Bull still British. 5 Jan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3 October 2011).
- ^ 2005 Formula One season entry list. 5 Jan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14 March 2006).
- ^ 2005 Formula One season entry list.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19 June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5 March 2005).
- ^ 2005 Formula One season entry list.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19 June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February 2006).
- ^ Red Bull snaps up Jaguar F1 team. BBC Sport. 15 November 2004 [28 January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7).
- ^ 梦有终结. autofan.com.cn. [2010-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Russian-Born Canadian Buys F1 Team. The Moscow Times. 25 January 2005 [18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7).
- ^ Appeal submitted by the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on the grounds of Article 185 of the International Sporting Code (PDF) (新聞稿). FIA International Court of Appeal. 4 May 2005 [9 February 20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 October 2012).
- ^ Tremayne, David. Minority stall as tobacco ban starts. The Independent. 1 August 2005 [26 March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May 2022).
- ^ Webber to join Williams. BBC Sport. 28 July 2004 [21 Jan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January 2021).
- ^ Williams give Heidfeld his chance. London: BBC Sport. 31 January 2005 [11 February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31).
- ^ Montoya was concerned about McLaren wheel. GPUpdate.net. January 7, 2005 [May 23,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9, 2012).
- ^ Henry, Alan. Coulthard signs for year with Red Bull. The Guardian. 18 December 2004 [17 August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 ^ Ralf talks up Toyota hopes. BBC Sport. 26 July 2004 [30 August 2014].
- ^ Trulli for Toyota in Japan?. Grand Prix. 25 September 2004 [30 April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9).
- ^ Jordan signs Monteiro and Karthikeyan. us.motorsport.com.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英語).
- ^ Red Bull name Klien second driv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News, 13 January 2005
- ^ "Imola race chance for Liuzz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fficial Formula One Website. Retrieved 22 November 2006
- ^ Formula One Calendar 2005. Motorsport Stats. [4 April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 ^ 2005. ChicaneF1. [4 April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 ^ 21.0 21.1 Jones, Bruce. Final Results 2005. Grand Prix 2006. London, England: Carlton Books. 2006: 116–117. ISBN 978-1-84442-341-5 –透過Internet Archive.
- ^ 2005 Constructor Standings. F1官方網站. [2023-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