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薩維諾·阿拉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薩維諾·阿拉納
Sabino Arana
出生Sabino Policarpo Arana Goiri
(1865-01-26)1865年1月26日
西班牙比斯開省阿萬多
逝世1903年11月25日(1903歲—11—25)(38歲)
西班牙比斯開省蘇卡列塔
筆名Arana ta Goiri'taŕ Sabin
職業作家和政治家
國籍西班牙人
民族巴斯克
配偶Nicolasa Achica-Allende Iturri
親屬路易斯·阿拉納(兄長)

薩維諾·阿拉納·戈伊里[1](西班牙語:Sabino Arana Goiri,1865年1月26日—1903年11月25日)是西班牙巴斯克地區出身的作家和巴斯克民族主義黨(PNV)的創始人,被人們尊稱為「巴斯克民族主義之父」[2]

背景[編輯]

歷史上,西班牙帝國對巴斯克地區長期實行一種名為「福埃羅斯」的特惠制度,這種制度讓巴斯克人在貿易、稅收及軍事方面保持着高度的自主和特權。在卡洛斯戰爭之後,巴斯克卡洛斯主義者失敗,福埃羅斯制度隨之被廢除。之後西班牙又開始推行同化政策,這刺激了巴斯克民族分離主義的產生與發展。[3]

生平[編輯]

位於畢爾巴鄂阿萬多區的雕像

1865年1月26日出生於畢爾巴鄂阿萬多教區。父母都是天主教徒和卡洛斯主義者。他在家中排行第八,也是最小的一個。高中在比斯開耶穌會學校讀書。[4]

1883年,父親去世,阿拉納隨家人搬到了巴塞羅那,隨後進入法律和哲學院(現屬巴塞羅那大學)學習。在大學期間,他經常逃課,大部分的時間在自己鑽研巴斯克語及其歷史,期間也受到了加泰羅尼亞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5]。1888年,母親不幸去世,他放棄學業,回到了比斯開。在巴塞羅那的這段時間裡,他還接觸了大量關於傳統主義和天主教主義的作品[6]

1892年,他出版了《比斯開為了她的獨立:四片榮耀之地》一書。該著作包含四部巴斯克人歷史上與卡斯蒂利亞王國戰鬥的神話傳說故事,構成了巴斯克民族想象的基礎,是巴斯克民族主義的根源[5]。1893年6月,他在畢爾巴鄂拉拉薩瓦爾(Larrazábal)農莊發表演講,講述了西班牙對比斯開的屈辱歷史,定義了巴斯克民族主義的幾點基本原則。他把西班牙語當作「外語」,並對自己此時此刻正在用西班牙語講話而致歉。在演講最後,他大聲鼓動聽眾:[7]

同年7月31日,阿拉納創立了「比斯開第一區域會」(巴斯克語Bizkai Buru Batzar)組織,即巴斯克民族主義黨的前身,該黨成為後來巴斯克民族主義運動的領導力量。他還開設了相關報紙和俱樂部。1895年,報社因宣揚獨立思想而遭到了馬德里中央政府的取締。[7]

1900年2月2日與尼古拉薩結婚[8]。1903年11月25日因愛迪生氏病在比斯開去世,年僅38歲[9]

影響[編輯]

巴斯克旗幟[編輯]

巴斯克旗幟(ikurriña)由阿拉納兄弟共同設計

阿拉納為未來的巴斯克國設計了國旗,也是如今巴斯克自治區的區旗。旗幟為紅底,上有兩個相交叉的十字架和徽章,寓意為巴斯克國家由七省組成:四個在西班牙:阿拉瓦省吉普斯夸省比斯開省納瓦拉(西);三個在法國:拉布爾省、蘇里省和納瓦拉(法)。他主張這七個省在自願的基礎上組成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同時任何一個省享有與其他省分離的自由。[10]

阿拉納主義[編輯]

阿拉納主義(aranismo)強調種族主義、獨立主義和天主教教義,並認為它們是民族主義的基礎[11]。阿拉納將其思想總結為黨的口號——「上帝與舊法」(Jaun-Goikua eta Lagi Zarra)。「上帝」指巴斯克人信奉的天主教;舊法律指「福埃羅斯」特惠制。阿拉納對民族主義思想的認識與19世紀歐洲主流的中央集權資本主義民族自由主義思想相差巨大[12]。阿拉納主義深刻地影響了巴斯克民族主義的發展。

巴斯克語標準化[編輯]

阿拉納為巴斯克語制定了正書法,為保持語言的純淨化,他剔除了許多與西班牙語有關的字母和發音[2]

埃塔[編輯]

成立於1958年的埃塔(ETA)組織將阿拉納推崇為巴斯克人的殉難者,並自稱為阿拉納遺志的繼承者。埃塔將其「民族解放鬥爭」定義為社會鬥爭,把他們的「革命」解釋為殖民地反對宗主國的鬥爭[13]

注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 Sabino de Arana Goiri. Bizkaya por su independencia. Cuatro glorias patrias [比斯開為了她的獨立:四片榮耀之地]. Bilbao: Verdez Achirica. 1932. OCLC 33332549 (西班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