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魯道夫·魏爾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魯道夫·卡爾·菲爾紹
Rudolf Carl Virchow
出生(1821-10-13)1821年10月13日
 普魯士王國波美拉尼亞省希維德溫
逝世1902年9月5日(1902歲—09—05)(80歲)
 德意志帝國柏林
公民權 普魯士王國
母校柏林洪堡大學
知名於細胞病理學
生源說
菲爾紹三要素
信仰無,不可知論者[1]
配偶Ferdinande Rosalie Mayer(Rose Virchow)
獎項科普利獎章(1892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醫學人類學
機構夏里特
維爾茨堡大學
博士導師約翰內斯·彼得·繆勒
其他指導者羅伯特·弗羅里普英語Robert Froriep
博士生弗里德里希·丹尼爾·馮·雷克林科森英語Friedrich Daniel von Recklinghausen
瓦爾特·克魯澤
其他著名學生恩斯特·海克爾
艾德溫·克雷伯英語Edwin Klebs
法蘭茲·鮑亞士
阿道夫·庫斯莫爾英語Adolph Kussmaul
馬克斯·威斯坦霍佛英語Max Westenhöfer
威廉·奧斯勒
威廉·亨利·韋爾奇
施影響於愛德華·希琪希英語Eduard Hitzig
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
保羅·法莫爾英語Paul Farmer
簽名
Dr. R.L.K. Virchow

魯道夫·路德維希·卡爾·菲爾紹[2](德語: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 ,發音 [ˈvɪrço] 或 [ˈfɪrço]),(1821年10月13日—1902年9月5日),又譯魏爾肖維爾肖魏爾修[3]魏修[4]菲可[5],是德國醫生人類學家病理學家史前學家生物學家作家編輯政治家

科學生涯

[編輯]

菲爾紹出身於一個波美拉尼亞的中產階級醫生家庭。早年,他依靠獎學金在柏林的普魯士軍事學院學習醫學;1842年畢業時,他並沒有如期望的去軍隊服役,而是到柏林夏里特醫院擔任Robert Froriep的助手。1847年,菲爾紹升為教授,然而兩年後因為在公共衛生政策上與普魯士當局不和,他被分派到維爾茨堡從事解剖學教研工作。1856年他重返柏林,在他曾經擔任過Froriep的助手的柏林大學及柏林夏里特醫院擔任病理解剖學教授(一個專為他而設立的職位);他對德國醫學教育的一個主要貢獻是鼓勵醫學生使用顯微鏡,並因經常鼓勵學生「以顯微鏡方式思維」而為人所知。

菲爾紹以多項科學發現而聞名,他是第一個發現白血病的人。他最為人所知的理論是1858年發表的「Omnis cellula e cellula」(每一個細胞都來自另一個細胞),該構想最早實際是由François-Vincent Raspail提出的,然而菲爾紹使其廣為人知,該理論與他的細胞病理學(病理過程中,是某些細胞而非整個器官發生了病變)息息相關。菲爾紹另一著名發現是他對於肺動脈血栓栓塞的形成機制,因而提出了栓塞這一術語;他發現肺動脈中的血凝塊是由來自靜脈的血栓發展而來,並描述道:「軟化的血栓末端脫落下大小不一的小碎片,被血流帶至遠端的血管,這引起了常見的病理過程,我把這一過程命名為栓塞」。菲爾紹還提出了與該研究密切相關的「血栓形成三要素」菲爾紹三要素。菲爾紹建立了細胞病理學比較病理學(對比人與動物的疾病)以及人類學;他創造性的工作上承喬瓦尼·莫爾加尼(其器官病理學曾為菲爾紹所研習)下啟Ehrlich(菲爾紹開拓微觀病理學時 Ehrlich 正在夏里特醫院學習)。

Rudolph Virchow, by Hugo Vogel

1869年,菲爾紹成立了「人類學、人種學及史前史學會」(Gesellschaft für Anthropologie, Ethnologie und Urgeschichte),該學會在當時對於德國考古研究的聯合與推動有着很大的影響。

1892年他被授予科普利獎章(由英國皇家學會頒發)。

他同時還是一名多產的作家,他的著作包括:

  • 「Mittelheilungen über die Typhus-Epidemie」(1848)
  • 「Die Cellularpathologie, (1858), English translation」(1860)
  • 「Handbuch der speciellen Pathologie und Therapie」(1854-62)
  • 「Vorlesungen über Pathologie」(1862-72)
  • 「Die krankhaften Geschwülste」 (1863-67)
  • 「Gegen den Antisemitismus」 (1880)

他還發展了一套標準的剖檢程序並以他的名字命名,至今仍是剖檢程序的兩種主要方法之一。

菲爾紹被尊為「細胞病理學之父」,其實證、科學的研究方式為現代醫學認識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對整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但是,其片面強調局部細胞病變而忽視了機體作為一個整體的反應(神經、內分泌、免疫),對醫學的發展帶來了某些不利影響。

菲爾紹晚年在學術上日漸保守,曾反對塞麥爾維斯所提倡的手術消毒法。

政治生涯

[編輯]

菲爾紹同時是一名致力於提升柏林公共衛生的政治家(歷任柏林市議會議員,1861年起任普魯士議會議員,1880-1893任德意志帝國議會議員),尤其是建立現代化供水及下水道工程的工作;菲爾紹還是提出「社會醫學」概念的人,他注意到疾病並非單純生物性而有其社會性。作為自由主義的德國進步黨(Deutschen Fortschrittspartei)的發起人與成員,菲爾紹是當時反對俾斯麥的重要政治家。

菲爾紹在反教權反羅馬天主教會的「文化鬥爭」(Kulturkampf)運動中則與俾斯麥持同一立場。 [6] 菲爾紹宣稱:反教權法案是「為了人性所進行的一場偉大鬥爭」。 [7]菲爾紹是在就五月法案的討論中,首次使用了文化抗爭這一詞語。 [8]

菲爾紹在共濟會人士中廣受尊崇[9],而按某種說法[10]他可能確實是共濟會一員,雖然沒有任何官方記錄能證明這一點。

醫學人類學學會每年都會頒發一個以菲爾紹之名命名的獎,即菲爾紹獎。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Becher, Rudolf Virchow, Berlin, (1891)
  • J. L. Pagel, Rudolf Virchow, Leipzig, (1906)
  • A biography of Virchow at Whonamedit.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cluding phenomena named after him
  • Virchow, RLK (1978) Cellular pathology. 1859 special ed. ,204-207 John Churchill London, UK.

注釋

[編輯]
  1. ^ John Simmons. The scientific 100: a rankings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ientists, past and present. Carol Publishing Group. 1996: 90. ISBN 978-0-8065-1749-0. For his abrasive antiroyalist as well as agnostic views, Virchow was made to suffer in the subsequent period of political reaction; his meager salary was cut off and he was effectively dismissed from Charite. 
  2. ^ https://www.termonline.cn/word/234198/1#s1
  3. ^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4c8ca09b72b6a547e8fd0fb444fb1152/
  4. ^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557361a925b504cbe5e9b6057bdcd334/
  5. ^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3be8f2b62dccd13ed7f651bd9ede884d/
  6. ^ "This anti-Catholic crusade was also taken up by the Progressives, especially Rudolf Virchow, though Richter himself was tepid in his occasional support." Authentic German Liberalism of the 19th Centu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Ralph Raico
  7. ^ "The term came into use in 1873, when the scientist and Prussian liberal statesman Rudolf Virchow declared that the battle with the Roman Catholics was assuming 「the character of a great struggle in the interest of humanity.」" from Kulturkampf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3-12.. (2006). 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 . Retrieved March 25, 2006,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8. ^ A leading German anthropologist, Rudolf Virchow, characterized Bismarck's struggle with the Catholic Church as a Kulturkampf - a fight for culture - by which Virchow meant a fight for liberal, rational principles against the dead weight of medieval traditionalism, obscurantism, and authoritarianism." from The Triumph of Civiliz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Norman D. Livergood and "Kulturkampf \Kul*tur"kampf`\, n. [G., fr. kultur, cultur, culture + kampf fight.] (Ger. Hist.) Lit., culture war; - a name, originating with Virchow (1821 - 1902), given to a struggle betwee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and the German government" Kulturkamp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freedict.co.uk
  9. ^ "Rizal's Berlin associates, or perhaps the word "patrons" would give their relation better, were men as esteemed in Masonry as they were eminent in the scientific world--Virchow, for example." in JOSE RIZAL AS A MASON by AUSTIN CRAIG, The Builder Magazine, August 1916 - Volume II - Number 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 ^ "It was a heady atmosphere for the young Brother, and Masons in Germany, Dr. Rudolf Virchow and Dr. Feodor Jagor, were instrumental in his becoming a member of the Berlin Ethn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ocieties." From Dimasalang: The Masonic Life Of Dr. Jose P. Rizal By Reynold S. Fajardo, 3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Fred Lamar Pearson, Scottish Rite Journal, October 199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