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的歷史

電話的歷史以編年的形式介紹了電話從發明到當前的歷史。
電話的發明
[編輯]誰是電話的發明人長期存在爭議,大量的專利權的訴訟並沒有能澄清這個問題,Charles Bourseul、Innocenzo Manzetti、安東尼奧·穆齊、約翰·菲利普·雷斯、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Elisha Gray都被認為對此有貢獻, 然而,貝爾和愛迪生的專利在商業上具有決定性,因為他們主導了電話技術並得到了美國法院判決的支持。
-
安東尼奧·穆齊,1854年創建了類似電話的設備
-
Johann Philipp Reis,1860年創建了雷斯電話原型。
-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1876年被授予電話發明美國專利。
-
Elisha Gray,1876年在美國設計了使用水麥克風的電話。
-
Tivadar Puskás,1876年提出關於電話交換機的建議。
-
愛迪生,發明了可以產生更強信號的碳精送話器。
現代電話是許多人共同工作的結果。[1]不過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是第一個擁有電話專利的人。貝爾通常被認為是第一個實用電話的發明者。不過在德國,Johann Philipp Reis被視為一個電話的先鋒,只是他沒有製作出成功的設備。同時,意大利裔美國發明家和商人安東尼奧·穆齊也因其對電話的貢獻而得到美國眾議院的認可。[2]
Elisha Gray和貝爾在二人是分別獨立地發明了電話還是貝爾從Elisha Gray竊取了發明存在爭議。
美國眾議院在2002年6月15日269號決議確認了安東尼奧·穆齊在電話發明中的貢獻,但加拿大眾議院幾天後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
早期發展
[編輯]



- 1844年: Innocenzo Manzetti首次提出「可以說話的電報」設想。
- 1854年: Charles Bourseul寫下電話的原理。
- 1854年: 安東尼奧·穆齊在紐約展示了語音操作的電子設備(設備類型不明)。
- 1861年: Philipp Reis建造了第一個傳送語音的電話。
- 1871年12月28日: 安東尼奧·穆齊在美國提出「聲音電報」設備的專利權(非正式)申請。[3]
- 1872年: Elisha Gray建立西部電子製造公司。
- 1875年7月1日: 貝爾使用雙向電話來傳送類似語音但並非清晰語音的聲音,送話器和受話器是相同的電磁器件。
- 1875年: 愛迪生試驗聲頻電報,11月製作了電力接收器,但沒有進一步發展。
- 1875: 電話交換機的發明者匈牙利人Tivadar Puskas抵達美國。
- 1875年4月6日: 貝爾的161,739號美國專利「電子電報的發送器和接收器」得到批准。
- 1876年1月20日: 貝爾簽署、公證了他的電話專利權申請。
- 1876年2月11日: Elisha Gray設計了用於電話的液體傳送器但並沒有製做一台。
- 1876年3月7日: 貝爾的174,465號美國專利被批准。
- 1876年3月10日: 貝爾使用液體送話器和電磁受話器發送一句話: "Mr. Watson, come here! I want to see you!(華生先生,來這裡!我要見你!)" 。
- 1877年1月30日: 貝爾的186,787號美國專利被批准,內容是一個使用永久磁鐵、鐵質振膜和呼叫鈴的電磁電話。
- 1877年4月27日:愛迪生申請關於碳送話器的專利,專利在15年後才得到批准。
- 1877年10月6日:科學美國人雜誌出版了貝爾的發明(那時電話還沒有振鈴)。
- 1877年11月12日:第一個商業電話公司在柏林附近的Friedrichsberg 開始電話業務,使用的是西門子建設的電話設備。[4]
- 1877年: 在波士頓成立第一個試驗電話交換機以及第一個電話局[5]。
- 1877年: 第一個長途電話線。
- 1877年:Emile Berliner發明第一個電話送話器。
- 1878年1月28日:美國第一個商用電話交換局在康涅狄格州紐黑文投入運營。
- 1878年6月15:第一個商用長途電話線路投入運營,連接馬薩諸塞州的斯普林菲爾德和霍利奧克。[6]
- 1879年:愛迪生製成炭精送話器,使送話效果顯著提高。
20世紀的發展
[編輯]

到1904年美國有300萬電話靠人工電話交換連接。[7] 到2014年,美國的電話密度在世界領先,超過瑞典、新西蘭、瑞士和挪威的兩倍。[8]
1915年:美國第一個東西兩岸長途電話開通儀式舉行,兩端分別是在紐約的貝爾和在舊金山的他的前助手Thomas Augustus Watson。
在20世紀初,應用最普遍、使用時間最長的電話類型開始引入,包括貝爾102型電話。它的碳顆粒送話器和電磁受話器組合在一個塑料手柄中,在不使用時被放置在底座的支架中。 受話器與線路直接連接,而送話器是感應耦合的,其中能量由本地電池供電。 耦合線圈、電池和振鈴器與桌面裝置分開放置。 底座中的旋轉撥盤通過反覆但非常短暫地斷開線路電流來中斷線路電流1到10次,當手柄放在支架上時,開關永久地斷開線路和送話器電池。[9]
從30年代開始,電話的底座把振鈴器和感應線圈也覆蓋進去,不再需要單獨的振鈴盒。同時中心機房的集中供電也取代了每戶的單獨電池供電。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電話機自身的變化很小,直到60年代按鍵取代了撥盤。
21世紀的發展
[編輯]VoIP電話迅速發展,大量取代傳統電話。

1877年12月24日:英國電報工程師畢曉普(James Draper Bishop)選擇浦江飯店(Astor House,原名禮查飯店)與虹口消防站,利用兩地之間的電報線進行了電話通話測試,效果非常理想。
1878年1月:中國輪船招商局(C.M.S.N)連接金利源碼頭和漢口路倉庫之間(大約3英里)的第一條商用單線雙向磁石式對講電話開通,成為遠東第一條投入商業應用的電話線路。
1881年11月:丹麥大北電報公司(Great Northen Telegraph Co. Ltd.)在外灘7號設電話交換所,經營電話業務,這是上海第一個經營性的電話交換所。截止次年2月21日,開通上海租界用戶25家,每戶話機年租費150元,並裝有一部公用電話。
1882年4月:英商上海電話互助協會(Mutual Telephone Exchange Association of Shanghai)在九江路2號設立電話交換所,與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展開競爭,每部電話年租費100元,擁有用戶30多家。
1883年:英商中國東洋德律風公司(China and Japan Telephone Co.)接盤丹麥大北和電話互助會所辦的電話交換所,經營電話業務。公司先設在外灘7號,後遷四川路14號。次年初夏,該公司第一個電話交換所在九江路2號開張,完成併網統一,採用兩套愛立信公司生產的單線複式磁石交換機(單線,即大地迴路)。1900年4月1日宣告停業,設備全部拆除,時有磁石式電話交換所一個,員工10人,用戶360戶,設備採用愛立信公司生產的複式磁石交換機,全部採用大地迴路。
1899年:督辦鐵路大臣、大理寺少卿盛宣懷奏,電報公司擬添設德律風,杜外人覬覦之謀,保電局已就之利。允之。自是京師、天津、上海、奉天、福州、廣州、江寧、漢口、長沙、太原皆設之。
1900年8月1日:英商華洋德律風公司(Shanghai Mutual Telephone Co.)正式對外營業,編印發行了中國電信史上第一張《用戶號碼表》,刊登戶名和號碼93個。
1906年4月27日:禮部尚書戴鴻慈和閩浙總督端方率中國代表團參觀瑞典LM愛立信公司總部。同年11月6日,清政府推行官制改革,諭令設立郵傳部,管理全國輪船、鐵路、郵遞和電信四政。1907年10月至11月,由郵傳部撥款3萬銀元籌建的上海電話局,在南市東門外新碼頭裡街建成開業。
1908年夏: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上海交通大學)唐文治校長設立電機專科,定為三年畢業,請美國人謝爾屯(S. R. Sheldon)為科長,開中國學校電機學教育之先河。
1910年5月15日:英商華洋德律風公司新的中央交換局房(江西路24-A號基地)正式開通,安裝了C. B. Multiple Switchboard復接共電式交換機,系統容量可達1萬線,安裝了51個座席,成為遠東地區最先進的電話系統。這標誌着上海電話技術進入「共電式」混合組網階段。
1911年: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上海交通大學)在電機專科第三年第二學期課程中設置了「電話學」。1921年7月交通大學完成改組工作,分為北京、上海、唐山三校,其中,滬校設立電機、機械二科,電機科四年級專業設置為電力工程、有線電報電話和無線電報電話。
1924年3月29日:英商華洋德律風公司東區局安裝的1000線「愛立信制」(LME 500-point system)自動電話交換機投入使用,這標誌着上海電話技術進入「自動式」混合組網階段。
1926年2月1日,上海電話局和英商華洋德律風公司簽訂《通話合同》後,上海地區華界和租界電話開始互通。同年5月10日,上海電話局在總局內設長途台,開通吳淞、蘇州、無錫三地長途電話電路。1928年3月9日上海電話局為便於把滬寧長途電話接通租界,把原設在南市電話局的長途台移至閘北分局。
1927年11月:英商華洋德律風公司江西路中央電話交換所第一批美商西方電氣公司生產的7A1型24V旋轉制自動交換機5000門開通。這標誌着上海電話技術進入「旋轉式」(Rotary)混合組網階段。1929年中央電話交換所完成擴容工程,總容量達到1萬門。
1930年8月5日:英商華洋德律風與美商上海電話公司(Shanghai Telephone Co.,由ITT公司組建)簽署資產轉讓協議,並分別與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當局簽訂為期40年的電話專營合約,開始正式經營租界內電話,公司設在江西中路232號,首任總經理鮑德(C. W. Porter)。
參考資料
[編輯]- ^ Lewis Coe (1995), "The Telephone and Its Several Inventors"
- ^ H.Res.269 - Expressing the sense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o honor the life and achievements of 19th-century Italian-American inventor Antonio Meucci, and his work in the invention of the telephone. 107th Congress (2001-2002).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2014-02-07].
- ^ Antonio Meucci - Questions and Answers. Chezbasilio.org. [2012-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6).
- ^ 120 Year Telephone aniversary. cdrtools.sourceforge.net. [2019-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3).
- ^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 ^ Southern New England Telephone Company: The First Fifty Years, 1878-1928. Thomas J. Dodd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9).
- ^ AT&T: History: Origins. Corp.att.com. [2012-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0).
- ^ Leaders in the early spread of telephone service. Purplemotes.net. 2010-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 ^ 存档副本. [2019-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6).
- ^ 於峰. 上海租界电话史,1877-1943. Singapore: Universal Publishing House PTE. Limited. 2024: 418–435. ISBN 978-981-5253-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