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比藏瓦勒戰役 (1871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比藏瓦勒戰役
普法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871年1月19日
地點
法國巴黎呂埃-馬爾邁松的比藏瓦勒、加爾什聖克盧一帶
結果 德軍勝利
參戰方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 法蘭西第二帝國 國防政府
指揮官與領導者
德意志帝國 腓特烈·威廉皇儲 法蘭西第二帝國 路易·朱爾·特羅胥
兵力
23,000
20門大炮
83,000
傷亡與損失
約700人傷亡 約4,000人傷亡

比藏瓦勒戰役 (法語:Bataille de Buzenval),也稱第二次比藏瓦勒戰役,是1871年1月19日普法戰爭期間,也是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加冕德意志皇帝的第二天,法國被圍困在巴黎的部隊企圖向凡爾賽方向撤退,在呂埃-馬爾邁松的比藏瓦勒[註 1]加爾什聖克盧地區,試圖襲破德軍包圍的一場戰役[1]

背景

[編輯]

自1870年9月19日以來,法國首都巴黎北德意志聯邦及其同盟國的軍隊圍困。巴黎國防政府隨着組織由多達12萬名士兵和33萬名國民自衛軍士兵組成巴黎國防軍,以抵抗普軍的侵略。

1870年10月21日,巴黎法軍在呂埃-馬爾邁松的比藏瓦勒發起第一場突圍的行動,以打開通往凡爾賽的出口,但最終被普魯士軍隊擊退,法軍之後退回巴黎。

在針對德軍部隊在庫爾米耶爾戰役失敗之後,促使了巴黎的法國國防政府計劃對普軍的圍城部隊展開「大規模的攻勢」。法國的反攻行動也導致了1871年1月戰爭的轉折;法軍對北部和西部的普軍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以震驚圍困巴黎的德軍部隊。同時,新組建的東方軍團向東部解放被圍攻的貝爾福並切斷攻城部隊的補給線。

1870年11月29日,巴黎法軍在尚皮尼戰役與德軍進行激烈的戰鬥,希望能接應上從南邊過來解圍的盧瓦爾軍團。但盧瓦爾軍團在第二次奧爾良戰役中失去了奧爾良這個拯救巴黎的重要基地,巴黎法軍最終在12月4日倉皇越過馬恩河撤退。

自從巴黎在1870年9月推翻法國第二帝國政權,試圖建立第三共和國政權失敗之後,加劇了國防政府內支持和平談判的主和派和占國民自衛軍多數的主戰派之間的分歧。巴黎軍政長官兼臨時國防政府主席路易·朱爾·特羅胥在一個政治分歧的背景下,企圖發動一次突圍行動,以穩定巴黎內的主戰派[2]

戰役過程

[編輯]

法國陸軍分為三個縱隊,分別由法國正規軍,流動警衛隊和國民自衛軍組成,也是巴黎被圍困後,法國第一次在重要行動中使用國民自衛軍。巴黎法軍分成3支縱隊向西南方向的發起進攻,攻擊了德國在加爾什聖克盧的蒙特勒圖(Montretout)和比藏瓦勒(Buzenval)的陣地[1]

開戰

[編輯]

1871年1月19日,戰鬥從早上六點半開始,由於天氣起霧或通信錯誤,法軍的三支部隊之間的合作存在重大問題。在約瑟夫·維諾伊的命令下,左翼法軍縱隊圍繞着蒙特雷托城堡進行了一場長時間而激烈的戰鬥,最終於上午11點才占領城堡,約60名德軍被俘虜。然後,法軍炮兵向普魯士人占領的加爾什陣地射擊。下午三點左右,在普魯士部隊的猛烈攻擊下,約瑟夫·維諾伊的左翼縱隊步履蹣跚,法軍掉失了蒙特雷托城堡後,與德軍更換了三次城堡的控制權。法軍重新站穩陣腳後,繼續進攻德軍,但到了晚上,德軍依然保持着強大的抵抗,最終成功擊退了進攻的法軍。

在中央,在凱瑞·德·貝勒梅爾將軍的命令下,法軍成功占據了比藏瓦勒和附近兩個戰略地區。當法軍到達Bergerie高原後,法軍停止了行動,以維持其占領的陣地,直到獲得支援為止。大約四點鐘後,德軍發起強大的進攻,使法軍被迫離開其占領陣地,到了夜幕降臨時,普軍又重新占領回整個比藏瓦勒地區。

在右翼,在奧古斯特·亞歷山大·杜克羅特率領的法軍縱隊的行動遲到了2個小時,因此不再能夠果斷地介入戰鬥。在塞納河上,法軍遭到另一側德軍的強大炮火所炮轟,法軍隨着與德軍在蒙瓦萊里城堡英語Fort Mont-Valérien內進行了激戰。儘管法國部隊和國民自衛軍發動了幾次襲擊,但杜克羅特仍未能攻下目的地。

下午七點開始,法軍宣布撤退,以保護巴黎的大本營。在聖克盧的蒙特勒圖特地區,法軍能夠成功地抵禦德國的反擊,並維持更長的時間,但為了避免被德軍封鎖,使法軍不得不在1月20日上午撤離[3]

結果

[編輯]

法國在此最後戰役中失敗後,已經不再有辦法可以解放巴黎。法國試圖收回被德軍占領的國土而進行的一系列努力也宣告失敗;法軍自北部的聖康坦戰役、西部的勒芒戰役和東部的埃里庫爾戰役的進攻全部失敗後,對法國民眾和軍隊都產生了嚴重的士氣低落。

1月20日上午,路易·朱爾·特羅胥向國防政府致信,表示他正在主持一項建議,商定為期兩天的停戰協定,以移走傷者。停戰協定於1月26日簽署為投降協定。同時,在21日晚上,路易·朱爾·特羅胥負上失敗的責任,將巴黎的指揮權交給了約瑟夫·維諾伊,後者在十天後就投降進行談判。反對停戰的國民自衛軍成員於1月22日企圖發動起義。

1月27日,巴黎奧特爾市長亨利·馬丁在發表致詞時,呼籲民眾堅決反對德意志帝國以任何儀式宣布對他們的城市的占領。但第三共和國卻對此公開批評他「過份」,促使了成立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法語Comité central de la Garde nationale,這是一支與第三共和國對立的政治力量。國民自衛軍隨後加入埃米爾·維克托·杜瓦爾法語Émile-Victor Duval巴黎公社的指揮下[4]

損失

[編輯]
紀念碑在Père-Lachaise公墓,以紀念1871年1月19日在比藏瓦勒戰役中陣亡的塞納河國民自衛軍。

法國在這場戰役中投入了90,000人。除正規軍外,還特別投入國民自衛軍的單位,即自願保衛巴黎的普通公民。國民自衛軍的組成占總人數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事,志願者之中也有科學家和藝術家在這場戰鬥中陣亡,其中著名人物包括:

  • 菲利普·孔奎·德·蒙布里森中校 (Philippe Conquéré de Montbrison),流動警衛隊指揮官。
  • 科里奧利·代斯皮努斯侯爵(Marquis Coriolis d'Espinouse)。
亨利·勒尼奧頭像

甚至還有一首歌叫《 La tombe de Regnault》以記念這場戰役。數年後,亨利·勒尼奧的頭像被放置在為紀念戰鬥而建的一座古蹟上。

相關戰役

[編輯]

備註

[編輯]
  1. ^ 位於巴黎比藏瓦勒站附近一帶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Museum, Stiftung Deutsches Historisches. Gerade auf LeMO gesehen: LeMO Kapitel: Kaiserreich. www.dhm.de. [2020-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5) (德語). 
  2. ^ retro|bib - Seite aus Meyers Konversationslexikon: Valerianus - Vales. www.retrobibliothek.de. [2020-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2). 
  3. ^ Wayback Machine. web.archive.org. 2008-12-05 [2020-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5. 
  4. ^ Leaders and Battles: Buzenval ,. web.archive.org. 2005-11-16 [2020-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