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互聯網用語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網際網路用語,是由網民創造、於網路交流中使用的一種媒體語言[1]。它廣泛地出現在聊天、網絡論壇BBS)等各種互聯網應用場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聯網文化,並滲透到現實生活中,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互聯網用語來源廣泛,多取材於方言俗語、各門外語縮略語諧音誤植、甚至以符號合併以達至象形效果等等,屬於混合語言,通常使用注音文拼音首字母火星文。而且由於語言及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互聯網語言。一類網絡用語採用的文字字形怪異,稱為火星文

使用互聯網用語除了可以表達幽默以外,有時亦是為了逃避如防火長城關鍵詞過濾系統的審查。

分類

[編輯]

縮寫或簡稱

[編輯]

縮寫常見於英語等使用拼音文字的語言,例如以「bbl」代表英文的「be back later」、以「tmr」代表「tomorrow」以及以「GG」代表「好比賽(Good Game)、認輸」等。

在中國,縮寫現象也以簡稱的形式經常出現在使用語素文字漢字漢語中。例如,用「強退」表示「強行退出」、用「躺槍」表示「躺着也中槍」等。同時,網民還通過簡稱自創了不少諸如「不明覺厲」(雖然不明白是什麼,但是感覺很厲害的樣子)、「細思極恐」(仔細思考,覺得恐怖至極)之類形式上類似成語的四字詞組。[2]此外,漢字的拉丁字母形式漢語拼音也常常被縮寫,如「美眉」(měi méi)被縮寫成「MM」。

諧音

[編輯]

例如以「cu」代表「see you」、「斑竹」代表「版主」。還有一些帶有數字乃至純數字的諧音,如以「3Q」代表「thank you」、「517」代表「我要去」、「597」代表「我就去」、「7456」代表「氣死我了」、「885」代表「幫幫我」、「886」代表「拜拜了」。

逃避關鍵詞過濾系統也是使用諧音詞的理由之一。常見的有如:「草泥馬」諧音髒話「肏你媽」,「臥槽」諧音髒話「我肏」,「馬勒戈壁」諧音髒話「媽了個屄」,「河蟹」諧音「和諧」,以及「光腚腫菊」代表已經被中國政府視作網路敏感詞彙的「廣電總局」。由於以上詞語可能不代表發泄類詞彙,從而無從過濾(如不能直接過濾所有「靠」字,該字可能代表依靠,也可以是髒話諧音),但一部分關鍵字過濾系統也會將一些簡單的諧音詞反推回原詞,從而過濾諧音詞。(如將「顆學上網」中的「顆」反推回「科」從而過濾諧音詞)。

「母湯喔」取自台語的諧音,為「毋通」(m̄-thang)的誤字[3]也就是國語的「不要喔!」,屬於誤字流傳成習。

使用符號詞

[編輯]

例如表示微笑的「:)」表示難過的「:(」[1],以及XDOrz等。

舊詞新意

[編輯]

賦予現有詞語新的含義。如將「管理員」稱作「管理猿」,因為「管理員」與「鸛狸猿」諧音(鸛狸猿也是網絡十大神獸之一)。又比如「閃」(離開)、「灌水」(張貼或回復無意義的帖子)、「潛水」(在論壇只看貼不回復)和「裸奔」(未登入帳號即發表帖子)等。

英文當拼音再轉換

[編輯]

」是英文run(逃跑/跑路)看作是漢語拼音rùn,指通過合法的方式到某個國家之後(如厄瓜多爾)再以不合法方式遷徙到另一個國家(如美國)生活。

文字分割

[編輯]

把文字拆分成偏旁和部首兩部分。如將「」分為「」和「」,「戰地4」分為「單」、「戈」、「土」、「也」和「4」。 在中國,這類方法常用於躲避網絡敏感詞彙的和諧,例如2014年4月11日,英國駐中國大使館用「人木又」代替「人权」,在微博上公布《2013年人權與民主報告》的中文版[4]

加標點符號

[編輯]

在中國,網友為了逃避關鍵詞過濾系統,常會在一個詞的中間加標點符號,比如星號(*)、叉號(X)或空格等。如:「敏*感詞」、「敏X感詞」、「敏 感詞」。但一些關鍵詞過濾系統在審查中會將夾在一個詞中間的空格省略再進行審查,使得部分此類行為仍然會遭到關鍵詞屏蔽。

評價

[編輯]

有人認為,人們應當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互聯網用語,新詞彙的傳播主要取決於它自身的生命力,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但也有人認為,互聯網用語很可能會對傳統正規語言產生負面影響。[5]

參見

[編輯]
列表
相關主題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秦秀白. 网语和网话. 外語電化教學. 教育技術通訊. 2003 [201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6). 
  2. ^ 職茵. 不明觉厉喜大普奔十动然拒 自造网络成语你懂吗?. 新華網.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4). 
  3. ^ 葉立斌. 網路用語「母湯喔」意思是啥 又是怎麼來?就是這支影片! - 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2018-02-14 [2018-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9) (中文). 
  4. ^ 法廣. 英国驻华使馆在中国微博用拆字办法发表人权与民主年度报告. 2014-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9). 
  5. ^ 欣駿. 警惕网络语言的侵蚀. 新華網. 2006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2日). 

外部連結

[編輯]