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己
李正己(732年—781年),原名李懷玉,唐代將領,高句麗人,唐代宗賜名正己。唐朝第一任淄青平盧節度使。
簡介
[編輯]早年是表兄侯希逸的副將,駐軍於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為營州副將,力抗安祿山有功。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平盧節度使王玄志病死,王玄志之子代立,李懷玉殺玄志之子,立其姑母之子侯希逸為節度使,朝廷承認。
安史之亂後,平盧軍軍力嚴重受損,又被奚族侵略,使其無法在營州地區立足,從而渡海攻入青州(今山東益都)。[1]進入山東後,李懷玉與侯希逸重視農業與法律,使當地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
唐代宗寶應年間,以軍候從討史朝義。任兵馬使,得眾心,為侯希逸所忌,被解職,心懷怨恨。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與巫師出遊,李懷玉乘機發動兵變,侯希逸逃到長安,朝廷不能阻止,遂以懷玉為淄青平盧節度使,受賜名正己。大曆中期,李靈曜叛變,李正己乘機占領曹、濮、徐、兗、鄆等五州,加原有淄青等十州(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德、棣),共有十五州,實力最堅強。平均徭賦,政令齊一,其勢大盛,威震鄰境。授平海運陸運押新羅渤海兩蕃等使、檢校兵部尚書、御史大夫、青州刺史,晉升為檢校尙書右僕射、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司徒兼太子太保,封饒陽郡王。
大曆十年(775年),田承嗣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陽市),李正己上表討之,並聯合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燕薊節度使朱滔、河東節度使薛兼訓等八道兵馬會攻田承嗣,五月十五日,李正己部攻占德州(今山東陵縣),九月,李寶臣和李正己在棗強會兵,進圍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田承嗣見勢不妙,暗中勾結李正己,於是李正己按兵不動。河南諸道兵亦不敢進攻。是年十二月,田承嗣上表稱罪,事遂不了了之。大曆十一年(776年)田承嗣又蠢蠢欲動,出兵援救李靈曜,最後李靈曜失敗被殺,田承嗣再度上表請罪。李正己又替他說話,事遂平。次年,徙治鄆州。大曆十四年(779年),拜為司徒。唐德宗建中初年,約田悅、梁崇義、李惟岳反唐,屯守濟陰,增兵徐州以扼江、淮。迫使唐朝廷漕運改道。成為唐中期重要割據勢力之一。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納自領軍政。
注釋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書目
[編輯]前任: 郭子儀 |
唐朝司徒 779年—781年 |
繼任: 李晟 |
前任: 侯希逸 |
淄青節度使 765-781年 |
繼任: 子·李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