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瑪利亞瑪達肋納堂 (卡羅維發利)
外觀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2/St._Mary_Magdalene%27s_Church2_%28Karlovy_Vary%29_2009-08-08.jpg/250px-St._Mary_Magdalene%27s_Church2_%28Karlovy_Vary%29_2009-08-08.jpg)
聖瑪利亞瑪達肋納堂(Kostel svaté Máří Magdaleny)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區教堂,位於捷克卡羅維發利的教堂廣場(Kostelní náměstí),屬於天主教比爾森教區。這是一座巴洛克建築,建於1732-1736年,由建築師基里安·伊格納克·丁岑霍夫設計,是該市的地標建築,已列為國家保護文物。
歷史
[編輯]![](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1/KB1883_pg181_Der_Sprudel%2C_die_Hygeasquelle_und_der_Sprudelsaal_im_Jahre_1820.jpg/250px-KB1883_pg181_Der_Sprudel%2C_die_Hygeasquelle_und_der_Sprudelsaal_im_Jahre_1820.jpg)
該堂於1485年開始見於記載。自成立以來,該教堂一直由紅星十字軍騎士團(Rytířský řád křižovníků s červenou hvězdou)管理。1491年成立堂區。
建於14世紀的教堂為哥特式風格。到18世紀上半葉,已不能滿足需要,而且有倒塌的危險。院長弗蘭蒂舍克·馬特·博姆主張建造新堂,1732年獲得查理六世皇帝捐贈的巨款,委託布拉格建築師基里安·伊格納克·丁岑霍夫設計,建築商托馬斯·漢森建造新教堂。1736年竣工,建造這座教堂的總成本為95000萊茵盾。
2010年,該教堂被列入國家文化古蹟名錄。[1]
建築
[編輯]![Průčelí kostela](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8/Karlovy_Vary_sv._M%C3%A1%C5%99%C3%AD_Magdaleny_2.jpg/250px-Karlovy_Vary_sv._M%C3%A1%C5%99%C3%AD_Magdaleny_2.jpg)
外觀
[編輯]該堂是捷克重要的巴洛克建築,橢圓形平面,有許多突出的小堂。前面有兩座洋蔥頭鐘樓。長38米,寬14米,鐘樓高38米。
內部
[編輯]內部裝飾有埃利亞斯·多爾霍夫珍貴的祭壇畫,另一幅描繪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祭壇畫是約瑟夫·克拉莫林的作品。雅各布·埃伯勒創造了兩尊描繪聖母瑪利亞的哥特式雕塑,以及四尊聖人雕像,代表聖奧斯定、聖保祿、聖熱羅尼莫和聖伯多祿。
作為遊覽的一部分,教堂的地下部分可供參觀。
參考
[編輯]- MRÁZ, Bohumír, NEUBERT Ladislav: Karlovy Vary, Panorama Praha, 1983
- Anton GNIRS: Topographie der historischen und kunstgeschichtlichen Denkmale in dem Bezirke Karlsbad. Anna Gnirs (ed.) Prag 1933 (reprint:München 1996)
- ^ Vláda schválila 38 nových památek. [2022-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