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互生墓
外觀
匡互生墓 | |
---|---|
![]() | |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邵陽市邵東市 |
分類 | 近、現代紀念建築及重要史跡 |
時代 | 現代 |
認定時間 | 2002年5月19日 |
匡互生墓,位於中國湖南省邵東市,是教育家、五四運動學生領袖匡互生及夫人的合葬墓,於2002年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編輯]1933年4月22日,匡互生因腸癌病逝於上海東南醫院[1],葬於上海立達學園內。1953年,墓葬因城建工程被毀,遺體火化後骨灰存於上海[2]。

1987年5月2日,邵東縣委、縣政府將匡互生骨灰迎歸故鄉,安葬於兩市鎮(今宋家塘街道)宋家塘村石頭嶺[3][1]。1989年5月,將匡互生夫人唐鏡緣遺骨從台灣迎回合葬[4]。
匡互生墓於1988年1月被列為為邵東縣文物保護單位,於1990年9月被列為邵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於2002年5月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3]
建築規制
[編輯]陵園為圓形,直徑8.2米,墓圍由石灰岩砌築,高1米,厚0.5米。墓冢為半球形,直徑1.86米,高約1米。墓碑豎入口處,高2.23米,寬1.95米,碑楣嵌大理石,正面陰刻周谷城題寫的「匡互生先生、唐鏡緣女士之墓」,背面陰刻葉聖陶撰文、啟功書寫的《匡互生先生生平》,碑背下端刻有立達學園校友所作《建墓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