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堡
外觀
海山堡,是台灣北部一處在清治、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海山」源自荷治時稱此地為「Gaijsan」[註 1]。清治時1713年首度有漢人請墾此地,土地大抵是漢人向桃園的龜崙社承墾,後來發展為莊成為海山莊,在清康熙中葉至乾隆中葉海山莊係指今新北市樹林、三峽、鶯歌三區及新莊區之桕子林、西盛一帶。至乾隆中葉原海山莊已分為海山、彭厝、石頭溪、隆恩等十莊。至乾隆30年代(1760年代),海山已由莊名升為堡名。至嘉慶、道光年間,海山堡共轄有十七莊,係指樹林、三峽、鶯歌、大溪四個地區。
日治時1920年7月,廢海山堡,與擺接堡合併設海山郡,海山變為郡名,管轄三峽、鶯歌、板橋及中和五街庄,即今三峽、鶯歌、樹林、土城、板橋、中和及永和等地。1945年(民國34年)12月11日設區廢郡,仍置海山區,管轄板橋、鶯歌、三峽、土城及中和五鄉鎮。1947年(民國36年)2月4日裁撤海山區。[3]。後來的海山高中、海山國中、海山高工(後更名為新北高工)、捷運海山站均以此命名紀念。
海山堡西南邊為桃澗堡,北邊為八里坌堡、興直堡,東邊為擺接堡、文山堡,南邊為蕃地[4]。
管轄街庄
[編輯]海山堡共轄51個街庄[5]:
- 今鶯歌區境內:橋仔頭莊、二甲九莊、尖山莊、大湖莊、鶯歌石莊、南靖厝莊、阿南坑莊
- 今樹林區境內:石灰坑莊、崙仔莊、山仔腳莊、陂內坑莊、獇仔藔莊、三角埔莊、圳岸腳莊、潭底莊、彭福莊、三塊厝莊、石頭溪莊、桃仔腳莊、溪墘厝莊、樟樹窟莊
- 今土城區境內:沛舍坡莊
- 今三峽區境內:麥仔園莊、隆恩埔莊、劉厝埔莊、公館後庄、三角湧莊、八張莊、礁溪莊、十三添莊、蔴園莊、中埔莊、鳶山莊、福德坑莊、大埔莊、山員潭仔莊、茅埔莊、成福莊、橫溪莊、挖仔莊
- 今大溪區境內:新溪洲莊、舊溪洲莊、內柵莊、田心仔莊、大嵙崁街、月眉莊、石墩莊、烏塗窟莊、三層莊、缺仔莊、中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