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之戰
外觀
常山之戰,天寶十五載(756年)二月,唐朝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在常山(今河北正定)大敗燕軍史思明部的作戰。
李光弼以左兵馬使隨同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領朔方軍東出,擊敗安祿山大同軍使高秀岩。被郭子儀推薦,升任河東節度使。天寶十五載二月初二,李光弼率番、漢步騎萬餘人,太原弩手三千人,東出井陘,直搗常山,當時,史思明率數萬大軍攻饒陽二十餘日不克,常山兵力空虛。二月初五,李光弼率軍進至常山郡。常山城內三千團練兵倒戈,抓住守將安思文出降,李光弼隨即入城。史思明知道常山失守,立即放棄圍困饒陽,親率二萬騎兵直奔常山。第二天天沒有亮,他的前鋒部隊抵達常山城下,史思明率領大軍相繼到達,立即指揮攻城。李光弼派五千步卒從東門出戰,叛軍堵門不退。李光弼令五百弩手從城上萬箭齊發,叛軍死傷很多,被迫稍稍退兵。李光弼再派弓箭手一千人,分為四隊,輪流不斷放箭,殺傷燕軍甚重,燕軍抵擋不住,只得收軍北退。李光弼派兵五千人出城,每人持一長槍,夾滹沱河相迎,叛軍中箭者大半,只好後退。這時,李光弼聞報有叛軍五千步兵從饒陽而來,一晝夜行一百七十里,正在常山東南九門縣南面的逢壁休息。李光弼於是派步騎各二千人,偃旗息鼓,沿河潛行。抵達逢壁,叛軍正在吃飯,唐軍乘機殺去,斬殺殆盡。史思明知道後大驚失色,只好撤軍退入九門。這樣常山郡九縣,有七縣歸附唐軍,只有九門縣和藁城縣尚在燕軍手中[1]。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資治通鑑》卷217 唐紀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