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連隊 (拜占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連隊希臘語ἀλλάγιον)是拜占庭帝國指代一種軍事單位的術語。它最早出現在10世紀中晚期,至13世紀已成為最常見的術語,被廣泛用於指代拜占庭帝國軍隊的常備軍團,一直維持到14世紀末。

術語起源[編輯]

Allagion一詞意為「職責輪換」,[1][1]最早出現在10世紀初利奧六世的軍事著作《戰術》中,指代一般的軍隊。[2]該術語更專業化的表達則是指代騎兵,人數在50-400人之間。[3]在10-11世紀,省級連隊大概有50-150人,帝國中央軍的連隊勉強能接近標準上限,人數大約320-400人。[4]

東羅馬帝國晚期的連隊[編輯]

米海爾·阿塔萊亞斯英語Michael Attaleiates的著作表明,自從11世紀末,Allagion一詞開始有更加明確的意義來指代帝國禁軍。[2]到13世紀,該詞不管在口語表達還是專業術語表達上,allagion取代了過去的tagma英語Tagma (military),成為所有常備軍團的代稱(儘管書面表達還未完全取代tagma)。每個連隊由連隊長(ἀλλαγάτωρ,allagatōr)指揮。[4][5]

14世紀中期作家喬治·科狄諾斯英語George Kodinos則提到了一種廷臣:連隊執行官ἄρχων τοῦ ἀλλαγίου,archōn tou allagiou),出現在13世紀50年代狄奧多爾二世統治時期。在科狄諾斯所處的時代,連隊執行官位列宮廷等級第53位。其作為帝國護衛隊的次級指揮官,服飾包括一頂裝飾着金線的傘帽(skiadion hat)、一件「常用」絲綢制類卡夫坦卡巴迪翁、一頂頂部帶着紅色流蘇的天鵝絨制圓帽(skaraniko)和一根樸實的光滑圓木指揮杖。[5]皇帝直屬的連隊(即皇帝的隨從)已被護衛軍英語Paramonai所取代,由一支為步兵護衛軍和一支騎兵護衛軍組成。然而根據科狄諾斯的記載,這些部隊仍然各由一名連隊長(allagatōr)指揮,而首席連隊長(πρωταλλαγάτωρ,protallagatōr)可能能夠指揮一整個軍團。[4][6]首席連隊長位列宮廷等級第54位,其率領皇帝護衛部隊的尾翼,負責將掉隊士兵重新安排回陣列,保持全軍陣型。首席連隊長的服飾與其上司連隊執行官的服飾基本相同,包括一頂鍍金和銀的權杖(matzouka):手柄纏着紅色的絲綢,頂部鍍金,中部則有一條鍍金鍊帶。連隊執行官和首席連隊長都由大近侍官英語Primicerius(megas primmikẽrios)監管。[7]目前相關資料中只提及到極少數官員擁有連隊執行官、首席連隊長或連隊長頭銜。[8]

省級軍隊中的連隊又被分為兩個不同的部分:帝國連隊(βασιλικά ἀλλάγια;basilika allagia)和大連隊(μεγάλα ἀλλάγια;megala allagia)。前者出現在拜占庭帝國的安納托利亞區域,而後者僅出現在帝國歐洲的省份。隨着13世紀末14世紀初小亞細亞地區淪陷於土耳其人之手,帝國連隊最終消失。在大連隊中,其中三個已知大連隊的名字分別是塞薩洛尼基大連隊(μέγα ἀλλάγιον Θεσσαλονικαῖων)、塞里俄提孔大連隊(Σερριωτικόν μέγα ἀλλάγιον)和比澤忒孔大連隊(Βιζυητεικόν μέγα ἀλλάγιον),它們首次出現於1286年,直至1355年最後一次被提及。然而可以肯定它們成立的時間至少能追溯到米海爾八世(1259-1282年)統治時期,甚至可能此前尼西亞帝國拉斯卡里斯王朝的皇帝們光復這些領土後就組建了大連隊。而希臘地區先後被塞爾維亞帝國奧斯曼帝國占領後,大連隊也最終消失。[9]

歐洲地區大連隊確切的職能、性質和結構尚不完全清楚。它們的管轄區域圍繞着城市周邊地區,基本與舊塞薩羅尼基軍區斯特里蒙軍區以及色雷斯軍區的範圍保持一致。這可能因為當時帝國政治權力從中央逐漸轉移至地方,中央政府試圖通過控制省級軍隊來維持其權威的結果。[10]然而大連隊的控制範圍還有待商榷。可以知道的是大連隊的部隊包括駐守要塞的邊防軍,徵召騎兵(普羅尼亞制英語Pronoia下的騎兵),此外可能還包括小地主義務兵和僱傭兵[11]馬克·巴爾圖西斯(Mark Bartusis)對大連隊職責評價道:「大連隊是晚期拜占庭帝國軍隊的核心組成部門部分,誇張的說,任何省份里負有軍事義務……的士兵,都是大連隊一員(megaloallagitēs)」。這意味着大連隊是一個相當廣泛的軍事組織,參與到所有省級軍隊的招募和維護,只有帝國衛隊和地方長官的私人扈從不在其內。但是另一方面來看,大連隊也可能只是晚期拜占庭帝國軍隊體制的一部分,僅限於部分省份,而且外國僱傭軍可能也不在其中。[12]軍機官英語Tzaousios(tzaousios)一職也可能與14世紀初塞薩洛尼基地區的大連隊有關,但具體原因尚不清楚。[13]

連隊的規模與過去的編制相同,大約有300-500人。據《摩里亞編年史英語Chronicle of the Morea》記載,君士坦丁·巴列奧略英語Constantine Palaiologos (half-brother of Michael VIII)在13世紀60年代初統管摩里亞時擁有18支連隊或6000名騎兵部隊。[4]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Haldon 1999,第116頁.
  2. ^ 2.0 2.1 Guilland 1960,第84頁.
  3. ^ Haldon 1984,第276–277頁.
  4. ^ 4.0 4.1 4.2 4.3 Kazhdan 1991,第67–68頁.
  5. ^ 5.0 5.1 Guilland 1960,第85頁.
  6. ^ Guilland 1960,第85–86頁.
  7. ^ Guilland 1960,第86頁.
  8. ^ Guilland 1960,第85–87頁.
  9. ^ Bartusis 1997,第109, 193, 195頁.
  10. ^ Bartusis 1997,第194–196頁.
  11. ^ Bartusis 1997,第193頁.
  12. ^ Bartusis 1997,第196頁.
  13. ^ Bartusis 1997,第194頁.

資料來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