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牡丹江邊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牡丹江邊牆,唐代渤海國遼國金國等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修建的用於軍事防禦的邊牆,牡丹江邊牆現存三段不連續的邊牆,分別為愛民區牡丹江段邊牆、寧安市江東段邊牆、寧安市鏡泊湖段邊牆,三段邊牆均呈東南—西北走向,全長約66千米[1]。2006年5月25日,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牡丹江段邊牆、寧安市江東段邊牆、寧安市鏡泊湖段邊牆合併命名為「牡丹江邊牆」,並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結構

[編輯]

牡丹江邊牆,由就地取土採石修築,兩端多為土築牆,中部多為石築牆。其中土牆多築在土層較厚的山梁上和狹窄的溝谷中。土牆內側,多築有距離不等的圓形土坑和石壁圓坑,可能是駐兵使用的生活設施,土坑為住房,石坑為蓄水池。邊牆的中部石牆則是用自然石塊和人工劈鑿石塊,用干插石的方法砌築,石塊砌成平整的石牆,其上可以行人巡守。牆體還修建有射洞[2]

歷史

[編輯]

牡丹江邊牆,在中國的史籍中沒有記載,僅有俄國學者鮑諾索夫於1932年寫的《北滿考古史》(未刊稿)一文中提到過「在牡丹江北發現了東邊牆」。學術界推測牡丹江邊牆為渤海國為抵禦黑水靺鞨南侵而修建,至東夏國時期仍被用於抵禦蒙古大軍[2][1]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牡丹江边墙.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 2020-05-25. 
  2. ^ 2.0 2.1 数字方志_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_黑龙江史志网. www.hljszw.org.cn. [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