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格林卡
外觀
此條目可參照俄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3年10月11日) |
米哈伊爾·格林卡 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 | |
---|---|
羅馬拼音 | Mikhail Ivanovich Glinka |
出生 | 1804年6月1日 俄羅斯帝國斯摩棱斯克省新斯帕斯科耶 |
逝世 | 1857年2月15日(53歲) 德意志邦聯柏林 |
國籍 | 俄羅斯 |
知名作品 | 歌劇《伊凡·蘇薩寧》《魯斯蘭與柳德米拉》,管弦樂《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馬德里之夜》《阿拉貢霍塔》,歌曲《雲雀》 |
所屬時期/樂派 | 浪漫主義 |
擅長類型 | 管弦樂,歌劇,藝術歌曲 |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俄語: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羅馬化:Mikhail Ivanovich Glinka,1804年6月1日—1857年2月15日),又譯葛令卡,第一個獲得廣泛聲譽的俄國作曲家,對後來的俄羅斯音樂創作特別是對俄國浪漫樂派強力集團有重要影響,被譽為俄國交響樂的奠基人。曾經的俄羅斯國歌《愛國歌》即是格林卡的作品。
生平
[編輯]格林卡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早年曾參加過家中的農奴樂隊,掌握了小提琴演奏和許多民歌。1818~1822 年,他到聖彼得堡貴族寄宿學校學習。1824年,他到交通部任職,但後來決定從事音樂事業。1830年到意大利深造,主要學習了歌劇的創作。出國期間他創作了《悲愴三重奏》、《降E大調六重奏》、浪漫曲《威尼斯之夜》、《勝利者》等作品。
1834年回國,寫出成名作《伊凡·蘇薩寧》(公演時尼古拉一世曾下旨更名為《為沙皇獻身》,十月革命後恢復原名,並由蘇聯詩人戈羅傑茨基於1939年將劇本修訂為現時通行版本),取材於1612年波蘭入侵俄國時,農民蘇薩寧被迫為敵軍帶路而將敵軍引入冰雪叢林,與敵同歸於盡的故事,音樂富於民族風格,是俄國第一部民族歌劇。
1837-1839年在宮廷任職,1844年再次出國。1847年回國,次年寫出《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1856年第三次出國,次年死於柏林。
音樂
[編輯]格林卡的創作極其豐富,他最大的貢獻是創造了俄羅斯古典歌劇。他的早期創作主要受德奧古典主義和意大利歌劇的影響,30年代後,開始注意在作品中採用民族元素。其優秀作品具有風格樸素,民族氣息濃厚,旋律通俗優美,色彩明快的特點,被譽為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奠基人。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格林卡的免費樂譜,由國際樂譜典藏計劃提供
-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author of Russian national anthem - Rus. by K.Kovale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Eng.
- 《世界文化》樂壇巨擘格林卡 程鹿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