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紅妝
漢族傳統婚俗 寧海十里紅妝婚俗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
萬工轎 |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浙江省寧海縣 |
分類 | 民俗 |
序號 | 1005 |
編號項目 | X-98 |
登錄 | 2008年 |
十里紅妝是以浙江省寧海縣為主的浙江東部地區存在的一種婚俗,得名於當地嫁女時,所用的嫁妝從床鋪家具到針頭線腦一應俱全,從而迎送嫁妝的隊伍綿延十里。2008年,這一婚俗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嫁妝
[編輯]十里紅妝的婚俗始於南宋,盛於明清時期。由於經濟的富庶,當地富戶在嫁女之時,希望女兒在夫家有地位,同時炫耀自家的財富,從而逐漸形成攀比之風。這種風氣反映在嫁妝上,便體現為有別於公用家具的通體紅漆,局部貼金的形制。寧海當地的朱金木雕和泥金彩漆工藝又為這一需求提供了技術支持,因而相關器物的製作便日臻精緻。十里紅妝的嫁妝主要為內房用具,與女性的生活相關,多為婚床、箱奩、腳桶、針頭線腦等日常生活用具和新娘一生的服飾和內房布置。一般人家的嫁妝常有近百件,而大戶人家能夠做到千件不重複。準備這些物品的時間通常長達數年。[2]
寧海婚俗的嫁妝以朱金木雕為主,主要包括花轎、婚床、槓箱、器皿和各種裝飾,有「千工床、萬工轎」之說。[2]
花轎
[編輯]花轎常常採用梓木、香樟、銀杏等木材製成,輕巧而有韌性。表面雕刻大量吉祥喜慶的圖案,是朱金木雕工藝的代表作。[2][3]相傳北宋末年,康王趙構在浙東逃避金兵追捕時為一鄉間女子所救。後趙構登基成為宋高宗,為答謝當年救命之恩,下旨稱浙東女子均可封王,出嫁時能乘坐龍鳳花轎。從此,浙東女子出嫁乘坐花轎成為民俗,花轎的工藝也日漸精美。[4]
婚床
[編輯]婚床同樣使用了朱金木雕的工藝,使用大量天然名貴原料,並利用複雜手工工藝,表現多子多福、喜慶吉祥的主題。[2]一般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為床沿前平台,稱為「拔步」,設有櫥櫃、燈台、花瓶等設施和各種裝飾。後部為婚床主體,形成「屋中之屋」,以保護私密空間。[5]
槓箱
[編輯]槓箱在婚禮時用於運送體積較小的生活用品,表面雕刻有喜慶吉祥的圖案。[2]
家具
[編輯]- 十里紅妝家具是女性的私人用品,同樣使用朱金木雕工藝,色彩鮮艷。[2]
保護
[編輯]文化大革命時期,十里紅妝器物被當作「四舊」,破壞嚴重。改革開放初,不少西方人前往寧海進行搶購,文物流失嚴重。這些現實使得部分寧海本地民俗研究者對這一文化的傳承產生了擔憂。寧海古玩商人何曉道開始搜集十里紅妝文物。2003年,在寧海縣政府幫助下,何曉道的十里紅妝博物館開張。在相關人士的支持和幫助下,十里紅妝逐漸成為寧海的一大文化品牌。2008年,十里紅妝婚俗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目前,在南門十里紅妝博物館以外,寧海縣還在城西建設了十里紅妝文化園。
藝術影響
[編輯]- 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由王曉鷹導演,殷碩、曾明主演,寧波市歌舞團演出,取材於十里紅妝的風俗和寧波商幫闖蕩天下的歷史,表現了女主人公越兒對愛情的忠貞,同時展示大量江南民俗。全劇採用了近400件仿製的十里紅妝的嫁妝。[3]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十里红妆扮宁海. 寧海新聞網. 2010-07-26 [2010-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6).
- ^ 2.0 2.1 2.2 2.3 2.4 2.5 章亞萍; 何曉道. 宁海十里红妆婚俗.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5140-107-4.
- ^ 3.0 3.1 十里红妆:吹一缕江南风,寄一个女儿梦.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2009-04-15 [2010-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万工轿:宁波最高档的花轿出国行. 福客網. 2007-04-10 [201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宁波的婚俗 十里红妆. 寧海新聞網. 2005-05-12 [201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十里红妆》亮相沪电影节 展现宁波婚嫁. 寧波網-東南商報. 2009-06-18 [2010-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