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半切綜合徵
外觀
脊髓半切綜合徵 | |
---|---|
類型 | 截癱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神經學 |
ICD-10 | G83.8 |
ICD-9-CM | 344.89 |
DiseasesDB | 31117 |
eMedicine | emerg/70 pmr/17 |
MeSH | D018437 |
脊髓半切綜合徵(Brown-Séquard syndrome,布朗-塞加爾綜合徵)是一種在脊髓受到側向半切時發生的綜合徵,可導致感覺官能喪失和肌肉癱瘓。該病首先與1850-1851年間由神經生理學家夏爾-愛德華·布朗-塞加爾發現,[1]常常由於脊髓受到挫傷或其他損傷時發生,少數情況下也由椎管腫瘤導致。[2]
脊髓由下行的運動神經和上行的感覺神經構成,對脊髓側面的部分損害並不會導致全面癱瘓:在脊髓損傷的半邊身體(同側)中,由神經控制的肌肉會癱瘓,感覺能力障礙;而在異側則會發生溫度及疼痛感知紊亂。
病理學
[編輯]解剖學背景
[編輯]用於粗感覺(原始感覺、粗觸覺、溫度和疼痛的感覺)的傳導束從脊神經根穿入脊髓,與對側同一部分交叉。它們作為脊髓丘腦束(包括前束、側束)從此處出發直達丘腦,在那兒轉向大腦皮層的感覺區域。[3]
參考資料
[編輯]- ^ C.-E. Brown-Séquard: De la transmission croisée des impressions sensitives par la moelle épinière. in Comptes rendus de la Société de biologie, (1850) 1851, 2: 33–44.
- ^ Masuhr, Neumann: Duale Reihe – Neurologie (4. Auflage). S. 123.
- ^ Kahle: Taschenatlas der Anatomie – Band 3: Nervensystem und Sinnesorgane (8. Auflage). S.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