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和田地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和田地區
خوتەن ۋىلايىتى
地區
和田地區在新疆的地理位置
和田地區在新疆的地理位置
坐標:37°06′33″N 79°55′29″E / 37.10913°N 79.92484°E / 37.10913; 79.92484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設立1971年
政府駐地和田市[1]
下級行政區1個縣級市、9個
政府
 • 地委書記楊發森
 • 人大常委會主任艾則孜·木沙(維吾爾族)
面積
 • 總計248,946 平方公里(96,119 平方英里)
人口
 • 常住212.34萬人
語言
 • 官方語言維吾爾語普通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新疆時間UTC+6
郵政編碼848000
電話區號903
車輛號牌新R
行政區劃代碼653200
舊稱和闐
國內生產毛額(2010)¥103.50 億(全疆第13位(2010),佔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
15.29 億美元匯率
26.23 億國際元平價
人均¥5,181  (全疆第14位(2010))
765  美元(匯率)
1,313  國際元(平價)
網站www.xjht.gov.cn

和田地區維吾爾語خوتەن ۋىلايىتى‎,拉丁維文:Xoten Wilayiti;舊稱「ㄊㄧㄢˊ地區」,1959年改稱和田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的地區,位於新疆西南部。和田地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南端。南枕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腹地。東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相接,西連喀什地區的葉城、麥蓋提、巴楚縣,北與阿克蘇地區的沙雅、阿瓦提縣接壤,南鄰西藏自治區;西南與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的實際控制區毗鄰,東西長約670公里,南北寬約600公里,邊界線264公里。總面積24.78萬平方公里,地區行政公署和田市塔乃依北路3號。

地名由來

[編輯]

古代和田稱為「于ㄊㄧㄢˊ」(üdün),為一綠洲城邦,是絲路西域南道(漠南道)上的要衝。「于闐」是西方古藏語中「玉城」、「玉村」之意,因為該地產玉,成為該處居民的名稱[2]

玄奘法師翻譯的梵語文獻中稱其為「瞿薩旦那」,原音為Gaustana、Godana或Godaniya,意為「牛地」或「大地乳房」[3][4]。這個稱呼可能對藏語產生影響,因而轉音為于闐。藏語至今仍有Gosthana這一稱呼[5] 。此城還有一古突厥語別名「伊里斉」[6]

「于闐」在中古漢語中音轉為「和闐」(Hotan、Khotan、Hetian或Hotien),維吾爾語沿用,也將此名稱用作「產玉處」之意[7]

歷史

[編輯]
買力克阿瓦提古城

吐火羅人在2000多年前就生活在這個地區。[8][9][10]。古代于闐王國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國家之一,也是佛教文化和學問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文化橋樑[11]。西元前60年(神爵二年),西漢朝廷設西域都護府,作為與皮山、于闐、扞罙渠勒精絕戎盧等國的接口。公元2年(元壽元年),冊封諸國國王,將佐按漢制封官授印,並在精絕設立「禾府」。

57年後,于闐國勢興盛,鄰近諸國盡皆服從。73年,于闐被東漢班超攻打後從屬於東漢,但在東漢勢力衰弱、退出西域後再度自立。三世紀時,于闐與鄯善疏勒龜茲焉耆並列塔里木盆地的五大國,西晉封給五國國王侍中、大都尉、奉晉大侯等稱號[6]。四世紀後,于闐從屬於前涼前秦等政權,曾遭到吐谷渾嚈噠等游牧民族的襲擊。從五世紀到十世紀,于闐王國的語言是塞語(Saka、Sakan),可能是健馱邏語的後裔[12],當時于闐的居民塞迦人可能是印歐語族高加索人種[13]。于闐作為東西方貿易樞紐,接受了伊朗和印度等各地區的文化[13]祆教在于闐王國盛行時,也建立了許多佛教寺廟。于闐王國由毗奢耶家族(Vijaya, Visa)統治,這一家族在唐代的漢姓為「尉遲」。

七世紀初的于闐處於西突厥的支配之下,之後唐帝國西征打擊西突厥,648年,于闐與疏勒、龜茲、焉耆併入唐朝影響下的「安西四鎮」。675年(上元二年),為了抵擋吐蕃的攻擊,唐在軍事地位重要的于闐設立毗沙都督府,但790年安西大都護府北庭大都護府都被吐蕃征服,于闐也進入吐蕃支配之下。吐蕃撤退後,李氏家族在于闐建立獨立政權[14],國王李聖天後晉冊封為「大寶于闐國國王」。

10世紀,于闐開始與中亞的伊斯蘭國家喀喇汗國進行鬥爭[15]。于闐的統治者們意識到他們所面臨的威脅,因為他們安排莫高窟與他們一起描繪了越來越多的神像。在 10 世紀中葉,于闐受到喀喇汗王朝統治者穆薩的攻擊,在塔里木盆地突厥化和伊斯蘭化的關鍵時刻,喀喇汗王朝領導人優素福·卡迪爾汗在1006年左右征服了于闐[16]。在喀喇汗國的統治下,于闐被伊斯蘭化,伊朗-印度文化消失了[13]。而且由於主要貿易路線的變化,伊斯蘭化後的于闐由國際貿易淡出,轉變為地方性的貿易地[17]

1041年,喀喇汗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喀什噶爾的東喀喇汗國(哈侖系)領有和闐[18]元代忽必烈治世時,于闐改名為斡端五端城[19],並設立斡端宣慰使元帥府,由蒙古帝國王族統治。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斡端是農業和紡織業繁榮的城市[20],他寫道:「這是別失八里行省的一部分,居民都崇拜穆罕默德。它有許多城市和城鎮,其中最富麗堂皇,和省會一樣。生活資料充足,棉花在這裡盛產。葡萄園、莊園和果園很多。人民以貿易和工業為生,他們一點也不好戰」[21][22]

1755年,清帝國擊潰準噶爾汗國,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於和闐設置和闐辦事大臣,受葉爾羌辦事大臣節制,徹底清剿白山派。清朝治下的和闐部署有少量官兵,作為地方治理的根據地之一。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和闐人口逐步増加,居民區擴展到古城牆外。1828年,為了防禦,在舊城附近新建了新城[17]

  • 光緒九年(1883年),置和闐直隸州,駐喀拉喀什(今墨玉縣城)。
  •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皮山縣;分和闐縣東境23莊與于闐縣西境15莊設洛浦縣。
  • 民國二年(1913年),改和闐直隸州為和闐縣。
  • 民國四年(1915年),自和闐縣析置墨玉縣
  • 民國九年(1920年),設和闐道
  • 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和闐道為和闐行政區,設行政長官公署。
  • 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策勒縣
  •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和闐行政區為和闐專區,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設民豐縣
  • 1949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五團抵達和闐。
  • 1950年,設立和闐專區專員公署[23]
  • 1959年9月,改和闐為和田[1][2]
  • 1971年6月,改和田專區為和田地區。
  • 1977年,建立和田地區行政公署。
  • 1979年,建立和田行政公署。
  • 1983年9月,自和田縣析置和田市
  • 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新設和安縣和康縣,由和田地區管轄[24]

地理

[編輯]

和田地區南越崑崙山抵藏北高原,東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連,北部與阿克蘇地區相鄰,西部連喀什地區,西南枕喀喇崑崙山與印度巴基斯坦爭議之克什米爾接壤,東西長約670公里,南北寬約600公里,邊界線264公里。總面積24.78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綠洲僅占3.7%,且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塊。和田屬乾旱荒漠性氣候,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發量高達2480毫米。境內有大小河流36條,其中喀拉喀什河玉龍喀什河是最大的兩條河流,年徑流量73億多立方米。北低南高,並由西向東緩傾。地勢由北部的海拔1050米上升到南部山地7167米。山區、山地、北部平坦區界限分明,從地貌上粗略劃分,一半為盆地,一半為山區山地。綠洲面積9730平方千米。和田地區南部崑崙高山成弧形橫貫着東西,峰巒重疊,山勢險峻。北坡為淺丘低山區,峽谷遍布,南坡則山勢轉緩。山脈高峰一般海拔為6000米左右,最高達7000米以上。由於氣候乾燥,荒漠高度一般達3300米,個別地段可達5000米,南北坡雪線分別在6000米和5500米以上。

和田地區境內有安迪爾河尼雅河克里雅河策勒河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桑株河皮山河加勒萬河天南河昌隆河薩利吉勒干西河奇普恰普河等大小河流36條,年徑流量74億立方米。河流季節反差極大,夏季洪澇,秋冬嚴重乾旱,春季極為缺水,4-5月來水量僅占全年的7%。和田地區河流大都是內陸河。一般可劃分為皮山、和田-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豐及羌塘高原湖區等5個內流區。此外尚有印度洋流域的奇普恰普河外流區(年外流水量2.93億立方米)。平原區有大小河流36條,引用灌溉和人畜飲水的有30條。

和田地區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帕米爾高原天山屏障於西、北,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不易進入;南部的崑崙山喀喇崑崙山阻隔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形成了暖溫帶極端乾旱的荒漠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冬季冷而不寒,春季升溫快而不穩定,常有倒春寒發生,多風沙天氣,秋季降溫快;全年降水稀少,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春季多沙暴、浮塵天氣,夏季炎熱乾燥,年均降水量35毫米,年蒸發量2 480毫米。四季多風沙,每年沙塵天氣220天以上,其中濃浮塵(沙塵暴)天氣在60天左右,和田浮塵天氣日數平均每年增加2.5天,全年無一、二類天氣,三、四類天氣28天,五類天氣300天左右,月平均降塵量124噸/平方公里。全區大致可分為南部山區,綠洲平原區,北部沙漠區三種氣候類型。

1981−2010年間和田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1.3
(34.3)
6.9
(44.4)
15.8
(60.4)
23.5
(74.3)
27.8
(82.0)
31.1
(88.0)
32.6
(90.7)
31.7
(89.1)
27.4
(81.3)
20.6
(69.1)
11.6
(52.9)
3.1
(37.6)
19.5
(67.0)
日均氣溫 °C(°F) −3.9
(25.0)
1.3
(34.3)
9.6
(49.3)
16.8
(62.2)
21.1
(70.0)
24.3
(75.7)
25.8
(78.4)
24.9
(76.8)
20.4
(68.7)
13.2
(55.8)
5.1
(41.2)
−2.2
(28.0)
13.0
(55.5)
平均低溫 °C(°F) −8.2
(17.2)
−3.4
(25.9)
4.0
(39.2)
10.7
(51.3)
15.2
(59.4)
18.5
(65.3)
20.0
(68.0)
19.3
(66.7)
14.5
(58.1)
7.0
(44.6)
0.0
(32.0)
−6.3
(20.7)
7.6
(45.7)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9
(0.07)
1.9
(0.07)
2.5
(0.10)
2.9
(0.11)
7.2
(0.28)
8.9
(0.35)
7.2
(0.28)
4.6
(0.18)
3.6
(0.14)
1.5
(0.06)
0.5
(0.02)
1.4
(0.06)
44.1
(1.72)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2.0 1.7 0.7 1.1 1.9 2.6 2.9 1.8 0.8 0.3 0.3 1.2 17.3
平均相對濕度(%) 54 44 32 29 34 38 43 44 44 41 43 54 42
月均日照時數 167.8 163.9 185.8 208.3 234.5 253.2 242.5 231.2 240.0 260.5 221.1 178.2 2,587
可照百分比 55 54 50 53 54 58 54 55 65 75 72 60 58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25][26]

政治

[編輯]

現任領導

[編輯]
和田地區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和田地區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和田地區工作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
和田地區行政公署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

和田地區工作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專員 主任
姓名 劉琛[27] 艾爾肯·依不拉音[28] 馬合木提·吾買爾江 阿合買提·巴拉提[29]
民族 漢族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
籍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陶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查爾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台縣
出生日期 1971年6月(53歲) 1967年7月(57歲)
就任日期 2021年11月 2021年11月 2022年 2024年1月

行政區劃

[編輯]

和田地區下轄1個縣級市、9個

和田地區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30] 區劃名稱
維吾爾文
漢語拼音
拉丁轉寫
面積[註 1][31]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32]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33]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653200 和田地區
خوتەن ۋىلايىتى
Hétián Dìqū
Hoten Wilayiti
248,059.54 2,441,231 和田市 848000 4 25 67 2
653201 和田市
خوتەن شەھىرى
Hétián Shì
Hoten Shehiri
466.44 501,028 奴爾巴格街道 848000 4 3 5
653221 和田縣
خوتەن ناھىيىسى
Hétián Xiàn
Hoten Nahiyisi
41,079.94 342,603 百和鎮 848000 3 10
653222 墨玉縣
قاراقاش ناھىيىسى
Mòyù Xiàn
Qaraqash Nahiyisi
25,607.72 571,648 喀拉喀什鎮 848100 5 11
653223 皮山縣
گۇما ناھىيىسى
Píshān Xiàn
Guma Nahiyisi
39,463.40 281,573 固瑪鎮 845100 6 10 2
653224 洛浦縣
لوپ ناھىيىسى
Luòpǔ Xiàn
Lop Nahiyisi
14,113.61 286,900 洛浦鎮 848200 3 6
653225 策勒縣
چىرا ناھىيىسى
Cèlè Xiàn
Chira Nahiyisi
31,591.63 157,792 策勒鎮 848300 2 6
653226 于田縣
كېرىيە ناھىيىسى
Yútián Xiàn
Kériye Nahiyisi
39,032.90 257,038 木尕拉鎮 848400 2 13
653227 民豐縣
نىيە ناھىيىسى
Mínfēng Xiàn
Niye Nahiyisi
56,702.90 42,649 尼雅鎮 848500 1 6
和安縣
قىزىليۇلغۇن ناھىيىسى‎
Hé'ān Xiàn
Qizilyulghun Nahiyisi
紅柳鎮
和康縣
سەيدۇللا ناھىيىسى‎
Hékāng Xiàn
Seydulla Nahiyisi
賽圖拉鎮

人口

[編輯]
和田集市的街頭藝人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地區常住人口為2014362人[34],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333052人,增長19.81%。年平均增長率為1.82%。其中,男性人口為1028276人,占51.05%;女性人口為986086人,占48.9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4.28。0-14歲人口為528320人,占26.23%;15-64歲人口為1398333人,占69.42%;65歲及以上人口為87709人,占4.35%。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和田地區常住人口為2,441,231人,占全自治區人口的9.69%,相比下,2010年占全自治區人口的比例為9.23%[35]。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014,36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26,869人,增長21.19%,年平均增長率為1.94%。其中,男性人口為1,228,399人,占總人口的50.32%;女性人口為1,212,832人,占總人口的49.6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28。0-14歲的人口為843,907人,占總人口的34.57%;15-59歲的人口為1,418,242人,占總人口的58.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79,082人,占總人口的7.3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7,273人,占總人口的4.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59,879人,占總人口的27.0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781,352人,占總人口的72.97%。

民族

[編輯]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72279人,占總人口的3.59%,各少數民族人口1942083人,占總人口的96.41%。維吾爾族占96.3%、漢族占3.5%、其他民族占0.2%,有維吾爾、漢、回、塔吉克、柯爾克孜等22個民族成份。

和田地區民族構成(2010年11月)[36]
民族名稱 維吾爾族 漢族 回族 塔吉克族 柯爾克孜族 藏族 哈薩克族 土家族 蒙古族 彝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1938316 72279 1189 972 868 97 85 70 65 58 363
占總人口比例(%) 96.22 3.59 0.06 0.05 0.04 0.00 0.00 0.00 0.00 0.00 0.02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99.81 --- 0.06 0.05 0.04 0.00 0.00 0.00 0.00 0.00 0.02

交通

[編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夏征農; 陳至立 (編).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年9月: 0866. ISBN 9787532628599 (中文(中國大陸)). 和田 1市名。{...}和田地區行署駐此。{...}清設和闐直隸州,1913年改和闐縣,1959年改和田縣。 
  2. ^ 2.0 2.1 「和田市」『世界の地名・その由來 アジア篇』、267-268頁
  3. ^ Higgins, Benjamin. The Philippines. Public Policy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Frank Gola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1. Xviii, 455. Map, Tables, Index, Bibliographic Essay.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114–116. JSTOR 2049929. doi:10.2307/2049929. 
  4. ^ How Sanskrit Languag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Tibet and Xinjiang?. 5 February 2020 [2021-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0). 
  5. ^ Wang, Bangwei; Sen, Tansen. India and China: Interactions through Buddhism and Diplomacy: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Professor Prabodh Chandra Bagchi. Anthem Press. 2011: 186 [2021-09-24]. ISBN 9780857288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9). 
  6. ^ 6.0 6.1 『シルクロード事典』、286頁
  7. ^ 『岩波現代中國事典』(岩波書店, 1999年5月)、1153頁
  8. ^ Mallory, J. P. and Mair, Victor H. 2000. The Tarim Mummies: Ancient China and the Mystery of the Earliest Peoples from the West, pp. 132, 155-156. Thames & Hudson. London. ISBN 0-500-05101-1.
  9. ^ Bonavia, Judy. The Silk Road: Xi'an to Kashgar. Revised by Christopher Baumer (2004), p. 317. Odyssey Publications. ISBN 962-217-741-7.
  10. ^ Chunxiang Li; Hongjie Li; Yinqiu Cui; Chengzhi Xie; Dawei Cai; Wenying Li; Victor H Mair; Zhi Xu; Quanchao Zhang; Idelis Abuduresule; Li Jin; Hong Zhu; Hui Zhou. Evidence that a West-East admixed population lived in the Tarim Basin as early as the early Bronze Age. BMC Biology. 2010, 8 (15): 15. PMC 2838831可免費查閱. PMID 20163704. doi:10.1186/1741-7007-8-15. 
  11. ^ Khotan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012-04-06]. 
  12. ^ 蓮池「ホータン」『中央ユーラシアを知る事典』、470-471頁
  13. ^ 13.0 13.1 13.2 松田「ホータン」『アジア歴史事典』8巻、308-309頁
  14. ^ 『シルクロード事典』、287頁
  15. ^ Error (PDF). www.ihp.sinica.edu.tw. [5 April 20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01). 
  16. ^ James A. Millward. Eurasian Crossroads: A History of Xinjiang.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55– [2022-05-25]. ISBN 978-0-231-1392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17. ^ 17.0 17.1 板垣、後藤『事典 イスラームの都市性』、553頁
  18. ^ 『シルクロード事典』、288頁
  19. ^ 「高昌之西三四千里有五端城,即唐之于闐國也」見耶律楚材西遊錄
  20. ^ マルコ・ポーロ『東方見聞録』1巻(愛宕松男訳注, 東洋文庫, 平凡社, 1970年)、115-116頁
  21. ^ Latham, Ronald. Marco Polo: the travels. 1958: 80. 
  22. ^ Wood, Frances. The Silk Road: two thousand years in the heart of Asia. 2002: 18 [2022-05-25]. ISBN 9780520243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23. ^ 历史沿革. Hotan Prefecture People's Government. 19 January 2019 [22 Januar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中文(簡體)). 
  24. ^ 戴萌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设和安县、和康县 由和田地区管辖. 央視網. [2024-12-27]. 
  25.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20-04-15]. 
  26.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27. ^ 刘琛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8). 
  28. ^ 新疆任免臧爱武、李刚、杜明、张宏伟、艾尔肯·依不拉音等职务. 中國經濟網. [2021-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1). 
  29.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职名单. 天山網. 
  3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31. ^ 《和田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和田地區國土資源局. 
  32.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王萍萍 , 編.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33.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34. ^ 和田地區統計局. 《和田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3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_统计公报_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 [2022-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36.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8月. ISBN 978-7-5037-6516-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