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紫號巡洋艦
筑紫 つくし | |
---|---|
概觀 | |
艦種 | 無防護巡洋艦 |
擁有國 | 大日本帝國 |
艦級 | 筑紫級巡洋艦 |
製造廠 | 英國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 |
動工 | 1879年10月2日 |
下水 | 1880年8月11日 |
服役 | 1882年底或1883年初 |
結局 | 1911年12月21日廢棄出售 |
除籍 | 1906年5月25日編為雜役船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1,350長噸(1,372公噸) |
全長 | 艦體全長:64.0米 |
全寬 | 9.7米 |
吃水 | 4.1米 |
燃料 | 燃煤250-300噸 |
鍋爐 | 燃煤專燒圓形鍋爐4座 |
動力 | 往復式蒸汽引擎1座 2軸推進 |
功率 | 2,887匹指示馬力(2,153千瓦特) |
最高速度 | 16.5節(31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4675海里/8節 |
乘員 | 187人[1] |
武器裝備 | 阿姆斯特朗26倍徑單裝10英寸(254公釐)炮2門 阿姆斯特朗20倍徑單裝4.7英寸(119公釐)炮4門 單裝9磅速射炮2門 克虜伯單裝75毫米炮1門[1] 機關炮4門 18英寸(460公釐)單裝魚雷發射管2具 |
裝甲 | 炮廓側面:25毫米 炮廓頂部:5毫米 司令塔:13毫米 |
筑紫號巡洋艦(日語:筑紫/つくし tsukushi ?)是舊日本海軍早期所獲得的第一艘完全不裝備風帆設備的軍艦。本艦最初是智利海軍所訂購的一款軍艦,後來智利方面放棄了該艦,而為日本海軍所購得。本艦由於建造時期比較早,設計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雖然參加了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但都只是一些輔助任務。1906年本艦退役並轉用作雜役船,1911年拆解。
本艦的英方承建公司後來又根據本艦的設計為清朝北洋水師建造了兩艘後續軍艦,即超勇、揚威兩艦。因此三艦都可以視為同一船級,而統稱為「筑紫級」。不過有些中文出版物也會單獨稱呼這兩艘北洋軍艦為「超勇級」。雖然三艦都參加了甲午戰爭,但與超勇、揚威兩艦作為北洋艦隊的重要一員參加了大東溝海戰不同,筑紫因為正在遂行對地支援任務而正好錯過了本次海戰,因此三艦並未在戰場上直接交手。
本艦艦名「筑紫」來源於日本對九州的古稱「筑紫島」、「筑紫洲」[1]。
設計和概述
[編輯]1866年利薩海戰中奧地利海軍大敗意大利海軍,使得各國開始重新關注使用撞角擊沉噸位大得多的軍艦、尤其是昂貴的鐵甲艦的可能性。英國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的工程師喬治·懷特威克·倫德爾據此設計了一款低成本的巡洋艦,用以擊退鐵甲艦[2]。該艦的設計思路是用低矮的船身躲避炮火,以速度優勢迅速接敵,以其更快的武器射速來迎擊敵方大型軍艦。這一點和當時的綠水學派所鼓吹的魚雷艦艇以小博大的戰術頗有異曲同工之處。然而英國海軍部對這種設計表示懷疑,認為這種艦艇適航性太差,難以在經常風大浪急的北海遂行任務,因此英國皇家海軍完全沒有訂購這款軍艦。阿姆斯特朗公司為此在國際範圍內尋找客戶。英方曾一度打算將其出售給中國,因遭到了李鴻章的拒絕而作罷[3]。
另一方面,1879年初,智利海軍向歐洲派出考察團,希望購買兩艘軍艦。本來智利中意的目標是跟阿根廷海軍此前購買的倫道爾炮艦差不多的艦艇。然而硝石戰爭期間,秘魯軍艦屢次襲擾智利北方沿海地區,因此智利方面取消了原來的計劃,改為希望購買可以摧毀秘魯襲擊艦的軍艦。阿姆斯特朗公司成功向智利海軍兜售了他們的設計,並以智利海軍英雄阿圖羅·普拉特的名字命名為「阿圖羅·普拉特號」(1879年伊基克戰役中指揮木製巡防艦埃絲美拉達號與秘魯鐵甲艦胡阿斯卡號作戰時戰死)。同年10月,智利海軍在安加莫斯海戰中取得大勝,俘獲胡阿斯卡號,從而奪取了對聯軍的制海權,於是智利方面對新艦的需求一下子減少了。戰爭結束後,已經對本艦不再感興趣的智利海軍放棄了本艦,英方隨後將其出售給日本海軍。
本艦雖然設計之初有其合理之處,但十九世紀末期海軍技術突飛猛進,尤其是大口徑速射火炮的普遍運用,使得裝甲薄弱、火力也比較欠缺的本艦迅速過時。本艦的姊妹艦超勇、揚威兩艦便在大東溝海戰中受到日本更新式的防護巡洋艦的持續打擊而迅速失去戰鬥力,並相繼沉沒。
本艦外形低矮修長。艦上動力為兩台臥式複合式蒸汽機,由4座圓形鍋爐提供蒸汽,推動兩根推進軸。由於具體數據欠缺,故此參考後續建造的姊妹艦超勇號的數據:超勇號試航時自然通風狀態下錄得1,912匹指示馬力(1,426千瓦特),強壓通風時則達到2,887匹指示馬力(2,153千瓦特);設計航速16節,公試時強壓通風下試航16.5節;載煤量250-300噸,續航力4675海里/8節。[4]
本艦主要火力為單裝10英寸(254公釐)架退炮2門,前後各一門;以及單裝4.7英寸(119公釐)架退炮4門。輕型火力包括9磅炮2門,以及機關炮4門[4]。有的資料稱艦上輕型武器包括一門克虜伯75毫米炮,而沒有提到那兩門9磅炮[1]。
防護方面總體薄弱,司令塔裝甲13毫米;炮廓側面裝甲25毫米,頂部5毫米。本艦沒有針對輪機及彈藥庫設計裝甲,屬於無防護巡洋艦。[4]
艦歷
[編輯]建成至早期
[編輯]1879年10月2日,本艦在英國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的勞·沃克斯(英語:Law Walkers)船廠開始動工興建。本艦剛動工才6天,智利海軍即因為安加莫斯海戰的大勝而減少了對新艦的需求。雖然如此,英方公司依然沒有停止建造。1880年8月11日,本艦下水。1882年8月建成。由於秘魯方面的抗議,本艦一直系留在英國,直到戰爭結束才允許交付,只是此時智利海軍已經對這艘延宕多時的軍艦失去了興趣。
1882年12月18日,日本方面派員前往德國基爾洽談軍艦購買事宜,經查看及試驗發現速度、馬力均有減少,火炮欠缺,甲板等也亟待修繕,估計修理費用不會少,因此取消了相關合同。此時日本駐英公使森有禮介紹阿姆斯特朗公司在紐卡斯爾有一艘本來為智利海軍建造、因故一直沒交付的軍艦。因此日方人員轉而前往英國進行考察,發現火炮齊備,狀態良好,可以立即使用。日方立即與英方展開談判,英方原本開價8萬5323英鎊,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日方以8萬2000英鎊的價格購入。[5]
1883年3月1日,日本海軍正式將本艦命名為「筑紫」[6]。6月16日筑紫從英國開始返回,9月19日抵達橫濱。同年10月27日,日本方面將筑紫列為三等艦。
1890年(明治23年)8月23日,日本方面將筑紫列入吳鎮守府籍,歸類為「第一種」[7]。
甲午戰爭
[編輯]1894年,中日之間因為朝鮮問題而關係日趨緊張。雙方開始往朝鮮大量增兵,戰爭一觸即發。
1894年6月2日,日本海軍軍令部下令常備艦隊前往仁川、釜山兩港集合。當時大和、筑紫兩艦正在夏季巡航中,正好就在仁川停留。截止至6月8日時,清朝北洋艦隊有3艘軍艦(濟遠、揚威、平遠)在仁川港。當天11:00左右,平遠號突然起航離港,大為緊張的日軍於是派出大和與赤城兩艦到牙山灣偵察,而筑紫則到群山浦進行偵察[8]。6月16日,日本方面認為清政府的交涉態度越來越強硬,為此必須將常備艦隊集結起來並進行緊急修理,同時變更編制[9]。因此日本海軍決定在仁川只保留三艘軍艦(武藏、赤城、八重山),其他各艦(松島、吉野、千代田、高雄、大和、筑紫)由常備艦隊司令長官伊東祐亨海軍中將率領返回佐世保[9]。23日,6艦返回佐世保港,隨即進行緊急修理[10]。
同年7月19日,日本向清朝發出最後通牒。同一天日本開始將常備艦隊及西海艦隊整合為聯合艦隊;筑紫分派在第三游擊隊(赤城、大島、愛宕、筑紫、摩耶、鳥海)[11]。7月25日,最後通牒期限已過,雖然清朝一方並未回應,但兩國已經進入實質性的戰爭狀態。當天,第一游擊隊3艦與北洋艦隊交戰,擊沉、擊傷多艘北洋軍艦。
筑紫此時已經顯得非常過時,因此在日本海軍中主要承擔巡邏、護送、近岸偵察以及部分對陸支援任務[12]。
豐島海戰後第三游擊隊跟隨主力停留在隔音島臨時泊地。7月30日-8月5日,聯合艦隊都在進行加煤等事宜[13]。8月10日,第二、第三游擊隊以單縱陣、8節航速前進到距離威海衛炮台5000-4000米處[14]。日艦為防水雷,沒有再行深入;08:21對東口的泥炮台以及燈塔展開炮擊[14]。守軍以東口各炮台迎擊,港內停泊的軍艦也參加了戰鬥。08:52炮擊停止。由於日軍炮擊各艦都是舊式火炮,仰角有限,射程不夠,日艦的炮彈大部分都掉入海中,只有零星數發能打到炮台附近;同樣的,清軍的還擊火力也沒有擊中日艦[14]。日軍的偵察結果表明有一艘經遠級、一艘超勇級、三艘鎮東級、一兩艘魚雷艇、一艘貌似商船;同時港口已經設有防材,日軍推斷港內很可能沒有水雷[14]。然而10日當天早上丁汝昌早已率領北洋艦隊10艘軍艦出港搜索日艦,此時不在港內,因此威海衛外的日艦誘敵無果,遂自行退去[15]。
9月5日,聯合艦隊收到大本營送來的命令,要求以本隊、第一游擊隊、第二游擊隊及附屬艦艇護送運輸船(搭載有第一軍司令部及第三師團大部),而第三游擊隊以及魚雷艇隊則前往大同江口建立臨時根據地,同時支援日軍對平壤的攻勢[16]。9月12日,第三游擊隊及其他數艘艦艇駐泊於加洛林灣(音譯自日語「カロリン灣」)西面,監視着通向仁川港的水路,掩護第三師團的登陸行動[17]。9月14日,第一游擊隊、第三游擊隊(剩下筑紫、摩耶、鳥海三艘)從加洛林灣起錨,護送運輸艦往大同江進發。15日抵達大同江口,日艦沒有發現清軍的蹤跡,於是第三游擊隊3艦往大同江鐵島附近前進,支援第五師團在平壤的行動;伊東則親率主隊、第一游擊隊以及赤城、西京丸等艦進行進一步的偵察[18]。也因此第三游擊隊沒能參加17日爆發的大東溝海戰。
10月22日16:00,八重山、千代田、鳥海、筑紫、磐城作為先導艦提前出發,在花園口外海部署為後續船隊充當路標。24-27日,第二軍司令部及第一師團24049人進行登陸,並向金州城進發[19]。另一方面,10月25日,在威海衛偵察的浪速、秋津洲兩艦回報北洋艦隊主力早上已經出港,於是伊東率領本隊、第一游擊隊、第二游擊隊前往長山群島一帶搜索,而第三、第四游擊隊、特務艦以及運輸船隊立即提高警戒[20][21][22]。
11月6日早上,本隊、第一、第二、第四游擊隊、第二、第三魚雷艇隊前往大連灣進行偵察。途中日艦遭到旅順口炮台的猛烈轟擊[23]。11月6日,第四游擊隊掩護掃雷艇在大連灣口進行掃雷;日落後各掃雷艇返回各艦,第四游擊隊依舊停留在大窯口[24]。7日早上,第四游擊隊筑紫、赤城、鳥海三艦在灣內,大島、摩耶兩艦在大窯口對陸上守軍進行炮擊[24]。不久筑紫發回信息稱日軍已經占領炮台。當天剩下時間第四游擊隊都在大孤山附近停泊[24]。11月9日,清軍在大連灣布設的水雷已經基本清除完畢;14:00,因為港灣附近依然不時有爆炸聲,筑紫、鳥海、大島、摩耶奉命前往奪取附近各處炮台。各艦抵達後,派出陸戰隊上岸進行了行動[25]。
11月13日,伊東將聯合艦隊重新編組,分為本隊以及4支游擊隊。其中開戰初期的第三游擊隊6艘重新整編為第四游擊隊[26]。
11月20日,第四游擊隊筑紫、赤城、鳥海、大島、愛宕前往小平島海灣,05:00在小平島海灣右側嘮𠷈咀炮台附近海面與先行偵察的八重山會合,得知港內依舊有北洋軍艦停泊[27]。07:00左右第四游擊隊與嘮𠷈咀炮台、摸珠礁炮台、黃金山各炮台進行交火[27]。第四游擊隊一開始在嘮𠷈咀炮台以南約2海里處炮擊,但受到守軍猛烈還擊,被迫往東南方向退避;08:00日艦從嘮𠷈咀炮台東邊再次靠近到約6000米處轟擊。此時陸地方向傳來激烈的槍炮聲,而黃金山各炮台只能用小口徑火炮對地應戰,而繼續使用大口徑火炮攻擊日艦。日艦見炮擊無甚成效,於是退避到龍王塘灣,觀察地面戰況[27]。13:00第四游擊隊見嘮𠷈咀炮台東方海岸聚集了大批清兵,13:30筑紫前進到岸邊進行炮擊[28]。這股清軍實際上是原駐東雞冠山南邊各炮台的守軍,11:30為日軍第二軍左翼縱隊所逐退,正往大連灣方向敗退。其後第四游擊隊與第二軍取得了聯絡,得知第二軍已經突破旅順口背面部分防線,正在向海岸炮台進逼,並應陸軍要求停止攻擊海岸炮台[28]。
後期
[編輯]1898年,筑紫接受了一系列改裝,將原有的4.7英寸(119公釐)架退炮更換成新式的4.7英寸(119公釐)速射炮,同時將輕武器更換為1門76毫米炮、2門27毫米炮和2門機關炮。
1899年(明治32年)10月18日,日本方面將筑紫改列為一等炮艦[29]。
1900年2-10月,義和團運動期間[1],筑紫奉命前往廈門、上海一帶進行巡邏。
1904年2月8-9日,日本海軍在未經宣戰的情況下對駐紮在旅順港(俄國稱亞瑟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突然發動攻擊,日俄戰爭隨之爆發。戰爭開始時,已經相當老舊的筑紫編列入第三艦隊第7戰隊(艦隊司令長官片岡七郎海軍中將,戰隊司令細谷資氏海軍少將)[30]。開戰初期第三艦隊仍然由大本營直轄,3月2日開始轉至聯合艦隊麾下[30]。第三艦隊轄下均為步履蹣跚的老艦,因此在戰爭中只擔任輔助任務。隨着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在齊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的率領下一路北上逐漸逼近,日本海軍開始儘可能地調集艦艇,第三艦隊也加入到了作戰序列之中[31],準備着即將到來的決戰。不過5月27-28日的對馬海峽海戰中,第7戰隊並沒有重要戰績。
1906年5月25日,日本海軍將筑紫從軍艦中除籍[32],並轉為雜役船。
1911年12月21日,日本海軍將筑紫作廢棄處理。1912年出售。
歷任艦長
[編輯]下表系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將官履歴》,以及《官報》進行整理。
- 松村正命 海軍少佐:1883年8月16日 - 1886年5月28日
- 野村貞 海軍中佐:1886年5月28日 - 12月28日
- 尾形惟善 海軍大佐:1886年12月28日 - 1889年4月17日
- (暫代)森又七郎 海軍少佐:1889年4月17日 - 8月29日
- 森又七郎 海軍大佐:1889年8月29日 - 1890年5月13日
- (暫代)窪田祐章 海軍少佐:1890年5月13日 - 9月17日
- 窪田祐章 海軍大佐:1890年9月17日 - 1892年12月5日
- (暫代)三善克己 海軍少佐:1892年12月5日 - 12月21日
- 三善克己 海軍大佐:1892年12月21日 - 1895年5月11日
- 井上良智 海軍大佐:1895年5月11日 - 5月25日
- 向山慎吉 海軍大佐:1895年5月25日 - 9月28日
- 石井豬太郎 海軍大佐:1896年5月19日 -
- 大井上久麿 海軍中佐:1897年12月1日 - 1898年10月1日
- 加藤友三郎 海軍中佐:1898年10月1日 - 1899年6月17日
- 斎藤孝至 海軍中佐:1899年7月25日 - 9月2日
- 松枝新一 海軍中佐:1899年11月20日 - 1901年8月30日
- 橫尾純正 海軍中佐:1901年8月30日 - 1902年3月13日
- 黒水公三郎 海軍中佐:1902年4月11日 - 1903年4月12日
- 西山保吉 海軍中佐:1904年1月14日 - 1905年3月15日
- 土山哲三 海軍中佐:1905年3月15日 - 12月12日
- 上村経吉 海軍中佐:1906年1月25日 - 5月10日
同級艦
[編輯]注釋
[編輯]- ^ 1.0 1.1 1.2 1.3 1.4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第29コマ(原本30頁)
按,原名一欄所述「デオジュース」應為有誤。 - ^ Richard N.J. Wright, p.47; Conway's, p.411
按,有些資料會錯誤地將本艦設計者寫成愛德華·詹姆斯·里德,如Conway's, p.233. - ^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志,p. 36
按,不過後來同一家英方公司由時任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牽線,還是成功向中方出售了本級的後兩艘軍艦,此即北洋海軍的超勇、揚威兩艦。 - ^ 4.0 4.1 4.2 陳悅,甲午海戰,根據p. 506「與超勇級相同」,應使用p. 494;
-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41番 原本43頁 明治初年艦船製造購入其ノ他 獨逸ヨリ軍艦二隻ノ購入方廃約シ英國ヨリ購入ノ件 明治十六年五月一日(海軍卿ヨリ太政大臣宛)
-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197番 原本354頁『◎軍艦武蔵及筑紫命名ノ件 明治十六年三月一日(丙二六))』
-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49番『◎軍艦種別ノ件 明治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達三〇四) 橫須賀鎮守府所管軍艦浪速、扶桑、高雄、武藏、八重山、橋立、筑波、愛宕、天城ヲ第一種ト定メラレ水雷艇小高、第一水雷艇、第二水雷艇、第三水雷艇、第四水雷艇ヲ第二種ト定メラレ軍艦龍驤、迅鯨、淺間、干珠ヲ第三種ト定メラレ呉鎮守府所管軍艦金剛、比叡、大和、筑紫、摩耶、赤城、嚴島、千代田、天龍、鳳翔ヲ第一種ト定メラレ軍艦館山、石川ヲ第三種ト定メラレ佐世保鎮守府所管軍艦高千穂、葛城、磐城、松島、千鳥、大島、秋津洲、日進、海門、鳥海ヲ第一種ト定メラレ軍艦春日、満珠ヲ第三種ト定メラル』
- ^ #日清戦史1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1巻,p. 121
- ^ 9.0 9.1 #日清戦史1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1巻,p. 123
- ^ #日清戦史1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1巻,p. 124
- ^ #明治の海軍物語原本120-121頁
- ^ 見一系列聯合艦隊出征報告,不再贅述。
- ^ #日清戦史2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2巻,pp. 236-237
- ^ 14.0 14.1 14.2 14.3 #出征7連合艦隊出征報告(日清戦爭)第1回~15回上 旗連第45號 連合艦隊出征第7回報告 0758
- ^ 陳悅,甲午海戰,p. 64
按,根據陳悅的敘述,經遠級兩艘經遠、來遠當天均已隨丁汝昌出港,港內只有揚威以及三艘蚊子船(即鎮東級炮艦),與日方戰史所云港內還有「一艘來遠型」相矛盾,存疑。 - ^ #日清戦史2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2巻,p. 241
- ^ #日清戦史2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2巻,p. 242
- ^ #日清戦史2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2巻,p. 243
- ^ 陳悅,甲午海戰,p. 274
- ^ #日清戦史3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3巻,p. 205
- ^ #出征19従明治27年6月至明治27年10月 「秘密 日清朝事件 諸情報綴1」 連合艦隊出征第19回報告 0622
- ^ 陳悅,甲午海戰,p. 275
按,陳悅所稱北洋艦隊26日方才出動疑為有誤,因為根據日方行動報告#出征19浪速、秋津洲兩艦於25日已抵達威海衛附近,不久北洋艦隊即拔錨起航。兩艘日艦退避後於25日晚返回聯合艦隊臨時泊地,26日伊東即率隊迎擊。 - ^ #出征19従明治27年6月至明治27年10月 「秘密 日清朝事件 諸情報綴1」 連合艦隊出征第19回報告 0632
- ^ 24.0 24.1 24.2 #日清戦史3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3巻,p. 207
- ^ #出征19従明治27年6月至明治27年10月 「秘密 日清朝事件 諸情報綴1」 連合艦隊出征第19回報告 0636
- ^ #明治の海軍物語原本162頁
- ^ 27.0 27.1 27.2 #日清戦史3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3巻,pp. 212-213
- ^ 28.0 28.1 #日清戦史3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3巻,p. 214
-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49番 原本61頁 明治三十二年十月十八日(達一七八) 明治三十一年達第三十五號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表中別紙ノ通追加ス (略)砲艦 一等 筑紫 平遠(略)
- ^ 30.0 30.1 查攸吟,日俄戰爭,p. 117
- ^ 查攸吟,日俄戰爭,p. 368
-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59番 原本61頁『明治三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達七四)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軍艦ノ欄內「筑紫」ヲ削除ス』
參考文獻
[編輯]- Wright, Richard N.J.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London: Chatham Publishing. 2001. ISBN 1-86176-144-9.
- Chesneau, Roger and Eugene M. Kolesnik (editors).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reprinted 2002. ISBN 0-85177-133-5.
- Jentsura, Hansgeorg. Warship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69–1945.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6. ISBN 0-87021-893-X.
- 日本巡洋艦史(『世界の艦船』2012年1月號増刊、海人社)
- 福井靜夫. 日本巡洋艦物語 福井静夫著作集/第四巻-軍艦七十五年回想記. 光人社. 1992年10月. ISBN 4-7698-0610-8.
- 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國立國會図書館
- 海軍文庫. 大日本帝国軍艦帖. 共益商社書店. 1894年10月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8).
- 海軍有終會編. 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 海軍有終會. 1935年11月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 海軍大臣官房. 海軍軍備沿革. 海軍大臣官房. 1922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 海軍大臣官房. 海軍制度沿革. 巻4(1939年印刷). 海軍大臣官房. 1939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 海軍大臣官房. 海軍制度沿革. 巻8(1940年印刷). 海軍大臣官房. 1940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 海軍大臣官房. 海軍制度沿革. 巻11(1940年印刷). 海軍大臣官房. 1940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5).
- 參謀本部. 第1巻. 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三友社. 1900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 參謀本部. 第2巻. 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三友社. 1900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 參謀本部. 第3巻. 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三友社. 1904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 中島武. 明治の海軍物語. 三友社. 1938年11月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公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 旗連第40号 連合艦隊出征第6回報告. Ref.C06060133500.
- 連合艦隊出征第19回報告. Ref.C06060149400.
- 旗連第45号 連合艦隊出征第7回報告. Ref.C14120001700.
- 旗連第75号 連合艦隊出征第8回報告. Ref.C14120001800.
- 旗連第77号 連合艦隊出征第9回報告(1). Ref.C14120001900.
- 旗連第77号 連合艦隊出征第9回報告(2). Ref.C14120002000.
- 旗連第84号 連合艦隊出征第10回報告. Ref.C14120002200.
- 旗連第93号 連合艦隊出征第11回報告. Ref.C14120002300.
- 旗連第101号 連合艦隊出征第12回報告. Ref.C14120002400.
- 旗連第123号 連合艦隊出征第13回報告. Ref.C14120002500.
- 旗連号外の2 連合艦隊出征第14回報告. Ref.C14120002600.
- 陳悅. 甲午海战.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4年8月. ISBN 978-7-5086-4563-6.
- 陳悅. 北洋海军舰船志.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5年1月. ISBN 978-7-5474-1387-6.
- 查攸吟. 日俄战争:开战背景及海战始末.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2. ISBN 978-7-307-10167-8.
相關條目
[編輯]- 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
- 筑紫號測量船,舊日本海軍的第二艘同名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