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澣
外觀
李澣(?—962年),又作李瀚,五代十國、遼代文學家。字日新。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李濤的弟弟。
生平
[編輯]李澣年幼時聰敏,有逸才,仰慕初唐四傑的文章。每作文章,筆不停輟,之後他與其兄李濤同仕後唐。長興初年,吳越王錢鏐卒,唐明宗詔兵部侍郎楊凝式撰神道碑,令李澣代草。後唐長興四年(933年)中進士,官至校書郎、集賢院學士。後晉時,為中書舍人、禮部郎中、知制誥。契丹(遼)占據汴京,遼太宗入開封,後晉亡,李澣與徐台符被俘,與高勳等十餘人羈留遼朝南京(今北京)[1]。
遼世宗即位,李澣抵達上京,授翰林學士、宣政殿學士。遼穆宗即位,李澣為工部侍郎。李澣一直想南歸,應歷二年(952年,後周廣順二年)李澣曾向後周太祖郭威秘密通報遼國形勢。他企圖自遼國逃走,托求醫去南京,計劃南奔後周,行至涿州被逮捕。自縊,不死。被押送上京途中,投潢河(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自殺,被樞密使高勛援救得不死,因而被嚴加防範。被囚禁於奉國寺長達六年。穆宗欲建太宗功德碑,高勛推薦李澣秉筆。所撰碑文甚合穆宗之意。穆宗大悅,釋囚,拜禮部尚書,宣政殿學士,李澣在契丹去世。《宋史·藝文志》著錄其《丁年集》十卷,是其兄李濤收其文章編成,取蘇武丁年奉使之義。《通志·卷70·藝文略》著錄其《應歷小集》十卷,以遼穆宗年號名集,皆丟失。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
[編輯]- ^ 黃惠賢主編. 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 下.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05: 200. ISBN 7-5348-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