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華倫斯坦大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倫斯坦大街(Wallensteinstraße)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條街道,是布里吉特瑙區(第20區)的一條主要街道,東西走向,長約1000米。向南三個街區,就是古老的奧花園(Augarten),位於第2區境內。這條街得名於華倫斯坦

位置

[編輯]

華倫斯坦大街開始於多瑙運河上的和平橋(Friedensbrücke),

歷史

[編輯]

自1869年以來,這條街一直以波希米亞政治家華倫斯坦(1583–1634年)命名。當時,這裡仍然屬於利奧波德城(第2區)。自 1900 年以後,這條路即屬於新成立的20區[1]

在布里吉特瑙博物館(Bezirksmuseum Brigittenau),有一幅畫描繪了17世紀的華倫斯坦廣場。當時,獵人大街(Jägerstraße)與下奎爾巷(Unteren Quergasse)和達姆大街(Dammstraße)在此交匯。遠處有一些簡單、零散的小屋,以及聖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的尖頂[2]

在華倫斯坦廣場,可以看到城市的發展。廣場西側是威廉時代的簡陋的工人住宅,另一側則以1900年左右的豪華房屋為主。

自1873年以來,馬拉電車(Pferdebahn)就在大街上穿行,自1897年以來,維也納第一條電車線路通車,自1907年起稱為5路電車(普拉特斯特恩(Praterstern)到維也納西站);當時,它連接了維也納的四個鐵路總站維也納西站(Westbahnhof)、弗朗茨-約瑟夫站(Franz-Josefs-Bahnhof)、維也納西北站(Nordwestbahnhof)、維也納北站(Nordbahnhof)。1928年,31/5路(5路和31路的組合)開通,自1996年稱為33路,從約瑟夫城大街地鐵站(Josefstädter Straße)到恩格斯廣場(Friedrich-Engels-Platz)。

建築

[編輯]
  • 華倫斯坦大街14號、克洛斯特新堡大街(Klosterneuburger Straße)轉角:作家約瑟夫·羅特(Joseph Roth,1894-1939年)故居。1914年至1916年。當時,他還是身無分文的學生,與母親住在這所房子裡。在加利西亞的家鄉已淪為戰區。
  • 華倫斯坦廣場2號、獵人大街(Jägerstraße)38號:藥劑師之家。
  • 華倫斯坦大街56號:奧花園大樓(Augartenhof)以奧花園(Augarten)命名,離奧花園只有三個街區,建於1896年。立面結構豐富,中間有兩個寓言人物,代表貿易和商業。[3]
  • 華倫斯坦大街68-70號:公共住宅(Städtische Wohnhausanlage)。

參考

[編輯]
  1. ^ Felix Czeike: Historisches Lexikon Wien. zit. n. Template:Wien Geschichte Wiki
  2. ^ Roland P. Herold: Brigittenau – Von der Au zum Wohnbezirk. Mohl-Verlag, Wien 1996, S. 28 f.
  3. ^ Felix Czeike: Historisches Lexikon Wien. zit. n. Augartenh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