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炳
外觀
宗炳(375年—443年),東晉、南朝宋隱士,表字少文,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省鎮平縣南)人。
祖父宗承,宜都太守。父親宗繇之,湘鄉令。跟隨母親師氏學習學問,師氏去世,宗炳居喪過禮。東晉荊州刺史殷仲堪、桓玄闢為主簿。舉秀才,沒有就任。劉裕討伐劉毅,領有荊州,宗炳被劉裕召為主簿,宗炳以「棲丘飲谷,三十餘年」回答,沒有出仕。宗炳入廬山,跟隨慧遠考尋文義。兄長宗臧為南平郡太守,逼宗炳回到了荊州,在江陵三湖建宅而住。劉裕召為太尉參軍,還是沒有就任。兩個哥哥早逝,家中孤兒很多,家貧難以贍養,宗炳親自耕種。劉裕多次支援宗炳,後來子弟為官,宗炳不再接受。劉裕辟召宗炳為太尉掾,宗炳依然沒有出任。
劉宋建立,徵召宗炳為太子舍人,元嘉初年,徵召為通直郎,劉劭立為皇太子,徵召為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庶子,宗炳都沒有接受。其妻羅氏去世,宗炳哀傷過度。衡陽王劉義季擔任荊州刺史,以宗炳為諮議參軍,宗炳未從。
宗炳好山水,愛遠遊,西渡巫峽,南登衡山。因病回到江陵,以年老多病自嘆,將自己遊歷的名山大川,畫成圖掛在臥室,觀道臥遊。宗炳善於彈琴,會奏古曲「金石弄」,宋文帝派遣樂師楊觀跟他學習。元嘉二十年(443年)去世。享年六十九歲。編纂文集15卷行於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