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宣統帝退位詔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宣統帝退位詔書》,又稱《清室退位詔書》,是清朝隆裕太后於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頒布的詔書,昭告天下宣統帝溥儀將政權公諸全民,施行共和國體。

該詔書標誌着大清帝國統治歷史之終結,同時亦宣告在中國實行了2,132年的帝制就此結束。計自努爾哈赤後金國至溥儀退位,大清國祚長達296年;若自清太宗登基稱帝起算,則為276年;若自順治帝清兵入關起算,則為268年。

簡介

[編輯]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之後,漢地十八省大部相繼響應起義,宣布獨立,是為辛亥革命滿族大臣蔭昌鎮壓革命,但由於北洋軍袁世凱舊部,不易指揮,所以戰鬥失效。隆裕太后命蔭昌署理陸軍大臣,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剿滅革命軍,袁世凱率北洋第一軍總統官馮國璋、北洋第二軍總統官段祺瑞奉命出征,但袁世凱權衡利弊後採取麵與鞭的策略,一面出兵,一面與革命黨談判,經過南北議和,袁世凱獲得黃興保證,將由自己擔任大總統,《清室優待條件》基本達成,但清朝核心內部依然糾葛,北洋軍將領段祺瑞在袁世凱授意之下,與四十九名將官等級發了《段祺瑞等要求共和電》,又接連通電脅迫。當時溥儀年僅6歲,無行為能力,由隆裕皇太后垂簾聽政。另外,隆裕皇太后又頒布兩個相關詔書。

此詔書後由原內閣中書張朝墉收藏,與同時發布的兩個相關詔書及2月3日的授權談判詔書合稱《遜清四詔》,裱為一卷。張殞後,由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陳垣購得,1975年起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1]

有說退位詔書起草人為張謇;但究竟何人執筆起草,一直未有定論。[2]

1912年2月22日,《申報》標題為《清后頒詔遜位時之傷心語》的報道:「此次宣布共和,清諭係由前清學部次官張元奇擬稿,由徐世昌刪訂潤色,於廿五日早九鐘前清后升養心殿後,由袁世凱君進呈。清后閱未終篇已淚如雨下,隨交世續、徐世昌蓋用御寶。」[3][4]

與其他詔書不同的是,此詔書未鈐蓋具國璽效力的清朝二十五方玉璽,僅蓋用隆裕太后的「法天立道」閒章。[5][6]

詔書原文

[編輯]
宣統帝退位詔書

相關二詔原文

[編輯]

相關文獻

[編輯]

溥儀一生的退位詔書共有3道,兩道是以大清皇帝身份擬出。除了1912年第一道退位詔書外,溥儀於1917年的復辟失敗後,亦曾草擬退位詔書,但與民國政府溝通後決定不頒佈,改以內務府聲明稱「張勛率領軍隊,入宮盤踞,矯發諭旨」。

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滿洲,擊潰駐守當地的日軍,大滿洲帝國政權倒台。1945年8月17至18日午夜,大滿洲帝國皇帝溥儀於大栗子溝退位,並頒布退位詔書[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 中國國家博物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2) (中文(中國大陸)). 
  2. ^ 張耀傑. 张耀杰:是谁起草了清帝逊位诏书. 人民網,原載於《文史參考》2012年第4期(2月下). 2012年2月14日 [2012-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9) (中文(簡體)). 
  3. ^ 是谁起草了清帝逊位诏书? 集体协商的结晶-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cn. [2025-01-19]. 
  4. ^ 張耀傑. 隆裕太后 孙中山眼中的“女中尧舜”. paper.people.com.cn. 環球人物. 2012-02-16 [2025-01-19]. 
  5. ^ 左遠波. 有关宣统复辟的几个问题 (PDF). 故宮學刊. 2014. 
  6. ^ 近代·《清宣统皇帝溥仪逊位诏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flgj.cupl.edu.cn. [2025-01-19]. 
  7. ^ 賈英華. 末代皇帝的非常人生.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 69, 247. ISBN 978702008860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