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江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鷺江志》於清朝乾隆31年(1766年)年起編撰,於乾隆34年(1769年)完成,是廈門現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書,全書共約15萬字。[1]該書是在同安縣編修縣誌的倡議下,由乾隆乙酉舉人海澄鎮海衛人薛起鳳(字飛三,號展湖)和嘉禾里(今廈門市)人黃名香(字蘭友)、竹[2]楊國春(字陽三)共同編著而成,是一部私人編纂的志書。

篇目[編輯]

《鷺江志》全書共分為四卷三十篇,另有序、跋和附錄,也有人將附錄視為一卷而稱全書分為五卷。[3]

  1. 卷一:總圖、山水形勢記、鷺志小引、總論、鷺城、廟宇、關津、山川、街市、河池、租稅、保甲、寺觀
  2. 卷二:職官、防圉、衙署、倉庫、科甲、明經、武雋、戎功、書院、坊表、墳墓、釋衲、古跡
  3. 卷三:風俗、流寓、品行、節烈、土產
  4. 卷四:藝文、雜記
  5. 附錄:八景圖詩、藝文補遺

評價[編輯]

《鷺江志》雖然不是廈門最早的志書(《鷺江志》中提到廈門第一部地方志為《廈門志略》),卻是目前流傳下來的最早一部。

廈門志》的序言中提到:「得薛起鳳《鷺江志》而讀之,所載皆當日時事,並及詩歌,而於政事之要,未暇詳備。」即認為其內容在政治方面有所欠缺。

如今的學者則認為,《鷺江志》雖然篇幅小但言簡意賅,較好地記載了康熙雍正乾隆等時期廈門島及其周邊的自然景觀和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為廈門的歷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4]如《廈門志》等許多此後的史書和其他文獻,均大量的摘抄或參考該書的內容;書中詳細記載了地方人物、物產、古蹟和詩歌,比目前所知的其他史書都更為詳盡;書中所附《廈門八景圖詩》由蔣國梁繪圖配詩,被稱為廈門八大景而流傳至今。[5]

參見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现存最早的地方志——鹭江志. 廈門圖書館. [2009-03-25]. [永久失效連結]
  2. ^ 亦作「竹垤」(p.1)、「竹烃」(p.22)、「竹坑」,見《鹭江志》 整理本 (中文(簡體)). 
  3. ^ 台灣文獻叢刊續編——鷺江志. 聯合百科電子出版有限公司. [2009-03-25]. [永久失效連結]
  4. ^ 中國圖書年鑑編輯委員會 (編). 中国图书年鉴(1999). 湖北人民出版社. : 498. ISBN 7-21603-018-4. 
  5. ^ 李秉乾. 谈《鹭江志》及其文献价值.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