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仕貆(1333年—1390年),字伯貞,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安福州(今江西安福縣)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父劉閈,元末隱居不任。劉仕貆早年從學於父。後紅巾軍騷擾鄉間,其母去世,劉仕貆被抓,後被放。洪武初年,被安福縣丞張禧所辱,發奮勤學。洪武十五年,因賢良被舉薦,後被授為廣東按察司僉事,分管瓊州。其治理有佳,輕賦稅,得到百姓愛戴。後降為東莞河泊使,因渡河遇險而亡[1]。
- ^ 《明史》(卷140):「劉仕貆,字伯貞,安福人。父閈,元末隱居不仕。仕貆少受父學。紅巾賊亂,掠其鄉,母張氏率群婦女沈茨潭死。賊械仕貆,久之得釋。洪武初,以供役為安福丞張禧所辱,仕貆憤,益力學。十五年應「賢良」舉,對策稱旨,授廣東按察司僉事,分司瓊州。瓊俗善蠱。上官至,輒致所產珍貨為贄。受則喜,不受則懼按治,蠱殺之。仕瓊者多為所汙。仕貆廉且惠,輕徭理枉,大得民和。雖卻其贄,夷人不忍害也。辱仕貆者張禧,適調丞瓊山,以屬吏謁,大慚怖。仁貆待之與他吏等。未幾,朝議省僉事官,例降東莞河泊使。渡河遇風,歿於水。同僚張仕祥葬之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