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新報
《昭文新報》在1873年8月8日(清同治十二年閏六月十六日)於漢口創刊(武漢市),主辦人是艾小梅。在《羊城采心實錄》失載的情況下,《昭文新報》是中國人在漢所辦的第一家報紙,也被認為是由中國人自辦的最早的一份近代化報刊。 中國現代著名新聞學家戈公振曰:「我國人自辦之日報,開其先路者,實為《昭文新報》。」 [1] 晚清思想家王韜曰:「我國民報之產生,當以同治十二年在漢口出版之《昭文新報》為最早。」 [2]
背景
[編輯]資本主義的入侵和外國人的辦報活動強烈刺激了中國人,特別是一些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他們在與外國人的交往中,逐漸認識了報紙的重要性。早在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禁煙時就設立了翻譯館,出版外文「澳門新聞報」並加以精選後編成《澳門月報》呈送給道光皇帝。太平天國後期卓越的政治家洪仁殲在他的《資政新篇》中指出了設新聞館、新聞官、「富民」集資報辦的思想,成為我國近代報刊思想的第一位奠基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辦報言論,必將付諸具體的辦報活動。這個時期,國人自辦漢文報刊的條件業已具備。[3]中國民族資本近代工業和民族資產階級,是在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產生的。與此同時,民族資本近代報刊也先後在廣州、漢口、上海等城市出現。[4]
特點
[編輯]《昭文新報》是依照當時香港、上海報紙的形式創辦起來的。活字木刻。 [5] 該報屬獨資經營。[3] 初為日報,裝訂如書冊狀用白鹿紙印刷三個月後以閱者較少而改為五日刊內容以奇聞軼事,詩文雜作為主。 [6] 《昭文新報》主要刊登趣事、詩詞類的文章,而非傳播政治。慈禧也允許其辦報,沒有對民間辦報活動進行干預。
發行
[編輯]《昭文新報》剛一出版,上海《申報》便在1873年8月13日出版的第397號第二頁(版)上刊載「漢口創設昭文新報館」這一則消息,予以熱情推介:「漢鎮創設昭文新報館,蓋亦仿香港、上海之式而作者也。今承該館郵致十六日報,得窺壓略,兼識例言,讀之不勝雀躍。查新報之設,創於泰西,所以使下情能達,時事周知也。倘能於各行省及大都會之處,遍設此館,則南北不至有風尚之殊,山澤不至有情事之隔,將來匯而存之。」 [7] 中國人在內地各城市出版的報紙很少有長命的,《昭文新報》因銷路不暢,出版不到一年便停刊。 [8] 此報現已失傳。 [9]
意義
[編輯]改良派辦報前,外國人壟斷了中國的新聞事業。《昭文新報》雖然發行時間不久,但其創刊後中國人自己辦的報刊越來越多。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形成了辦報高潮,中國人自辦的漢文報刊逐漸成為中國主要的新聞傳播工具。該報的創刊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標誌着中國近代報刊事業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