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印刷通用字規範字形表
外觀
《古籍印刷通用字規範字形表》(GB/Z 40637-202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國家標準,在其標準分類中,屬於指導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性。該標準是作為古籍數位化和繁體版現代書刊出版印刷的依循規範,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託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共同研制[1][2]。
該標準源自2015年至2019年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基於國際化、標準化的古籍印刷通用字字形規範研究」,是以《辭源》收字作為工作基礎展開研究[3][4]。《古籍印刷通用字規範字形表》在2021年10月11日發布,於2022年5月1日開始實施[5][1]。該表收字14250個,並給出了每個文字在國際編碼字符集ISO/IEC 10646中的碼位,以便古籍和繁體中文書籍錄入使用。[1]
注釋
[編輯]- ^ 1.0 1.1 1.2 传世古籍印刷字首部规范 国家标准《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发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信司. 2021-10-27 [2021-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4).
- ^ 標準件中GB、GB/T、GB/Z有什麼區別. [2024-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6).
- ^ 基於國際化、標準化的古籍印刷通用字字形規範研中期檢查報告.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24-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6).
- ^ 胡佳佳. 古代漢語研究所.
- ^ 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 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 [2021-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1).
外部鏈接
[編輯]參見
[編輯]這是一篇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