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二打擊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打擊率(英語:Secondary average),簡稱SecA,是一項由美國棒球作家暨統計學家比爾·詹姆斯所發明的賽伯計量學數據。該數據可以彌補打擊率無法計算到的本壘板紀律(保送)、力量(長打)和速度(盜壘成功數),這也讓第二打擊率比起打擊率,可以更準確地看出一名打者的綜合打擊實力。

公式

[編輯]

第二打擊率的公式如下:

術語解釋:

  • BB=保送
  • TB=壘打數
  • H=安打
  • SB=盜壘成功
  • CS=盜壘失敗
  • AB=打數

將結果四捨五入到千位數,就會是球員的第二打擊率。

與打擊率的關聯

[編輯]

雖然這兩項數據關聯性有限,但還是可以做為與打擊率之間的比較參考點。

如果一名球員的第二打擊率很高,即便打擊率低,仍然顯示他是一名有價值的打者。[1]而第二打擊率低不代表打擊能力較差,像鈴木一朗的第二打擊率就很低,但他主要是靠著精準擊球來展現他的打擊實力。[2]下表是2013年球季在打擊率和第二打擊率數據都領先聯盟的球員列表:

打擊率 第二打擊率
1. 米格爾·卡布瑞拉 (.348) 1. 克里斯·戴維斯 (.476)
2. 麥克·卡戴爾 (.331) 2. 麥可·楚奧特 (.465)
3. 喬·莫爾 (.324) 3. 米格爾·卡布瑞拉 (.456)
4. 麥可·楚奧特 (.323) 4. 埃德溫·恩卡納西翁 (.428)
5. 克里斯·強森英語Chris Johnson (baseball) (.321) 5. 保羅·高施密特 (.427)
6(t). 弗萊迪·弗里曼 (.319) 6. 喬伊·沃托 (.423)
6(t). 雅迪爾·莫里納 (.319) 7. 大衛·歐提茲 (.409)
8(t). 傑森·沃斯 (.318) 8. 賈恩卡洛·斯坦頓 (.407)
8(t). 麥特·卡本特 (.318) 9. 荷西·包提斯塔 (.403)
10. 安德魯·麥卡琴 (.317) 10. 秋信守 (.390)[3]

球員評估

[編輯]

第二打擊率可以把打擊率未納入的力量、本壘板紀律與速度計算在內。[4]

該數據主要是評估球員的貢獻,打平均擊球數沒有關係。1990年,比爾·詹姆斯認為艾瑞克·戴維斯是生涯打擊率低於2成75的打者中,最有攻擊能力的打者。艾瑞克的生涯打擊率為2成69,但是第二打擊率卻高達5成04,遠遠高於當時所有現役球員。

亞當·鄧恩也是一個經典的例子。[2][5]他的生涯打擊率僅有2成37,但是第二打擊率高達4成56,名列史上第12名。這得歸功於他的高保送率和強勁的擊球力量。

參考資料

[編輯]
  1. ^ James, Bill. The Baseball Book 1990. New York: Villard Books, 1990.
  2. ^ 2.0 2.1 Grochowski, John. "Baseball by the Numbers: Adam Dunn Shows His Value in Secondary Average." Chicago Sun-Times. Sun-Times Media, LLC, 20 Aug. 2012. Web. 11 Nov. 2013.
  3. ^ "MLB Player Batting Stats-20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SPN. ESPN Internet Ventures, n.d. Web. 11 Nov. 2013.
  4. ^ Gray, Scott. The Mind of Bill James: How a Complete Outsider Changed Baseball. New York: Doubleday, 2006. Print.
  5. ^ "Adam Dun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aseball-Reference.com. Sports Reference LLC, n.d. Web. 11 Nov.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