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帝退位詔書
《宣統帝退位詔書》,又稱《清室退位詔書》,是清朝隆裕太后於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頒布的詔書,昭告天下宣統帝溥儀將政權公諸全民,施行共和國體。
該詔書標誌着大清帝國統治歷史之終結,同時亦宣告在中國實行了2,132年的帝制就此結束。計自努爾哈赤建後金國至溥儀退位,大清國祚長達296年;若自清太宗登基稱帝起算,則為276年;若自順治帝清兵入關起算,則為268年。
簡介
[編輯]1911年10月武昌起義之後,漢地十八省大部相繼響應起義,宣布獨立,是為辛亥革命。滿族大臣蔭昌鎮壓革命,但由於北洋軍皆袁世凱舊部,不易指揮,所以戰鬥失效。隆裕太后命蔭昌署理陸軍大臣,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剿滅革命軍,袁世凱率北洋第一軍總統官馮國璋、北洋第二軍總統官段祺瑞奉命出征,但袁世凱權衡利弊後採取麵與鞭的策略,一面出兵,一面與革命黨談判,經過南北議和,袁世凱獲得黃興保證,將由自己擔任大總統,《清室優待條件》基本達成,但清朝核心內部依然糾葛,北洋軍將領段祺瑞在袁世凱授意之下,與四十九名將官等級發了《段祺瑞等要求共和電》,又接連通電脅迫。當時溥儀年僅6歲,無行為能力,由隆裕皇太后垂簾聽政。另外,隆裕皇太后又頒布兩個相關詔書。
此詔書後由原內閣中書張朝墉收藏,與同時發布的兩個相關詔書及2月3日的授權談判詔書合稱《遜清四詔》,裱為一卷。張殞後,由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陳垣購得,1975年起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1]。
有說退位詔書起草人為張謇;但究竟何人執筆起草,一直未有定論。[2]
1912年2月22日,《申報》標題為《清后頒詔遜位時之傷心語》的報道:「此次宣布共和,清諭係由前清學部次官張元奇擬稿,由徐世昌刪訂潤色,於廿五日早九鐘前清后升養心殿後,由袁世凱君進呈。清后閱未終篇已淚如雨下,隨交世續、徐世昌蓋用御寶。」[3][4]
與其他詔書不同的是,此詔書未鈐蓋具國璽效力的清朝二十五方玉璽,僅蓋用隆裕太后的「法天立道」閒章。[5][6]
詔書原文
[編輯]“ |
奉 旨朕欽奉 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嚮,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
” |
相關二詔原文
[編輯]“ |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養人者害人。現將新定國體,無非欲先弭大亂,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數之民心,重啟無窮之戰禍,則大局決裂,殘殺相尋,必演成種族之慘痛。將至九廟震驚,兆民荼毒,後禍何忍復言。兩害相形,取其輕者。此正朝廷審時觀變,恫吾民之苦衷。凡爾京、外臣民,務當善體此意,為全局熟權利害,勿得挾虛矯之意氣,逞偏激之空言,致國與民兩受其害。著民政部、步軍統領、姜桂題、馮國璋等嚴密防範,剴切開導。俾皆曉然於朝廷應天順人,大公無私之意。至國家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內列閣、府、部、院,外建督、撫、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為一人一家而設。爾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時艱,慎供職守。應即責成各長官敦切誡勸,勿曠厥官,用副予夙昔愛撫庶民之至意。 |
” |
“ |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飭內閣與民軍商酌優待皇室各條件,以期和平解決。茲據覆奏,民軍所開優禮條件,於宗廟陵寢永遠奉祀,先皇陵制如舊妥修各節,均已一律擔承。皇帝但卸政權,不廢尊號。並議定優待皇室八條,待遇皇族四條,待遇滿、蒙、回、藏七條。覽奏尚為周至。特行宣示皇族暨滿、蒙、回、藏人等,此後務當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有厚望焉。」 |
” |
相關文獻
[編輯]溥儀一生的退位詔書共有3道,兩道是以大清皇帝身份擬出。除了1912年第一道退位詔書外,溥儀於1917年的復辟失敗後,亦曾草擬退位詔書,但與民國政府溝通後決定不頒佈,改以內務府聲明稱「張勛率領軍隊,入宮盤踞,矯發諭旨」。
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滿洲,擊潰駐守當地的日軍,大滿洲帝國政權倒台。1945年8月17至18日午夜,大滿洲帝國皇帝溥儀於大栗子溝退位,並頒布退位詔書。[7]
參考文獻
[編輯]- ^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 中國國家博物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2) (中文(中國大陸)).
- ^ 張耀傑. 张耀杰:是谁起草了清帝逊位诏书. 人民網,原載於《文史參考》2012年第4期(2月下). 2012年2月14日 [2012-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9) (中文(簡體)).
- ^ 是谁起草了清帝逊位诏书? 集体协商的结晶-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cn. [2025-01-19].
- ^ 張耀傑. 隆裕太后 孙中山眼中的“女中尧舜”. paper.people.com.cn. 環球人物. 2012-02-16 [2025-01-19].
- ^ 左遠波. 有关宣统复辟的几个问题 (PDF). 故宮學刊. 2014.
- ^ 近代·《清宣统皇帝溥仪逊位诏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flgj.cupl.edu.cn. [2025-01-19].
- ^ 賈英華. 末代皇帝的非常人生.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 69, 247. ISBN 978702008860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