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傅飛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傅飛嵐
Franciscus Verellen
傅飛嵐,2019年。
出生 (1952-10-10) 1952年10月10日72歲)
 澳大利亞
國籍法國
教育程度漢堡大學

牛津大學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Sorbonne)
職業榮譽退休教授
知名作品Conjurer la destinée (Les Belles Lettres 2021)

Imperiled Destinies (Harvard 2019)

The Taoist Canon (Chicago 2004)

Du Guangting (Collège de France 1989)
父母Théophile Verellen and Sibylle Mönckeberg

傅飛嵐(英語:Franciscus Verellen,1952年10月10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悉尼,法國歷史學家、漢學家、中古中國和道教研究專家[1]

法蘭西學院院士、原法國遠東學院院長[2]、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劍橋大學克萊爾學堂終身研究員。

生平

[編輯]

傅飛嵐在牛津大學和法國高等研究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後,先後執教於法國高等研究學院和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授中國宗教史。1991年起供職於法國遠東學院,負責​​任道教史講席教授(2002—2021),並先後擔任該院臺北中心主任(1992—1995)、香港中心主任(2000—2004, 2014—2021)[3][4]。嗣後任法國遠東學院院長(2004—2014),並在法國和歐洲多家機構擔任指導和咨詢委員,如擔任法國高等教育署顧問及歐盟科研框架計劃「地平線2020」項目專家。

獲獎

[編輯]
  • 北美出版協會大獎(2005)[5]
  • 美國宗教研究院大獎(2007)
  • 當選法蘭西學院銘文與美文學院終身院士(2008)[6]

榮譽

[編輯]
  •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2009)
  • 學術棕櫚勳章司令級(2020)
  • 柬埔寨皇家勛章軍官級(2007)

發表成果

[編輯]

傅飛嵐的主要論著討論公元二世紀至十世紀道教的信仰體系、文本傳統以及儀式活動。近期研究的焦點集中在大唐帝國(618—907)之崩塌以及唐宋轉型時期(907—965)——即宋代復興前夕——宗教界和文化思想界對於社會動亂的反應。[7]

  • 《命途多舛——中國中古道教對救贖之追求》,劍橋(麻省),哈佛大學亞洲中心/哈佛大學出版社,2019年(法語版2021年)。[8][9][10]
  • 《高駢南征戰役及唐代安南都護府之終結》,《海洋史研究》第十冊,2017年,第115-132頁.
  • 《道門生活》,與高萬桑(Vincent Goossaert)合編,2卷:《道教研究學報:宗教、歷史與社會》「敘述與實踐」專號(第8期, 2016年);《遠東亞洲叢刊》「團體與地點」專號(卷25, 2016年)。[11]
  • 《高王鎮安南及唐末藩鎮割據之興起》,饒宗頤中國文化講座第4講,香港,香港大學,2015年;
  • 《遠東亞洲叢刊》「佛教、道教與中國宗教」專號,與太史文(Stephen F. Teiser)合編,卷20, 2011年;[12]
  • 《道教研究學報:宗教、歷史與社會》(雙語年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至今(聯合創刊人、聯合主編);
  • 《道藏通考》,與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合編,三卷本,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04年;[13]
  • 《遠東亞洲叢刊》專號「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卷10,1998年(主編);[14]
  • 《道教的神話》,載《神話辭典》,第6期,頁739-863,斯圖加特:Klett-Cotta Verlag出版社,1994年;
  • 《杜光庭(850-933):中古中國末葉的皇家道士》,巴黎:法蘭西公學院,1989年。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傅飛嵐(Franciscus Verellen). cscr.swjtu.edu.cn. [2024-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9). 
  2. ^ Franciscus Verellen - Accueil. www.efeo.fr.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3. ^ Branche, Philippe. 4 Instituts Pour Mieux Comprendre La Chine D’Aujourd’hui. Forbes France. 2020-11-16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法語). 
  4. ^ 中國文化研究所 – 研究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0) (中文(臺灣)). 
  5. ^ 2005 Award Winners. PROSE Awards.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美國英語). 
  6. ^ VERELLEN Carl, Franciscus. 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 Lettres.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法語). 
  7. ^ Recherche - Archive ouverte HAL. hal.science.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0) (法語). 
  8. ^ Imperiled Destinies: The Daoist Quest for Deliverance in Medieval China.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英語). 
  9. ^ Conjurer la destinée - Franciscus Verellen. 2021-03-19 [2023-10-30]. ISBN 978-2-251-4516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法語). 
  10. ^ Religions et spiritualité : cinq livres à découvrir. Le Monde.fr. 2022-02-09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法語). 
  11. ^ Cahiers d'Extrême-Asie, vol. 25, 2016. Vies taoïstes, communautés et lieux / Daoist Lives, Community and Place 25 (1). 2016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法語). 
  12. ^ Cahiers d'Extrême-Asie, vol. 20, 2011. Buddhism, Daoism, and Chinese Religion. 20 (1). 2011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法語). 
  13. ^ Schipper, Kristofer (編).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英語). 
  14. ^ Cahiers d'Extrême-Asie, vol. 10, 1998. Culte des sites et culte des saints en Chine. 10 (1). 1998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