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強基計劃,全稱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2020年開展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改革工作,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生物學歷史學哲學古文字學等)拔尖的學生。截至2022年,強基計劃高校尚限於39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歷史[編輯]

2020年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文,取消自主招生,用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取而代之進行招生。[1]

錄取原則[編輯]

所有考生都要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生按照85%的高考成績和15%的校測成績的總成績排序,由高到低錄取。錄取計劃數,分省安排。有的大學只對部分省市開展「強基計劃」試點,例如,國防科技大學2020年只在湖南、山東、河南、遼寧、四川、江西和貴州等7個省份進行強基計劃的招生。[2]

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參加校測,有資格參加校測的人被稱為「入圍」,入圍方式有且只有兩種:

  1. 填報某個大學的「強基計劃」志願(只能填一個),高考成績進入計劃招生數的一定倍數內。(這個倍數,由各高校在高考前自行決定並發布。例如某學校計劃在某省強基計劃招10人,事先規定3倍,則填報該校的該省考生,按高考排名前30名有資格入圍。
  2. 破格入圍:有突出特長的考生,要求獲得五大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信息學)的國家級奧林匹克競賽獲二等獎,且高考考分超過該省一本線(批次合併省市為自招線,浙江為第一段線)。

強基計劃錄取流程[編輯]

  1. 高考前,該39所高校發布招生章程,規定入圍倍數,破格入圍標準以及校測形式(一般為筆試)。
  2. 考生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3. 考生填報強基計劃志願。只能填報一所高校。該批次位於所有普通高校招生批次的開頭。在高考後出分前,考生要確認所填報的專業以及是否服從調劑,如果成功入圍,是否參加後續考核環節。考生確認後,將無法修改專業[3]
  4. 確定入圍考生名單並公示。
  5. 按照規定組織校測,缺席校測者,直接作淘汰處理,而不是校測記零分。
  6. 把考生高考成績和校測成績,按照高考占0.85,校測占0.15的方式加權求和得到最終成績,按照這個成績對入圍考生進行排名。
  7. 名次在招生計劃數內,予以錄取,否則淘汰。
  8. 被淘汰的考生和其他考生一起,參加下一批次的招生,相互之間沒有任何區別。被錄取的考生無法放棄錄取資格。

試點學校[編輯]

截至2022年,有39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有資格進行強基計劃的招生[4]。這些學校為: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将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3). 
  2. ^ 國防科技大學. 国防科技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國防科技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報名平台. 國防科技大學. [2020-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5). 
  3. ^ 2021年“强基计划”丨北大、清华等36所试点高校启动招生 报名截至4月底. [2021-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4.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公開平台. [2020-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