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施泰因之戰
阿倫施泰因之戰 | |||||||
---|---|---|---|---|---|---|---|
第四次反法同盟的一部分 | |||||||
阿倫施泰因之戰(又稱楊科沃之戰) | |||||||
| |||||||
參戰方 | |||||||
法蘭西第一帝國 | 俄羅斯帝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若阿尚·繆拉 讓·德迪厄·蘇爾特 |
本尼格森伯爵 尼古萊·卡門斯基 | ||||||
兵力 | |||||||
第4軍 讓·巴蒂斯特·米約的龍騎兵師[1] | 尼古萊·卡門斯基的師[1] | ||||||
傷亡與損失 | |||||||
不明 |
800人傷亡 300人被俘 6門火炮被法軍繳獲 [2] |
阿倫施泰因之戰(英語:Battle of Allenstein)又稱奧爾什丁之戰或楊科沃之戰。此役屬於第四次反法同盟戰役的一部分。雖然法軍在此役中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卻未能徹底地擊潰俄羅斯軍隊。[1][2]
背景
[編輯]在1806年的數次戰役中連續擊潰普魯士軍隊後,法皇拿破崙和他的大軍團向東進軍普魯士王國的波蘭省份,目的是在那裡與俄羅斯軍隊進行決戰。然而,冬季的到來迫使拿破崙命令他的軍隊進入冬季營地,並認為俄羅斯軍隊也會這樣做。俄軍指揮官本尼格森伯爵決定在冬季對毫無準備的法軍發起突襲,並在次年1月底調動他的部隊進攻法軍薄弱的左翼,俄軍的計劃是將左翼的法軍擊退,使其的行軍速度落後於法軍大部隊。[3]
非常幸運的是,位於左翼的米歇爾·內伊軍團沒有服從拿破崙的命令,反而加快了行軍速度,這導致俄軍的先遣部隊一頭撞上了內伊的軍團。因此,拿破崙才能夠得知本尼格森的意圖,並制定了決定性的策略。拿破崙命令他的左翼後撤以將俄羅斯軍隊向西牽引,然後法軍的大部隊向北推進,朝向阿倫施泰因,以包抄毫無防備的俄軍,最後讓主力部隊加入戰場,徹底消滅包圍圈內的俄軍。[3]
碰巧的是,俄羅斯人截獲了一份重要的電報,其中參謀長路易-亞歷山大·貝爾蒂埃正在向左翼軍團的指揮官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解釋整個計劃。這讓本尼格森意識到他的軍隊所處的致命危險,並開始向東北撤退。[3]
戰鬥
[編輯]與此同時,法軍沒有注意到俄軍的撤退,反而繼續執行他們的計劃,將他們的先鋒部隊,若阿尚·繆拉預備騎兵團的士兵,在讓·德迪厄·蘇爾特軍團的協助下,向維納河推進。[1]
2月3日,這些部隊抵達阿倫施泰因和楊科沃(Jonkowo)高原,在那裡他們發現了一部分撤退中的俄軍。拿破崙看到了一場大戰的機會,隨即命令另外四個軍團向戰場進軍。他指示繆拉推遲進攻以等待增援,一旦這些增援部隊到達戰場,他就使用路易斯·文森特的步兵師正面攻擊俄羅斯人,而蘇爾特的軍團則從側翼發起突擊。[1]
在俄軍方面,尼古萊·卡門斯基將軍為了保護戰略性的利布施塔特公路和貝格弗里德的橋梁而必須同法軍交戰,這些戰略要道是俄軍成功撤退的關鍵。法軍在下午3時才發動攻擊,這是拿破崙對穆拉特的命令造成的延誤,但卻對卡門斯基的掩護任務有極大的幫助。當法軍發起進攻時,俄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並使用他們的15門大炮和火槍給前進的敵人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儘管如此,俄軍的戰術部署,即保衛一個陣地而不是占領高地,很快迫使他們在法軍的連續進攻下撤退。[2]
傍晚,蘇爾特與第24輕步兵團和第4線列步兵團對俄軍的側翼發起了進攻,經過激烈的戰鬥,成功將俄軍推到了維納河。夜幕降臨,俄軍陣地被攻破,本尼格森決定加快撤退速度,並命令卡門斯基放棄陣地,撤退到德彭。此役中,雙方的損失都比較大,俄軍被迫在戰場上放棄了6門大炮,此外有300名俄軍士兵被法軍俘虜。[1]
結果
[編輯]儘管取得了戰術上的成功,但拿破崙未能按計劃徹底摧毀俄羅斯軍隊,這導致了法軍需要在冬季的極端天氣下對撤離的俄軍展開追擊。法軍於此役中占領了維納河上完整的戰略橋梁,因為俄軍在撤離中沒有將橋梁炸毀。[4]
次日,法軍對俄軍展開追擊,一天內繳獲了16門俄軍火炮,而蘇爾特則於第2天俘虜了至少1200名俄軍士兵。一系列小規模衝突導致了2月6日的霍夫戰役,最後是埃勞戰役,這是整個拿破崙戰爭中最血腥的戰鬥之一。[2]
腳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Pigeard 2004,第34-35頁.
- ^ 2.0 2.1 2.2 2.3 Hourtoulle 2007,第46-47頁.
- ^ 3.0 3.1 3.2 Hourtoulle 2007,第45頁.
- ^ Tulard 1999,第68頁.
參考資料
[編輯]- Hourtoulle, Francois-Guy. D'Eylau à Friedland, 1807 la campagne de Pologne. 2007. ISBN 2-84734-073-4.
- Pigeard, Alain. Dictionnaire des batailles de Napoléon: 1796-1815. 2004. ISBN 2-84734-073-4.
- Tulard, Jean. Dictionnaire Napoléon: A - H. 1999. ISBN 978-2-213-60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