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2年熱帶風暴亞瑟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熱帶風暴亞瑟
Tropical Storm Arthur
熱帶風暴(美國
7月15日的熱帶風暴亞瑟
形成2002年7月14日
消散2002年7月19日
2002年7月16日起轉變成溫帶氣旋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60英里/小時(95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97毫巴百帕);29.44英寸汞柱
死亡直接造成1人死亡
損失
影響地區美國東南部百慕大紐芬蘭島
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熱帶風暴亞瑟(英語:Tropical Storm Arthur)是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首場熱帶氣旋,系統源於墨西哥灣一股逐漸衰減、並令美國東南部普降小到中雨的冷鋒。7月14日,亞瑟在北卡羅萊納州近海逐漸發展,在熱帶氣旋階段總體保持向東北方向快速移動。7月16日,氣旋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95公里的最高強度[注 1],但很快就因水溫降低,並與中層氣旋發生相互作用而轉變成溫帶氣旋。風暴殘留從紐芬蘭島上空經過,在當地產生陣風和降水,導致1人溺斃。

氣象歷史

[編輯]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2002年7月,墨西哥灣東北部有一股冷鋒逐漸衰減,到7月9日時,氣象機構已經偵測到伴隨有微弱下層環流的廣闊低氣壓區[1]。這片海域的海面氣壓較高,上層風切變也偏向有利於熱帶天氣系統緩慢發展[2]。系統緩慢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組織結構逐漸改善,但雷暴活動仍然有限而混亂[3]

受乾燥空氣和風切變的不利影響,到7月11日時,中心附近的對流發展已經受到限制[4]。低氣壓區變得拉長,但在7月12日轉朝東北方向飄流後總體對流格局變得更加集中[5]。受逐漸逼近的中層低壓槽影響,系統加速向東北方向穿越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1],雷暴活動在此期間迅速消亡。協調世界時7月13日,氣象機構預計系統會被逐漸逼近的低壓槽吸收[6],但低氣壓區實際上卻於7月14日清晨從北卡羅萊納州附近進入大西洋西部,對流在此期間出現增長,組織結構也得到改善[7]。環流和對流接下來變得更加層次分明,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估計系統於7月14日晚在北卡羅萊納州哈特拉斯Hatteras)西南偏西方向約75公里海域發展成第一號熱帶低氣壓[注 2][1]

成為熱帶氣旋後,低氣壓因加拿大海洋省份以南洋面逐漸深化的中層低氣壓影響而快速向東北偏東方向移動。系統保持着良好的上層外流,並因行經墨西哥灣暖流上空而穩步增強。[9]7月15日清晨,中心上空的對流有所增長,中心西南方向還發展出井井有條的雨帶[10],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將系統升級成熱帶風暴亞瑟[注 3]。氣旋繼續穩步增強,於7月16日清晨在新斯科舍哈利法克斯東南偏南方向約790公里海域達到風力時速95公里的最高強度[1]。在此期間,亞瑟雖然受到西向風切變的不利影響,但中心上空的對流仍然變得層次分明[11]。接下來,中心開始與最深層對流分離[12],亞瑟仍然保持在最高強度,並開始轉變成溫帶氣旋。風暴沿大規模中層低氣壓轉向北上,到7月17日時已經完全轉變成溫帶氣旋。此後不久,亞瑟的溫帶殘留經過紐芬蘭島東部。7月19日,風暴殘留轉向東南,在紐芬蘭島和格陵蘭之間洋面飄流,其風速於當晚降至烈風強度以下。[1]

影響

[編輯]
熱帶風暴亞瑟的降水分布

亞瑟的前身屬熱帶擾動,受其影響,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南卡羅萊納州普降小到中雨[1],降雨量最高的是佛羅里達州韋斯頓,達到114毫米。北卡羅萊納州也有局部地區出現降水,雨量總體在25至75毫米之間。[13]7月16日,風暴從百慕大以北經過,當地出現陣風和14.5毫米降水[14]。轉變成溫帶風暴後,亞瑟又給紐芬蘭島帶去陣風和約25毫米雨量[1]。當地一條河上有一艘船因大浪傾覆,導致1人遇難[15]

有5艘船隻記錄下亞瑟產生的熱帶風暴強度大風,其中兩艘是在風暴轉變成溫帶氣旋後。7月16日清晨,一艘呼叫信號為「韋斯頓」(Weston)的船隻報告測得每小時82公里持續風速,風向西南偏南,比其它船隻記錄的風速都高。溫帶風暴亞瑟逼近加拿大期間,一浮標測得的8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72公里,陣風時速則達到97公里。[1]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如無特別說明,所有風速數據均為1分鐘持續風速。
  2. ^ 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定義,熱帶低氣壓是指持續風速在每小時62公里以下的熱帶氣旋[8]
  3. ^ 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定義,熱帶風暴是指持續風速在每小時63至118公里之間的熱帶氣旋[8]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iles Lawrence. Tropical Storm Arthur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 [2015-09-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03). 
  2. ^ Stewart, Stacy. July 9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 
  3. ^ Avila, Lixion. July 10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 
  4. ^ Stacy Stewart. July 11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 
  5. ^ Avila, Lixion. July 12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 
  6. ^ Lixion Avila. July 12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2)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 
  7. ^ Stacy Stewart. July 14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 
  8. ^ 8.0 8.1 Glossary of NHC Terms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3-03-25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1). 
  9. ^ Stacy Stewart. Tropical Depression One Discussion On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 [2015-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0. ^ Jack Beven. Tropical Depression One Discussion Thre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 [2015-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1. ^ Stewart, Stacy. Tropical Storm Arthur Discussion Fi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 [2015-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2. ^ Richard Pasch. Tropical Storm Arthur Discussion Six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 [2015-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3. ^ David Roth. Rainfall Summary for Tropical Storm Arthur.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2007 [2015-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0). 
  14. ^ Bermuda Weather Service. Bermuda Weather for July 2002. 2002 [2012-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8). 
  15. ^ Environment Canada. 2002-Arthur. 2009 [201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 
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編輯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
TD TS C1 C2 C3 C4 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